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172部分

大宋有毒-第172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觉得用燃烧弹攻城是最简单的办法,自己已经能少量分馏汽油和柴油了,虽然不纯,但烧起来基本没啥区别,稍微加工加工就是很好的攻城武器。

    意志力再坚强的敌人也不可能真在烈火中永生,就算他们个个都是***,烧死也不投降,要是在汽油里再加上分馏石油的副产品重苯呢?难道说不怕烧还不怕毒?真有这么大本事北宋早就被灭了,也等不到自己来救。

    除了攻城之外,这种重型弩还可以随着部队野战,专门远距离招呼重点目标。不能说当炮用吧,效果也差不多。

    “干脆准备两种发射方式,弓弦用来发射弩箭,皮兜用来发射霹雳弹。很快我就能解决霹雳弹的点火问题,到时候把外壳做厚一些就是了。”

    两个人趴在桌上你一言我一语连说带画,很快就把一架大型钢板弩的大致结构和功能标示清楚了。但洪涛觉得光做为弩使用有点浪费,必须赋予它更多功能,比如说抛投榴弹。

    “要是能把此弩固定在箱车上就好了……”王大头也在绞尽脑汁琢磨,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

    驸马车有了减震悬挂系统和钢制的辐条车轮之后,已经可以在崎岖路面上载重行驶了,跟上骑兵的正常行军速度也没什么难度。

    “……你可真不愧是大头师傅,这个大脑袋没白长。想法不错,也可以回去试试,但我觉得车体结构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后坐力,太重的车架又会影响通过性,得不偿失。”

    洪涛真想伸手去摸摸王大头的大头,那里面好像装了不少奇思妙想。把重型钢板弩装到箱车底盘上,这尼玛不就是11世纪的自行火炮嘛,还是加榴炮、平射抛射双用的。

    但是吧,洪涛相对比这些刚刚开窍的古人工匠理智的多,知识面也广的多,很多东西不用去试验大概也知道结果了。

    这种自走弩好像不太现实,别看只是弩,它的后坐力一点不小,个头越大越需要稳定的发射平台。别说装在箱车上,可能平放在地面上都不成,需要用地钉固定,否则射一箭就得动一动。

    古代不是没有重型弩,北宋禁军就有,马尾城上也有几架。它们为啥不会被后坐力带着满地跑呢?很简单,它们自重大,要是想轻量化容易携带就得另想办法了。

    最终洪涛并没给出结论,只是和王大头商量了几种方案,有改进钢板弩的、改进箱车的,到底采用哪种办法由王大头回去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再定。

    元丰五年的春节眼看就要到了,这段时间洪涛很老实,缩在马尾城搞搞化学实验练练兵,除了有时候带着孩子们去附近山上滑滑雪之外,没有任何大动作。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是有心人就会发现从湟州各寨堡发往南宗堡的货物越来越多,而从南宗堡去往马尾城的雪橇队伍也越来越多。

    运送的物资多为粮草,以马尾城驻军的数量,这么大规模的补给肯定反常。但没人提出来,在湟州这一亩三分地里,已经没人再敢和帅司大人掰手腕了。

    就连一向直话直说的苗魁都闭紧了嘴,带着新来的天武步军推进到了边境,把南宗堡到古骨龙城一线全都封锁了起来,除了运输队之外连猎人都不许在这附近出没。

307 三光政策() 
苗魁不是故意要和驸马作对,他只是太过传统,不太相信驸马这套奇怪的战术思想可以奏效,更不愿意看着士卒们跟着一位养尊处优、胡思乱想的皇亲国戚白白送了性命。

    但自打马尾城大捷之后他就不再冷眼旁观了,在一致对外的问题上苗魁还是很有古人风范的,谁能多杀敌人谁就是有本事,不仅口服而且心服。

    洪涛确实在备战,马尾城就是他走出祁连山脉的最后一座堡垒。有了这座堡垒进可以威胁西夏重镇济桑,退可以固守边境,很是便利。

    这有点像辽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之后随时可以南下威胁北宋腹地的意思。而北宋由于无险可守,不得不在河北东西两路和河东路派驻重兵,寨堡城廓云集。被动防御很耗费人力和物力,大宋玩得起,西夏不见得玩得起。

