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奸臣 >

第205部分

大明第一奸臣-第205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知州一锤定音,大家也没有再说什么。

    没过多久,荆州吏部就下了任命文书,田博辉正式任命为塘平府的吏部郎中。

    田博辉就找到李秋仁,一定要好好感谢一下徐茂先,要是没有他的帮忙,说不定自己还得要这个员外郎的位置上煎熬着。下一次,可不一定有这个机会,再等到这个吏部郎中走人。

    李秋仁就说不急,看看徐大人什么时候有空,两人再找个机会过去。不过,田博辉还是忍不住想表示感谢,在笺条里说了一些示忠诚的话。

    徐茂先淡淡地回道:“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好好干吧!朝廷会给每个人发挥的机会。”

    呆在吏部这么多年,田博辉还不知道?朝廷这个概念,对他来说已经是太刻骨铭心了。

    有人是这样形容朝廷的,当你受了蒙冤的时候,大人说你要相信朝廷。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大人说你要理解朝廷。当你有了政绩的时候,大人说这是朝廷栽培的结果。

    身在吏部多年,田博辉自然知道其中的道道。

    不管做什么,总得朝中有人,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站队的重要性。

    宋廷弼这次没有跳出来捣乱,他不知道田博辉是徐茂先提议的,因为是于海用自己的名义提出来的。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缝,宋廷弼估计正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没想到自己一次常规的巡视,居然惹出天大的乱子。

    堂议结束后的三天,宋廷弼到惠山府去巡视,前呼后拥的,跟着一大帮子人。前面有官兵开道,后面有司乐拿着笔杆子跟踪追稿。

    几十辆马车的队伍,浩浩荡荡向惠山府奔去,惠山府曾是宋廷弼发迹的地方之一,他当初就是从惠山府起步的。

    因此,自他当上荆州内务学士之后,一直对惠山府很照顾。几年前,宋廷弼还在惠山府当过一年左府丞,后来才调到荆州城的。

    惠山府也是一个民生比较强的大府,排名仅次于塘平府。宋大人要来巡视的消息,早在一个月前就传到了惠山府。

    于是府里细致研究,要借这次州令巡视的机会,把惠山府的名气打出来。

    因为这是一次难得在荆州全境露脸的机会,州令来巡视,到时肯定有很多司乐,发通文吹嘘这件事。

    为了迎接州令的到来,惠山府相关人就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在州令到来之前,把整个府丞内的乞丐,流浪汉这类人员,全部集中起来,送到下面的一个村子里安置。

    而且全城通告,在州令巡视期间,不允许任何打劫,扒窃,斗殴之类事情发生,所有不正当行业,通通休业三个月。

    街道上要保持着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捕快十二个时辰巡逻。

    经过惠山府衙门这么一折腾,街道上顿时清静了许多,以前那些随处可见的流浪汉,乞丐,甚至连城墙根下面的算命半仙都不见了。

    而且这天,府衙还组织了秀园几百人女官的扫尘迎队,大家挥舞着彩带,绸缎迎接州令的到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热闹。

    为了伺候好州令大人,惠山府的各大商号,多多少少都提供了一些援助。

    巡视当天,州令队伍如约而至,所有的安排也如期进行。惠山府两府衙门一些重要大人,个个笑容可掬,恭恭敬敬地引着州令赶赴到一个又一个,早已经准备好的去处。

    这天的巡视开展得很顺利,惠山府的各衙门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宋廷弼的亲信,因此那些司乐看到的也是一片详和。

    宋廷弼在城内的巡视,对惠山府的官场很满意,身后的一批人也暗自赞叹,他们的公务做得如此出色,今年的排名恐怕又得上一个台阶。

    从学府到工坊,再从工坊到几个农田,每一处地方,尽显惠山府的祥和气派。得到州令高度的赞扬,惠山府官吏们也觉得脸上有光。

    午时饭口,是在惠山府吃的,在惠山府官吏的精心安排之下,这顿饭看起来很朴素,但是味道很好,水平赶得上京城大酒楼,这让宋廷弼赞不绝口。

    马蓉莲也在这次巡视的司乐行例中,以前她也来过惠山府,她就在心里耐闷,惠山府上下也做得太干净了点,这么大的一个城池,居然连个乞丐都没有。

    过于干净,就有点不正常。干净得让人觉得不太真实,她就知道肯定有人弄虚作假。

    其实这种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说每个人都知道,偏偏没有人点破。看到惠山府的这一幕,马蓉莲就在心里暗叹,他们这些人所谓的政绩,与徐茂先在柳城縣和塘平府所做的贡献,简直是天壤之别。

