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271部分

大宋有毒-第271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不乐意了。但在本官治下只要肯出力气干活就不会饿肚子,没分到土地的人可以先给别的拓荒者帮工,混个一家温饱有房可住还是没问题的。另外如果他们乐意,本官这里还有一部分新军的退伍田,可以租给他们耕种两年。”

    看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洪涛也有点为难,想要人手的时候都不来,一来就扎堆儿,自己总不能一年到头都准备好政策等着,那就不是流民了,而是亲爹。

    可是也不能不管,这些人能走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非要逼着他们回去的话,估计能活着走到兰州的连一半都没有。

    而且看这个样子,去年的旱灾和蝗灾挺严重,等天气缓和一些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流民涌入,必须得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有好办法吗?那必须有,这千把人根本不算事儿,四处分散分散就没了,连个泡都冒不起来。其实再来十万人洪涛也能消化掉,只是别都一起来就没任何问题,

    这真不是吹牛,从凉州到甘州四百多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全可以做为牧场和耕地。只要能帮着他们度过第一年,养几万人算事儿吗?

    当然了,洪涛不敢这么做,小批量的流民接收一下算仁慈,大批量的涌入就得先向朝廷请示了。人口是古代的战略物资,自己手握雄兵还特别能赚钱,再弄几十万流民进来,神宗皇帝就算是自己儿子也不会放心的。

    好在附近的州府也都不是人口密集的所在,肯抛家舍业来这里重新开始的人也并不多,这个问题几年之内肯定不会遇到,也就不用操这个心了。

    “大人别来无恙,想不到一年不见凉州城就变得如此热闹,不知道小人这次有没有来晚?”王浩去年底就回家了,这一来一去可真不近,几乎横贯了整个中国,还是对角线。

    但他依旧出现在第一波抵达凉州的商队中,还最气派,每辆车上都插着黑底红字的顺风镖局镖旗,还有全身短打扮戴着皮帽子的镖师跟随,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不少。

    “王掌柜真是商贾的楷模,一千亩水浇地早就备好了,就在石羊河西岸,本官越俎代庖了一次,已经钉上了界桩,不会嫌弃我手下人活计粗糙吧?”

    当着外人洪涛和王浩从不表露王冠那一层关系,只当是一支大商队对待。王浩自然也懂得避嫌,除了第一次之外,以后能不跟着侄子的车队来就不跟着。

    “哪里哪里,这是王家的一点小意思,还望大人笑纳……”一听土地有着落了,王浩才算真的笑了出来。去年就是来晚了,结果东拼西凑才高价买了二百亩。看来早起的鸟儿果然有虫吃,今年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这是……燕窝!南洋来的?”王浩的礼物不大,也不太精美,只是个漆盒,还没什么重量。但打开之后洪涛有点吃惊了,里面是满满一盒乳白色的燕窝。

    以目前的科技,它们肯定不会是用化学药水清洗的,品质应该不错。但宋人并不流行吃这种东西,只是在沿海地区才有个别人会尝试,即便到了南宋时期依旧没流行起来。

    有人说燕窝是郑和下西洋时由于缺少食物,才突发奇想采摘燕窝食用,这种说法比较扯淡。燕窝通常位于悬崖峭壁上,假如没食物的海员能有力气爬上悬崖采摘这种屁大点的食物,真不如去海里抓点鱼虾蟹吃来的方便,根本不和逻辑。

    事实上燕窝从元朝初就有记载,至于宋朝为何没有,估计是没人乐意吃,还没形成气候,自然不会有人特意记录。

    “大、大人真不愧是星君下凡,没有一件事是不知晓的!”本来王浩还打算拿这些从南洋特意买来的稀罕物展示一下王家的不俗,结果还是没达到目的。

    嘴上说着恭维话,可心里真有点害怕,难道王家面对的真是个神?这尼玛可就有点麻烦了,得罪凡人,哪怕是皇帝也有路可逃,要是惹毛了神该往哪儿逃呢?

    “没有这点本事,本官哪儿敢应承航海之术?王家的几个孩子不错,吃得了苦也耐得住寂寞,再有几年他们就可以回家了。”洪涛真猜不到王浩心里再想什么,还吹呢。有些话听多了也就免疫了,比如神这个事儿。

    “那是自然,名师出高徒……不过大人为何要鼓励拓荒民种植白叠子?此物自古有之,但其花如絮不甚美观,回鹘人用其纺线织布也粗糙难看,大人不会想把白叠子布卖到大宋内地去吧?”