    只待春天一到、山谷里的积雪消融,马尾城的宋军就可以任意选择一条山谷北出。西边是仁多泉城、东北方是济桑城、正面是西夏重镇西凉府,直线距离都在一百五十里之内。

    以箱车的行进速度一两天就可抵达,按照这个年代的信息传递速度,西夏人的马再快,大批成建制的援兵也不会在一旬之内抵达。不管是攻城还是劫掠,留给自己的时间都很充裕。

    夏人唯一的防御方式就是在边境附近驻扎重兵,像宋军一样把篱笆扎紧。可是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宋人有区别,平时是以部落为单位分散在各处,只有战时才会集中。

    常备军数量不太多,他们也养不起这么多常备军。每多一支常备军,就会影响夏人的生产生活质量,同时加重当地的负担。

    其实西夏人已经开始尝到被动防御的滋味了,蒋二郎训练新兵的方法很直接也很残酷,除了常备技能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实战。

    既然帅司大人给了随时北进的权利,他一天也没浪费,12月初就带着一半特种部队装扮成三支吐蕃驼队,相隔不到十里从两个山口钻出了绵延的祁连山脉,向着一望无际的凉州平原走去。

    他们不是去攻城的,而是要在仁多泉城以东寻找夏人部落。每到冬季,牧人们就会找一个有水的地方过冬,靠秋天收割的牧草养活牲畜。

    牧草多就多留牛羊,牧草不够就少留,不管天气如何变化这一冬都无法更换营地,有什么问题只能等开春之后再解决。

    蒋二郎就是去寻找这些牧人部落的,碰上小部落直接攻击,人杀了、草料烧了、牲畜挑母的带走,其它都杀掉。碰上大部落强攻成本太高,那就给他们的牲畜下毒,或者干脆烧了草料。

    失去了草料牲畜就会饿死,活下来的营养不足开春之后产仔率下降。通常这种情况是大自然带来的,比如低温和大雪,碰上白灾即便大部落也会伤筋动骨,至少要恢复一年。

    天灾不常有,但人祸却躲不过去,洪涛和蒋二郎就是要把天灾常态化,每年冬天都要来几次,先别聊打仗了,能不能安然过冬以后都是个奢望了。

    对付这种骚扰夏人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云集大军围剿成本太高,还不一定奏效。拔掉马尾城这个祸根吧,大自然不给脸,反正在春天来临之前是别打这个主意了。

    “这买卖干的过,死了十一人,伤了八个,大部分都是新兵。得来的都在城外呢,大人随末将去查看查看。”

    头一次出征连来带去只用了不到半个月,蒋二郎没敢太过深入西夏腹地,可是回来的时候依旧笑开了花,就快拉着洪涛往外拽了。

    “你这是抄了几个部落?”洪涛正在琢磨燃烧弹的配比呢,根本不想出去看什么战利品,牧人们除了牛羊马匹之外也没什么值钱玩意。

    可为了不打击蒋二郎的工作热情还得强装笑脸出城,然后也傻眼了。确实还是牛马羊和骆驼,但数量有点多,黑压压的一大片。

    “只有一个!三四百人,挺富裕,光马匹就五百多匹,牛羊无数。回来的山路不太好走,还走散了不少。”蒋二郎对洪涛的表情很享受,能让帅司大人吃惊的事儿真不多,这也是一种很高的赞美。

    “边境不远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部落?”洪涛有点想不通,边境北宋这边除了军人基本没啥正经的农民,难道西夏牧人不怕打仗吗?这不太正常啊。

    “末将抓了几个俘虏问过,此处一直都是他们的冬季营地。当地有热泉眼可治病,这个部落就叫药泉族。他们并不知道马尾城被我们占了,更不知道嵬名阿吴和梁道初都死了。我们杀进去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其它部落偷袭,喊着要去西凉府告官,嘿嘿嘿。”

    蒋二郎说得吐沫星子四射,把他如何带队乔装吐蕃人、如何夜袭对方营地讲得和诸葛亮下凡一般,很是过瘾。

    “人呢?都杀啦?”洪涛对故事没啥兴趣,牲畜多了自然好,可他还想要更多。

    “……不杀留着何用?大人不是说过最好的敌人就是死人吗?”蒋二郎被问愣了,以前可没说过抓俘虏的事儿,更不可能让夏人加入部队,留着何用?

