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厨神在大唐 >

第61部分

中华厨神在大唐-第61部分

小说: 中华厨神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个参加比赛的各国使臣,这一下可就着急了,嘴里忍不住的说着:“小马兄弟,咱这可是在比赛啊!你能不能认真一点啊?”

    各国参加比赛的使臣,紧跟在自己的小马后面,驱赶着他们,向那些母马靠近,乞求着自己的小马,可以最快的找到他们的妈妈。

    只有吐番的使臣禄东赞,不慌不忙的跟了上去,突然从他的脚底下,拔出了一把小巧的匕首,狠狠的在小马的屁股上,划了一刀。

    受伤的小马,受到了惊吓之后。惨叫了一声,便冲向了那一群母马。

    大概是听到了自己孩子的惨叫声,马群中的一匹成年母马,从马群中跑了出来,飞快地奔跑着迎向了那一批受伤的小马。

    看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大家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话,那就真的是愚蠢到家了。

    “第一场考验,吐蕃使臣禄东赞胜出。”大太监郭公公,在皇帝陛下李世民的默许下,尖着嗓子大声的宣布了,第一场考验的结果。

    “第二场的考验非常的简单,每人的手中,都被分到一颗九曲明珠,以及一根丝绸用的蚕丝,你们只需要用这一根丝绸,穿过这颗九曲明珠的孔洞就可以了。”郭公公大声的说道。

    这道考验看似简单,实则是没有那么容易办到的,蛋丝柔轻,虽然不罗断,但用来穿针孔,一般的男人也会觉得很难,更何况是穿过一颗九曲明珠的孔洞。

    九曲明珠,之所以被称之为九曲明珠,是因为九曲明珠上的孔洞,并非是对穿的直线孔洞,而是里面有着九曲十八弯。

    如果硬要说九曲十八弯,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辞的话,但里面至少会有几个弯,是绝对假不了的。

    想要用一根柔软的丝线,穿过直线洞穿的穿孔,尚且非常困难。何况是穿过会拐弯的九曲孔洞。那对于心灵手巧的妇人,尚且十分困难,更何况七国的便臣,无疑不是些五大三粗的男人。

    大家虽然一个个的都苦着脸,但这项比赛对于大家来说,毕竟都还算是比较公平,所以尽管心里有怨气,也是没办法发出来的。

    参赛的各国使臣,都累得满头大汗,就是没有办法,让手中的丝线,顺利的穿过九曲明珠的孔洞。

    一个个的眉头紧皱,若是在平常的时候,手里拿着一颗难得一见的九曲明珠,定要好好的欣赏把玩一番,但此时的各国使臣,无一不对手中的九曲明珠,仿佛有着深仇大恨一般。

    一只大头蚂蚁,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禄东赞的脚上,沿着毛茸茸的大腿,努力的向上爬着,有些肆无忌惮的样子。

    这一切并没有牵动,专心和手中的九曲明珠较劲的禄东赞。

    已经爬到了禄东赞大腿根上的蚂蚁,发现了禄东赞的这一块地方,白白嫩嫩的,没有什么毛发,心里一顿狂喜,狠狠的张开大嘴,在这边白嫩的地方咬了下去。

    “噢!”突如其来的痛感,将禄东赞狠狠的惊醒了,惯性的在自己的大腿根上拍了一下,将手伸进了自己的衣服里面,将那只刚刚还扯高气昂的大头蚂蚁,给拽了出来。

    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大头蚂蚁,被绿东赞拽出来的时候,居然还没有死。

    看着手中的罪魁祸首,禄东赞本能的就想到了,要对他进行人道主义毁灭。

    可是禄东赞的脑子里,突然间就灵光一闪,他将丝线的一头绑在了蚂蚁的腰身上,小心的将那只蚂蚁,放在了九曲明珠的洞口。

    大头蚂蚁本能的就往,九曲明珠的孔洞里面跑去,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他就跑到了孔洞的尽头,从九曲明珠的另一头,给钻了出来。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就因为被一只蚂蚁咬了一口,禄东赞居然再一次的神奇获胜。

    只有周星星的心里,忍不住的长叹了一口气,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周星星曾经有幸的去过西藏的布达拉宫旅游过一次,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对于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有着多种的描述。

