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120部分

大宋有毒-第120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就是后世的京藏高速公路,也就是g6的兰州到西宁段。自己当年自驾去西藏时走过这条路,并且印象深刻。

    因为从西宁再往前就是青藏公路了,海拔基本都在四千米以上,非常容易产生高反。这一片区域在后世都人烟稀少,沿途会有上百公里的无人区,没加油站、商店和村落。

    放到一千年前,又没有高速路,只能在半山腰沿着驼队和羊群踩出来的小路打转。这里的三百里和平原丘陵地带的三百里真不能同日而语,艰苦状况可想而知。

    “从现在开始就不是演习了,全部人员都要进入战斗状态,所有非战斗人员改为乘车前行,花掌柜的驼队在前面开路,苗指挥负责断后。前军携带三具一窝蜂,后军同样是三具,如遇异常不必等我命令可自行处置。记住我的话,一百个陌生人也比不上咱们任何一个人的命金贵,不用确定对方是否有威胁,只要试图靠近并不听阻拦立即射杀。开了杀戒就务求全歼,不需要活口,更不许有人逃走报信,一切后果由本官来承担。另外把每日行军里程降低到三十里,每晚早扎营半个时辰、早上晚拔营半个时辰,夜间营地四周要燃篝火,加派双倍岗哨!”

    当所有人马车辆都渡过渡口之后,洪涛把大家集合到一起宣布进入最高警戒,打仗时候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杀人不必问理由和对错,就差把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反动口号喊出来了。

    他是真怕啊,在这个破山沟子里,一旦被人缠上就会有数不清的麻烦,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逃跑都找不到路。

    “为了陛下、为了大宋!为了陛下、为了大宋!为了陛下、为了大宋!”还没等富姬和苗魁做出反应,那群孩子率先表态了。她们脸上没有畏惧,有也不敢表现出来,那样会被同伴耻笑,被团体排斥。

    “……我先去安排人探路……”富姬对这些孩子的变化很不理解,在开封城时她们虽然也不太合群,但每次见到都彬彬有礼,怎么时隔半年多就变成这样了呢。

    “……那她们……”苗魁倒是比富姬对这些孩子了解的多一些,毕竟渭桥镇不太大,这些孩子每日也要训练,虽然强度比不上禁军,但刻苦程度真不弱。

    至于驸马为何要训练这么多女孩子为国效力,他没法理解。要说驸马有二心在豢养私军吧,这些孩子张嘴就是陛下、闭嘴就是大宋,从来没提过忠心驸马半个字。且看上去绝不是装的,童言无忌嘛。要是大宋将领都这么豢养私军,皇帝做梦都得笑醒。

    “每批十人跟随后军,二个时辰一换。她们也算战斗人员,如果连行军都会拖后腿以后还如何战斗?”洪涛比苗魁想象的还狠,居然让这些孩子分批跟随战斗部队,这要是真打起来死伤肯定难免。

    “儿童团听令,慈幼局团单双数列队,单数为先、双数为后,渭桥镇团一并遵照,列队!”王大可没觉得这是虐待,反倒很是兴奋,小腰一插,用清脆的嗓音下达着命令。

    听到命令的孩子们也没有半分迟疑,踩着小碎步开始列队,很快就排成了四行。相比起来,王大到王十八的队伍排的更快、更整齐,在渭桥镇收容的那些孩子略微慢了一点点。

    在儿童团内部已经开始分出派系了,王大她们都出自开封慈幼局,入门较早,有点看不起后来的这些孩子。

    而在渭桥镇和长安城里收容的孩子男性比例略高,争强好胜之心也挺强。平日训练时双方就暗中较劲儿,逐渐形成了两个团体,慈幼局团和渭桥镇团。

    洪涛对这种拉帮结派的活动不仅不管还假装没看见,有时候甚至故意挑起两个团的争斗,然后在一边看笑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与其让她们把心思一起用到我身上,不如互相消耗,官人也好坐收渔翁之利。”

    莲儿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驸马为何故意不管,洪涛回答得很是无耻,他居然也学会了人玩人那一套,并很以为然。

