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30部分

大宋有毒-第30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真是瞎子,牙一咬还是舍了吧。不是咱心狠,而是太累赘。自己的前途还凶吉难料呢,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坏事儿,犯不着再带着个残疾孩子一起受罪。

    “黄杏脯……”小女孩又往莲儿怀里缩了缩,可食物的味道让她胆子大了起来,也改变了她的一生。

    “得,以后就随我姓吧,王宸……赶紧帮你莲儿姐姐多吃点,她再这么下去马都快驮不动了!”

    既然小女孩能看见东西,洪涛也就咬不下牙了,一个是养、一群也是养。她的眼疾还会不会恶化,长大了会不会瞎,那就得看她的造化了。

055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走的时候三个人,回来的时候变成了一大群人,还都是孩子,这可忙坏了公主和王嬷嬷。先得安排人帮孩子们轮流沐浴,还要找人改衣服、打扫房间、做饭……

    “你们说夫人该不该被疼爱?以前我整日呼朋唤友,唯独没有想起过家中娘子,让她独守空房。而后老天爷降下罪罚,让我得了疯病记忆全失。然娘子没有恼我、欺我、害我,依旧尽其全力在官家和家人面前维护夫君。你们去告诉这些小童,以后可以调皮、可以苦恼,但不许为难夫人,被我发现必不轻饶。”

    本来是件很普通的事儿,可是又让洪涛触景生情了。公主并没问丈夫是从哪儿弄回这么多小孩子,又要做什么用。

    听莲儿说是驸马从慈幼局收养回来的,立刻就忙活了起来,就好像她自己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没有好恶,丈夫怎么想她就怎么想一般自然。

    这让洪涛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儿,她们虽然没有公主这么温顺,时不时还会合伙反抗啥的,但本质上基本也是言听计从,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自己的妻儿暂时是保护不上了,就拿公主当个替身吧,反正这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女人,值得自己卖卖力气。

    “官人向来如此?”洪涛的这番感慨让富姬和莲儿面面相窥,古人的表达方式更含蓄,就算有爱通常也是写个诗做个词啥的,哪儿有像驸马这般站在院子里张嘴爱闭嘴情。

    但直白露骨的表达方式更具冲击力,莲儿的小脸蛋都红了,眼睛里又变得水汪汪的。富姬没有小女孩这般容易感动,但也受到了冲击,想不太明白。

    “与得病之前判若两人……我要去禀告夫人,万万不能让官人疯病痊愈,以后不许医馆之人踏入府中半步,太医更不可!”

    听到富姬的问题,莲儿突然警醒了,一溜小跑奔向后苑。什么是爱她还不太理解,但驸马现在的状态很好她能肯定。既然好就得保持,还要排除一切影响。

    洪涛并不知道家里人怎么看自己,他此时脑子里忙的已经顾不上这些细腻的感觉了。虽然花膏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会量产,但前期的准备工作一点都不少。

    而且这些事基本全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富姬、莲儿和即将到来的许东来都帮不上忙,比如说对未来农庄的规划和新式农具的开发。

    白蜡树和米囊子花都是喜阳喜水的植物,仅在皇家园林里种植,可以雇佣大量劳动力浇灌施肥,一旦大面积普及,尤其是不占用现有耕地时,就无法用如此奢侈的方式来运作了。

    洪涛不想也不能成立一个庞大的农垦军团专门种植这些作物,那样成本太高,也太引人注目。一旦花膏在敌国流通起来,西夏和辽国的探子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东西是从大宋朝廷控制的农垦军队中制造出来的。

    那样的话,不仅达不到无声无息消弱敌人国力的目的,反倒会引火烧身,迫使两国联合起来一起和宋朝作对。

    他的方式更像后世的农产品预购,洪涛将会以某个行会的名义向有资格的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和种苗,并派专人不定时进行指导监控。等农产品收获时,必须全数卖给自己控制的行会,不许外流。

    到了后世,这叫农产品预购合同,洪涛就是预购方、农民就是预售方。预购方除了种子和技术之外,通常还要提供一部分预付款以帮助预售方购买合适的农具、农药、化肥。

    但在这个年代里预付款就省了,因为宋朝社会比较讲究诚信。就像延津桥旁的清风茶楼,可以把昂贵的茶具免费借给客人带走使用,只要按期归还就不会收取任何押金,凭借的就是社会整体信用。

    农民们也没有收预付款的意识,他们觉得有人肯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就很不错了,再加上最终的收获全会按之前谈好的价格由预购方收购,这就等于吃了一颗定心丸,还要啥自行车啊。

    至于说由于气候、天灾、虫祸等等不可抗力产生的损失到底该由谁承担,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老天爷的过失还能避免吗?

