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265部分

大宋有毒-第265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本官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没有原因!”对于这种刚刚学会一门语言的人,洪涛真不打算谆谆教导。太尼玛啰嗦了,还说不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制,不给理由,以后让她去自己理解。

    “可是官人不和我讲明白,我怎么知道如何让官人高兴呢?”西迪还真是个好学生,求知欲极强,或者说她对富姬那件紫貂皮做的裘皮大衣很执着,每次看到眼睛里都嗖嗖冒绿光。

    “来,姐姐教你一个办法,见效快还持久。”眼见洪涛又要急眼,富姬赶紧把话茬接了过去。

    洪涛为何把大部分犹太闲人都支使出去开面包房,唯独留下一群孩子和这个西迪,她是心知肚明。做为小妾,富姬觉得有义务也有权利替自己的夫君选择并挑选合格的女人,除非对方特别不合适才会阻拦。

    这个西迪虽然是异族,但聪明且美貌,懂的东西还能被自己夫君看重,当然属于很合适的那一类。既然夫君不好意思张嘴提,西迪又傻乎乎的感觉不到,或者说不太敢往这方面想,引导她的任务责无旁贷,必须自己来啊,这才叫妇徳嘛。

    “你悠着点啊,她可是不太好对付……嗨嗨嗨,你们怎么又撕把上了,住手住手。”

    洪涛也知道富姬想做什么,想阻拦却没法说出口。自己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挑开这层窗户纸,有时候隔着窗户纸逗着玩才是乐趣。但总不能当着西迪说她是犹太教里的性导师吧,这些话她也肯定能听懂。

    干脆就不管了,由她们去吧。想管也没时间管,就这么会儿功夫,三位皇子和宸娘又滚成了一团,在抢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松鼠。

    你说你不老老实实冬眠跑下来做个毛,这下好受了吧。赵佖别看岁数小,下手最狠,抓着松鼠脖子死也不撒手。再抢一分钟,估计就没人抢了,掐死了。

    “是我先发现的!”宸娘只要碰上三位皇子就一反平日里理智的一面儿,重归于孩子的范畴。

    “是我六哥先抓到的!”赵佖也不甘示弱,趁机把松鼠塞进了怀中,仗着有洪涛撑腰,跳着脚的指责宸娘的为姐不仁。搁往常他是不敢的,宸娘真不惯着,上去就是个过腰摔。

    “他们是弟弟,先给他们玩玩嘛,这玩意又不是啥稀罕物。来来来,都收拾收拾,出发了出发了!”

    对于四个小孩之间的纠纷,只要没有原则问题,洪涛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招数。用不了十分钟他们还得凑到一起玩耍,都是记吃不记打的玩意,认真就输了。

    等洪涛这队人一路玩一路滑的抵达马尾城,六子已经快在城门口冻成冰棍了。溜溜站了一宿加一天,除了吃饭有人替班之外,觉都不敢睡。

    马尾城的守军全恨死这个家伙了,你说你站那么直溜,还站那么久,让不让我们活啊!这要是让城主大人看见,该如何说我们,合算专业的还没业余的标准!

    “来来来,随我来看看货物,保证你会感兴趣。”好在这位业余门卒并没先被蒋大郎发现,而是被洪涛带走了。守军们不禁又万幸起来,幸亏没去驱赶这个怪人,原来是帅司大人的客人。

    “这、这是天宫!星君大人饶命啊,小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城西北角有一片院落外人是无法靠近的,洪涛也没打算带六子进入最为机密的化学实验室。

    在院子南边还有几座建筑,让六子差点没跪下磕头。此时正是黄昏,被夕阳一照,这几座不高的建筑散发着黄金一般的光芒,且还是透明的,能清楚的看到里面有人在走动。

    饶是六子跟着朱八斤的儿子走过南闯过北,也想象不出除了天宫之外,还有什么人间的房子能如此表现。进而他终于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了,能住进天宫的还能有谁啊,星君下凡那个呗!