    在燕窝问题上被削了面子,王浩准备再试试。新的拓荒令看上去很不合理,这么好的土地干嘛不多多放牧。

    马匹、牛羊在内地都可以卖出好价钱,羊毛还能纺线。王家是毛纺厂的大客户,不重点发展毛纺品对王家没什么好处嘛。

    “以前羊毛在别人手里顶多做成厚重的毛毡,但到了本官手里却能成为精美的御寒之物,为何白叠子布就不成呢?叔父大人,千万不要贪多嚼不烂,饭要一口一口吃。赚钱太多,王家的大船也会被压翻的,在大宋的土地上太富有可能不是件好事儿。”

    王浩的意思洪涛听懂了,这是商人的本性,贪婪。这种性格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到底哪面起作用,就得看个人的修行和道行了。自己只能尽到提醒的义务,没有权利去改造谁。

    “……那这些白叠子布……”王浩也听懂了忠告,并认为很有道理。王家毕竟只是个小家族,在朝中没有依靠,假如真的在短时间内聚拢太多财富确实会有大麻烦。不过天性就是天性,他还是忍不住想问问。

    “那是一两年之后的事儿了,谁知道未来会如何变化呢,现在讨论还为时过早。叔父如果不想种植白叠子花,本官也不勉强。”

    棉布的利益洪涛肯定不会交给王家,不仅仅是为了他们好,更为了自己。不能把鸡蛋全装在一个篮子里,王家只是个合作者,自己还应该有更多合作者,而不是让王家独享改革的红利。它将属于一个更为强大也更加核心的团体,促进社!

    洪涛已经想好了,既然身边有了这么一个组织,那就不能让它光追求主义啥的,那玩意太虚,玩大了还容易被人利用,成为反对自己的武器。

    干脆,把它当做自己的影子运作吧,凡是准备保留的产业就全由促进社暗中经营、发展、把控。一方面能像富姬的驼队那样给自己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能部分离开皇帝和朝廷的视线。

    王浩最终还是选择了种植棉花,因为这块地就在河边,是水浇地,用来放牧不合适。种别的吧,他觉得不如听帅司大人一次。毕竟当初接受合同种植米囊子花的农户都有不错的收入,成功的几率还是挺大的,顺便也卖个面子呗。

    不光他这么想,很多特意来认领拓荒田的内地商户想法都差不多。他们也想在这块规则不太一样、对商人比较友好的土地上试试水。

    成功了,等于给家族多找了一条发展的路,失败了,无非就是豁出去几个族中的晚辈,不会伤筋动骨,算来算去这笔投资还是值得的。

480 太急了(100票加更)() 
看到大商户们都排队去办理种植白叠子花的手续了,有幸领到拓荒田的散户们立马也跟了过去。其实到底种什么他们心里也没谱儿,谁也没在塞外种过地。

    从众是人类的又一个天性,大街上哪儿排队人多,去那儿买东西的人就多,谁的买卖没啥人就越来越没人。买东西吃饭如此,轮到种地还是如此,一样一样的。

    “官人,他们都种白叠子花,周姐姐找来的好把式怕是忙不过来了。”

    看着城门口登记的人排成了长龙,王二从刚才担忧报名的人不够改成了担忧报名的人太多。当个管理者也不容易,拥护的人少了愁,多了还得愁。

    “她们都说你是小星君,我看啊顶多算盏小汽灯,没多大亮儿。非得挨家挨户去传授种植窍门吗?这些人基本都是种过地的,只是没种过白叠子花,找个时间把大家都凑在一起集中讲课不就完了。一次听不明白就讲两次,两次听不明白讲三次,还听不明白的活该饿死!”