    农人历朝历代谁不是看天吃饭,天灾人祸来了那是自己倒霉,怎么可以怪到预购方头上呢,自然就不能由预购方负责了。

    这些问题洪涛还没去真正触及,只是听了王安石的转述。这位宰相还真不是纸上谈兵,他在当宰相之前做过很多年的地方官,并且利用他的办法把当地的农业管理的不错,所以才会有青苗法之类的新法产生,全是多年实际工作的经验之谈。对于大宋农民的习惯思维,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但问题来了,不管是提供种苗还是提供技术指导,都是需要钱的。就算富姬这样的家臣和学生,你不给人家工资人家也不会跟着你东奔西跑。

    后期还要兴建熬制蜡烛和花膏的作坊、培训和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购买运输工具和牲畜,这些也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大宋朝廷自然不会提供这笔贷款,这件事儿并不是朝廷的政务,换句话说朝廷百官里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此事,只有皇帝和两位宰相心里明白。可他们也只能是心里明白,在资金问题上无法左右朝廷决定。

    让国库掏钱的手续是很繁琐的,宰相联合皇帝可以做主,但达不到一言九鼎的程度,必须要向相关官员明确项目内容,一个人不告诉全都瞒着基本没可能通过。

    皇帝的内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也仅仅是一些。宋朝的皇帝很憋屈,花自己钱都不能随心所欲。

    御史言官们天天回家用算筹在桌子上摆,一旦发现皇帝钱花多了,马上就得在朝堂上鼓噪,逼着皇帝公布花销账目,还得当众检讨。

    本来花膏的计划是想让各方势力入股的,最终的收益再按照股金多少分配。但这帮子知识分子太爱惜羽毛了,新旧两党都不愿意和这件事儿沾上边儿,生怕成为对方攻击的把柄。

    可分钱的办法他们倒是想的挺周到,就是控制米囊子花的种植源头,然后再让洪涛以民间的名义采购,就像买粮食一般。

    这样他们就可以进退自如了,一旦出事儿只需推说佃户们受了驸马蛊惑助纣为虐,他们顶多弄个不查之责,屁事儿没有,大不了再抓几个种植大户顶雷。

    可这样一来,洪涛就得靠自己去筹集启动资金了,还得少动用朝廷力量,完完全全的做一个私营企业,尽可能少的和大宋朝廷扯上关系。

056 自筹资金() 
靠卖羽毛球用具筹集资金显然不太可能,洪涛发明出来那个东西本来也不是做这个用的,当初只是为了给公主和自己多个游戏,锻炼锻炼身体的同时搂草打兔子增加点收入。就算它能够成为一种贵族运动,那也得假以时日,成气候之后才有大笔收入。

    卖算盘吧,好像有点可能性。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买卖家需要算账,算盘和算筹比起来简单易学运算速度还快,只要经过前期的普及,潜在客户必然不少。

    可是细细一琢磨还是挣不了大钱,原因只有两个字,盗版!

    宋人的道德底线是比较高,可问题是宋朝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啊。人家是不去模仿你的商标和招牌,但算盘这个东西没啥制造难度,谁都能造,还特别容易制造,换个商标和名号一样可以卖。

    运算口诀更没法保密,简单易学这时候就成了缺点,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了口诀,就有第二个、第二百个、第二千个……

    自己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所有人都是谦谦君子,从自己这里学会口诀之后都不擅自外传,每教会一个徒弟都会主动跑回来给自己交上一笔培训费提成,这个想法显然太幼稚了。

