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131部分

大宋有毒-第131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缺点呢?很多,第一就是耗费钱粮。这些蕃人等于永远要靠中央财政拨款活着,一旦中央拿不出这笔钱他们马上就得反。

    第二就是没有认同感,既然你从心里就没打算让人家成为国民,人家自然也不会上赶着认你这个国君。

    你认为对方是累赘,恨不得人家一场瘟疫全死光。人家也没觉得拿你的救济有什么亏欠,当你挨揍的时候,可以心安理得的站在一边看热闹。假如利益足够的话,冲上来给你两拳也很正常。

    第三就是不稳定因素太多,花了这么多钱又收不到税,结果养出来的都是白眼狼。有个风吹草动,敌人还没来呢,他们就先心思活动了。你在前方打仗,背后还得防着他们作乱。

237 自然资源攻略() 
那这种局面怪谁呢?这回可不是谁都没责任,要怪就得怪大宋朝廷和大宋皇帝。

    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太自我感觉良好了,真以为读几本书考个进士就高人一等,从心眼里不愿意搭理蕃人。因为人家不识字、不能吟诗作赋、不能附庸风雅。

    没一个人愿意为国家利益放下身段,就算有过安抚、内附政策,甚至还对蕃人赐封了官职,可实际上依旧是临时性的糊弄。有事的时候给个官,没事就不搭理,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除了在稳定地方的功能上寨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之外,它还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按照北宋的规制,每座寨堡里要任命至少五名吃财政拿俸禄的官吏。军寨的规模一般比军堡大,官吏还得更多一些。有些军寨下面还统辖着若干军堡,而军城和军寨规模相当,属于平级。

    就拿通川堡和把宗城举例,前者算是标准的军堡,最高领导是堡主廖春,他下面还有主簿、巡检、酒官和税官。

    后者算是城寨,规模比军堡大,所以刘松手下不仅有主簿、巡检、酒官和税官,还有寨官和都监。这些都是文职正八品或者武职从八品的官员,不是军吏。

    怪不得宋朝冗官现象这么严重呢,光是湟州这个鸟不拉屎的边境小州,全靠朝廷财政拨款撑着,不算各种军队官职,光是十五个城寨军堡最少就得有近百位官吏,其中有品阶的正式官员不下五十位。

    弄这么多官员干嘛用呢?洪涛仔细翻阅了翻阅公文,发现还真没白吃饭,个个都有用。

    都监主要负责军事,招募弓手、训练蕃兵、缉拿盗贼、巡查辖区、维护烽火台等等。寨官、主簿、酒官和税官则针对民政,开垦荒地、管理户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转运粮草、市场交易、酿酒收税什么的。

    可是吧,这套系统用在沈括的鄜延路挺好,因为那边是和西夏正面交锋的主战场,城寨军堡密集,规模也更大。边打边生产,再加上配套的预警设施,这些官员配置一点都不算浪费,有些职位由于工作繁重还得让多人分担。

    但湟州这地方就别再照搬了,仅仅为了管理边境的少数民族就把长期对抗强敌、步步为营的手段祭了出来,效果不怎么样耗费还嗷嗷高。古人不是云过嘛,要因地制宜。看来王安石、司马光他们也没好好读书,不能学以致用。

    如此评价宋朝的堡垒政策对不对呢?要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确实对。但别忘了,这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人们少了一千年的经验教训,还没总结出来那么多道理,更没后世国家政府的手段和见识。

    其实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北宋朝廷玩的这一手已经很高超了,至少是稳定住了河湟地区的蕃人,从而为关中筑起了一道很结实的西部屏障,保证了永兴军路的侧翼。

    虽然在经济上吃了点亏,但在战略上挤压了西夏的进攻方向,迫使他们不得不把突破口选在环州、庆州、延州、保安军、定边军、绥德军把守的这几百里宽的正面战场上,无法充分发挥骑兵大范围迂回、四处开花的优势,同时把北宋军队的作战难度从战略层面上无形中降低了不少。

