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帝国系统 >

第235部分

崛起之帝国系统-第235部分

小说: 崛起之帝国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谀抢锊欢灰幢鹑嗽趺炊拍芏

    陆平左右看着,这边果然布置的极好,四处皆是留着印记,皇帝登记的时候,便是从这里前行,一直到达崇政殿,这一路之上,皆是用黄布铺成一窄道,专门留皇帝所行。

    因为守孝刚过,那柱子上的白布有的还挂在上面,衬托在这边的黄布,看起来很是古怪。

    陆平待在这里,轻轻地展望四周,看了不久,便有人走过来,喊了几声,就带着陆平和其他侍从们一起走到一个小隔间,随后便在这里等候了。

    这边是刚过宣佑门不远处的房子,陆平通过门外望去,还能见到远处的直秘阁的房子,他正看着,便听到一个人在上面说话,像是说责任重大,不能有所闪失,不然便论以大罪,而后又道:“至于送皇上上朝之人,便就由我随意指派了。”

    他装模作样地乱看了一会儿,然后便指着陆平说道:“便是你了,由你送皇上入朝,但你不得进殿中,而后皇上罢朝,你便送皇上回福宁殿,你明白了吗?”

    陆平知晓这定然是蔡京的安排,连忙说道:“小的知道了。”

    他们便在这里等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外面一阵乐声,便立刻走了出去,此时瞧见这边已经有不少的宫女太监站好了,在远处的那里正有一堆朝官站着,像是等着皇帝过去。

    陆平此时也站好位子,听到乐声响着不停,随即又有鼓声参合,或清脆,或肃穆,听着听着便不由有些激动起来,这以后便是新的一页!

    “咚咚咚”的鼓声又起,此时便听到有礼官大声喊了几句,此时乐声大起,便听到有声音过来了,陆平悄悄地抬头,向那边望去。

    赵佶此时正面无表情地走在正中间,他带着皇帝大典用的冠帽,身穿仪式龙袍,旁边的太监们皆是身着红衣乌帽,跟在皇帝的后面,最后面的是一队宫女,都是垂着手亦步亦趋地跟着。

    这么大的人马倒是让陆平吓了一跳,他正看着,却听到旁边有声音提醒道:“该我们过去了,快走!”

    他慌忙回过神来,这时跟着其他的侍从们一起过去,这时候宫女们已经退开站在两旁,太监们也逐渐散开,只有一个大太监作为引路人,在赵佶的身旁,微微后。

    陆平此时走了过去,他因为是要送皇帝去上朝的,所以站在最前面,此时偷偷地向赵佶看去,见他虽然脸色有些疲惫,但看上去还是颇有神采,他不敢看的太久,便又垂下头,只等礼官的喊声。

    随着礼官的声音,赵佶便向前走了几步,他的后面顿时摆开阵势,已经散开的太监们很快便又变得极有规则地跟了过来,而宫女们却不再跟过来了。

第三百五十章:你是谁?() 
    赵佶行了几步,便来到了铺黄的那条道上,此时礼官喊道:“天子礼祥,以行瑞道!”

    这段路可要有些小心了,赵佶不能错过这个黄丝铺成的道,而太监们和陆平也不能碰到那条道,所以一行人走得极慢,都是小心翼翼地行着。

    此时已经可以看到大臣们了,他们这时都已经跪了下来,此时礼官喊着口号,那群太监们皆是有秩序地散开了,然后赵佶便走到大臣们的面前。

    诸位大臣们此刻皆是呼喊一声:“恭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连喊了两声,赵佶才轻抬手道:“诸卿平身。”

    他这是第一次出声,语气有些累,但依然是饱满精神,话音落后,便从前排开始,慢慢地站了起来。

    此时赵佶便站了不动,那群大臣们逐渐走入崇政殿之中,陆平心中奇怪,为何大臣们先进去,等了许久,方才听到礼官喊道:“行东方礼,以拜泰山!”

