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374部分

大宋有毒-第374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利,光开采矿山、征地一类的事情就能折腾死人,随便来个小村子里的村长就能去官府告得你晕头转向。

    棉纺厂倒是可以继续开办,但也不能马上扩大。一旦朝廷发现这个买卖也特别赚钱还得被收归国有。自己得先忍几年,等这股风儿过去再说。

    光靠宝绘堂肯定不够用,那就得想点别的买卖,最好还是不怎么招眼的买***如说银行。

    宋朝也有类似银行的行业,通常叫做质库或者长生库。前者官方民间都可以经营,后者则是寺庙专营。不管质库还是长生库,它们的经营方式都差不多,救急不救穷。

    有人缺钱可以拿着家里的金银珠宝、衣服车马去换钱短期周转,甚至连奴婢都可以抵押。到期不还钱东西就归质库了,说白了就是宋代的典当行。

    王四和王五最拿手的工作就是银行业,他们被疏散到明州之后改名叫于四娘和彭小五,由王浩熟识的海商介绍给城内一家寺庙,借着他们的牌照开了一家小押。

    小押也是质库的一种,周转资金比较小,质押的货物种类比较少。王四和王五也没打算靠这玩意赚钱,无非就是隐藏身份的形式,不赔钱就成。

    和银行相比当铺的业务太繁杂,洪涛不打算玩,他想让王四、王五借当铺为幌子继续开办银行,主要客户不是当地百姓,而是商户,尤其是经常外出的行商和海商。

    满足他们的异地汇兑需求不光可以赚钱,还能收获一部分拥趸,后世不是有人说过嘛,做买卖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客户做成朋友。

    把银行系统和邮政系统结合起来也是为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既然要玩汇兑,就会有大笔钱款定期在异地间流通,单独建立一套押款系统不如利用现有的方便经济还安全。

    目前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已经获得了很多城市客户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城市里的大商户,谁出门还自己带着钱款细软谁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出远门找顺风已经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意手段。

    随着业务量的成倍增长和业务城市的增多,镖局和邮递的员工数量也打着滚上涨。在凉州刚成立的时候两个部门加起来不到二百人,四年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三千多名正式员工的规模,各地分支机构二十多个,遍布大宋各地,相对而言淮河以南的沿海地区更密集。

    如果把银行业务也整合进去的话,镖局和邮递系统恐怕又得扩招了,这事儿光靠王十忙不过来,洪涛给新的邮局系统找了两名强力领导,王大和王三。

    这两位女将脱离了新军之后没什么合适的工作可以干,她们也不是能坐在密室里写写画画、混在商人中间左右逢源的性格,又不肯去济州岛屈尊于宸娘之下,那就只能去江湖里厮混了。

    其实镖师和邮递员里面也有不少是退伍的新军和特种兵,让她们俩带带挺好。这样除了朱八斤的黑社会之外,手里等于又多了一支准军事化力量,保不齐啥时候就用上了呢。

    “是不是还要靠着水,万一有危险,马上可以把钱财转移到船上运走?”王四对这个任命真是太欢迎了,更不陌生,就按照湟州银行的规模把明州银行的金库设计了设计。

    “有条件自然好,让王七一起去,你出设计他负责修建。”光靠王四和王五两个耍脑子的建造金库洪涛不放心,这事儿还得找专业人士。

    “走,老七,跟姐姐画设计图去,别在这儿耍嘴皮子了!你真该去湟州看看新湟州城,十三妹来信说新城建好后当地人给你和爹爹都立了像,铜的!”

    王七有啥本事王四很清楚,湟州新城就是这个弟弟设计施工的,虽然没见到完工的那一天,但王七的名字和模样恐怕会世世代代铭记在湟州人眼中。

    “老十三来信了?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好几年都没音讯!”

    王十三自打去了湟州就一直没怎么出现,存在感非常低,如果不提,洪涛有时候都会忘了这个孩子。她和王十都在花膏工坊里盯着,但是和王十比起来性格更古怪。

    王十好歹还愿意出来接触接触社会,王十三则是标准的宅女,每天窝在花膏工坊的密室里门都不愿意出,专心致志的研究她的魔法,摄人魂魄!

