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211部分

大宋有毒-第211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石这一派的智商表示遗憾。

    但凡是做事情瞻前顾后、不懂取舍的人都不会有大作为。王安石怎么会从一个意志坚定、为了理想不顾个人荣辱的改革先锋,突然变得比旧党还保守了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膨胀了。

    当初他和神宗皇帝是位于打破常规的挑战地位,想尽一切办法去和旧党争斗,相对而言比较纯粹。可是自己介入之后等于为改革派提供了很大动力,逐渐在争斗中占据了上风。

375 西进!() 
人往往就是这样,处于劣势时会心无旁顾的奋斗,刚刚看到胜利的可能,心里的想法立刻就多了起来。王安石也没免俗,他现在不光要继续推行新政,还得琢磨以后与皇帝、旧党如何相处。

    如果皇权太强,他这个宰相就会变成摆设,这显然比旧党的威胁还大。所以现在他已经不把新政推行当做首要任务了,而是开始在皇帝和旧党之间取舍牟利。

    人一旦想法变了,言行举止也会跟着变,做出的选择自然也会变。支持皇帝一鼓作气拿下西夏,这不符合新党的利益。那样皇权会借机水涨船高,谁都拦不住。

    就这么放过西夏理智上又说不过去,毕竟这个敌人折腾了大宋几十年,花费无数,能有机会消弱必然不可以放过。

    打还是放,估计王安石内心也很煎熬。从最终做出的决定上也能看出他的心乱了,好在还没有完全被权利欲望吞噬,置国家民族的利益全然不顾。

    “若是朝廷真的选择与西夏何谈,大人将何去何从?”当蒋二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并不显得很吃惊。

    “西夏要想在大宋和北朝之间保存实力,不是那么简单几句话、几个条件就能谈妥的,目前这个局面我估计冬天之前不会变。其实古人还云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算朝廷要和谈,旨意抵达湟州也得走上个把月,再到凉州又得两旬。若是本官恰好率兵出征,依旧不算违抗圣命。假如西夏看到大宋军队依旧在进攻,你猜他们会作何想法?束手待毙肯定不会,两方还得打。他们在本官这里吃了大亏,就要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找不到本官报复,各地边军就会成为目标。然后嘛……嘿嘿嘿……和谈等于白谈,打成一锅粥之后还得继续坐下来接着谈。”

    对于这件事儿洪涛真不太在意,受交通和通讯条件制约,和谈是个很耗费时间的事儿,还是个很难彻底执行的事儿。假如有人故意捣乱,真说不明白到底是谁先挑起的战端,最终也是笔糊涂账。

    干别的自己都是副业,钻空子占便宜、事后胡搅蛮缠倒打一耙、四处拱火儿挑事儿才是本行。这个特质最适合当外交官和战争指挥官,没脸没皮、指鹿为马是这两个行业的共同点。

    “那大人下一步是要往东还是往西?”蒋二郎对于这位上司的行事风格心知肚明,救人的办法还得冥思苦想,但说起害人必须是滔滔不绝,而且坐言立行绝不拖沓。

    “东边挤压的太狠会逼着西夏倒向北朝,目前大宋还没有以一敌二的把握。一位合格的将领不仅仅要在战场上获胜,还得懂得如何去为国家牟利,瞎打仗有时候是要坏事儿的。咱们下一步就去西边看看,甘州、肃州、沙洲、瓜州,把这条走廊打通,西域的商队能直抵凉州,然后从兰州进入大宋,我朝的商队也可以通过这条路远达西域各国。可不管他们怎么来、怎么去,必须要经过凉州城。本官给你壮壮胆,猜一猜十年后的凉州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白话了半天,这才是洪涛殚心竭虑非要占据凉州城,而且不惜血本把水泥这种高科技建材用于建城的最根本原因,说白了还是为赚钱。

    凉州是河西走廊的东起点,这条商道后世叫做丝绸之路。当年唐朝就是因为打通了这条路,才有盛世降临,可见一条商路对古代中原王朝的重要性。

    北宋失去了陆地丝绸之路,只能另辟蹊径重视海商,也正是如此才能有足够的钱粮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以后世的眼光看,海上贸易持续不断的输血不仅维持了北宋的统治,还造就了南宋的繁华。以至于让这个自打立国开始就不停打仗的朝代独自硬撼了辽、西夏、金三个武力值都比较强的敌人,就连当时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是废了四五十年才得手。

