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帝国系统 >

第163部分

崛起之帝国系统-第163部分

小说: 崛起之帝国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平赶紧把小鱼合上,摆出一副长辈的面孔,装作严肃的问贤靖道:“这是哪里来的?”他说完冷眼看了看周围的几个宫女,宫女们俱都闭嘴不言。

    赵贤靖脸上毫无羞臊之色,笑着说道:“二哥,这是我刚才在湖里面钓的。”

    陆平听贤靖如此回答,自然是不满意。但他想自己若是死问下去,估计也问不出来什么了。这小玉鱼定是哪个年纪大一些的宫女从外面买下拿进宫里来的。贤靖说是从湖里面钓来的,这借口找的还真不专业。他想到这里就对二公主贤靖说道:“贤靖,你小孩子家家的玩这玩意干什么?你不知道这东西少儿不宜吗?为兄没收了!”陆平说完把小鱼放进了自己的袖袋里。

    二公主贤靖见陆平没收了小玉鱼,便撅起小嘴,相当不情愿的说道:“二哥,说甚么少儿不宜让妹妹听不懂的话?只恐怕二哥你拿走了,自己玩耍吧?”

    陆平听贤靖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厉声的喝道:“你年小不懂事知道什么?你要没事干的话,赶快到膳房吃你的饺子去。”

    陆平说完装作气囔囔的转头就走。等走到拐角处,禁不住诱惑见四周没人,又拿出小玉鱼偷偷把玩两回,心中甚是喜爱。

    陆平将小玉鱼重新藏在了袖袋里面,回到清爽斋。见膳食酒菜已经摆好,焦爱正端坐在桌前,耐心的等待着自己。

    华国夫人焦爱见到陆平回来了,便叫侍候的宫女退下,清爽斋里面只剩下他们两人。

    陆平坐在焦爱对面,看着桌上的七八道菜。虽然是临时叫来的膳食,但个个都是香气扑鼻,色味俱全。其中的熊掌,鲜鱼,鹿肉。这几样自己以前只在网上看过图片。

    陆平望着这些好菜惹得肚子里的馋虫直呱呱直叫。真想尝尝这一千多年前的食物是何味道。

    焦爱亲手满了一杯酒,一双美目含情脉脉的看着陆平,双手捧着这杯酒,递到他面前,柔声细语的说道:“相公,你喝了这一杯吧!”

    陆平被她的眼神吸引住,只觉美貌的焦爱比起这美食来显得更美,便双手从焦爱的手中接过酒杯,用唇轻沾一下。他只觉酒味甘醇,稍稍有点甜,不似当代的酒那么辛辣。

第两百二十九章:没做好心理准备() 
冬日的寒风吹在脸上像锋利的尖刀轻轻划过,寒风凛冽,走在路上的行人恨不得把头缩在衣领中。来来往往的行人匆匆走过,像天上的大雁从天空飞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与各地四处行商的生意人相比,那忙碌了整个春夏秋的农夫们,找上几个相熟的近邻围坐在一起,聊着汴京城里的八卦事件,不外乎哪个楼里的红姑娘被某商号的东家赎了身子,哪个官员的老婆和小妾争风吃醋,还有城东的秀才与隔壁的寡妇好上了等等,北方最强大的大宋都城汴京,每时每刻都能发生成为他们茶余饭后闲谈的事情。这种日子对于忙了整整快一年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休闲最轻松的生活。

    此时的他们,在一年的年可以一边晒晒太阳,一边说些没三没四的话,时而喝着自家老婆烧的白开水,时而唱着茶馆里听来的说书段子。大家三三两两的凑着热闹,没有半分烦恼。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没有战争,地里能有好收成,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的快乐。

    胡同里,一只猫懒洋洋的走在大街上,冷不防被来往的马车惊吓,“吱”地尖叫一声,身体倏地窜到旁边的小胡同里,那敏捷的身影叫人叹为观止。

    汴京的冬天如今格外的寒冷,尤其是对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晋王来说是这样的。尽管王府里的烧炭把屋子里熏得热气腾腾,但赵光义仍然觉得冷的发抖。

    王府的幕僚们看着脸色发青,一句话也不说的晋王,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知道晋王已经把手里的信函看了半天,虽然是薄薄的两页纸,但是晋王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了,而且一句话也没有说过。大家都不知道那个信函是谁送给晋王的,也不知道那信纸上写些什么。

