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207部分

大宋有毒-第207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驸马有长公主护着就算啥官职都没有,也依旧可以享受皇家待遇,自己若是成了众矢之的,结局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那该如何应对此种局面呢?其实不难,做为一名常年征战在边关的统帅而言根本不算难事儿。凉州城是西夏必救的要地,自己只需稍稍放慢进攻步伐,拖上十天半个月,西夏军队就会替大宋朝解决掉这个人嫌狗不待见的驸马。

    就算他福大命大造化大侥幸逃脱没有死,凉州城得而复失,又损失了湟州几千兵将的罪责肯定也逃不掉。最主要的是他还扰乱了整个战局,一旦五路伐夏的战事不利,这个大屎盆子也就有人接着了。

    此时就能看出这位驸马有多招人恨,原本给兰州运送粮草的押粮官突然患了重病,接替他的是位姓梁的厢军指挥使。

    结果这位指挥使偏偏选择了走水路,不巧遇上了狂风暴雨,粮船十不存一,大多数都沉了,还死伤了上百厢役。

    没有粮草,就算皇帝来了也没用,大军无法远征。重新集结粮草可以,但需要时间。难道说老天爷理解自己的苦衷,专门下了这么一场及时雨?

    如果李宪这么想,他就不配当一路的经略使。很快答案就浮出了水面,新换的运粮官姓梁没错,但他有个外甥姓钱,曾在湟州禁军中任职,后来被驸马王诜给砍了,尸体还挂在城外的木杆子上,至今都风干成骷髅架子了仍未允许下葬。

    显而易见,是西北边军里有人要出手对付这位驸马了,而且招数很高明,不光合理合法,还合情。

    至于说后面有没有朝廷新旧两党的授意和协助,这就很难说了。毕竟任命一位如此重要的官职,并不是地方官员的权利,还需枢密院批复。怎么就那么巧,偏偏选中了这位姓梁的呢?

    但事情并未到此结束,要说驸马王诜也真不是白给的,他居然在第一时间就把信使派到了各路各州,长江以北的地方都快跑遍了。

    攻占西夏重镇凉州固然可喜,要是再加上陪都的地位那就更不得了。哪怕是那些心怀不满,一心想至驸马于死地的人,面对这个已经被公开的战报,也不得不做出欣喜若狂的姿态。

    此时不光不能扯后腿,还得叫唤的比谁都声大,玩了命的上奏朝廷,必须火速支援凉州。

    皇帝一开始也有点蒙圈,自己这个不靠谱的妹夫啥时候成了一位帅才啊,出手还如此犀利。不玩是不玩,一玩就直接掀底牌,一杆子捅到西夏陪都去了。

    看一眼地图,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清楚,凉州一旦被宋军把控西夏就得丢掉半条命啊。可是皇帝心里也清楚,这位妹夫人缘已经差到了极点,指望目前的边军将领去援助好像真不太靠谱。

    但王诜这一切又都是为皇家出力造成的,自己还指望他能继续当搅屎棍帮自己转移视线呢,再加上妹妹的情谊,舍还真不能舍。

    看了看身边,能征惯战且最有可能出力去救驸马的好像也没几个人,总不能从河北诸路调兵遣将,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啊。

    这时王韶提出了一位人选,谁呢?他儿子王厚。如果说谁更了解西北边况,王韶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王厚几乎就是王韶的翻版,他从十多岁起就跟着父亲在马背上东征西讨,二十多岁就独领一军协助父亲作战了,且战绩一直都不错。

    于是王厚连第二天开封的太阳都见不到了,急急忙忙带着三个家人连夜就踏上了奔赴兰州的官道。到了地方之后接替了原来的秦凤路都总管,准备带着秦凤路的禁军驰援凉州。

    没有军粮咋办?王厚直接解散了兰州的六万厢役和民伕,把他们的粮食一律收缴做为军粮使用。同时拿着圣旨找到了李宪,说明自己的侧翼需要掩护。

    李宪一看,得,再拖时间就属于和皇帝对着干了,不光不能拖还得积极主动,表现出一副不到凉州誓不为人的架势。

    李宪善攻,王厚善守。于是李宪以挟制各路的名义,由他自己代替了王厚北进。而王厚则负责压制卓啰和南军司,不让他们有机会腾出手来回援。

    王厚这个名字确实挺贴切,厚道啊。他到此时也没明白皇帝特意让自己千里迢迢的跑来兰州是个啥意思,既然主帅都要带兵出征了,打个掩护啥的很应该啊。

    就这样,李宪带着熙河、秦凤两路总计一万骑兵马不停蹄的奔向了凉州。

    这次他可是真着急了,之前该配合的全做到了,成不成功这是天意,不管新旧两党谁也怪不到自己身上。

368 最独特的驸马(1100票加更)() 
现在就该把注意力重新转回作战上了,假如自己真的能把驸马救下、凉州拿下,这场由自己策划并成功实施的大战役不光会取得成功,还是空前绝后的成功。

