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厨神在大唐 >

第69部分

中华厨神在大唐-第69部分

小说: 中华厨神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入主中原,也未必就没有可能。”吐蕃赞普情不自禁的说道。

    禄东日照没敢多说什么,拿不下松州,赞普大人说再多,也不过是在做美梦而己。

    万一松州城没有攻下,火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得到,而又拼光了整个吐蕃的家底,恐怕赞普大人的地位,也会有所动摇。

    禄东日照几次都想开口,劝赞普大人就此休兵,和大唐重修旧好,发展商业贸易,提升吐蕃的经济,吐蕃发展的出路应该是向西,而不是向东。

    那怕是向南发展,也大有可为,天竺国不比大唐要好欺负的多吗?甘嘛非要给自己添堵,找上大唐这么一个强劲的对手,和自己过不去呢。

    可赞普大人却像是入了魔症,对大唐的火器,痴迷的太深,难以自拔。

    “赞普大人,唐军的援兵己经在路上了,我们应该早作打算才是,这么多兵马耗在这里,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的粮草难以计数,我们吐蕃可承受不起啊!”禄东日照终究是没能忍住,对松赞干布开口劝诫道。

    “是啊!所以本赞普也在考虑,是该和唐军来一场决战了,胜了,我大吐蕃便可以从此一飞冲天,有了和大唐一较长短的实力。

    败了,败了就暂时向大唐服软吧,称臣也无不可,默默的积蓄国力,发展经济,想办法偷学到大唐火器的制作方法,总有一天,我们大吐蕃也终究会变的强大起来的。”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语气,有些悲壮和消沉,显然,他对于攻下松州城,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了。

    赞普大人终究选择了再搏一次,但愿这一次的伤亡,不要太大吧!禄东日照心里,默默的向佛祖祈祷着。

    三天之后的第四天,意料中的吐蕃兵,开始攻城了,再一次吐蕃兵马的来势汹汹,浑不顾死的情况,比起前而几次的进攻,更加的凶猛。

    在唐军的狂轰乱炸中,没有人敢退步,因为一旦转身而逃,他将会死的更快,吐蕃赞普的亲卫队员,正举着长刀,抵在他们的后背上,只要你敢转过身去,长刀就会直接砍在你的胸前。

    为了一心一意的攻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这一次亲自站在攻城的队伍中间,防止另一支小股的唐军偷营。

    杨红兵的三千特种兵,也养足了精神,开始了他们的袭扰计划,可他们发现,吐蕃兵马围的密不透风,抱成了一团,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袭营的机会。

    “杨统领,既然吐蕃人,不给我们袭扰他们的机会,我们不如直接攻下甘松岭,斩断吐蕃兵马的粮道,如此一来,吐蕃军心必乱,不战而退。”一名特种兵战士说道。

    “好呀!此计甚妙,你小子是怎么想到的。”杨红兵等人听了之后,心中大喜的说道。

    “这是听都督大人说的,都督大人说过三十六计中,就有这种釜底抽薪之计。”那名特种兵有些腼腆的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等事成之后,必定向都督大人为你请功。”杨红兵高兴的说道。

    “报告杨统领,俺叫杨再兴,是都督大人给我取的名字。”那名特种兵战士大声的回答道。

    “好!好小子,好好跟着都督大人,本统领包你前途无量。”杨红兵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普通的特种兵,居然也和家主关系不浅,看来家主也在暗中培养自己的人手啊!

    不过这也很正常,如果不这样,反倒是不正常了。

    “釜底抽薪的意思,说的好像不是这个吧!你又是怎么想到这方面来了呢?”杨红兵很有兴趣的问道。

    “报告杨统领,都督大人说过,三十六计是死的,它是随着环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三十六计都用好。”

    三千余特种兵,绕开了正在攻打松州城的吐蕃大军,直插甘松岭而去。

    甘松岭距离松州城很近,不到二十里的路程,是吐蕃兵马的真正后方,从吐蕃源源不断运过来的粮草,便存放在甘松岭上。

    甘松岭虽然离松州城不是很远,但却比松州城更冷一些,这一次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孤注一掷的攻打松州城,留在甘松岭上,看守粮草的吐蕃兵,只有五千人马。