    本来好好的天气,到午后的时候,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那些由秀园组织的迎接队伍,站在雨中,一个个冷得有些发抖,四月初的天气,还是有些冷,但是州令的巡视队伍还没有走,他们的欢送任务还没有完成。

    荆州内务学士,就在宋廷弼身边轻轻地说了几句,宋廷弼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只不过巡视提前结束了,还有一个遗孤屯所没有去看,索性不看了。

    等州令巡视队伍离开了惠山府,才有人把那些秀园的女学子送回去。

    (本章完)

第392章 大明第一花旦(中)() 
宋廷弼躺在崭新的马车内,闭目养神。

    今天的巡视,收获还是颇丰的,惠山府是自己的发迹之地,惠山府的文武百官没有给自己丢脸。

    其实,宋廷弼也知道,他们不过是做给自己看的,也是做给上面一些大人看的,因为惠山府的今天,也有他宋廷弼的功劳。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觉得这出戏,安排得不错的时候,惠山府出了大事。

    因为暴雨倾盆,惠山府护送女学子回秀园的几辆马车,在途中被滑坡的泥石,生生冲下河道!

    这几辆护送女学子的马车,入河便散了架,当场就有八名花季少女和多名马夫殒命,过百人受伤。

    发生这种事,惠山府巡检司立刻就赶到了现场,府典狱也迅速赶来,马上封锁了这一消息。

    惠山府官场还沉浸在今天的喜庆中,突然接到这么一个消秘,几位大人浑身就出了身冷汗。

    知府蔡得良当时就慌神了,立刻下达了死令,务必封锁消息,马上清理现场,安抚受害者家眷,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件事也不能声张出去。

    于是,惠山府的人就忙开了,知府大人下了死命令,要求礼部和户部处理这件事情。但是两家衙门费尽了口舌,也没有阻止这些遇难女学子家眷的愤怒。

    最后这件事,还是闹到了知府衙门,内务学士在处理这事情的时候,他对遇难者家眷说,这是一起不可避免的天灾,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死不能复生。

    发生这样的事情,府里也很难过,但是每年的天灾这么多,如果大家都跑到衙门来闹事,衙门还要不要办公?所以衙门只能适当地,为遇难者家眷提供一些体恤。

    于是,知府大人亲自找受害者家眷会面,说是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诉求。当然除了银子,还能有什么办法解决?人都已经死了,千金散去也回不来。

    当然,惠山府在这件事上,处理得表里不一。

    他们拒绝家属任何赔偿的诉求,只说衙门给予他们一些体恤。似乎这件事情,与府里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那是一场无情的天灾,府里只是出于皇恩浩荡,才给予的体恤。

    最后,以每个遇难者一千两的代价,暂时将这件事掩饰过去。

    后来有人问起的时候,秀园也改变了说法,出事的那几辆马车上的女学子,他们是私下里结伴出游,并不是参加州令巡视的队伍。

    只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还是被敏锐的司乐捕捉到了。

    只有没有人敢在府一级通文上,发布这样的惊天消息,马蓉莲在一个同行的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将此事告诉了徐茂先。

    于是徐茂先动了真怒!