    刚开始接触花膏,王十三就被这种神奇的药物吸引住了。以前只是听爹爹讲故事的时候提过魔法,没想到人世间居然真有能让人丧失神智的东西。虽然养父严禁任何人尝试花膏的滋味,但并没禁止研究。

    于是王十三就开始拿俘虏做活体实验了,王十手下那些无惧生死、不问对错、让干啥就干啥的妖人,其实就是王十三用花膏培养出来的药人。

    通过培养药人的过程,王十三对花膏的属性越来越明白,并进行了好几次工艺改良,提炼出来的花膏纯度越来越高、药效越来越大。

    除了害人之外,她还发明了用花膏治病的药方,短期使用不仅药效奇佳,还不会让人上瘾。

    这种药物已经在新军中用了好几年,每名士兵的装备里都有几颗红色小药丸。一旦出现重伤只需合水吞下药丸就可以减轻很大伤痛,防止伤员进入昏迷状态,为后期抢救赢取时间。

    王十八也曾把这种药物用于民间,止痛、消喘、心绞和止泻都有奇效。但除了洪涛和王十三之外,谁也不知道这种药物是从花膏里提炼出来的。

    “十三妹是没给您写信,不过她给您带礼物来了。”王十和王十三是一对儿狼狈,听到养父对妹妹颇有微词,立刻出面打圆场,从怀里掏出个小瓶子。

    “……此事姬夫人可曾知晓!”洪涛只看了一眼瓶子里的淡黄色晶体,立刻就就把瓶子塞进了自己兜里,问都没问里面装的是什么。

    “没人知道,是由湟州督察封装在罐头里亲自拿给孩儿的。”王十很确定的摇了摇头,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疏忽,还把运送途径也详细讲了讲。

    “马上告诉老十三,此物只能用作实验研究,不许为外人所知,如果出了问题我就不认她这个闺女了!”

    瓶子里装的东西肯定是王十三从花膏中提取的,花膏里到底能提取出来什么洪涛很清楚。淡黄色的晶体就是麻匪,它相对花膏而言成瘾性降低了,可以用于止痛、止泻、治疗咳嗽气喘,是很好的医疗药物。

    但只要开了这个口子,用不了几年王十三就会从这种淡黄色的晶体中提炼出一种白色晶体。那玩意可是大杀器,成瘾性比花膏还快,效果也更强。自己用不到它,所以最好还是让它沉睡吧,越晚出现越好。

    “要不让十三妹回来吧,湟州用不了多久也会脱离您的控制,花膏工坊放在那里迟早要被人惦记。没有了新军护卫,仅靠督查院怕是不保险。”

    王十可能真不知道瓶子里装的是啥,但知道花膏工坊的重要性。目前她在湟州没有太强力的执行人手,驸马一失势、特区一撤销,再无人能在当地一手遮天,压力全落到了富姬和她的肩上。

    “……这事儿你抓紧办,光撤离花膏工坊还不够,连同花田也得一并彻底消除!”洪涛确实把这件事儿给忽略了,闻言就是一愣,比王十还担忧。

    “爹爹,孩儿已经给十三妹找了个最合适不过的新实验室,花田也可以挪过去,但需要爹爹首肯才成……”

    “……你的笑容告诉我,这个地方怕是和宸娘有关吧?”看着王十那张笑的无比诡异的小脸,洪涛也觉得后背有点发凉了。

    “爹爹圣明,济州岛远离大宋,四面环海是个岛,控制起来方便的很。我听王作头讲过,岛上虽不贫瘠但没有特产,花膏就是特产嘛。宸娘有脑子有手腕,让她看着花田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既解决了原料来源,又能为岛上换取利润,此等好事孩儿第一个就想到了宸娘妹妹……嘻嘻嘻……”

    “你和为父很像,就喜欢看别人倒霉的样子,宸娘去了济州岛都不放过。也罢,就给你一个看她倒霉的机会。马上给姬夫人去信,让她派人送十三回来。”

    别看王十说的挺有当姐姐的样儿,可心里想什么洪涛知道的一清二楚。很多儿童团里的孩子都对宸娘有看法,因为从小她受到的关爱最多。王十不光有看法还有想法,总想看着宸娘吃瘪。

    当然了,她还没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不会故意加害。这个建议也确实合理,花膏目前还不能停产,它可以为自己带来巨额利润。假如湟州无法大面积种植米囊子花,其它地方更不合适,济州岛真是不二之选。