    赵光义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他从来没有这么犹豫过,就连当年联络军中的将领推举赵匡胤称帝的惊天之举都没有这么让他苦恼过。

    他没有兄长赵匡胤为了寻求施展抱负而游荡过天下,他没有为了让别人另眼相待而置生死于沙场之上,因为等他成年后自己的兄长已经成为大周最有兵权的将领,而等他准备施展自己才华取得不逊于自己哥哥那样功勋的时候,周世宗的英年早逝竟然让他们赵家成了皇族。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竟然如此轻松的就摆在了眼前,从他被封为晋王的那刻起他从来没有觉得天下竟然离他只有咫尺的距离。

    壮年的赵匡胤胸怀大志,意欲一统中原,24岁的赵光义更是英姿勃勃,趁此乱世建那不勋之功业。开封府尹为他提供了在都城发展自己实力的舞台,晋王是大宋唯一的王爷封赏,是他在大宋政坛上予取予求的保护伞。赵匡胤把所有的眼光和心思都放在了统一天下的重任上,对别的事情都不热心,让他的行动更加容易。他相信那个宝座迟早是属于他的。

    但是,皇宫里的一封信函让他本来轻松愉悦的心情变的糟糕:

    “时窦仪见李重进欲准备反叛,有南北夹击我朝之势,心中忧虑以致不能为二皇子讲学,不料二皇子道皇上有拖延李重进之策,并出言肯定南唐不会出兵相助李重进。窦仪若平常,自此无事。每日仍出入宫中,授二皇子经史子集之学。”

    “皇上归来,对付李重进之策却如二皇子当日之言,小人奇之,思之再三不得其解。然皇上归来后亦无单独相谈与二皇子也。”

    “窦仪奇之,思之再三,把当日二皇子之语白于皇上。皇上亦奇之。问之再三,二皇子告曰乃已故太后所授。皇上亦解。然仍问之于李重进反事。二皇子力陈皇上亲征,出奇兵直捣扬州,破李重进召大军还,令石守信王审琦追之于后,可破敌。则圣上可一鼓作气而定扬州。”

    “皇上大悦,从其言,令二皇子学于窦仪。观皇上之意,待平李重进归来后欲大用二皇子。”

    “窦仪此后只讲经史,言多涉及当世,纵论朝政,然二皇子举止言语轻浮,常令窦仪怒之。”

    赵光义已经把这封密函看了多遍,再联想到以前陆平在开封府审理护国寺释玄大师的事情,他实在想不出为什么这个侄儿会突然间表现的如此了得。虽然他曾经考虑过自己的身份毕竟是皇上的弟弟,毕竟在舆论上不是正统,但是他有信心认为自己是皇家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人。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有这个实力的,但是令他根本没有想到的是有个侄儿会横空出现。

    难道母亲大人对这个孙子也是另眼相待?为何我和兄长当年没有接受过如此的提点呢?想到母亲杜太后,赵光义可是很佩服的。不仅仅是因为母亲对他极好,而且母亲辅助父亲历经后唐,后晋,后汉,而至后周,经历过这些动荡的岁月,那些不平凡的经历已经把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变成了精通世事的老人家。

    怎么办?

    对于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赵光义来说,还次他真的碰到了头疼的事情。一向没有觉得异于常人的侄儿突然变成了他成为天下第一人的障碍,世事真是不可捉摸啊。

    真想找个人来帮助他分析分析,此时赵光义突然羡慕起兄长赵匡胤和赵普这两人来,他们相交十多年,许多大事都在一起商议,很少有事情能难倒他们。但是此事又岂是能拿出来与人相商的?看着下面的幕僚们个个注视着他,等待他的吩咐,但是现在新皇刚继位,大家都愿奉上自己的才能为朝廷效劳,如今投靠他也是希望能以他为晋身的台阶,向新生的朝廷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功劳。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兄长和赵普那样十多年的生死相交,不是每个人都能推心置腹的交谈,也不是每个想法都能不宣而明的。

    “各位,这是皇上的密信,说大军平叛顺利,不日即可拿下扬州,凯旋而回。皇上之意是让本王不用担心,只要处理好汴京的事情就好。各位可以先回去休息了。”

    众幕僚还以为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发生了,不想结果却是如此的好消息,根本没有觉察到晋王说话时那冷淡的语气就转身回去了。

