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132部分

大宋有毒-第132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邪才牛蝗眨阎莞母媸窘桓奕觯盟扇巳ジ鞑柯湫粒芊褡嘈Ф诩窒=焓比绫竟僦ǹ尚校馕甯鋈嘶挂以诔敲趴凇H绫竟僦ㄎ扌В阍偬嫠乔笄椴怀佟!

    光杀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能解决王安石早就把旧党杀光了。如何让蕃人归心,如何让各寨堡经营有方,洪涛已经有了安排,周一日手里拿的那些纸就是具体办法。

    从开封出发时,王韶去码头相送,也不是白送,而是给了洪涛一封信。这封信挺厚,十多张纸,上面写着什么呢?

    写了他当年如何在熙州屯垦、如何与蕃人相处的办法。最后还总结出来二十个字:营田辟土、招募弓手、修筑堡寨、市易茶马、广建寺院、设置番学。

    不管王韶说的对不对,洪涛都认真的参考并根据自己的条件筛选了一番,然后去掉了其中招募弓手和修筑堡寨两条,换成了发展工业和经济作物。

    弓手这个玩意吧,目的就是为了把蕃人中的勇猛之士用田亩收买过来,成为维护当地治安的积极分子。任何游牧民族,骨子里还是希望过安定生活的,他们不是不想耕种,是没条件或者说不会。

    现在各寨堡把开垦好的土地白送,还教他们如何种地,这种政策的诱惑力不得不说还是很大的。久而久之,习惯了耕种安稳生活的蕃人也就失去了彪悍之气,很容易被同化。

    而且一旦有战事发生,还可能征召同化的蕃人组成蕃兵,让他们自己保卫自己的家园,战斗力也是挺高的。

    但洪涛认为这种办法太慢也太不保险,耕种是以年为单位,还得靠天吃饭,不经过几年的轮回,牧人很难习惯耕种生活。万一中间有个天灾啥的,他们马上就又变成牧人了。

    另外耕地也不是只宋朝有,遇上战争,假如对方也承认这些蕃人的土地所有权,他们还会为土地而战吗?难道说大宋承认的土地就比西夏承认的土地产量高三成?

    所以这种方式被洪涛放弃了,他要把蕃人全都变成产业工人和特殊的农人。大规模炼铁炼钢需要人、大规模采矿需要人、大规模锻造作坊也需要人,大规模种植米囊子花更需要人。

    这些产业要不就是见效快、要不就是具有唯一性,换了谁也给不了他们。

    一旦让蕃人习惯了稳定的工人生活、尝到了不吹风不受冻不挨饿的生活,他们就离不开了。谁想把这些东西夺走谁就是他们的敌人,到时候都不用别人鼓动,他们自己就得急眼。

    想培养这些人懂得国家、民族之类的大义很难也很漫长,但让他们为了自己而战都不用培养,是人的天性。

239 三刀一斧() 
而且工业、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哪一样都比种地放牧收益高。洪涛的所有计划都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假如手中没有足够的资本,就不能发展壮大,也就无法整顿军备。

    没有超出敌人很多的先进武器装备,洪涛真不敢去和古人打仗。自己懂个屁的兵法,除了用科技碾压之外别无长处。

    所以发展工业、采矿业、经济作物,顺势繁荣本地贸易,不仅仅是为了同化蕃人,也不光是想利用他们为自己打仗,最主要的还是想剥削他们。让他们为自己贡献出剩余价值,然后自己不就是资本家了嘛。

    只有当了资本家才有钱去武装军队,才能拿钱去砸死敌人,才能告诉更多宋人自己的理念,并以自己为榜样,影响着宋人亦步亦趋。

    这是一个连环套,都不能算一箭双雕,而是一把大喷子,打出去的是无数铁砂,谁离得近就喷谁,喷着谁算谁!

    刘松走了,带着一脸的惆怅走了,他肯定没想到最终会是这种结局。但帅司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既然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宋,那就先遵从吧。至于说结果到底会不会像帅司说的那样美好,走着瞧呗。

    溪罗撒也走了,他的族人不太够用,三个人一伙去通知一个部落依旧分配不开,所以要先去群山里召回更多的族人回来,然后再去通知更多的部落。

    周一日给的那份告示上写的东西不光他自己看了,还和族人商量了一整晚,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碰上千载难逢的大头了!