    由此一来,宋夏两国的战略态势就会完全改变,大宋成了占主导的一方,西夏成了疲于应付的。这是啥功劳?李宪每次想起来都会笑醒。

    两天之后前锋李忠来报,济桑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占据,原因更简单,那里已经没啥守军了。守军都跑哪儿去了呢?都跑到五里外扎营去了。

    为啥有城不守非去狂野里扎营呢,难道说这些夏人住不惯房子,非得躺在帐篷里才能睡着?真不是,济桑守军跑出来只有一个目的,躲避瘟疫。

    瘟疫!这个词儿让李宪浑身一哆嗦。夏人怕瘟疫宋军照样也怕,可是李忠后面说的话又让他觉得浑身一松。

    济桑城不是闹瘟疫了,而是被尸体给围了。这些尸体都是从古浪河上游漂下来的,到底有多少数不清,反正济桑城靠近古浪河的地方是个回水湾,码头就建在这里。

    但从十天前开始上游就不断飘下来尸体,被水流一冲正好淤积在回水湾里。除了对岸附近还有十几米宽的水面没被堵死之外,整个河道几乎都被塞满了。

    在这个季节,这么多尸体泡在水里,那个味道两里之外都能闻见。城里真是没法住人了,所以守将才不得不放弃城池,带着人跑到了野外居住。

    河里的尸体是什么人呢?这才是李宪最关心的。古浪河上游离凉州城很近,如果都是宋军的尸体,那就说明凉州城已经被西夏军队夺回去了,驸马王诜也是凶多吉少,自己此行的目的就得改一改。

    但李忠说了,他亲自去河边看过,真是几里外就能把人熏晕。人摸样肯定是分不出来了,但甲胄什么的必须可以分清,基本全是西夏军队。

    这一点也得到了济桑城守将的证实,他当然也查验过,而且还知道这是那支西夏军队的。穿土黄色衣裤的是甘肃军司,穿白色麻布衣裤的是白马强镇军司。

    这位守将可能是被一眼望不到边的尸体给吓坏了,有点疑神疑鬼,非说是天兵天将下凡才把这两个以作战彪悍著称的军司杀得血流漂杵。

    还说北面几十里的乌鞘岭上就驻扎着天兵天将,他派去打探消息的好几拨士卒只回来了一个,还被吓傻了,整天只会说一句话,天火!天火下来啦!

    至此为止李宪才算放心,乌鞘岭关隘还在宋军手中,凉州城有很大可能无碍。

    至于天火是啥玩意他好像听童贯说过,驸马带的湟州新军惯使一种用火药发射的火箭,还有能让刀剑也烧软的火油弹,想必神神叨叨的济桑城士兵就是被那些玩意吓到了。

    说起这位驸马的事迹李宪还是挺佩服的,大宋朝开国快百年了,将门入朝做驸马的不少,青年才俊娶了公主的也不少,但像王诜这么极端的真没有。

    这位原本是位风流才子,画的一笔好丹青,其放荡不羁的做派也算是独门绝技。有关他在驸马府里干的荒唐事儿流传很广,在朝中结交也算广泛,名声嘛,有好有坏。

    当时自己就比较讨厌这位驸马,因为他对长公主不仅不好还很不敬。做出一名宦官李宪在宫里见过蜀国长公主,也不讨厌这位对谁都很温和的皇妹,对她嫁了这么一位夫婿觉得很不值。

    可自打几年前王诜酒后坠马伤了脑袋,由此得了失心疯之后,情况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他对长公主突然好了起来,不像是装的,两个人并骑在开封街上游逛的情景已经不算罕见,据说还专门为长公主建了一座飞鹰社。