    现在西夏人要在湟州边境筑城,就说明他们也认识到光正面对抗北宋太难,也想寻找更多突破口,同时也证明了湟州的战略地位还是挺高的。

    但洪涛不是古人,也不是来客观评价北宋军事理论的。既然有着比宋人多一千年的眼光,那就得比古人玩的高明、玩的漂亮才对,否则就太废物了。

    怎么才能比古人高明呢?其实湟州远没有表面上那么荒芜、贫瘠,只是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低,对边境地区投入的开发力度也小,所以才没真正的认识到此地的好处。

    在后世湟水、大通河流域河谷盆地众多,别看海拔有点高但土地肥沃、不缺水源,是中西部很重要的产粮区。

    而且很多山谷的阳面还有大片森林植被,一路上洪涛就发现了不少温带和寒带树木,不是次生林,全是也原始树木,长得又高又大,是非常好的木材。

    原本以为这里没有什么矿产,但经过这些日子的了解,洪涛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这片高原山地中不仅有矿,还不少呢。不仅有刘松发现的铁矿和石棉矿,从其它寨堡的公文上看,好像还有白云石和少量铜矿。

    唯独没有煤炭的记载,但溪罗撒部落里有从祁连山北面南迁的六谷部蕃人,他们说在大通山北面就有可以燃烧的黑石头,想来应该是煤。

    大自然是公平的,山脉南侧缺煤,那就得多点别的东西。多了啥呢?洪涛一直都惦记着的天然碱很多。

    西边不过二百多里就是青海湖,那里不光产盐还有天然碱、硝石、芒硝。这些东西已经被蕃人拿来与宋人交换上百年了,湟州本地寨堡配置黑火药所用硝石都是这么来的。

    另外还有古人不知道或者不重视的资源,比如石膏、光卤石和各种钾盐类化合物,它们是将来发展化工业的一大助力。

    湟州还有绝佳的高原草场和与之相符的气候,非常适合驯养马群。这个工作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了,富姬从夏人手中换来的移刺马和骒马早就被送到了卡马妻子的族群里,将来还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再分给各族蕃人一起放牧,马匹的基数就会打着滚的往上翻。

    基础不错,至少算不上太烂,这就让洪涛稍稍送了一口气。有基础才有发挥的可能性,若是这里要啥没啥,那就只能靠渭桥镇基地补充,一鼓作气把夏人筑城的部队打垮,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穿越者也不是造物主,想发展必须得具备基础条件,比如资源和人。

    资源有了,那人呢?这才是让洪涛最生气的地方。那些寨堡的守将都是混子,除了刘松还知道和附近的蕃人部落搞搞贸易之外,其它十四座寨堡居然谁都没这个心思。

    不能说和当地蕃人关系很差吧,但也全没什么密切交往,唯一做的事儿就是招募蕃人弓手,然后赐给他们开荒而来的田地,也算是一种收买或者同化。

    “守着这么多劳动力不知道利用,还整天哭穷嫌人少,不是废物是什么!刘松,你把手里的事儿全都放下,反正有没有咱们他们也是一样活着,不在乎这几天。本官给你一个新任务,去各个寨堡里寻找和你一样会经营、肯经营之人,然后统统带回湟州城来。但要注意人品,别再找回来几个廖春。那样的话以后出了问题,我就拿你是问!”

    此时洪涛越看刘松越顺眼,不用多,只要朝廷多找几个刘松到湟州来,这里早就不是现在的局面了。最次也能省下多一半财政投入,还能减少多一半部落反水事件发生。

    在如何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的问题上洪涛已经有了初步打算,他要用更大的利益把蕃人同化成比宋人还宋人的宋人。不过在实施这个计划之前,必须得有足够的基层干部。

    再好的理念也得有人具体实施才能转化为成果,以前那些寨主、堡主根本没法用,他们的理念和自己格格不入,也不想改变。假如让这些人去实施自己的计划,好经也得被念歪。

238 人力资源攻略() 
这就是当年王安石推行新政时没有仔细考虑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假如当年他能先培养足够的基层干部,然后把新政交给他们去实施,真就没司马光那群旧党什么事儿了。