    不知道是运气好啊,还是天冷劫道的都没出来,在大山里溜溜转了四天,眼看就要到通川堡了,一个劫道的也没看见。

    放牧的牧民倒是见过几波,可是人家一看到这么怪异的队伍不等警告就赶着牛群、羊群先逃之夭夭了,生怕被抢了。

    “哎呦我的娘嘞,可算见到平地了,不管有没有匪类,先下去整休几天再走,大人我这脑袋都快胀破了。”

    通川堡就在湟水北岸,这里是一块河谷盆地,海拔降低了不少。洪涛自打一发现这块盆地就从车上爬了下来,强忍着头疼也要骑马快走几步。

    别人的高原反应都不太重,唯独他不成,每天能入睡的时间不足三个小时,人都快熬成鹰了。再这么走下去,估计到不了安抚使衙门就得一命呜呼。

218 通川堡(白银20)() 
“大人不可!我等初来此地路径不熟,寨中厢役靠不住,还是单独扎寨稳妥。”听到命令,富姬倒没什么意见,上马就要继续头前开路。苗魁却面色紧张,伸手拉住了洪涛的马缰,有点不听劝阻就不让走的意思。

    “此话怎讲?”在这个问题上洪涛比较虚心,苗魁虽然没真正上过战场,但他戍过边,又在禁军中待了那么多年,对军中各种事情知道的应该还是清楚的,多听听没亏吃。

    “边关堡寨不全是由禁军把守,还有厢役城寨。末将观此地既不靠边也不为关,非险要之地,定为厢役屯田输粮之所在。厢役兵源复杂、军纪涣散,时有偷盗劫掠之举。官人携有女眷、车马,贸然入寨必受制于人,下属不便护卫。”

    苗魁果然有很充足的理由,打仗他可能没什么经验,但是对北宋这些兵种如数家珍,听闻的各地见闻更是数不胜数。

    经过苗魁这么一讲解,洪涛终于算是明白了禁军和厢军的实际组成和功效,以及北宋朝廷为什么要在禁军之外再弄个厢军出来。

    厢军,也就是苗魁口中所称厢役,听名字就该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兵种了,役,劳动也……

    没错,厢军就是专门负责劳役的部队,很像后世的建设兵团,专门从事各种军民建设、屯垦、匠作、运输、脚递、水利、矿业等等工作。

    这个政策从北宋初期就有了,基本代替了征召民夫。所以说厢军在建立之初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宋朝百姓的劳役之苦。

    比如在开封城内,东西八作司、牛羊司、御辇院、军器库、后苑造作所、后苑工匠、南北作坊、绫锦院、弓弩院、东西水磨务、东西窑务、御厨、御膳厨、法酒库、油库、醋库、布库、步驿、马递铺等,都是由禁军统领、厢军实施的。

    再比如这个通川堡,也是由厢军驻扎。为何这么肯定苗魁也说了,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不靠近边境也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干嘛要设置一个军事寨堡呢?原因只有一个,就粮!

    也就是说这个军事寨堡不是打仗用的,而是屯垦用的。再说白点吧,就是给此地驻扎的中央禁军种粮食用的。

    湟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山壑纵横人烟稀少,交通非常不便。这一点洪涛已经亲自尝到了,三百多里路走了好几天,有马有车的,居然连一半路程都没走完,还累得和孙子一样。

    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边境驻军的后勤补给如何解决呢?尤其是粮食,再精锐的部队吃不饱也没有战斗力。可是从关中地区直接向高原上运粮成本有点高,还容易受气候影响。

    于是北宋朝廷想了个办法,就地就粮!也就是说这些驻扎在边境的中央禁军不再单纯依靠后方运粮补给,而是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减轻后勤压力。

    但作战部队还有戍边的军事任务,无法全脱产去耕种,怎么办呢?这时候厢军就有用了,他们本来就是劳役部队,耕种正是其中一项本职工作,不仅能专心致志的种地,还比禁军种的好、种的精。

    所以在很多边境地区就会出现一种离边境较远的军事寨堡,它们基本都是屯田或者开矿冶炼,相当于距离边境最近的后勤基地。

    不过吧,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好的政策往往得不到好结果。民间不是常说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是好经,却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厢军也没逃出这个怪圈,原因很多。首先它的兵源就非常复杂,不仅是被禁军淘汰下来的弱兵,还有不少流民。假如光是这两种人也没什么,最麻烦的就是厢军里还有很多配军!