    洪涛琢磨如果再给北宋增加一条陆地商路,是不是能充分发挥宋人天生的商人潜质呢。自己只需从中稍微引导引导,这个动力倍增的朝代很可能焕发出更大战斗力,说不定都不会给蒙古人起家的机会,直接就把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和未来的蒙古人相比,辽、西夏和金都是疥癣之疾。要想彻底拯救宋朝,光治疗皮肤病没用,得从根子上对症下药。

    “遵命,末将马上派人西进去探听甘州虚实!”相对朝中的各种弯弯绕,蒋二郎更喜欢真刀真枪的作战,尤其是帅司大人这种非常明确的指示,执行起来心中很有底。

    “且慢!从凉州至甘州虽然无险可守,可路途500里有余,一路上皆是敌境,仅靠新军依旧存在补给问题。一旦后勤通道被敌人截断,虽不至于全军覆没,依旧会大费周章。想西进,咱们必须要找个可靠的盟友一起走,它不光能替新军开路,还要能保护我们的侧后方。”

    靠手中这不到五千新军一路打到敦煌去?洪涛真没这么大魄力。新军就算武器再先进也不是机器人,它的作战半径只是比传统的宋朝步兵远一点而已,三百里比较安全,五百里有点冒险。

    “大人莫不是要召唤溪罗撒?可他现在依旧自顾不暇,会舍弃青塘主人的位置下山相助吗?”蒋二郎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能达到这种能力的好像也只有朝廷和青塘兵,朝廷肯定指望不上,可青塘兵好像也指望不上。

    “没错,本官和他有约定在先,不管他是流浪汉还是青塘新主人都必须履约,否则本官先带兵灭了他!这次还得麻烦二郎你带人去帮他一把,尽快稳定青塘局面,同时也等于为新军西进创造了条件。想想看,五千青塘骑兵配上五千新军,是不是很无敌了?嘿嘿嘿……”

    别人都能忘记远在青塘的溪罗撒,唯独洪涛忘不掉。这是他的一大笔投资,成本还没收回呢凭什么忘!至于是青塘内战的问题很好解决,都不用自己亲自带兵相助,那样做会被朝廷责难的。

    只需由特种兵去走一圈,估计也就把主要问题解决了。特种部队之所以叫特种,还不是作战方式异于常人嘛,最适合处理这种混乱的局面。

    “青塘兵可信?”蒋二郎不太习惯和外人一起作战,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

    “世界上没谁是可信的,包括你我。凡事先别想人可信与否,要去琢磨事情对双方有多大利益,这个利益是否能均沾。假如本官能帮他坐稳青塘,还可以扩大他的势力范围,你说溪罗撒会反对吗?”

    对于这个问题洪涛已经说过无数次了,看样子还得继续说下去。观念这个东西不是说变就变的,保不齐要持续一两代人才有效果。

    “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蒋二郎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想通,他个人就愿意相信帅司大人,为啥凡事儿都要用利益衡量呢?

    “本官要说不当讲,你是不是就不问了?”

    “当初大人没有治溪罗撒的罪,是不是就想到了如今的局面?”被帅司大人怼是常态,只要还能挨怼就说明可以继续聊,如果帅司大人和你笑容满面最好赶紧跑。

    “……那是必须的,本官是七星同宫,你们这些凡人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皆在本官眼中!”洪涛愣了一下,然后就笑容满面了。

    “末将告退!”蒋二郎不愧是特种兵,身形异常矫健,还没等洪涛的笑容完全绽放出来,一闪就窜出了大帐。

376 新城() 
从七月到九月这段时间洪涛过得很舒心,高原上的夏天阳光明媚却不酷热,只要太阳一落山小凉风立刻登场,晚上睡觉还得盖着薄毯,很是舒适。

    凉州城的建设也很顺利,这种用石灰石、黏土烧造出来的熟料再配上碾磨成细粉的炼铁矿渣,粘合度和强度还是不错的。

    有了它的加入,那些从乌鞘岭凿下来的碎石尽管形状很不规则,依旧可以用极快的速度垒砌成墙,每隔一段距离再用铁筋进行加固,不能说坚不可摧,但以目前的攻城手段真的很难破坏。