    赵佶此时转过头来,后面的陆平和那些侍从们皆是顺着方向转头,然后便见到赵佶向着东边拜了三下,以求泰山之稳,天下之稳。

    乐声此时突然又起,然后侍从们便极有规律的散去,陆平一愣,方想跟着走过去,突然明白自己要送赵佶进入朝殿之中,顿时止步,又低着头看着前面的赵佶。

    那个大太监此时在旁边牵引着赵佶,然后朝着崇政殿之中前行,陆平跟在后面,低着头看着他们的脚步,他们走的很慢,所以陆平也只好慢慢前行,不敢有丝毫大意。

    过了好一会,乐声已经停止,崇政殿门口的两位太监们此时都已经跪下,赵佶微微挥手,那两个太监皆是慢慢倒退而行,走了出去。

    此时那大太监微微看了一下陆平,陆平微微一愣,随即突然明白起来,之前蔡京便和他说过,待到崇政殿的太监走后,他要站到门口,表示护卫,刚才光顾走路,忘掉了这事,他连忙走到这旁边,却又见到那大太监微微摇头,单手指向右边,他立刻又快速地跑到右边,方才站好。

    这其实只是很快的事情,外面的人皆是低头,所以没有看见什么,但是赵佶却是看到了,他微微一笑,便要行进去,却看清楚侍从的模样,不由有些惊讶,便又直盯着陆平。

    陆平见到赵佶看向自己,不由轻轻一笑,随即又想起这是大典,便收起笑容,肃然地站在这儿。大太监见到赵佶正盯着陆平,心中以为适才这个小侍从犯错,赵佶不高兴起来了,但是现在大典还是举行,他轻声提醒了一下,让赵佶回过神来。

    赵佶对着陆平一笑,然后便轻步走进殿内,那龙庭便立于最上面,静静地在那里一动不动,却象征着一个王朝的最高处。

    他轻轻地吸了口气,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上前去,大太监搀扶着他,把他领到上面的玉阶后便放开手,然后便站在这旁边。

    赵佶正立在这龙庭旁边,慢慢地坐了下去,随即便听到那大太监喊着早朝的口号,下面的众臣子皆跪了下来,皆呼喊三声。

    他便是皇帝了!

    赵佶脸上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抬起了手,年轻的声音道:“诸卿平身!”

    他这时朗声说道:“朕自入继大统,任大责重,不知如何治理天下。四海之大,问题之多,非朕一人所能遍察,端赖诸位臣工进忠言,辅佐朕,诸卿认为如何?”

    下面的大臣连忙称善,纷纷说起皇帝英明起来了。

    蔡京此时走出列,沉声道:“陛下新登大位,应以前事为例,请太后垂帘,以得听政!”

    赵佶坐在龙庭上,看了看下面诸官,不由点头道:“朕初临大宝,事事不通,便要劳烦仁德忠慧太后垂帘听政,以辅国事,蔡卿,此事便由你草制其诏,交由三省。”

    蔡京立刻领命道:“臣遵旨。”

    此时蔡卞已经走上前来,他负责的是呈报官员升迁的事情,大宋皇帝新继大宝,总会要升迁官员,天下大赦,四海布上祥瑞,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升迁的好机会,蔡卞朗声地把这些名单读起来,但是太过于长了,赵佶刚开始还能坐在龙位上仔细听着,可是后来却有些不耐烦起来,他轻轻地偏转过头来,然后偷偷地看着下面的臣工们。

    章淳此时正仰首看着蔡卞朗诵名单,白须微微地动着,赵佶对这个大宋宰相很是不满,心中微微哼了一声,又偏转过头来,枢密院使曾步此时面上含笑,仿佛一切事情都与自己无关起来,蔡京正低头沉思,而后面的诸部大臣们皆是低眉顺目,像是一些极为听话的老人,个个不发一声。

    可是赵佶心里却明白这都是一种错觉,朝堂之上就是争吵不断的地方,这些安静的朝廷大臣们只要一有事便会吵起来,先是一对一,随后是二对一,最后是众对众,吵起了群架,早朝便这样过去了,只有少数人会真正地想问题、出法子。

    他正慢慢看着,突然耳边传来一句“着直秘阁侍制陆平入资政殿,升学士,入经筵”,不由地惊讶道:“什么?”

    蔡卞正念着,此时听见赵佶询问,忙说道:“陛下何事动问?”

    赵佶说道:“刚才你念的那句,重新说一遍。”

    蔡卞连忙称是,然后又读道:“着直秘阁侍制陆平入资政殿,升学士,入经筵”,他读了一遍,觉得有些不对劲,又轻声读了一遍,这才明白过来,不由自主地看向了章淳。

    此时殿中的朝臣们也反应过来了,皆是大为惊讶地说着不停。

    资政殿学士是从真宗时代开始设立的,刚开始就是为大臣王钦若设立的,后来范仲淹诸人都先后为资政殿学士,这个是个虚职,表示是皇帝亲信此大臣,而后便成为罢职宰相挂名的一个职位,所以一般不可能轻易的授予官员。

    而经筵是给皇帝说书的,算是皇帝的老师了,如此之位,自然是天下荣之,岂能是一般人所能窥之?