    贼配军这个词儿在北宋年间是绝对的贬义词,或者叫脏话。因为配军就是罪犯,不管你犯了什么法,都有可能被判充军。这是宋朝法律明文规定的,叫做配隶法。

    配军与普通厢兵相比在待遇和地位方面上更低、干的活儿也更苦,本质上有点像后世的罪犯被判劳动改造,自然不会太轻松。

    另外配军还有个特殊的地方,一部分面部刺有纹身,叫做黥面。但黥面并不是所有配军都有,只有那些刑事犯罪,比如偷盗、抢劫、奸淫之类的恶性罪犯才会被刺上纹身,以做区别。

    这一点其实和后世的户籍管理档案制度很像,刑满释放人员的档案里会有记载,这个污点会跟一辈子,很难抹掉。

    试想一下,这些恶性罪犯到了天高皇帝远的边关,会对之前所犯的罪行有所收敛吗?假如配军有年限、表现优异的可以释放回家,他们可能还有点盼头、有洗心革面的动力。

    但有年限的配军从北宋中期就基本废除了,一旦被流配基本就是一辈子,不老不归。事实上大部分配军都会因为劳动强度比较大,等不到退休就病死在落厢之地。

    这样一来的话,大部分配军就没了悔改的理由,能舒服一天算一天、甚至变本加厉。尤其是地处边远之地的配军,更是没了顾忌。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洪涛不太明白,这些配军就没人管吗?当地的厢军将领总不会也是配军吧,厢军里配军的比例也不会太大,难道就听之任之吗?

    “厢军统领多是禁军获罪之人,品性本不良善,指望他们严格约束手下,内地诸州府或许可以,边关难。”这就是苗魁的回答,合算边关的厢军已经从头坏到脚了,没几个好人。

    “也不尽然,厢军怕禁军,轻易不敢太过招摇,一旦被告发查明属实会被就地斩杀,毫不留情。末将只是担忧此地厢军不识我等身份,才劝大人不要贸然入寨。待末将去与之交涉清楚,大人乃是安抚使,手握生杀大权,谅他们也不敢造次。”

    看到洪涛一脸的绝望,苗魁觉得可能把这位大人吓到了,又赶紧说好话,生怕这位的神经病脾气又犯了,一拍屁股不去上任,那这个屎盆子全得扣在自己脑袋上。

    “大人,苗指挥言之有理,但也没那么可怕。此处的厢军都头姓廖,小人曾见过两面,还算良顺,兵卒们也勤恳耕种,作恶不多。只是……”看到洪涛被苗魁说的有点犹豫,富姬忍不住了,通川堡具体情况如何她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这条路已经来来回回走过四次了,每次还都肩负着探听沿途民情风俗的任务,哪儿有麻烦、哪儿比较好相与基本都摸清了。

    “花掌柜请讲……”在外人面前洪涛和富姬尽量保持以礼相待的距离,怎么像雇主和雇员怎么来。

    “只是听闻通川堡西北十多里有座黑虎山,山中盗匪云集,时不时会下山袭扰过路商贾,连厢军运送粮草的车队也需缴纳买路钱。

    通川堡的厢役久居于此,还可安然无恙,恐是与黑虎山有染。头次小人带领驮队由此经过,就是从通川堡出发后不到三个时辰就遇到了大股盗匪,若不是被禁军强弩阻吓,且驮队行走快速,很难脱身。”

    别看富姬私下里敢和洪涛耍耍小脾气,但骨子里还是很怕这位驸马的,把雇员这个角色也演绎的很到位。

    “这比自己拦路抢劫还可恨,难道就没人派兵剿灭盗匪吗?”任何一位地方官,对盗匪这个词儿都是很头疼的。地方不靖本身就是罪,啥都不干就会被御史弹劾。

    而且治下如果连基本治安都不能保证的话,就谈不上发展了。现在洪涛就是正儿八经的父母官,经略安抚使不仅要处理地方政务,还得兼顾治安和军事,所以他也很关注此事。

219 匪患() 
“就算禁军有心,恐也无力……”这次是苗魁接过了问题,然后抬手指了指身后的小路和一层层的群山。

    “……先去寻找扎营之所,再派人唤通川堡守将来见我!”洪涛知道苗魁想说什么,顿时也没了脾气。

    没错,禁军进山剿匪不是不成,但成本太高。他们的任务并不是维护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