    这一次杨红兵带人来偷袭,目的不是要杀多少吐蕃兵,而是炸毁对方的粮草。扰乱吐蕃的军心。

    留守在后方的吐蕃兵,虽然看起来有5000人。人数也不算很少,但这五千吐蕃兵,几乎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战斗力实在是有些弱的没法形容了。

    三千虎狼之师一个冲杀过去,便轻松的冲到了堆放粮草的营放中,几个手榴弹扔了过去,粮仓不仅炸开了,也直接就烧起来了。

    大量的,堆积如山的草料,更加容易烧起来,冬天本就天气干燥,尽管下过一场雪,也无法阻止大火,将甘松岭上的松树点燃。

    甘松岭之所以叫甘松岭,是因为甘松岭上的松树非常的多,而松树又会分泌出一种油,那就是松油,松油可是最容易烧起来的,而且还经久耐烧,持续很长的时间都不灭。

    风借火势,火借松油的势,这一场大火直接引发了,甘松岭上的森林大火。

第一百三十五算:战后的发展() 
大火越烧越旺,松州附近群儿连绵不绝,熊能大火和浓烟,在松州城也能看的清楚。

    “快徹,快点鸣金收兵。”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禄东日照两人都看到了,甘松岭上的滚滚浓烟,那里还会不明白,粮草己经被烧了。

    吐蕃兵像潮水一样的退去,只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伤兵。

    这一战,三千特种兵的功劳,是最大的,而那个叫杨再兴的人,无疑是最重要的。

    当松州大捷的捷报,传到长安时,就连李世民都觉得不可思议,朝廷在松州的驻军,满打满算也就最多一万有余。

    在吐蕃六十万大军的围攻下,不仅保位了松州城不失,还能做到反败为胜,不仅将敌人赶回了吐蕃,而且还灭了吐蕃近十万兵马,烧毁了对方的粮草物资,活捉了对方数千的伤兵。

    这份战绩,就是和药师李靖这样的大唐军神皮,也相差不了多少吧,可指挥这次作战的最高官员,却仅仅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一个精于诗词文章的文人,这实在是颠覆了他的三观。

    其实李靖在半路收到消息时,也是几乎不能相信这个事实的。

    他们或许知道了,周星星在松州,训练了几万的当地土族士兵,但关键是没有什么人,会将这些部族士兵放在心上,在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很多人心里,他们只知道松州只有一万多的守军。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当李靖带着程咬金等人,终于赶到了神州城外时,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了。

    吐蕃赞普认怂了,果断的求饶,向大唐表示臣服之心,事实上吐蕃想不求饶都不行,松州之战的损失,耗尽了吐蕃的元气。

    六十万大军,最后安生退回去的,不过一半人,他们的十几二十万人,直接或间接的,葬身于那场大火之中。

    因为粮草被烧光了的原因,饿死的兵和马,也不在少数,就是活下来的,也有不少被烧伤的士兵。

    尽管包括赞普在内的人,都从心里对大唐又恨又怕,但他们却不得不深臧起来,向大唐求饶,并希望两国开展互市贸易。

    李世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得不说,像吐谷浑一样,只要吐蕃人真正的臣服于大唐,李世民的心肠还是很好说话的。

    不但高兴的答应了吐蕃提出的请求,在边境城市松州的甘松岭,建立两国的互市,还满怀仁慈的调拨了几十万石粮食,帮助吐蕃度过寒冬。

    松州的这个新年,大家过的并不是很开心,虽然最终打退了吐蕃人的进攻,保住了松州城不失,但松州军民也损失了很多,死伤超三万人,各姜人部族中,大半家廷都有儿子死伤,这个春节,他们又怎么高兴的起来。

    对于这些,身在长安的李世民,和满朝文武们,他们是不会感受到的。

    候君集不负重望的拿下了高昌,活抓了麴文泰,又乘胜攻下了龟兹等西域小国,捷报传入长安,满朝文武又是兴高彩烈。

    李世民大笔一挥,下旨在龟兹国设立安西都护府,在候君集班师回朝后,大家封赏,完全忘了因为他的任性,险些让松州,成为吐蕃兵马之下的羔羊了。

    朝廷的事情,周星星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也没有那个心情管,因为松州的战后,有他操不完的心。