641 清和元年() 
    会议开了三天整,效果让洪涛喜出望外。这群孩子,不,已经不是孩子了,应该叫青年人。他们随着年纪增长,阅历、眼界、思维方式都有了长足进步,每个人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合在一起能量更大。

    自己的普及教育计划经过他们一梳理,原本模糊的脉络清晰了、拿不准的问题确定了、还停留在纸上的想法逐渐有了具体模样。

    除此之外她们还给自己找出很多计划中的缺陷,起到了拾遗补漏的功能。比如花膏工坊的处理办法、再比如如何讨好新皇帝。

    按照这群青年人的思路,自己回到开封之后权利肯定没了,行动上也会受到限制。皇城司的探子估计能把驸马府围起来,想做什么都不会太容易。

    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减轻这种限制呢?她们认为只有一个办法,装怂向新皇帝示弱。让他不再认为驸马是皇位的最大威胁,自然就不会玩命盯着了。

    具体说起来就是找到新皇帝的软肋使劲儿挠痒痒,他不是把内怒全掏出来赎买工坊了嘛,即便有香水产业撑着手头肯定也不宽裕。

    最让新皇帝不好受的还不是钱财,而是土地。几十个皇庄都成了妹妹家的产业,当皇帝的不光成了穷光蛋,还是个败家子,搁谁也不会舒坦。

    让皇帝不舒坦的臣子自然没好下场,所以孩子们建议洪涛不要计较这些土地,更别和皇帝斗气,退一步海阔天空。

    回到开封之后赶紧找个合适的机会把皇庄还给皇帝,但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最好能私下解决。否则新皇帝绝对拉不下来脸收,还会更恨这位仗财羞辱人的妹夫。

    洪涛真没吝啬过土地,他连皇庄是啥样都没看到哪儿来的舍不得。主要是根本没把这件事儿往心里去,再加上骨子里那种后世人对皇权的蔑视,没仔细考虑过新皇帝的情绪。

    这时候就得有人站出来提醒他古代应该遵循的规则,皇帝还是很牛逼的存在,和皇帝纯粹为了斗气没好果子吃。

    可惜明白这个道理也敢提醒他的人都不在身边,反倒是被这群孩子给捷足先登了。洪涛这次没固执己见,马上写信让王十转交长公主。

    这件事儿孩子们只想到了应该去做,但不知道该如何做。恰好洪涛知道,想把皇庄私下还给新皇帝还不被人知晓内情,自己出面肯定没戏,最好的办法是走夫人路线。

    先让长公主找庞皇后私下露个口风、探探虚实。按照庞皇后的性格,当初为了商队都能亲自登门,绝对不会对这一大笔财产置之不理。只要她肯收赵颢就没法反对,这又不是朝廷财产,外臣也管不着。

    有道是心到神知,促进社的成员散去没几天,二月初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让凉王王诜去固安护送辽国使节入京。

    “看来辽国也不打算接着打了,这是要谈判的节奏。本官这一去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见新军,告别的事儿就免了吧。你们几个替本官感谢新军将士这些年不离不弃的情谊,更要感谢他们为国征战的勇气,然后再驾船回家。本官一走,自然会有人来此接任的。”

    拿着圣旨洪涛看了好几遍,心中五味杂陈。高兴的是终于不用再打仗了,要不自己还得带着缺少武器的新军去当炮灰。

    失望的是朝廷依旧保守,没有趁机再向北、向东推进推进。不把辽人逼到绝境,在谈判桌上就无法擢取足够的利益。从这一点上讲,自己和新军将士们三年的努力并没取得最好成绩,只能算勉强及格。

    难受的是这支新军以后的出路堪忧,他们不融于任何一支禁军,可头上却挂着闪耀的百战雄狮光环。

    朝廷很可能对他们报以厚望,却不知如何统领,将来难免惨败。一想起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士兵得不到好归宿,就有一种害了别人又无力阻止的落寞。

    可惜洪涛不是圣人,从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自身都难保了,别人的死活顶多是哀怨几声,多一点忙都不会帮,第二天就带着五十名特种兵和王十二、王十七启程去固安。

    这也是圣旨上允许的带兵上限,新军可以舍但特种兵真舍不得。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