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帝国系统 >

第294部分

崛起之帝国系统-第294部分

小说: 崛起之帝国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忠贤之人皆亡,满朝皆是人,大宋不久矣!”

    他仰天大叫道:“神宗皇帝陛下,臣愧对你啊!”

第四百五十九章:吓一跳() 
    王安石脸色一抖,大声地道:“不要说了,老夫虽然老了,久不理事,然而如此乱国之事定要管一管!待明日,我便修书一封予蔡确,请他处理此事。”

    葛聚的脸部表情稍微动了一下,但他仍然保持着一副大义之下,舍身为民为的高尚表情,沉声道:“某深知荆公高义,不为强权所动,不惧小人当道,然而如今朝中小人辈的目标非是指向我,而是所有拥护新法的人,吕公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荆公也是知道的,熙宁元丰年间,司马光文彦博诸人一直闲居西京,而今他们一旦得势,必将十倍报复我们,凡是我们所推行的皆要被废,凡是拥护我们的人皆会有难。荆公年岁已高,不宜趟这浑水了,在下相信,世上的君子一定不会被杀光灭光的,到时候就算葛某有何不测,也算是为变法做一份牺牲吧。”

    王安石摇了摇手道:“葛大人不必如此,国家欲乱,此时我等是人人有责。老夫亦是要尽最后之力以保天下。”

    葛聚顺言顺语的附和着王安石,竟是激出王安石藏在心中多年的壮志起来,这个老人一辈子以天下人为己任,如今只觉得维护天下稳定繁荣的重任就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面了,虽然沉但是也要挺过去。

    直到他被葛聚送出衙门,回到了半山园,立即慷慨激昂的写信给了时任大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蔡确,详细说明了他所知道的这件事,并语重心长地对蔡确道:“今朝中诸事皆向于持正,然不远矣。持正应记昔日之志保神宗之愿,应亿昔日之情护变法之人,如此虽死亦不愧天下。”

    …………

    艳阳高照,树荫之下,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虽然天气还是一向的那么热,但西风吹近,觉得清爽无比。

    王家的小公子王贤已经三月大了,因为正为他母亲守孝期,穿着白色丝绸小袄,眼睛四处地转着,时不时地哇哇几声。

    ru母何氏轻轻地摇动着他,小声地逗着他玩,旁边的婢女也是嘻嘻地笑着。

    这三个月以来,王贤一直都是很安静的,除了饿了的时候哭,几乎没有闹过心,何氏虽然有些奇怪小孩子有那么乖,但也更加疼爱他了。

    他被裹在白色丝袍下只露出个小小的圆头,颈脖之上挂了一块晶玉,上面用着隶书写着一个“贤”字,笔痕苍劲有力,配在小王贤雪白的颈脖上面,恰似梅花于雪地盛开。

    王贤的二爷爷王安国也是听闻王安石喜得孙子,他虽然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弟兄反目,但是兄长有后确是喜事一件,立马着人向江宁半山园送来亲题的字画并小礼物;

    。而王贤的姑姑更是喜欢不已,特意亲织衣裳,缝纫绣花,给王贤做了十多套小衣。

    半山园的院内小亭子里,王安石正陪着一人饮茶笑谈,正值近秋之季,北地的粮草渐已成熟,朝中又可以重整军事。前段日子,陇西派遣大臣何名、王子李业港专程赶到开封,向宋廷言及彼国和平之意,并带了粱氏之愿,希望和大宋百年同好,永不加兵。

    太皇太后高兴之极,赐予众使臣金银颇多,又命人好生zhāo'dài他们。同时也委派枢密院章惇与夏使交往,讨论归还夏朝四州和释放宋朝俘虏之事。

    没想到章惇知道这件事吃力不讨好,办砸了当场就完蛋,而就算办好了也有可能被百姓们骂着汉jiān、宋贼,所以他立马托病不出,太皇太后虽然不满,但是也毫无办法,于是把事情交给了吕大防。

    吕大防果然不负太皇太后之望,只用了三天便和何名诸人修好了和书,同时昭告天下。

    天下人反应大不同,有些人认为用西地四州换取几万宋兵是值了,西方在他们眼中是荒凉不已,寸草不生,要之又有何用?还不如换回大宋男儿。也有些人认为朝廷太懦弱了,用地来换俘虏是国家尊严的践踏,认为如此这般,那么收回北地燕云是永无可能的了。