    挖地道都很不容易,因为城墙下面还有两米深的地基呢,冒着城头上的攻击挖两米深以上的地道,恐怕得上盾构机了吧。

    而且新的凉州城不光是平板一样的城墙了,四角建有箭楼和突出的角台,每隔一百米还有马面。马面上设有攻城弩,互相之间都在有效射程之内,形成了交叉火力。

    护城河暂时没有开挖,洪涛也不着急挖。这样的城墙要不要护城河都差不多,只要把城门外侧的铁闸落下,不管是城墙还是城门都很难破坏,即便有了黑火药也有些麻烦,没地方塞啊。

    外城的城门被减少为四个,平时只开西门和南门,城内依旧是空空如也,只有几户确定要来凉州发展的商队在自己盖商铺兼仓库,其中就有王家,而且还是最大的。

    不得不说这些海商眼光还是很远的,有枣没枣打三杆子都不糊弄。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王家必然是海路、陆路齐头并进,前途无量。

    目前城墙还没完工,正在一天天的升高,估算再有一个月也就差不多了。它的高度是三丈五尺,也就是三十五营造尺,换算成公制1120厘米。

    其实还可以造的更高,但是有开封城的四丈在先,再高就算违制。别看凉州城墙只比开封矮了一米多,但它的结构却少了一倍都不止。

    开封外城地基宽五丈九尺,比高度还大,因为以这时的建筑材料只有把地基造得更宽,顶部逐渐收缩,形成个梯形才可以牢固。

    但有了石灰之后坡度可以减小,凉州城的地基只有三丈五尺宽,顶部却有二丈三尺的宽度,看上去几乎有点直上直下了

    这样的话不仅能节省很多石料和石灰,还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加快建设速度。也就是石灰产量还跟不上,否则洪涛能用一部分石子加上大量石灰和钢条,利用木制模板把工期缩短到三个月之内。

    试想一下,当新军在西进的路上每碰到一个战略要地,敌人刚刚准备好粮草、集结好兵力,跑了老远到地方一看,傻眼了。

    这里矗立着一座坚城,没必要像凉州这么大,只需要有四分之一的规模,就够人口稀少的游牧民族喝一壶的了。

    要是改成修筑规模更小的寨堡,二个月估计能造出一串来,光靠大规模的建设兵团洪涛就能把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越挤压越小,最终生生锁死。

    筑城的事情并不需要洪涛太关注,新军原本就是厢役,他们最拿手的其实不是打仗,而是盖房、挖河道、修水渠以及开荒种田。

    就在垦荒令颁布之后,第一个响应的并不是王家,也不是湟州的蕃汉居民,而是新军士兵。他们一听说能得到二百亩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有啥零抵押贷款,恨不得马上就把甲胄和钢板弩扔掉,换上锄头开始耕种。

    当然了,洪涛肯定不会自废武功,新军都改拓荒者了谁去为自己打仗啊。但也不能禁止新军士兵合理合法的获得自己的土地,咋办呢?很容易,接着签协议呗。

    每名新军士兵服役满三年就会获得一块垦荒田,起始面积五十亩。假如这名士兵服役满五年还没死,又没立过什么战功,就可以选择退役,此时垦荒田就是一百亩。这一百亩土地和拓荒者的性质完全不同,因为这种地完全免税,活到死都不用交税。

    一般来讲一名新军士兵服役五年是不会寸功未立的,因为新军的伤亡率很低,获胜率又很高,只要不是运气太背多少也会立功。随着功劳的增多,垦荒田也会增长。

    不过最高只能到五百亩,还不能随便挑好地,要好坏搭配由当地新军安置部门指派。地点也不仅仅限于凉州,说不定是甘州、也说不定是瓜州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反正新军每占领一块不属于大宋的土地,就会给一部分士兵预留垦荒田。这就是参加新军并服从指挥上阵杀敌的奖励。

    世界上任何财物和土地比起来都显得那么苍白,洪涛也正是要通过这种手段把新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换任何一个人来,包括神宗皇帝,也开不出如此高额的价码。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付出极小的代价换来被占领区的相对安全。这些新军士兵虽然退役了,但他们常年养成的作战本领不会因为身份改变而消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