    而关于禄东赞在长安,赞松赞干布求亲的故事,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在那一世的周星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而已。

    而现在,当周星星亲眼目睹着,发生在自己眼前的历史时,心里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传说,其实才是真正的历史。

    “第二场考验结束,吐蕃禄东赞胜,第三场的考验是,各国求婚使臣,将会在入夜之后,被带往不同的宫殿,在半夜三更的时候,一起走路到宫门处,最先到达的为胜。”郭公公大声的宣布了第三道考验。

第一百一十九章:六难婚使() 
第三场考验,对于掌管着吐蕃,在长安的细作组织创建者禄东赞来说,还真的是没有什么难度。

    大唐宫中的地理位置图,以及各宫殿的名称,包括哪里有一口井,哪里有一颗树,禄东赞掌握的大唐皇宫地图上,都标注的清清楚楚,恐怕长期住在宫里的老太监,也未必就比禄东赞更知道的多。

    连胜三场,禄东赞机乎己经立于不败之地,他的心情也因此好了不少,最少没有刚开始时那么紧张了。

    第四场考验,比的是整个求婚使团的能力,每个使团中,各派一百名求婚使,一天之内喝掉一百坛酒,吃掉一百头羊,并且将毛皮处理好。

    能喝酒的人,一天喝掉一坛酒,不是什么难事,一坛酒不过就是二斗半,大唐门下侍王绩,被人称为五斗先生,饮五斗酒,仍然头脑清明。

    一个壮汉,以羊内佐酒,一天吃掉一只羊,似乎也很正常。

    只是一百人中,可不是个个都能千杯不醉的,像王绩那样的五斗先生,整个大唐也不多见。

    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有那个胃口,可以一天吃完一头羊的。

    不过身为各国的使团,不会喝酒的人,肯定是不多见的,羊肉对于各国上流社会来说,也是主要的肉食,所以这道考验出的倒也不难。

    如果大唐用的酒坛子里,装的不是大唐春酒,或许各国使团到了最后,应该是可以完成这道考验的。

    天竺,大食等六国的求婚吏,对于这道考验,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因为大唐春酒还没有传到他们国家去。

    可禄东赞却不同,且不说大唐春酒,己经被长安的商队,贩卖到了逻些城,就凭禄东赞在长安呆的时间不短,大唐春酒的名气,他又岂会不知,不仅知道,在长安的日子里,还经赏会买些来喝。

    以大唐皇帝这一次的行为来看,这一百坛酒,禄东赞几乎可以肯定,绝对是大唐春酒,而不会是普通的浑酒,要不能的话,大唐皇帝也未免太好说话了。

    如果禄东赞的猜想没有错的话,七国求婚使团的人,将会全部醉倒在地,酒量再好,一天喝一坛大唐春酒,恐怕整个大唐,也难找出几个人来。

    果然,各国使团在打开酒坛时,酒香扑鼻而来,在狂饮了一口之后,脸上马上就有了红润之色,忍不住的齐声大赞了一声“好酒!”

    只有禄东赞才知道,好酒是没错,但用在这个考验的环节中,却是大错特错。

    面对从未曾喝过的美酒,除了对酒没有兴趣的人,大凡喜欢喝酒的人,又有几个可以抵挡住大唐春酒的诱惑,不过是个把时辰,各国的求婚使团,便醉倒了一大片。

    禄东赞大概算的上是唯一清醒着的人,他没有刻意的让属下不要喝醉,因为不管属下是否会喝醉,考验的结果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就算你不喝一口酒,一天之内,一百个人没有喝完一百坛酒,你仍然不算过了关。

    可就算是你醉死在这里,一百个人也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内,喝完一百坛酒,所以考验还是没有过关。

    第四道考验,七国使团无一过关,第三天,在各国求婚使团醉后的后遗症中,第五道考验如期而至。

    第五道考验,主要考验的是大家的观察力,仍然是各求婚使团选派一个百人团队,每队各分到一百段松木,各团队分辨出每一段松木,到底是根,还是梢。

    松树在各国都有生长,是一种最常见的多年生常青树,对各国求婚使团来说,松木都不会莫生。

    对于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分辨出根和梢,基本上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各国使团的求婚使,绝对是谈不上经验丰富。

