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帝国系统 >

第203部分

崛起之帝国系统-第203部分

小说: 崛起之帝国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就是党争坏朝政的根源,他们没有人愿意妥协,使得两派一下子对立起来,比起变化所为之事,这才是王安石变法之中最大的悲哀之处。

    陆平这几日对这些事情想了个明白,有些事情并不是说做就可以做的,就连皇帝神宗也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成功做事,就必须要懂得方法,要审时度势,而不是一昧地去做。

    这几天晴玉只是来看了他一次,她确实不喜说过多的话,只是关心了两声便走了,全然没有之前共患难时的表情,不过陆平也只是笑笑,她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能强求。

    今日要祭灶王爷,所以一大早下人们便忙开了,陆平知道宋人对祭灶王爷一事并不十分看重,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乃是除夕、元宵、端午和中秋,而祭灶王爷只是民间较为流行,沈千里一家并不是特意为了过这个节日,而是想向神明祈福,算是为陆平的身体康健和明年升内舍考试祈祷。

    陆平也没落个轻松,他和沈千里一起先拜沈万钧,再拜那灶王爷,这个仪式虽然不隆重,不过对着那木然地小木神跪着,陆平怎么都觉得有些不适应,以前自家也有这个腊月二十三的节日,俗称为“过鸡罩”,但是大家只是闹一闹而已,中午吃一顿饭就了事,还没有跪拜神灵之说,现在跪在这儿感觉怪怪的。

    他们跪了很长时间,然后是小辈分的晴玉在那跪着,她一脸的不情愿,不过耐不住她娘的唠叨,只是磕了几个头了事,倒是又让沈千里训斥了几声。

    这午间所食之物倒是挺丰盛的,但是沈万钧又说了有几样菜是不能吃得,要请灶王爷品尝,所以他们就挑着这些灶王爷不喜欢吃得东西在那里猛嚼,倒也是津津有味。

    这个时候也不能饮酒,几人便很快吃完,陆平才回到亭子里去。

    今天已经是二十三了,陆平突然想起了之前答应过沈括要去拜访他,现在已经过了好多天了,他连忙换身衣服,然后对着沈万钧说要到太学那边去,便走出家门。

    但是他刚走出家,便突然一拍脑袋,自己该到哪里去找沈括呢?好像是说在那河阳客栈,可是汴京如此之大,那河阳客栈又是在哪?

    他不由有些愁眉,正要回去问一问沈万钧知不知道有什么河阳客栈,却发现从隔壁走回一个大概五十来岁的中年,他这时也发现了陆平,于是朝着陆平微笑的点点头。

    陆平知道隔壁是李府,这个中年人难道便是李府的主人?他连忙走过去道:“几月前小子醉卧贵府门前,多谢伯父收留,小子感激不尽,一直想找机会亲面致谢,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今日便在贵府门口谢谢了。”

    那个中年有些惊讶,但随即便哈哈笑道:“小哥你错了,老夫并非这家主人,只是过来拜见这家主人的一位客人罢了。”

    陆平这才知道自己说了半天,却原来拜错了对象,他不由有些脸红地道:“那有扰了。”

    那中年见到陆平要走,连忙道:“你这小哥莫走,既然你要拜谢,自然是登门为好,过来同我一起进去,我带你去见这家主人,如何?”

    陆平一愣,本想推辞,但随即便道:“多谢伯父,小子感激不尽。”

    那中年也不以为意,敲开大门,对着家丁说道:“老夫乃是贵府主人同乡,鄙姓赵,望诸位通告一声。”

    那两个家丁见到这中年气质,也是不敢大意,连忙有人进去通告了,没过多久,便见到一个中年人赶忙走过来,连声说道:“赵大人竟然微服登门,在下未曾远迎,实在失礼。”

    那中年哈哈大笑道:“文叔竟然如此多礼,实在把赵某人拿外人了,你我不在朝内,便不是什么大人不大人的,何必如此称呼。”

    陆平听这个中年被唤作大人,这才恍然,原来是一个官员,也不知为何跑到这李府来。

    其实这个中年人名曰赵挺之,字正夫,乃是当朝的吏部侍郎,位高权重,而这李府之中的主人李格非亦是他的同乡,在这汴京之中,同乡关系异常亲密,故而赵挺之便经常过来,算是增进同乡感情。

    李格非这时笑道:“正夫如此说,真让愧煞我也,我们里堂说话。”

    他当先带头,领着赵挺之走进里堂,早有人过来倒茶递水,此时他看也看到陆平,有些奇怪地道:“此子清秀而有灵气,某非是正夫幼子?”

