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奸臣 >

第212部分

大明第一奸臣-第212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次的孝敬钱,都在一千到五千两不等,最少的一笔也有五百两。花旗商行在城郊新城这一片,算不上是最大的买卖,一年的孝敬钱算下来,居然高达十多万两!

    也难怪,这些洋商闹搬家,说荆州城现在成了一个吃人的窟窿,养土匪的黑风寨。

    徐茂先让王麟将这些证据收集了一下,然后又去了几家其他的工坊。在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大都与花旗商行一致。霍启英一直紧张兮兮地跟在后面,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新城工坊这一片,是陈州卿在管的,徐茂先并没有立刻下令,将这位督建府的事情革职,只是拿着这些事实证据,回了自己的衙门。

    (本章完)

第405章 蝇营狗苟(下)() 
次日,徐茂先找了陈州卿,想把这些问题调解一下。

    陈州卿今年五十有五,本名陈本初,他见徐茂先亲自来自己这里,自然就知道他来的用意。昨日霍启英将所有的事情,都向他一一做了呈报。

    他知道徐茂先这么做,已经很给他面子了,否则当场就发作,把霍启英给革职,顿整督建府也不是拿不下。看着徐茂先,带来的证据和那些洋商的反应情况,陈州卿的脸上一阵抽搐。

    其实,在大明朝之内,像一些衙门口的官吏,找各种名目,到下面的工坊、商行吃吃喝喝的,实在是数不胜数。但是像督建府这以张狂的,却是少之又少。

    陈本初是主管新城民生与洋商接洽这一块,徐茂先身为州令府第一左州卿,自然更加有权力来临管自己。只是他很气愤,霍启英他们这些人,在新城工坊也太嚣张了,做事做得这么张扬,就不怕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而如今,徐茂先亲自来提了,陈本初也不好再说什么,废除这些所谓的条款之外,还得按徐茂先的意思,处理了一批该处理的贪官污吏。

    第二天,由陈本初在新城一片主持了临时堂议,精简督建府那些多余的编制,禁止官吏进工坊混吃混喝。禁止官吏向工坊索拿卡要,胆敢违反以上种种,都按受贿案严惩不贷。

    这个处理结果一出来,新城工坊一片的洋商都长舒了一口气,大家这才没有撤资的念头,事态暂时被平息。

    这一次风波,处理了好几批人,霍启英被贬职发配参谋府,从原来的从五品州卿,变成了正七品的参谋郎,整天跟一帮下了仕,还琢磨参政的老人家,对着天下大势抬杠去了。

    其实,陈本初的心里很不好受,尽管徐茂先给足了他面子,但他还是觉得,徐茂先管得太宽。而且州令的这个位置,一直悬而未决,很多人就有了想法。

    刚好在这个时候,上面下来了一个新的任命文书,临时任命徐茂先为荆州城代州令,官阶不变,接管荆州城州令府一切公务。

    ……

    这日,唐柯发来传书笺条。

    “贤婿,该争取的都帮你争取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怎么运筹帷幄。荆州城这个地方,还是可以让你施展拳脚。比喻在官道经略,民生发展上,都可以再进一个台阶,向沿海地域攀进。”

    徐茂先知道岳父大人的意思,不用说,荆州城的格局,如果没有个州令,很多人都会眼巴巴地盯着这块肥肉。长期空缺的话,就会引起一些不安份之人的别有用心。

    这不利于官场的和睦,从而影响到治下百姓的生活。

    因此,唐柯肯定和几位同僚商议过了,应该尽快落实荆州州令的人选,这样才更有利于地方的稳定与发展。

    行都司方面,当然也有多方面的考虑,总的来说,多数人认为徐茂先毕竟太年轻,任荆州的州令,实在过于急功近利了一点。

    但是他们又考虑到徐茂先的背景,现在几大势力明争暗斗,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年前的时候,邓家与邵家联手动了动,把徐家的几位大员给拉下了马。现在徐家又和常家结成同盟,到底以后的局势会怎么样?大家心里总是没底。

    宋廷弼三十五多岁当上州令,结果他自己没这福份,痴痴傻傻了残余生。

    徐茂先目前是州令衙,排位第一的左州卿,年轻的过份,还不到二十五岁,如果让他上位,只怕有太多人不服。

    湖广行都司九大内参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他挂职代州令比较妥当,能者上庸者下,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能镇得住场面。