    消息传到江宁这边,王安石已经通过驿使知道了,对于用地换兵王安石觉得是无可厚非的,并不计较,然而顺道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有些吃惊、愤怒甚至是伤心:朝廷在司马光的主持下,几月以来连废三法。

    尚书左丞吕公著以葛聚盐案一事dàn'hé已经外放的变法重臣,指出葛聚之事并非一事,而是表示在王安石“邪逆之法”的期间所发生的众多之一,太皇太后着令大理寺查办葛聚,并且交由吕公著主办。

    ,在士林里宣传他是如何被怨,激起了士子对他的同情心,江南一带的士子们联名尚书给主持朝政的司马光,要求清查此事,还葛聚一个“清白”。

    王安石这时候正在废除熙宁诸法,并未有时间处理这件事情,只是修书于江南大儒,说明国有国法,葛聚之事不会有所冤枉,若真有怨,定会查理清楚,并要诸人平心静气,以待朝廷审理。

    大理寺来“请”葛聚的官员是个领着管职的小官员,但是原先进过直秘阁,所以也是颇有些气派。但是他带着亲卫刚从扬州到达江宁,便被一帮士子们围住,那阵势吓了他一跳。

    那些士子们都是些文人,但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个对着这官员气势汹汹地说起理来,从三代之事谈起李唐五代,说出话来洋洋洒洒,直到把这个官员比作jiān贼爪牙,误国鹰犬为止。气的那官员脸色从红到青,最后发白,颤抖不已。

    这些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过这么多陆口,直到有人通知了王安石,王安石忙派人把他接了过来,并且好言劝退了众士子。

    这个小官员见到王安石也是颇为恭敬的,以着参见师长的样式拜了大礼道:“学生沈全期见过荆公大人。”

    王安石一愣,其实这个沈全期只是他参与改革科举之时入进士科的一个小士子,那时王安石忙于朝中政务哪能记得这些,不过他还是颇为客气地和他寒暄了几句。

第四百六十章:大功一件() 
    吴青“哦”了一声道:“原来是明教,我确实是听说过的。【W他们xiu&039;liàn邪功,会吸人脑髓!”

    陆判官冷笑道:“这些传言都是妄语,世上岂有邪魔!但是他们确实神秘,真未想到这帮人竟然已经渗透到江南这边了。”

    李武石咳嗽了一下道:“现在暂且不论这个摩尼教,先说竹枝。”

    胡仵作这时开口道:“这个竹枝的死确实有些蹊跷,我检查了一下,发现她已经死了两天了,而且她不是溺水而死的,是被杀死后扔下水的。”

    吴青疑道:“你是说竹枝是被杀死的?这怎么可能?那今天是谁带走小公子的?”

    李武石摇了摇头道:“胡仵作应该是没有错的,这样看来案情真的越来越复杂了,不过我不关心这些,最重要的是小公子的下落!”

    吴青突然一愣,从怀里面掏出一块玉佩出来道:“对了,刚才捞尸体的时候在竹枝手中发现的。”

    李武石接过来仔细一看,表情从吃惊变为紧陆、激动,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难道……”

    衙门里面众人都默不做声,屋外晚霞闪着光芒,寂静一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各家酒店换上新酒,擦桌扫壁,焕然一新。那些务农之人这时也已经收割好了,带着有点劳累向月亮祈福。士子们也放下了手中的四书五经,脚步轻盈地踏向了闹市、走进了郊外,仰首直看明月,不禁感慨万千。

    富贤酒家是在闹市附近的一家大酒楼,上下三层,金晃晃的牌匾据说是几朝元老韩琦所书。这在金陵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若说金陵第一酒家,无可争议地就是富贤。

    这第三楼是给身份不一般的人提供的,共分为八个雅阁,成乾坤八卦之势。平常是不开的,若非你身份特殊,就算腰缠万贯也无法上来。

    震字号房间里,正坐着两个样子特别奇怪的人,有点像番僧,但是又有点特别。旁边坐着一个白衣文士,淡笑挂脸:“明教自古以来便和我佛有缘,乃是‘摩尼光佛’,《三昧海经》有言:‘摩尼光佛出世时,常旋光明,以作佛事’,意思就是说我明教便是我佛,我佛便是明王,我明王之光明世界便是在那西天之西,以破诸魔为己任是我明教的教义,也是大慈大悲佛主的心怀!”