    赵挺之哈哈笑道:“文叔真是说笑,老夫幼子便是明诚,你也是见过的,哪里有这么小。”

    李格非也是失笑道:“的确,明诚已是十之八九,但不知此子为何人?”

    赵挺之一愣,他也不知道陆平是什么人,于是看向他,陆平这时连忙出声道:“小子乃是隔壁沈千里之弟陆平,几月之前,因醉酒卧倒在贵府,幸得大人收留一晚,小子一直想着当面致谢,却苦于没有机会,今日便等门致谢了。”

    李格非还没反应过来,随即便记起是有这样一个小孩,他有些疑惑地看着赵挺之和陆平,不明白他们两个为什么会一起进来,但还是回道:“小哥客气了,此乃是我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赵挺之呵呵一笑,便把适才陆平认错人的事情说了一遍,倒是引得李格非呵呵大笑,陆平虽然脸红,但还是带着笑容,他的脸皮可算不是一般。

    这时几人便已经分开坐下,陆平坐在下首,他不敢说话,只能听着这两个中年人在说什么。

    李格非这时看向赵挺之道:“正夫一向事忙,虽然已近新年,但应是没有什么空吧,常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正夫此行有何事相告?”

    赵挺之笑道:“你我二人的关系,就算我忙的发慌,也会过来看望一下,文叔此言太过不妥了吧,不过老夫今日过来,还真是有事商量。”

    李格非奇怪地道:“正夫有话不妨直言。”

    赵挺之微微一笑道:“老夫有三子,然而前二子皆是不成气候,老夫妄为教导他们两个,最为聪慧之人乃是三子,就是明诚了,他虽喜一些金石之物,亦是喜收藏戏耍,然而读书不倦,诵经不绝,故而老夫便把他送入太学之中,过上几年便可以入朝为官,老夫的这一番心思也算可以了结。”

    李格非点点头道:“明诚确实是一能才,正夫得此子,乃是大幸,只要放心便是。”

    赵挺之叹道:“然而明诚年已十八九,古之年之十八,便已有子有家,而老夫所焦之事,便是为其寻得一妇,一两年也好婚配,文叔以为如何?”

    李格非沉吟道:“不错,明诚年纪也挺大了,该是考虑其婚配之事了,不过他以后定然尊贵,平常之人也配不上他,正夫你要仔细探寻,以免明诚不满啊。”

    赵挺之点了点头道:“文叔所言便是老夫心中之虑,观京城诸人,虽然大家贵人多如牛毛,然而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又可辅夫之人并不多矣,而才貌双全之人更是少之又少,故而遍思之下,实在焦虑啊。”

    李格非笑道:“正夫真是多虑了,为儿寻一妇人还怕不得?况且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正夫你未免太过操心了。”

    赵挺之忙说道:“文叔此言差矣,我等忙碌一生,所为何事,无非为子孙而已,子孙之福便是我等之求,明诚已经长大,婚配之事亦非儿戏,定然要详加考虑,若是遇到了河东狮,那还了得,故而老夫不能不焦心啊,老夫此心,文叔可明之?”

第两百八十六章:告辞() 
李格非一笑,他的儿子还幼小,所以并未考虑这个,不过赵挺之过来向自己说起这个,他是有什么意思?他不由心中一动,然后装作不经意地道:“虽然才貌双全之人很少,但此处乃是汴京,天子脚下,人杰地灵,正夫还怕寻不着吗?”

    赵挺之微微一笑,喝了口已经有些凉的茶水,然后道:“虽然是汴京,然而亦是少之又少,老夫也就不再卖关子了,其实老夫此行,便是想为明诚向文叔提亲,以结秦晋之好,从此两家之人,便是一家,不知文叔意下如何?”

    李格非也不吃惊,只是淡淡一笑道:“小女年幼,尚不知什么东西,何言婚嫁之事?”

    陆平在旁边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这个“正夫”是来为自己儿子提亲的,他不由一愣,提的岂不是李清照?

    这时他才突然想起后世之中老师曾经说过,李清照的丈夫便是赵明诚,这个“正夫”便是赵明诚的父亲了?