    因此,行都司浅搁了空降一名新州令的决定,暂时由徐茂先代州令一职,以看后效。

    接到这个任命,徐茂先不得不再次放弃去岭南的打算,而偏偏这个时候,荆州地界的来了一场无妄天灾。也许是上天为了行都司的这次任命,对他徐茂先做出的严峻考验。

    雨季的到来,在整个长江流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雨接连不停地下,整整半个月没有停歇,各地纷纷传来紧急险情。

    荆州府内参堂议上,一次又一次加强防汛指令,让各地府縣积极做好防汛应对准备。

    荆州城也专门成立了一个防讯指挥的衙门,由于大面积的降雨,荆州河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而且荆州城比较平坦,荆州河上流的兴旺水坝,蓄水已经到了临界点。

    兴旺水坝,离荆州城不过四十多里,如果发生水坝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刚才又有加急快报,传到防汛指挥衙门,徐茂先立刻就叫了王麟。“走,我们去看看情况!”

    “徐大人,这么大的雨,还是不要去了吧?”内务府学士跑出来阻拦道。

    徐茂先没理他,叫了王麟和碧锋,三个人上了马车,立刻赶往兴旺坝。内务府学士黄丙辰,立刻就叫了几个人,紧紧跟在徐茂先那辆车后面。同时还通知给荆州典狱,派几个身手好的捕快,一齐赶往兴旺坝赶去。

    防汛大计,每年都在抓,但是今天的雨下得特别大,情况与往年有些不一样。黄丙辰本来自宋廷弼疯之后,一直在心里忐忑不安。

    他现在的这个位置,有种摇摇欲坠的味道,说不定哪天换一个州令上台,他这个内务府学士的职位,立刻就会不保。

    能坐到眼下这个时候,主要是因为上下一直没有决定州令的人选,徐茂先虽然代州令,却也并没有立刻就把以前的老人撤换掉。

    荆州典史颜昭义接到招呼,当下也不敢怠慢,立刻叫了几个得力的亲信,驾着马车朝兴旺坝方向赶去。

    等众人赶到兴旺坝的时候,徐茂先发现在大坝的下方,还有几个村庄的人没有被转移。他就问黄丙辰:“这是怎么回事?不早就在堂议上强调,要尽快转移百姓吗?”

    黄丙辰也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兴旺坝下面有许多小村庄,这几个村庄,地处水坝稍远点的位置。他估计是安排百姓转移的乡吏,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处理今年的问题。

    于是,他让人把负责这件事的乡吏叫来,在兴旺坝这边管事的人,是兴旺村及周边几个村的村长。

    (本章完)

第406章 黑心医馆(上)() 
听说徐大人已经到了兴旺水坝,周围几个村的村长就立刻冒雨赶来。

    “徐大人!下这么大雨,到马车里去吧!”

    几个人喊着,让徐茂先避避雨。

    徐茂先指着水库下方的两个村庄道:“先把他们转移了再说,今年的汛情与往年不不同,我们要重度警惕!”

    兴旺村长本来想解释几句,但看到徐茂先如此慎重,他也不再敢说话了。

    按以往的惯例,洪水再凶猛,也淹不到那两个村庄,为了节省安置款项和人力物力,他们就商量着,分析应该不可能会淹没那几个地方,于是他们村长私下里,就做了这样的决定。

    但是徐大人亲自点出来了,他们就不得不再次去动员,因为有些百姓很顽固,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家,死活不肯离开。

    兴旺水坝的水位越来越高,徐茂先率先上了大坝,察看了水库行情。兴旺村长带着几个人,去水库下方给村里的百姓劝走,很多顽固的百姓,坚持过去陈旧的想法,过去几十年里,洪水再猛,也淹不到他们这个地方,为何要抛家舍业?