    “住嘴啊,再说废话本官就让人把你挂在木杆上!”求饶的词汇太俗了,俗不可耐,太没创意。

    “跟我进来,小心点脚下,别把本官的绿色黄金踩了。”一句话就让六子收起了要死的德性,洪涛很满意,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没错,这是座房子,但不是用砖砌的,冲南一面是用玻璃和木框建造的,也就一米多高,下面还挖了一米深。

    这就是高大上同志造的暖棚,总共八个,每个半亩地大。为啥只造了八个呢,以为太费玻璃,还是最先进的平板玻璃。八个暖棚就能种出够洪涛和孩子们一冬天吃都吃不完的蔬菜,再多就没意义了。

    其实四亩地全种蔬菜的话有点太多了,尤其是照看的人手够再加上精耕细种,收获的时候根本吃不过来,很多绿菜又不能久放,只能四处送人。

    后来洪涛干脆腾出两个暖棚专门种水果,由于暖棚的高度有限,乔木类的无法种,只能选择比较低矮的种类。找来找去,洪涛找到了两种比较好吃又比较稀奇的物种,哈密瓜和西瓜。

    哈密瓜,西夏人和回鹘叫它大甜瓜。顾名思义,它原产地就是新疆一带,也就是玉门关以西。啥时候有的不清楚,反正宋代肯定有了,因为这些种子就是来湟州交易的回鹘人带来的货物。

    在古代农作物种子也是一种比较值钱的财物,好种子价格很贵。当然了,这得是在大家都有信誉的年代里才会值钱,像后世一样假种子遍地,那就屁钱也不值了。

    西瓜宋朝也有,但中原地区没有,西夏人少有种植,也是刚刚学会不久。但到了南宋时就比较普遍了,至少洪涛在广州就吃过。据说是金人最先大面积种植的,然后传入了南宋,成了大家消暑解渴的水果。

    后世也有一说汉代就有,好像是在汉墓里发现了西瓜种子。但在北宋市面上,一年四季真见不到这种巨大的水果,皇宫里都没有,民间应该就是没有吧。也可能汉代有种植,但没普及,后来随着换代就把这种宫廷物种给断代了,谁知道呢。

    洪涛的西瓜种子是在溪罗撒上贡的西瓜里得到的,他只要找到点好玩意,没见过的,就会送过来表示忠心,以免被断了军火供应,在这一点上他比次仁贡多明白多了。

    经过一夏天的培育,两种瓜的产量一般,但口感还凑合,也让洪涛指定为在冬天种植的经济作物。待到十月底就派人送一车回开封,给大舅哥尝尝鲜,也算是个稀罕物。

    但一亩地西瓜少说少说也有一两千斤,还剩下这么多干啥用呢?全分给大家尝尝鲜好像太奢侈。目前湟州还是穷,自己用钱的地方也多,干脆,还是给湟州打广告用吧。不求能卖多少钱,当做湟州特产算个噱头也成嘛。

    六子在吃第一块西瓜的时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张开的嘴,就差喊出向我开炮了。这么奇怪的水果,看着就不像人间的玩意,神仙能吃的凡人不一定能吃。

    “一贯钱一块!”但是吃完两块之后,六子还想伸手去拿第三块。这玩意水又多、味道又甜,还有红灿灿的颜色,卖相很好嘛。

470 变毒为宝(加更)() 
“呵,你比我还黑啊,一贯钱一个是卖价,本官给你三百钱一个。西瓜和甜瓜都一个价,数目与他去商量。不过我劝你还是先去湟州,等回程的时候再来装车。要用稻草和毛毯仔细包裹,此物不能受冻,也不能太过颠簸。三百钱一个并不便宜,十个瓜拉回去能剩五个囫囵的就算你小子赚了。”

    洪涛压根儿也没打算用西瓜和甜瓜赚钱,更不会去坑来给自己捧场的商队。他此时化身成了白天使,不光主动压低价格,还指出了贩运水果的大忌,损耗率!

    这也就是冬天,保温总比制冷容易,若是到了夏天干脆就无法运输,几千里路拉回去都烂成水了,还是馊的。

    “小人得了主家的吩咐,可自己做主买卖货物品种。这些红瓜和那些黄瓜都要了,五百贯!都是新币,金币!”六子不愧是跟着朱公子混的,对朱家的发迹史有一定了解,也对这位驸马有所耳闻。

    既然驸马都说是好东西,那必须是,不是也得是。回去只要说是驸马让买的,主家不光不说责怪,还得奖赏,哪怕一个囫囵的都没拉回去。

    “嘿嘿嘿,懂事儿,有前途。回去和你家主人说,以后少带那种没谱儿的人出来,钱多赚少赚都是次要,别让主家难做。”