    当然了,神宗皇帝肯定也不会让王安石这么做,那样一来大宋就不是赵家的大宋了,很快会变成王安石的大宋。

    不过自己短时间内还不会有这个顾虑,湟州太小,影响不到全国,甚至连秦凤路都影响不了。等到它发展起来,能辐射附近州府时自己说不定早就卸任了呢。

    别忘了,经略安抚使只是个临时工,再牛逼的临时工也是临时工,皇帝只需要一纸公文,自己马上就得从湟州滚蛋,一丝权利都不剩。

    其实也不是啥都不剩,自己能给湟州人民留下很多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思想。

    人这个玩意吧,只要尝到了好处就会孜孜不倦的惦记。自己手把手的带着他们学会了如何过好日子,有没有自己他们都能照猫画虎的继续做,说不定还能做得更好。

    “大人要替换各寨堡的守将?”刘松不仅资历够、阅历足,脑子也很灵光,马上就意识到洪涛要做什么,只是不太相信。

    “既然选择你和我共事,也就不隐瞒了。确实,现任的寨主、堡主没一个能入我眼,主要是没一个能为陛下、为大宋分忧。如此还留要留用,嫌我朝钱粮多的没地方扔吗?”

    洪涛并不担心这个消息会走漏,进而引起各种反叛什么的。这还得拜大宋的军事制度所赐,能在寨堡里任职三年以上的主将很少,没事儿就调动着玩。如果不是刘松年纪大了,过不了两年就得退休,他在把宗城也待不住。

    所以吧,谁也别想上下一心搞小团体,没有小团体怎么造反?计划还没商量好呢,手下的都监就先把你反了。

    “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守将官职虽小能量却很大,他们背后还有各军、各州府的亲朋旧故,如无过失就被降职恐对大人不利。”

    刘松也没往叛乱方面想,他考虑的更长远,还是为洪涛考虑的。不想让这位明显想做事、也有能力做事的上司太早夭折,主要是赶上这么一个二百五不容易啊。

    “嘿嘿嘿……老刘啊,你还是不太了解本官。有空的时候与其他人多打听打听,问问本官在京兆府干了什么,然后你就不会这么替本官担心了。实话和你讲吧,这些寨堡的守将不仅仅是去职,那样太便宜他们了,也起不到震慑作用。本官打算在他们中间挑几个罪大恶极的全部吊死在城门口,让所有湟州官员、百姓和蕃人都看看,糊弄陛下是个什么下场。这件事儿也一并交给你来办吧,先挑……五个,本官正好一巴掌数的过来。”

    如果刘松担心别的问题,洪涛还真得好好考虑考虑,唯独不需要考虑的就是得罪人。皇帝伙同王安石,有没有司马光还不知道。反正他们派自己来的目的就不是安抚地方,这根搅屎棍子算是当定了,需要自己把握的就是搅动的力度和速度。

    不能搅的太慢,那样屎汤子里的干货露不出来,皇帝也就无法浑水摸鱼。也不能搅得太快,皇帝是不能犯错的存在,如果溅他一身屎汤子,自己也就算走到头了。

    自己在京兆府差点把一路转运使兼知府连锅端,那可是高官大员,还是当地豪族,亲戚朋友都是高官,结果皇帝也没说什么,看样子还挺满意。

    现在杀几个八品小官,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时期,肯定也不会说什么的。甚至连说都不会说,这种品阶的官员哪儿轮到到皇帝亲自关注。

    至于说得罪太多人以后麻烦,这麻烦洪涛还真不怕,怕也没辙。驸马的身份就注定了自己一辈子混不到士大夫阶层里去,混进去也是个边缘人物,屎都吃不上热乎的。

    既然这样,不如就抱着皇帝的粗腿当个孤臣吧。啥叫孤臣?不就是人嫌狗不待见的一滩屎嘛。大家要是都喜欢你,还怎么孤啊。

    你都不孤了,皇帝还怎么信任你,都不信任你了,你就没有价值,又得缩到开封城那个小院子里整天和公主、嫔妃们打羽毛球玩。

    “湟州贫瘠,众将官想来也不是故意敷衍,只是不知该如何经营。蕃人居无定所且言语不通,想与他们交往也不是易事,还望大人能体恤……”

    刘松并没因为手握生杀大权、有了能踩着同僚脑袋往上爬的机会而沾沾自喜。他没有马上领命,反而想替那些寨堡守将讲讲情。

    “本官把他们去职,比杀了他们获得的仇恨更高,因为死人不会报复。与其留着他们将来反戈一击,不如杀了利落。至于说如何经营的问题本官自有安排,一日,把州府的告示交给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