    告示上说湟州境内的各族蕃人从即日起就可以到州府登记,登记啥呢?登记打算用什么换取粮食、药材、铁器、茶叶、布匹和盐巴。

    这些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以前各族全得自己想办法去和寨堡、商队换取,现在帅司大人换了章程,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由州府统一发卖。

    但州府不收钱,也不打算要毛皮山货,而是规定了几种交换方式。第一就是用劳动力换取,告示上叫做上班。

    就是说谁去帅司大人开办的炼铁作坊、锻造作坊、矿山、林场、纺织厂、商店上班,每个月州府就用你所需要的物品给你结算工钱,而且男女都收,没有性别要求。

    第二种叫做合同收购,州府会给有土地的蕃人发放种子,并派专人指导如何耕种。待到五个月之后,拿着地里面收获的作物就可以换取所需生活物资了。

    而且告示上给出了今年的兑换比例,那种叫做米囊子花的东西要比种任何粮食都合算的多,一亩顶以前的三亩不止。

    至于说这种花是做什么用的,州府告示中也提了,它要被运回大宋去做一种叫做香水的东西。如果谁想买香水,州府很快就会在州城里开一个叫百货公司的市集,里面全是从大宋腹地运来的珍奇货物,到时候可以去商店购买。

    据说拳头大小的一瓶香水,就能让半座州城里都是香喷喷的……对,就是香喷喷,没其他作用。

    溪罗撒很搞不懂,宋人为了让身上闻着香喷喷就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有这个功夫多种点地多养点牦牛不是更好吗?

    但是他认为帅司没骗人,只要看看帅司的夫人和丫鬟就知道宋人肯定喜欢这种东西。她们俩身上也是香喷喷的,撒的就是香水。于是溪罗撒决定了,以后等自己能吃饱饭、穿上绸缎衣服时,也得给媳妇买点香水喷喷。

    假如你不想上班也不会种地,只是想在放牧之余赚点零花钱改善改善自家生活,州府也提供了相应选择,叫做政府收购。

    州府指定了几种货物,比如碱石、硝石、芒硝、光卤石、铁矿石、石棉、石炭、牦牛角、羊毛等等。

    谁都可以用这些东西到州府的百货商店里去,按照州府规定的几种品质论价收购,当场钱货两清。拿到钱了,百货商店里有的东西看上哪样就能买哪样,只要别超出个人购物限额就没人管。

    百货商店是什么东西溪罗撒还不太清楚,按照帅司大人的解释,想来就是个官府开办的市集。这到不是问题,只要真能换到、买到大家需要的货物,不管叫什么都是好事儿。

    那州府真的能弄来这些货物,并且会和各族蕃人公平交换吗?溪罗撒和族人们研究了一夜,基本都是在讨论这件事儿。

    汉人很坏且经常说话不算数,善于用嘴皮子和文书糊弄人,这是各族蕃人的共识。往往一件先说好的事情,到了最后经过汉人再说一遍意思就完全变了,吃亏的总是蕃人。这倒不是专指宋人,历朝历代的汉人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但这次溪罗撒说服了族人,打算再相信新来的帅司一次。因为这位大官明显和别的宋朝官员不同,除了任命自己这么一位蕃人头领为官之外,最让人心动的就是他所描述的那副远景。

    假如他设计的这些事情有一半能做到,那湟州就会大变样,不用有特别聪明的头脑也能从中看到切实的好处。还不仅仅是对湟州宋人有好处,最大的受益群体应该是世代居住在此的各族蕃人,也包括唃廝罗部族。

    溪罗撒费尽心思要带着族人西迁图什么?不就是想找到一个能休养生息的地方嘛。如果不用远遁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谁还会不远万里去颠沛流离呢?