    这么大的人祸,他们居然就这以轻描淡写的掩饰过去,连荆州方面都给瞒得死死的。但事故毕竟发生了,有些事实是永远也掩盖不了的。

    在徐茂先的默许下,马蓉莲将这篇稿子,递交到了正在行都司的常婉儿手里。常婉儿看到这则触目心惊的消息,立刻就跟太常院的大人商量了下。

    三天后,行都司通文便将这件事,公诸于世。

    通文上只是说,在惠山府发生了重大人间惨剧,几辆满栽女学子的马车,因暴雨倾盆、泥石滑坡,导致十几人丧生,上百人受伤的事情。

    这则消息出来,已经据事发时过了半个月。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只是惠山府方面难逃其责,而且荆州城两衙也有失察之职,行都司立刻就下令彻查此事。

    此事不管牵系到谁,一律严惩不贷!

    而说这句话的人,正是刚刚就任的巡抚布政司,邓卓文。

    邓卓文当然没想到,此事会跟他的女婿巡视有关,他只是为惠山府这种做法感到愤怒。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有人敢瞒情不报。

    于是一个由行都司组织的彻查特使一行,在第二天就到达了荆州城内,开始上下问责。

    范知州立刻召开了堂议,他对此事表示愤怒与震惊,并指示荆州城典狱,无条件支持行都司特使的公务。

    而且立刻就撤了,惠山府户部和礼部两位郎中的职务,送交荆州督查司,依律法办。

    宋廷弼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当初也没有联想到此事与自己有关,他抽空亲自去了一趟,直接将惠山府两位一把手,骂了狗血淋头。

    这两人,是宋廷弼的忠实手下,被宋廷弼痛斥过后,知府蔡得良才吞吞吐吐,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听完,宋廷弼顿时就懵了,过了很好久回过神来。

    他拍着桌子骂道:“真他娘的混帐,这事怎么不通知我!”

    蔡得良也不敢说话,像这样欺上瞒下的事情,以前也没少干,只是这次不知被谁,把真相给挖出来了。蔡得良告诉宋廷弼,自己正在查那个结发这件事情的人。

    宋廷弼怒不可遏,道:“现在查有个屁用?还不赶快把屁股擦干净,行都司派来的特使明天就到了。”

    这段时间也够到霉的,本来是一件风风光光的事,居然演变成这样子,宋廷弼很气愤,也很无奈。

    如果这件事情追究下来,只怕自己也有责任,千万要想办法,把这件事情与自己巡视的事摆脱干系。

    连行都司都知道了,要想完全抹掉,只怕是有些困难,关键是怎么将他们的视线引开,别盯着这件事情不放。

    这件事情行都司空前重视,仪制司和太常司,也派了大量人手全程追踪此事,关注惨案的最新进展。

    而徐茂先在堂议上,就布政司大人的吩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定要杀杀这股歪风邪气,贯彻行都司大人们的旨意,还遇难者一个公道。

    对于那种隐情不报,弄虚作假的官吏,要严惩不贷。

    徐茂先对整件事情的始末,仕从马蓉莲那里得到了一些了解。他断定真相的揭晓,只是尽早的事情。

    他就针对这些现象,在堂议上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宋廷弼简直恨他到了骨子里,因为徐茂先的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认同。而且这件事情继续追查下去,只要惠山府的那些人稍有不慎,很快就能查出事情的根源。

    而整个事情的根源,正是因为他巡视而引起的,宋廷弼哪能不急?但他越是这样,徐茂先就越咬着这件事情不放。在真相没有公布之前,范知州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但是行都司的特使到了惠山府,就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好多遇难者家眷都不在惠山府,据说是外出务工了。

    还有几家倒是碰到人了,特使调查的结果,只是一场普通的天灾。而且遇难者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十几人变成了一人,多达数十人在瞬间就蒸发了,连名字都不曾留下。

    医馆方面,还有十几个受伤的女学子,她们的口径一致,惨剧发生的那天,是她们自己结伴出游,与府里没有任何关系。

    (本章完)

第393章 大明第一花旦(下)() 
通过大量的调查与走访,行都司特使一行人,得出的答案与惠山府及秀园说的基本一致,没有多大的出入。

    于是,行都司特使的成员认定,通文那篇稿子有夸大的成份。就在他们准备回去复命的时候,那天晚上收到了一个莫名的信封。

    信封里的内容,简直惨不忍睹,当时八名女学子连同马夫的遗体,就摆在当时的路旁边,围观者甚多,并且在当日就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