    “……如果下次再有机会就把人和牲畜一起带回来,本官缺干活的奴隶。或者只留妇人,孩子不要。你看湟州各寨堡包括马尾城内都是军汉,蕃族女人都少,本官总不能让大家打一辈子光棍吧。汉人、蕃人、党项、回鹘都是人,男人杀来杀去,女人就别受这个罪了,抓回来给大家当媳妇,你说呢?”

    厢役们确实光棍多,也没多少人会在乎民族,只要是个女人他们就乐意,更别说是白给的。但洪涛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替军队解决个人问题,他是想利用战俘去做危险品生产这个活儿。

    以目前的生产技术,有些产品只能靠人命堆出来。拿宋人去换显然太容易被人抓把柄,传出去也太败名声。

    但又不能不做,用战俘就好多了,用一批杀一批,死人是无法作证的。即便有人用此事攻击自己也查无实证,谁能去夏国询问人口失踪问题?

    “大人高义……末将想求大人让我等把家眷迁到湟州,孩子都快十岁了,要是能学些手艺,是我等前世修来的福气。”

    蒋二郎自然不会猜到洪涛的真实目的,还在为手下的兵将高兴呢。确实,吃当兵这碗饭,还赶上了战争时期,娶个媳妇不容易啊。

    禁军还好说,名声好待遇也好,但厢役和特种部队就惨了。前者谁听了谁咧嘴,后者干脆就没身份,谁家姑娘乐意嫁?

    他自己和蒋大郎在开封是有家眷的,这一出来就是一年多,以后指不定还能不能回去,要说一点不想肯定是假的。

    “别到湟州来,这里不适合生活居住。我给秦虎去封信,让他把你们的家眷接到渭桥镇,那里也有州学、府学,亏不了孩子。待到战事不太紧时,可以跟着王大人的车队回家看看,或者把家人接过来住些日子。”

    对于蒋二郎的这个要求洪涛答应的很干脆,人之常情。其实最不保险的人就是光棍,有家庭的牵绊反倒容易控制。

    “我和大郎商量过了,想让孩子跟在大人身边,就像王大她们……”一看洪涛没完全听明白自己的意思,蒋二郎不得不再把话说清楚一些。

    “……那可是非常苦的,还很危险,你们哥俩舍得让孩子也过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这次洪涛听懂了,蒋二郎是想让他们的孩子加入儿童团。自己从来也没收过熟人的孩子入团,这还是个新课题。

308 移风易俗() 
“跟着别人自然不舍得,但跟着大人舍得!”蒋二郎显然是有备而来,半点没犹豫。

    “你和大郎都有几个孩子,男孩还是女孩,几岁了?”洪涛觉得这里肯定有问题,古人对后代看得非常重,就算是街上的青皮混子,没儿子也会抬不起头的,怎么能舍得让孩子过这种生活呢。

    “大郎有三女,末将有两女。大的十岁出头,小的也有六岁了。”这个问题显然问到点子上了,蒋二郎回答得吞吞吐吐。

    “不怕,你兄弟俩能有儿子,还得是带上皇族血脉的。”现在洪涛全明白了,合算这俩个家伙是要把五个闺女全扔给自己养着。

    这个办法好啊,想来自己也不会亏待他们的孩子,搞不好长大了还得帮着张罗婚事。至于说再往以后嘛,富贵在人生死在天,早晚也是要嫁出去的,不操心了。

    “嘿嘿嘿,大人说笑了,我等怎能和大人相提并论。”一听皇族血脉,蒋二郎自然就想起了洪涛的驸马身份,真不是谦虚,是不可能。

    “想什么呢,大宋皇族你兄弟俩就别想了,但西夏皇族呢?想不想娶个夏人皇族小妾,然后让她给你们生个儿子?等咱们把西夏灭了,你兄弟俩就把家眷都接过来,找个好地方圈个牧场养上一群牛马,岂不快活?”又开始了,烙馅饼大赛又开始了,这张馅饼是专门针对蒋家兄弟包括施铜这样人定制的口味。

    “啊,灭、灭了西夏……”饶是蒋二郎再能联想,也不曾想过这么大的话题。

    “必须啊,不灭了它本官拿什么土地去分给将士们?总不能空口白牙的骗人为我卖命,这种事儿太缺德,不能做。将来西夏的一部分土地要交给朝廷和陛下,但本官会留下一些分给大家。这是真的,只要本官活着一天,这个许诺就不会变。”

    这番话说是骗人也对,因为西夏至今还没灭呢。说是真话也对,洪涛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打算这么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