    现在这项运动已经在朝野上下流行了起来,就连边军将官的家属也有托人从开封买来飞鹰具戏耍的。要是这还不算对媳妇好,李宪就想不出啥才叫好,反正他也没媳妇,只能是凭借想象。

    飞鹰社不仅仅是个游戏,它早就成了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哪怕所有大宋城市里都有匠人仿造飞鹰具,可是产自开封飞鹰社的飞鹰具依旧是皇家专供。

    哪怕你手艺再好,缺了这块皇家的牌子也只能在价格上低人一等,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官宦、富贵人家不管是否真能玩好飞鹰这项游戏,也得备上一套飞鹰具显示身份。

    如果说飞鹰社是王诜无心插柳柳成荫,误打误撞成就了一门生意,那他随后干的每件事儿目的性就都非常强了,还都非常成功。

    宝绘堂印字机,几乎已经包揽了开封的寺庙经书业务,哪家不用宝绘堂刊印哪家庙宇的档次就会被信众看低。

    这玩意还真不是以讹传讹,更没有皇家的推波助澜,只要把出自宝绘堂的经书和其它各家作坊的书放在一起,不认识字的人都会更中意前者。

    干净、整洁、纸张更厚实挺括,防潮更好,字体更清晰工整,一本啥样,一万本也是啥样。这些优点是其它作坊所不能企及的,也不是没有作坊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还不是宝绘堂最厉害的地方,它的拿手好戏就是制版快。快到什么程度呢?一本洋洋几万言的书稿清晨交过去,只要掏得起特急费用,晚饭没端上来呢,就能让你的书先摆在桌面上。

    就算不花钱加急,按照平常速度,三五日内你的书也可以开印了,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中间不会再有刻板的间断。哪怕隔了十年八年你又想再版,也不用再花费一笔不菲的刻板费用,依旧是随时都能刊印。

    这种手段为啥说是最厉害呢?很简单,它成倍的降低了出版书籍的费用,还把速度提高了几倍、十几倍、几十倍,所印书籍字数越多效果越明显。

    那这有什么好处呢?太多了。对读书人而言,以前书就是半条命,想多看太贵了买不起,想写太慢了等不起。什么叫大儒,其中一个硬性条件就是看你家里收藏了多少本书,大部分还都是手抄本。

    有了宝绘堂之后这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书籍的价格会下降、数量会增多,更方便流通、收藏、出版。

    书多了、便宜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就会加快,学习的成本也会下降,接触知识的人会成倍增加。别看只是小小一个改动,它变相的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说其功在千秋都不为过。

    但现在想找宝绘堂刊印书籍也不是件容易事儿,朝廷把很多公文、账簿交给了宝绘堂刊印,真不是看在长公主和皇帝的面子上,而是质量确实好。

    还没人敢打宝绘堂的歪主意,因为自打驸马出京之后,这家印字作坊就归长公主管了。谁没事儿去和皇帝最喜欢的妹妹斗法,那不是找别扭呢嘛。

    有人问了,驸马为何不多开一些宝绘堂,这样不就可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了吗。驸马王诜好像已经忙不过来了,因为随之又出现了一个新鲜玩意,乌金行。

    飞鹰社、宝绘堂,在社会高层人尽皆知,能接触到的最次也是知识分子和官宦人家,与普通老百姓真没有太大关系。

    但乌金行可就不同了,它不仅出产铸造精美的大小炉具,还有专门的盘炕业务。上到神宗皇帝,下到普通市井小民,好像都离不开它的产品,更离不开它售卖的蜂窝炭。

369 万人恨() 
李宪的经略使府衙里就有两具一人多高的铸铁大炉子,买不到蜂窝炭也没事儿,把石炭敲碎了放进去照样能让屋子里暖融融的。

    配上乌金行出售的铸铁或者陶制烟囱之后,还不用忍受烟熏之苦。每天往里放一两次石炭,日夜皆可取暖,包括用来煮茶、做饭,真乃居家生活的不二之选。

    这次驸马王诜到没只守着金明池不图发展,但发展的又有点太快了。北方的每个大城市几乎都能看到乌金行的招牌,甚至连湟州都弄了一个。

    人一有钱脾气就见涨,要是驸马王诜仅仅是靠这些产业赚钱,估计满朝文武没几个会有太多想法的,甚至借着皇家身份偷逃一些赋税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但是从此开始王诜就玩的有点出格了,先是弄高炉出铁,那速度据说就和开闸放水一般,只要铁矿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