    现在洪涛可以肯定了,这个商队百分之就是朱八斤家的,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狠心。尤其是看出来自己身份后,这个面上带着伤疤的家伙眼神里立马就变了神色,和纯粹的恭敬完全不同。

    剩下的事儿洪涛就不管了,负责种植暖棚的是几名战俘,会按照要求把每个瓜像包裹婴儿般的弄好,稍有疏漏就有可能丢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好工作。

    他们全部来自于马尾城一战,通过两年的苦役改造,基本已经失去了危险,表现的也最好,才会被高俅安排到暖棚里工作。

    种地当然也不轻省,但和其它天天接触有毒物质、随时都有可能被烧伤、腐蚀、毒死的工作比,简直就是天堂。

    “实验室的纪律是什么?”离开暖棚,洪涛进入了小院,孩子们都已经排队换完了衣服鞋帽,正在等候命令。

    “没有命令不摸任何东西、不近看闻嗅任何瓶子、不许把手套和帽子摘下来、不许乱走乱动……最主要的就是犯规之后要及时汇报,不许一错再错……”孩子们拉着长音把规矩背诵了一遍,腔调像极了洪涛,真是跟着什么人学什么样儿,连口音都像。

    今天给孩子们讲课的不是洪涛,他是个二手化学家,除了前后都没来由的公式和想法外,细节真不如高俅他们知道的多。

    但不知道不能说不知道,得说小孩子的基础用不到自己的本领,太高级了他们也听不懂,所以由王五代讲足矣。这个理由不光骗过了孩子,连高俅他们也是深信不疑。

    把孩子们交给了王五照料,洪涛跟着高俅和王四走向了另一个院子。这里才是真的实验室,用来处理比较高级的试验,刚才的院子只不过是基础实验室。

    “按照您的说的方法,我将纯酒精蒸馏出来了。”进到实验室里,王四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嗯,不错,找原样再多弄点存着,以后官人有大用。来,大上,拿上这张图去你哪儿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高俅原来的化学基础远不如王四她们,但架不住岁数大理解能力高,动手能力还强,在有些方面王四又不如他了。比如制造试验用的玻璃器皿,只要能画出来,不是特别复杂,他想任何办法也能给捣鼓出来。

    洪涛让王四弄的是无水乙醇,让高俅做的试验器皿是用来制备无水乙醚的蒸馏器。这两种东西是钝化火棉的重要材料,要想弄定装弹药就离不开它们。

    这只是走出去第一步,光有发射药不成,还得有击发药,将来还得制备硝酸银,任重道远啊。主要是化学起步的比较慢,急也急不得,得让这些孩子慢慢熟悉、慢慢摸索。

    高俅的玻璃工坊扩大了好多倍,城里容不下,已经搬到城墙外面去了。工坊里也有了十多名学徒工,简单的玩意基本不用高俅亲自动手。不对,应该是动嘴,大部分玻璃器皿都是吹出来的。

    “这是什么味儿?”刚出了西门,洪涛就闻到一股子不正常的味道,有点酸,还带着刺激性,多闻几下鼻子里就痒痒。

    “应该是西边碱厂冒的烟,到了冬天风会把味道刮过来,其它季节就好多了。”高俅一边走一边琢磨图纸上弯弯曲曲的玻璃管道该如何吹制,随口回答了一句。

    “靠,不会吧,这么远也能刮过来……先等等,这玩意有毒,回去叫人带我过去看看。”碱厂建在西边的悬崖上,守着一条小溪,是制造纯碱和火碱的地方。

    这两种原料工业需求很大,光靠购买土碱成本太高,干脆就上了吕布兰法,直接用硫酸、木炭粉、石灰石和食盐工业化生产碳酸钠。

    这种办法简单,原料也便宜好找,产量大。但有个问题,吕布兰法会产生一种有毒的副产品,氯化氢气体。它不光味道难闻,还对人体伤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碱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战俘,可战俘也不能白白消耗,那样做太不人道了。要是没办法处理洪涛也就认了,但凡能解决还是想想办法比较好。毕竟马尾城里还有那么多不是战俘的居民和商人呢,不管战俘还是百姓,这可都是财富啊。

    其实氯化氢气体还是很有用的,只需要把它想办法溶于水,就能得到一种非常有用的基础化学产品,盐酸。

    办法就不用洪涛自己想了,十九世纪的法国人已经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把烟囱里的气体引入一座装满了焦炭的塔,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