    他心中微微有些奇怪,现在的李清照年纪也太小了点吧?这时候怎么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赵挺之却呵呵笑道:“令千金年虽尚幼,不过婚嫁之事可以缓两年而行,清照我也是见过了,她的才名扬于汴京,无人不晓,若明诚有此妇,则老夫心思皆了,文叔以为然否?”

    李格非不好说什么,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道:“此事容以后再说,正夫在朝,可闻陇西之事如何了?”

    赵挺之一愣,他见李格非不言此事,也不好相逼,此时听闻他说起此事,不由叹道:“皇上虽然英明,章将军也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将军,然而契丹人果真插手了。”

    他缓缓说来,陆平不由竖起了耳朵听了起来。

    其实这要从皇帝亲政说起,他任命章淳为相,主理朝政,大臣张舜民向其说起神宗生前之志,意要讨伐陇西党项人,皇帝听后大为震动,一心想着继承父亲之志,故而开始他的开边政策,第一步就是断绝给夏国的岁赐,并且应大将军章楶的请求,在前线修筑城池,亲自命名为平夏城,意为誓要平定夏国。

    党项人被宋朝断掉了岁赐,从上到下皆不满了,梁太后和皇帝开始筹划大军攻宋,便在去年之时,章楶突然出军,首战得胜,夏国调精锐十万前来应敌,但是一一被击破。

    而夏国开始大规模征兵,竟然举全国之力,征调四十万大军进攻平夏城,意要完全消灭这个平夏之城,当时斥候被夏国虚报人数吓住,回来后说有百五十万的大军直逼平夏,让章楶等人皆是震惊。

    不过章楶乃是有勇有谋之辈,并没有被这么多人吓住,他一方面指挥人镇守平夏,一方面派骑兵从后面包抄,越过他们的防线,竟然直逼夏国军队大大营,让夏军虽有大军数十万,却没办法四处调动,只能前后摆尾,损失惨重。

    而今年开春,夏军更是全力以赴的包围平夏城,几十万军队不眠不休地攻打此城,平夏城守将郭成严令城中诸人死守,百姓们皆都上前,整个平夏城竟然被困二十日而未破,反倒是章楶麾下的大将军折可适领兵奔袭,竟然俘虏了带兵的辽国统领阿埋和妹勒,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章楶此战得胜,竟然俘虏了夏国两员大将,夏国军队接二连三的叛变,皇帝大为高兴,特地赐宴款待夏国将军,并且封赏了大将军章楶和他身边的折可适、郭成诸将,并且准备再战,全力讨伐党项人。

    然而此时夏国向辽人求援,希望辽国可以派兵支援,共同对抗大宋,却未想到被辽国人一口拒绝,夏国梁太后不由埋怨起辽国人不帮自己,没想到直接被辽国派人毒死了,夏国主乾顺帝只好奉表向大宋称臣,并言辞恳切地谢罪起来了。

    可是这时皇帝正是志高气满之时,自然不允,更是增派大军前往平夏,这也惹恼了北方的契丹人,他们终于意识到大宋的行动对自己不利,立刻连派两次使节过来,要求宋人罢兵,宋夏修好。

    章淳和曾步虽然都是对辽人不满,然而这时的情况摆在那里,辽人也未有什么过分要求,所以他们只好劝皇帝再等上几年,并且又领章楶在边境修建城池,防止党项突袭。

    虽然举国上下皆是不满,但是皇帝也认清这个现实,不得不接受夏主乾顺帝的奉表谢罪,并且重新封其为夏王,他心中郁郁之情,可想而知。

    李格非听到此事,不由叹息道:“辽人对我大宋实是太过放肆了,可惜我大宋不能两面受敌,只能如此了。”

    陆平听到这,也是极为惊讶,在他心中,一直认为大宋军事孱弱,没想到竟然可以把西夏逼到这个地步,若不是因为辽国干涉,真有可能把那西夏消灭,而这个章楶的名字他连听都没有听过,此时心中不由奇怪,如此厉害的将军为什么不出名?

    赵挺之叹了口气道:“契丹人一向刁蛮,但他们兵强马壮,何况宋辽和睦已久,也不宜开战,皇上思来想去,只能把开边之事再押后几年,待到有必胜把握时,定可以平定夏国党项人。”

    李格非“嗯”了一声,赞叹地道:“章将军之名,果然并非虚言,我大宋有此将军,何来不能平夏?”

    陆平心中也是这样的想法,有如此将军,何惧外族?然而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