    老把式是周一日送来的几个回鹘人,她不光派人去西域收购白叠子花种,还高价雇佣了几名当地种植白叠子花的农民。这个举动很让洪涛欣慰,人才啊,领导就喜欢这样的下属。自己说了一,她就能想到二,很让领导省心嘛。

    比起周一日来,王二、王十这些孩子还是有点差距。她们的知识量足够,但对社会的理解和阅历不太够,这玩意自己就教不了了,只能让时间去慢慢磨砺。

    “这么简单的办法我怎么没想到?”王二简直崇拜死自己的养父了,咋啥事儿到了他那儿都这么简单呢。

    “因为你还小……”洪涛真没觉得自己聪明,这尼玛都是后世的习惯啊。动不动就来个研讨会、学习班啥的。

    可这件事儿依旧没法和孩子解释,还得老生常谈拿年纪说事儿。就是不知道等这些孩子们都长到三四十岁以后,再碰上这种问题自己该怎么说。

    “呀,姬夫人回来了,我去迎接!”

    事实上王二确实还是个孩子,远远看到一队人马从天堂之路走来,立马就扔下了求知欲跑了。无它,富姬的驼队总能带回各种各样的吃食、衣服、首饰和用品,女孩子的最爱!

    富姬带回来的不光有开封的日用品、长公主的家书、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消息。神宗皇帝的身体无大碍,这次回去不光见到皇帝本人了,还和皇帝一起打了两次飞鹰。

    用富姬的话讲,皇帝没啥大病,就是累的。据长公主透露,神宗皇帝每天的睡眠不超过两个时辰,且吃饭也很不规律。没事儿就弄一帮子大臣窝在崇政殿里嘀嘀咕咕,嘀咕啥呢?这是机密,连长公主都不清楚。

    皇帝自己倒没打算瞒着妹夫,也给驸马捎了一封信,或者叫中旨吧。里面没啥要求,只是说湟州和甘凉路治理的不错,他很欣慰,盼妹夫继续努力等等。

    关键的一句话在信后半截,皇帝私下里咨询洪涛,如果用新军对付北朝大概需要多大规模才有把握打胜,并速战速决。

    “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西夏这边还没搞利落呢,又惦记上幽云十六州了。”这件事儿对洪涛而言可真不是好消息,辽国早晚是要解决的,但不是现在,先把西夏解决利落避免双线作战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不能说西夏认怂了就真当它无害,保不齐人家就是在等辽国和大宋开战的那一刻,然后突然从旁边出手,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北宋有能力连西夏带辽国一起干吗?短时间内肯定没有。辽国幅员辽阔且战略纵深很大,丢失几座城市根本伤不到它的筋骨。一旦打起来就得竭尽全力,哪儿还有可能再在宋夏边境陈重兵呢。

    新军也不是神仙,它只能在局部战争中重点突破或者重点防御,失去了友军的牵制照样无法全面压制西夏军队,毕竟数量上太少。

    “晚点再休息,还得先帮本官给陛下写封信,这事儿万万急不得!”

    这些话无法直接说给神宗皇帝听,他目前正处于牛角尖状态,谁反对谁就是敌人。自己本来就四面树敌了,再失去了皇帝信任,立马就得被各种谗言所伤。

    可又不能眼看着神宗皇帝这么做,还得劝,怎么劝呢?这就是方式方法问题了。首先得站在皇帝的立场上高度认同皇帝的主张,幽云十六州必须拿回来,您的主意简直是太高瞻远瞩了。

    接着就该聊困难了,新军训练需要时间,更需要钱。目前朝廷的国库稍有好转,但训练大量新军的花费必须让皇帝咬碎了后槽牙才舍得拍板。

    光训练和装备费用就完了吗?可差远了,指望渭桥镇和金明池供应两三万新军还凑合,还是普通训练水平,一旦到了战时,估计一万新军就能耗光两处的产能。

    一万新军肯定不够用,怎么也得十万吧。至少还得增加五六个渭桥镇规模的工业基地才勉强能开战。

    估计皇帝看完这段儿就快摔杯子了,所以最后还得给皇帝打打气,鼓励鼓励。自己得向皇帝保证玩了命挣钱,恨不得把家产都捐出去,也得全了他的愿望。

    再忍几年必须北伐,光把燕云十六州抢过来还不成,还得让辽国向大宋年年上贡、岁岁称臣。

    “真要把给朝廷的分红加倍,咱家就剩不下什么了!”富姬一边写一边皱眉,写完了也忍不住了。

    别的事儿她一个妇道人家不好插嘴,但驸马要把米囊子花的分红加倍送给皇帝,这就有点让人心疼。每年在这个项目上的收入有多大,她必须一分一毫都记在心里。

    “头发长见识短,咱家的所有买卖都要依仗官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