    他下令封那些战死的义勇军为烈士,优先保证他们家属就业,并不时派人送去温暖,带去一些钱和粮食,号召人民向烈士学习,宣传烈士的功绩。

    烈士之家是光荣的,人们应该时刻记住,我们之所以平安的活着,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烈士的倒下,他们将生命无私奉献给了松州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怀念,和学习。

    周星星又命人在城外,兴建松州烈士陵园。让烈士们得以安息,并始终守护着松州,又兴建松州烈士纪念碑,定期举行祭奠活动。

    在周星星的一系列举措下,民心得以安定,各种生产活动,也正常的开展起来了。

    松州生产的肥皂,香皂,源源不断的流入剑南道,沿着长江,流入江南道,赚取大量的财富。

    松州生产的烈油,为了和长安生产的区分开来,周星星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字,名叫松州二锅头,它的酒度数更高,味道更烈。

    这些酒主打西域市场,也包括吐蕃,和漠南漠北的草原上,这种酒一流入市场,便深受这些地方人民的喜爱,尽管售价比长安春酒更贵,但依然供不应求,

    随着大唐银行的兴起,拓展的速度逐渐加快,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经商的生意人。

    影响最大的,当属长安城了,人民现在身上都不喜欢系着钱袋子了,一叠面值大小不一的大唐纸币,揣在怀里逛街购物,实在是又潇洒又方便。

    各大商家再也不又发愁,那些铜钱又重又占地方,以往打佯后,总是要派马车,一车一车的把钱拉回东家府中的钱库里,而且清点又麻烦又废事,还废工。

    如今多省事,那些纸币一扎一扎的,清点时的速度又快,一天的收入,一个钱箱子便可以装下,还不会很重。

    拿到遍布长安城内主要街区的,大唐银行营业网点中,车进商行设立的帐户中,不仅安全方便,还能多少有点利息给。虽然利息不多,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做生意的人很快就发现,差钱周转时,向大唐银行申请借款,也是十分的轻松和简单的,当然,前提是你提交的借款申请,必须被通过了才行。

    但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在长安城内,有资产可以抵押给银行,什么房产,田地,店铺都是可行的,什么值钱的宝贝也没问题,只要你能证明你有偿还借款的能力,分分钟都可以,从大唐银行中借出钱来。

    那些当初拒绝入股合作的世家门阀们,眼看着大唐银行的讯猛发展,大唐纸币的大行其道,那眼红的程度,实在是让人妒忌啊!这个时候真是后悔,当初为什么就会拒绝了呢。

    很快,人们就发现了,长安街上有如雨后春笋一般,多出了好几家银行。

    什么王氏银行,什么崔氏银行,什么范氏银行,什么卢氏,郑氏,李氏,让人一时之间眼花缭乱。

    他们也效仿大唐银行,发行各氏各样的纸币,更是在自己的名下店铺中,打出了使用某某银行纸币,可以八折,七折,甚至是六折,半价的优惠。

    短时间内,他们各自门下的店铺,生意看起来似乎很火爆,但有苦他们自己知道,因为无论他们怎么想办法,他们各自发行的纸币,也只能在他们门下的店铺中流通。

    老百姓们倒是最实惠的,今天王家门下的生意,用王氏银行发行的纸币打六折,老百姓们便会去王氏银行,兑换王氏的纸币,然后跑到王家的店铺去消费。

    如果明天崔家门下的店铺打六折,又会去崔氏银行兑换,崔氏银行发行的纸币,然后再跑到崔家门下的店铺中消费。

    只是最后这些商铺中,虽然有些东西可能进价很低,尽管打了六折,还能有些微的利润,可很多的东西,进价都不止六折,再加上店铺的租金,还有人工,税金,算下来不仅无利可图,还是一桩亏本的买卖。

    而是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根源上,派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千里迢迢的赶到松州,去找大唐银行的幕后老板,松州都督周星星,商谈入股大唐银行的事情。

    大唐银行的总部,虽然设在松州,但说实话,周星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