    一些人,就与村长等人据理力争,还有一些老人家,对村长等人提出一说辞,不以为然。

    兴旺村长也在心里琢磨,这位代州令大人,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村里在这上面花费的人力物力,每年不知道多少,说得倒是轻松,他这么一声令下,又不知道要增加多少花销。

    不少荆州官吏,也很赞同兴旺村长的观点,以前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百姓一直没有被转移过。最多是将水库下面的两个村庄的人,转移到了地势高点的地方安置。

    主要的是,一些百姓矫情,说安置点根本就不是人住的,比猪窝还脏,很多人都不愿意去。

    兴旺村长是宋廷弼的远房亲戚,俩人同龄。

    现在宋廷弼的官途彻底完了,徐茂先被任命为代州令,他们这些人还是有情绪的。

    看到百姓誓死不走,雨又下得特别大,村长等人便有了情绪。为什么这个代州令一来,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下这么大的雨,要自己这些人来卖苦力。

    还些人甚至抱怨,自己一个当乡吏的命,还比不上一个平民百姓。百姓可以坐在家里避雨,等着乡吏上门去求他们躲难。

    而他们还得冒着这么大的雨,跑动跑西的,而更要命的是,这些百姓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宁愿坐在家里等死,也不愿意去安置之地。

    于是,一些乡吏就来火了,老子吃饱了没事干,下这么大雨,跑到这里来找罪受。把你们转移到安置之地,既花财力,又费人力,侍候你们跟大爷似的,不去拉倒,死了活该。

    就在村长等人准备放弃的时候,黄丙辰带着几个人跑过来了,雨越下越大,黄丙辰也不敢丝毫懈怠,几个人在暴雨,披着蓑衣狂奔着。

    看到这么多的农户,迟迟没有动,黄丙辰也不等徐茂先吩咐,带了几个人便赶了过去。

    黄丙辰以前是金谦仲的主簿,跟宋廷弼关系极好,所以金谦仲走后,宋廷弼刚一上台,立刻就提黄丙辰为内务府学士。

    都说人算不如天算,谁都没想到,宋廷弼当上州令才半年多,疯了!

    现在的黄丙辰也不知道徐茂先是什么意思,自宋廷弼出事以来,他就小心翼翼的,丝毫不敢懈怠地伺候着。

    甚至有的时候,徐茂先呵斥他两句,不但心里无恨,回到自宅反倒能吃得饱,睡得香,如果徐茂先几天不理他,黄丙辰撞墙的心都有。

    在官场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也知道,如果徐茂先正式成为州令,自然会提其他的人,为荆州内务学士。

    但是他必须抢在徐茂先当上州令之前,做出最大的努力,希望徐茂先看在自己尽心尽力的份上,赏他一个效忠的机会。

    所以,黄丙辰特别卖力。

    刚才在大坝上,陪同徐茂先巡视过了水库的情况,发现兴旺水坝暂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徐茂先只是吩咐水库管事多加注意,随时向荆州城呈报。

    察看过水库的蓄水情况之后,徐茂先就朝水库下面那两个村庄看去,发现兴旺村长的人,还是没有做好百姓转移的公务。

    就在这个时候,山坡上跑下来一名乡吏,大叫着朝一行人喊道:“徐大人,徐大人,后坝出现了裂缝,要决堤了!”

    这个人正是几个村其中之一的一位,他刚刚从后山下来,无意中发现后坝出现好几条纵横裂缝。这一发现,意味着后坝随时可以发生决堤,从而一溃千里。

    因此,百姓转移刻不容缓。

    幸好出现裂缝的地方,不是水坝的正中央,而是水库后坝边缘。如果在正中央的位置出现这样的裂缝,情况将更加严峻,灾难随时发生!

    黄丙辰这才着急了,匆匆带了几个人赶到了村庄里。兴旺村长所带的人,跟黄丙辰自然很熟悉,因为他是宋廷弼一手扶持起来的,经常陪着宋廷弼风光返乡。

    看到黄丙辰过来,兴旺村长就诉起了苦:“黄大人,百姓不听劝,我看要不就算了吧,派几个人驻守就得了,万一有什么事,立刻向上面呈报,你说雨这么大,要不咱们先回去喝杯热茶?”

    黄丙辰明白他们这些人的心思,于是就拉下了脸:“胡闹,你难道不知道后坝已经出现了险情?”

    兴旺村长见黄丙辰变了脸,他就在心里嘀咕:真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宋廷弼刚出事,你就倒向徐茂先那边了。

    不过,这话他倒是不敢说,但心里对黄丙辰的话并不怎么为然。住在山边上的人,每年下雨,看到滑坡洪水的事经常发生,没他们说的这么严重。

    可就在这个时候,刚刚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