    而今竟然听到一个不知名的人,还是一个直秘阁的侍制,被加封为资政殿学士,入主经筵,难怪下面的朝臣们都是议论纷纷起来,有些大儒们都是面色红润,直要像皇帝言上一番。

    赵佶此时才有些明白过来,眼见下面人议论纷纷,不由有些暗骂自己慌张了,他忙道:“诸卿莫要争了,先让蔡卿读完。”

    他说了一声,下面的大臣们结果没理会,那大太监此时看不过去了,立刻喊了一声道:“安静!安静!”

    这个大太监声音颇大,倒是把下面的臣工们震住了,他们看了看赵佶,然后皆是俯下身来道:“陛下恕罪!”

    赵佶此时看了看下面的臣子们,轻轻地点头道:“诸卿起身吧,蔡卿,你继续读吧。”

    蔡卞应了一声,然后继续读下去,直到最后才俯身道:“臣门下省黄言奏陛下言,请陛下复核,臣躬身谢恩。”

    此时他双手举过,那大太监把这道书拿了上去,然后转呈给赵佶。

    赵佶稍微看了一下,然后便道:“适才朕听闻念及经筵之升的时候,诸卿颇有微词,朕入继大统,不知政事,自当要听诸卿之言,若有言事,皆可说来,朕不会因言事而降人之罪。”

    此时下首立刻走出一个大概五十来岁的红袍大员,他直接说道:“陛下,臣适才闻有直秘阁侍制升资政殿学士,此乃万万不可,资政殿学士之职,只有罢朝中大员之位而得之,哪里有如此升法?更何况入经筵了,经筵之职,非大儒不能胜,前有司马光,后有程颐,皆是义、智、信、仁之辈,今一侍制而升为经筵,若传扬出去,天下士子必心寒啊,望陛下明断!”

    赵佶微微一愣,随即轻声问道:“卿家何名?”

    那中年人忙道:“臣乃是右正言陈瓘,经筵之事,乃是国之大事,陛下之大事,亲圣贤、远小人,若有奸邪之辈混迹其中,那便是国之不幸,是故此事不可不察!”

    赵佶点了点头道:“原来你便是陈瓘,朕听过你,你之前作通判的时候,朝俸和田入只取其一,对人言钱只果腹蔽体而已,多之无用,时人皆称善,后来改任为太学博士,太学之中的士子们皆言卿家你之功劳,朕早听过你,你说的对,是该要从长计议。”

    章淳此时闻言便站了出来道:“陛下,陈大人所言‘不可不察’,臣倒是想问上一句,陈大人又怎知此事未察?这升迁之名皆是由吏部所报,而后又经三省议论,由此而得知,哪里会有‘不可不察’之事?”

    陈瓘一愣,随即便道:“依丞相所言,这提名之人必是丞相你了?”

    章淳哼了一声道:“老夫岂会乱了规矩?陈大人此言何意?”

    陈瓘看着章淳说道:“丞相,既然不乱规矩,不坏朝纲,则此事也应察之,不然不足以服天下!”

    章淳最讨厌有人和他争了,当下便站了过去,然后对着赵佶拱了拱手道:“陛下,陈大人以为吏部所选之人不足以服天下,此乃诋毁朝政所属也,吏部自太祖而来,便分管全国官吏之事,虽朝中调迁亦要经由吏部颁批,若是选了不足以服天下之人,则吏部何存?朝政何存?陈大人适才说了这些,无一不是诋毁此中,请陛下明察!”

第三百五十一章:有何居心?() 
    赵佶心中一动,便知道又开始乱扣帽子了,他对章淳没有什么好感,这时不由有些无趣,便要出言,却听到曾步打圆场道:“此事陈大人所言有理,然而陈大人也不当疑吏部之职,是非之道,尚有陛下来作定夺,两位大人便不要枉作争吵了。”

    陈瓘知道自己说不过章淳,便偏转过头,又回臣列之中。

    章淳此时拜了拜赵佶,然后说道:“陛下,开封人陆平,虽年幼任微官,然才华横溢,德之浩然,经筵之位岂不是有能有德者居之?昔日甘罗年仅十二,便已为相,可见居位不在年长,而在其才如何,其德如何,陆平虽年幼,而修书数部,陛下如若不信,可派人勘察,以明真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