    中间那个人戴着棉帽,身上披着大红袈裟,但是袈裟的样式很特别,绣着一个“佛”字;

    。他哼了一声道:“你们明教不会是来专门来让我们叙述渊源的吧?”

    那白衣文士摇了摇手道:“萧大人说笑了,只不过看到大人身上这袈裟有感而发罢了。”

    最右手边的那个番僧打扮的人不耐烦地道:“废话就不要说这么多了,你们的明王怎么还没来?我们可没有多少时间耗。”

    白衣文士笑道:“两位大én&039;dà老远的赶过来,老实说我明教十分感动。明王命我先zhāo&039;dài两位,他有些私事要处理,只需等一会便可。”

    那个萧大人冷冷地笑道:“明王好大的架子!”

    白衣文士打哈哈道:“两位大人不必生气,明王确实有教务私事需要处理。今晚正是汉人中秋之日,大人可观这金秋闹市,十里酒香,天地皆庆;还有那天上明月,妖媚照人,如此景色不可多得,大人可以邀月共饮,人生如此好不快活。”

    那萧大人却没有理会他,说道:“汉人中秋过节,我是知道的,然而本官现在却是无心于此。本官唯一关心的就是你们的明王到底在何处,如果真要如此端架子的话,那明教也就太无信了!”

    他脸色寒青,双眼瞪着那白衣文士,旁边的那个番僧更是直要起身直扑过来。白衣文士顿时胆战心惊,刚想强说几句,忽然一个笑声道:“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李某有失迎接,实在是真正的对不起!”

    白衣文人一喜,转过头来只见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走了进来,他白衣乌冠,面容削瘦,对着那两个番僧打扮的人行了一礼道:“李某见过萧可恕大人、耶律炳大人。”

    那个萧可恕本来是颇为不满的,但见这个中年倒是挺有礼数的,所以倒也没说什么;但是旁边的那个耶律炳是粗人一个,马上冷哼一声道:“明王真是好客,我等千里奔波而来,马不停蹄,却没想到来到这边竟然只是喝茶。”

    那明王拱手道:“李某因有紧急教务私事处理,所以耽搁了片刻。还请两位大人不要见怪,师囊,去让掌柜的新添饭菜。”

    萧可恕摆摆手道:“不必新添饭菜了,本官知道汉人元宵之晚是喝酒之节,然而现在我是无心恋酒,明王请坐下来说事。”

    明王又虚行一礼坐于尾座,整整衣冠道:“李某真未想到两位大人亲来赴会,看两位大人风尘仆仆便知道一路上有多幸苦了。”

    耶律炳想起路上心惊胆战的走路,不禁骂道:“妈的,这汉人打仗不怎么地,盘查人倒是那么严。老子路上被这些人折磨死了!”

    白衣文人听他骂汉人,顿觉不满,刚想嘲讽两句,但那明王却没当回事地道:“汉人就是喜好折磨自己人,特别是这些官差们。大人们一路过来可知我们所受的最有多深了!”

    萧可恕呵呵笑道:“明王所言确是,这汉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了。不过今次我们来却不是讨论此事,明王你说已经抓到耶律乙辛的余孽,不知是或属实?”

    明王点了点头道:“岂敢欺骗大人,本教确实抓到了耶律乙辛的余孽耶律其、耶律山观、何季诸人,现今便是关在本教的密室里。”

    萧可恕大喜道:“没想到尚有耶律其,明王此次可是大功一件啊!那不知可或让本官带走这些逆贼们?”

    明王淡淡笑道:“大人既然开口,李某怎能不从呢?然而李某恐怕这些人在路上会逃逸而去,这样就是李某也无法心安的。”

    萧可恕和耶律炳相视一眼,大笑道:“明王可能不知这位耶律炳将军的厉害,他十岁便亲上战场,十五岁的时候便打死过老虎,这几个文士之辈又怎能逃出耶律将军的手中?”

    明王道:“那萧大人有没有想到会有人救援?据李某所知,耶律乙辛原本权势滔天,耳目众多,心腹存于各地,今次难道真的不怕走漏了消息,引得乙辛的余孽们前来搏命?”

第四百六十一章:有关系() 
    萧可恕听出这明王话中有话,不由道:“明王的意思是说?”

    明王打着哈哈道:“李某一介布衣,本不该为这些事烦恼,然而实在是与大人你十分投缘,所以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