    用羽毛球和算盘这两个小发明挣大钱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了,养虫制蜡倒是门不错的买卖,可惜的是现在连白蜡树和虫子还没有呢,没钱的话,它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了。

    造枪造炮玩火药之类的事情现在根本不用考虑,驸马的身份限制太大,种个树养个花写个字画个画御史们无话可说,做个小买卖啥的也不犯法。但外戚别涉政涉军,这在宋朝是条红线,谁敢碰谁完蛋。

    种树种花没事儿,自己正在做,可惜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写字画画嘛,自己真没那个天份。不过有件事儿能干,也确实和写写画画沾边,那就是印刷。

    驸马王诜有一座私人图书馆叫宝绘堂,里面收藏了很多书籍、字画、印章,据说都是稀罕物。另外驸马府的书房里也有很多书籍,其中既有手抄本也有雕版印刷。

    宋朝既然是知识分子的天下,文化自然比较发达,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印刷行业也挺发达的,既有国营的印刷厂,也有很多私营的印刷作坊。

    但印刷技术并没有质的突破,还停留在雕版印刷的层面上,无非就是雕版技术更高了,雕工数量更多了,国家对出版发行的管控更宽松了。只要你出得起印刷费,是个人都能印本书,有没有人买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而且随着商业的发达,印刷行业也不再是仅仅印刷书籍,像账簿、传单、小广告、产品包装什么的也都需要印刷行业。总体上讲,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

    洪涛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他在南宋办过报纸,用的就是后世的铅字印刷技术。虽然当时具体经办人并不是他自己,但背后出坏主意的是他,理论知识丰富。

    既然有现成的技术可以赚钱,干嘛还去创新呢。把当初在南宋搞的印刷作坊照搬过来,按照目前的条件略加调整,应该就是个不错的买卖了。

    最主要的是这玩意入行门槛高、技术难度大,别人想学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第一口大肥肉必须让给自己吃。

    而且洪涛连第一个客户都找好了,就是算院!自己这个算院的博士不能白当,光贡献个算盘不足以体现出此博士与彼博士的区别,再来个印刷术让你们开开眼,顺便也别白看,真金白银掏一掏吧。

    只要算院接受了铅字印刷这个新事物,很快就有会更多政府部门来下订单,因为算院里的师生大部分都是朝廷官员或者叫预备役官员,不可能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另外洪涛还看准了一个业务方向那就是寺庙。现在佛教比较流行,上到皇家下到平民百姓都以信佛为荣,大大小小的寺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各处冒尖,经书的需求量自然是非常非常大的。

    就算大宋国内的雕版印刷行业能满足,就不考虑出口问题了吗?别的国家不提,北面的辽国可是一直在和大宋有样学样,他们的印刷行业应该没有宋朝发达。

    假如将来有一天自己的商队运送着一大堆印刷精美的经书抵达辽国,应该还是挺受欢迎的吧。这样一来自己就是文化使者了啊,必须和辽国文化人打成一片,然后再顺势把花膏也一并卖给他们。

    文化人在这方面向来勇于尝试,对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也肯定趋之若鹜,保不齐灵感一来还能弄出点流芳千古的作品呢。自己也就借着他们的掩护,顺理成章的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即便有个把明白人反对也没用。

    后世的老美不是讲究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子嘛,咱比老美的形象可爱多了,一手捧着精美的经书,一手提着芬芳的花膏,脸上全是笑容。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买卖自愿,绝不强求。

    想玩铅字印刷必须先要铸造铅字,想铸造铅字得先有铜模。南宋的金银作匠人可以如雕刻玉石般在铜块上把繁体字雕刻的非常精细,想必北宋的匠人也相差不远。到底能不能,问问就知道了。

    去问谁呢?还是后苑那几位宫廷匠人。不过有一件事儿让洪涛非常苦恼,这七个匠人里有三个都叫大郎,还有两位是同姓,再加上自己也是大郎,称呼起来很容易乱。

    事实证明北宋的宫廷匠人手艺要比南宋的普通匠人高超,两位金银作大匠只用了四天功夫,就完成了驸马交待的工作,分别在两块火柴盒大小的白铜上雕出了驸马都尉、左卫大将军信两行字。

    顺手还在铜块上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