    好在时间有一个白天,一百个人分辨出,一百段松木的根和梢,平圴每人只要确认出一段松木,便可以完成考验。

    虽然看似简单,但真的要做到,却是千难万难,他考验的是一个团队领导人的魄力。

    同样的一段松木,认为是根的人有之,认为是梢的人有之,更多的人是不敢确定的。

    禄东赞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他也无法判断出,那些人说的才是对的,那些人说的又是错的。

    吵吵闹闹的过了一个时辰,能够获得一致确认的,不到二十段松木,这二十段松木,因为根和梢的特征十分明显,所以大家都没有分岐。

    直到吃午饭时,分辩出来的松木,也只有三十几段,剩下的松木,越来越难分辨出,它们到底是根还是梢,让人十分的头大。

    禄东赞打量了其它的求婚使团一下,它们似乎也没有比自己这边,强到那里去。

    吃过午饭后,大家也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了对于每一段松木,到底是根还是梢的争论中去了。

    认为这一段松本是根的一方,与认为这一段松本是梢的一方,往往是各持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持不下,互不让步。

    禄东赞心里想着,照这样争论下去,争论到明天,也争论不出结果。

    而是禄东赞命令大家不准再争论,他让大家站好,认为这段松木是根的站一边,认为这段松木是梢的站一边。

    这样一来,速度一下子就快了很多,占了绝对多数的人,认为这段松木是根,那么这段松木是根的概率就大,反之也是一样。

    虽然这样分辨出来的结果,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正确,但胜算还是有的。

    结果果能让禄东赞高兴,其它六国的求婚使团,在时间到了之后,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松木,没有分辨出是根还是梢。而吐蕃使团却全部分辨出了结果。

    李世民命人当场查验,吐蕃使团分辨出的松木结果中,有近二十条是分辨错误的,但尽管如此,也是赢定了,因为就算是六国求婚使团,己经分辨出了结果的松木,全部都是正确的,数量也绝对没有吐蕃使团的多。

    禄东赞率领的吐蕃求婚使团,再一次的胜出,通过了第五道考验。

    第六道考验将在晚上举行,文成公主将会与上百名宫女,身穿同样的喜服,头盖红盖头,由各国使团从一百名宫女中,准确的找出文成公主来,谁最先找出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便下嫁那一个国家的君王,如果没有谁能找出文成公主,赐婚之事便作罢。

    大太监郭公主的话音落下,禄东赞的脸上浮现出愤怒之色,气的直想骂娘。

    接照郭公公刚才的说法,前面的五道考验,岂不都是白忙了一场,能不能成功迎娶文成公主,只有最后这场考验才是真的。

第一百二十章:江夏郡王() 
想要从一百名宫女中找出公主来,首先肯定要让求婚使臣们,看看真正的文成公主,到底长的什么样子才行吧。

    尽管大唐实行霄禁,扼杀了夜生活,但能够参加宫中宴会的人,肯定是不会受到霄禁的限制。

    今晚是最后一场,对各国求婚使的考验,考验过后,将会直接决定文成公主的命运,李道宗亲自陪着女儿文成公主,步入今晚设晏的宫殿。

    尽管文成公主的脸上,看似露着微笑,似乎心情很高兴的样子,他李道宗却知道,女儿心里的苦,经常背着父母,偷偷的流泪。

    李道宗的心里是愤怒的,他原本是要拒绝答应的,尽管他知道,这可能会是一条不归路,但他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女儿,远嫁到吐蕃那么远的苦寒之地,去那里受尽苦楚。

    远嫁吐蕃本就让他对女儿,充满着愧疚难安,然而谁又曾料想,李世民会让七国来争夺女儿的归属,他这是拿女儿当成了什么,让人随意争抢的货物吗?

    想他李道宗,虽然是宗室的一份子,被封为江夏郡王,但这一切可以说,都是他用命争取的,自从唐高祖起兵之后,他李道宗为大唐出生入死,把脑袋绑在了裤腰带上,凭着战功才累抧到现在的地位。

    李道宗无数次后悔,当初不该一时糊涂,收下了不该收下的礼物,让人抓住了把炳,一切的功绩化为虚无,只不过因为是皇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