    假如这次依旧是汉人在撒谎怎么办?溪罗撒觉得自己和族人也没什么损失。反正已经和帅司盟誓要出力五年,五年时间已经不短了,完全可以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

    到时候自己的族人已经学会了如何炼铁、如何制作甲胄和兵器,又有了这些年的积累,自己再带着族人西迁也不迟。

    至于说其它蕃人族群怎么办,溪罗撒根本就没想过。对唃廝罗部族而言,其它族群和宋人并没什么不同,有时候甚至对自己威胁更大。

    如果他们都被帅司收拾了,对唃廝罗族群来讲还是一件好事。会不会兔死狗烹,溪罗撒真想不了这么远,还是先顾着眼前吧。

    “东来,往日只是让你带着小童,不曾有所安排,这次突然予以委任,莫要有什么压力,和往常一样还是蒙学,只需贴出告示招收本地适龄童子入学,再从州城中聘请合适的教习即可。”

    安排了整顿军备、发展经济的具体措施,洪涛也没忘了他的儿童团。现在终于该轮到她们起作用了,到底能不能当做火种,过上几个月就会有答案。

    不过在这之前,许东来这位新任的教育局长还得受受苦。湟州的教育事业简直就是一穷二白,半点基础都没有,他要在白纸上作画了。

    “大人有命,小的自当尽力,只是不知蒙童由何而来?”

    许东来这几天也没少在湟州城里转悠,好歹也是八品文官了,不管有没有办公室和属下,那也是官。只待驸马把任命文书发给朝廷很快正式官凭就会下来,在这一点上驸马还是很有能力的。

    可是这位新官上任三把火想烧也烧不起来,因为湟州城里除了禁军就是家属,剩下的则是蕃人,真正的宋人居民没多少户,适龄儿童更少。

    他这个教育局长是个纯粹的光杆司令,光到连业务都没有。学府没有、教习也没有、配套政策还是没有、甚至连个能咨询的熟人都没有,想赶紧出力都找不到方向。

240 替身(白银加更22/40)() 
“从何而来?哦,东来想是误会了本官的意思。蒙学不仅仅是宋人的蒙学,还是蕃人的。而且在本官这里没有文武之分,军户的孩子自然也可以上学读书。不过我并不想让你教孩子如何考取功名,本州蒙学采用的教材皆为儿童团所用,规矩也按照府中蒙学初建时,这对你没什么难度,对吧?”洪涛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合算许东来上任了好几天屁工作都没开展,连工作性质都没搞懂。

    “……大人难道想把蕃人的孩子也当做儿童团一般!”这个回答可把许东来吓坏了,现在儿童团已经有四十多个孩子了,这些孩子每长大一天就让他的心抽抽一天。

    他想象不出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几十个还不算什么,要是弄几百上千的孩子都这么教,就有点恐怖了。

    “怎么可能呢,我也养活不起那么多孩子啊。州府的学校只是免费教学,顺便提供一下住宿,但孩子们的吃喝还得由他们家长负责。暂时不要把摊子铺的太大,弄百十个孩子先试试效果,如果需求多再到各寨堡开设不迟。让蕃人的孩子从小就读书认字明事理,长大之后也好为陛下效力,这是好事嘛,不要多想。”

    这番话洪涛说得很违心,他就是要让许东来培养更多的儿童团,只是不用那么极端而已,但所学的知识和思想与儿童团无异。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也不是为宋朝皇帝效力的,说不定还是推翻皇帝的中坚力量。但现在不能这么说,即便许东来已经有了一些感悟,那也得继续骗,能忽悠多久就忽悠多久!

    “可、可小人不懂蕃话……”许东来也不能说为陛下培养人才是错的,索性也就不在这方面纠缠。但他对教授蕃人和军户孩子读书认字还是有点抵触,不由自主的就要找点借口。

    “也没让你用蕃话授课,入学者自然要学汉话、写汉字,如何教授应该不用本官来具体指点了吧?”对于许东来的这种表现洪涛有点气恼,同时也在感叹,文化这个玩意太顽固了。

    想他许东来本是个穷苦孩子,只是因为读了几本书、认了几个字,就玩了命的往士人阶层那边靠,一举一动都以士人的思维模式为准。

    越是这样,教蕃人孩子读书认字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就像后世出国留学一样,有能力有发展的学生都选择了留在国外发展,他们会越来越认同那个国家,哪怕回国了这种观念也很难改变,这就叫文化侵略。

    自己除了要给蕃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从物质上同化他们之外,文化入侵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当蕃人的孩子说话、写字都和宋人无异时,他们也就从文化上认同大宋,久而久之也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