    当夜,晋王府,书房的四周被晋王的侍卫紧紧的防卫着,从窗户里透出的微弱的光芒显示着屋里有两个人在交谈。

    一位用大棉袍把自己遮的严严实实的人说:“殿下,观二皇子言行,将来定会成为殿下登基的最大障碍。现在趁二皇子年小还可从容布置,若等以后二皇子长大了,可就不容易对付了。”

    “本王知道这些。但是毕竟是本王的亲侄子,况且皇上就两个儿子,我这样做于心不忍啊。”

    “殿下,小的已经劝您多时了。大丈夫当断则断,否则反受其害啊。您欲成大事,就不能心软,也不能顾忌这些小节啊。”

    “我再想想,你出来这么久了恐宫里有人怀疑,你先回去吧。我决定了再派人找你。”

    “是,”但见这个神秘人走到门口,又转身说道:“殿下早下决断啊。小的等您的吩咐。”说完在晋王侍卫的紧密护卫下,从晋王府后门出去,坐上了门外的马车消失在黑夜中。陆平很怀念上大学的生活,现在之所以怀念,起因还是天冷的缘故。以前在农村的时候冬天很不好过,虽然家里有铁炉,先用柴火烧上一烧,然后放入煤炭,须臾之后煤炭就会烧红,此后加入煤炭就可以取暖,但是毕竟还是比较冷的。到了大学,住在了学校的学生公寓,只要在宿舍里,不仅感觉不到外面的寒冷,而且房间里热的可以脱去外套,这真是最惬意的了。

    如今虽然身在皇宫,虽然也有炭火取暖,但是只要离开铜盆一段距离,就感受不到热量了,还是冷啊,还是暖气好啊!记得当时看小说好像古代虽然没有暖气,但是可以做地热的。不过,陆平可不知道怎么做,所以也只能想想而已。

    窦仪今天又没有来授课,老人家上了年纪,天气陡然变冷,夜里着了凉,早晨已经让家人来告知了。想到窦仪,陆平就忍不住笑了。自从陆平出了风头,窦仪就把陆平当太子来培养,以前授课还能讲讲曹植的洛神赋,表达对美丽女子的思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表达对“房地产”的期盼;但是如今授课都讲帝王将相的“家谱”,尤其讲到商纣王亡国,隋炀帝**,那激动的表情恨不能下去痛打这些帝王一番。陆平只不过说了句很羡慕他们身边美女如云,就让窦仪气得七窍生烟,痛心不已。

    ??可惜了窦大人的一番苦心啊,我好不容易到了皇宫大内,还没有品尝古代君王的**生活就让我以天下百姓为重,严于律己,而且与赵光义争权夺利的下场也很可怕的。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啊。

第两百三十章:等伤好() 
陆平正在自己的房间里胡思乱想,突然王顺进来说晋王来了。

    “陆平见过皇叔”陆平先给赵光义见礼,然后接着问道:“不知皇叔到侄儿这有何指教?”

    “指教没有,听说侄儿最近忙着跟窦仪大人学习,特来看看。”赵光义笑着看着陆平说道:“今天怎么没有见窦大人?”

    “窦大人今日派人来说昨夜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就没有过来。”

    “近日天冷,侄儿还需注意身体啊。”

    “以前跟着皇上忙忙碌碌的,和侄儿见面的机会不多。不成想侄儿如今已经都如大人了。”

    赵陆平见赵光义和自己闲聊着,没有说正题,就只能附和着闲聊,尽量不出现冷场的场面。

    “今日来见陆平,是因为皇上派人来宣陆平去扬州见驾。皇上征战之余还如此想念侄儿,真是父子情深啊。”

    乍一听到这句话,陆平还真是愣住了:皇上在扬州平叛,还要我去?如果真要我去当初就一起去了,怎么现在平叛到了一半才让我去。难道是有什么事情要询问我?可赵普在身边,凭借皇上和赵普,难道还有什么事情要问我?又或者是想让我早点接触征战,跟着他学习处理事情?

    赵光义见陆平眼睛盯着眼前的茶杯一动不动,忙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又接着说:“那传旨的侍卫是皇上身边的亲随,如今既然到了汴京,那定是皇上要见侄儿无疑了。想是侄儿最近学识渐长,皇上想让侄儿多了解了解我大宋的国情吧。”

    “既然如此,那我就到扬州见父皇吧。”陆平见赵光义如此说,也觉得有理。

    “那本王就让人到禁军中挑选二十兵士,护送陆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