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19部分

大宋有毒-第419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过朝廷发给沈括的公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连背面都看了,洪涛也没找出啥地方出了问题。干脆也不费这个脑子了,钱粮确实给了,为啥给的天知道。自己认个错无妨,下次依旧会骂。

    把公文往沈括怀里一扔,洪涛又乐了,远处的漕河上出现了一片帆影,绝不是槽船,更高更宽,想来是王浩的船队来了。

711 东渡归来(800票加更)() 
    一大早就跑到码头上傻站着,洪涛等的就是王浩的海船。前几日山川督查院送来密报,说王浩的船队从日本回来了,一部分去了台州、温州和漳州,还有一艘钻进了长江。按照路程掐指一算,洪涛就知道只要不出意外这艘海船今早必到。

    “又是高丽牛肉……高丽国为何有如此多的牛可杀?”对于高丽牛肉沈括有无数疑问,一直没机会提,现在正好赶上。

    “此乃本官不传之秘,若是让沈艾拜在本王门下倒是可以告知一二。”想知道高丽牛肉是从哪儿来的可以,把小孙子送来当人质就告诉你!

    沈括的孙子正好四岁,比王民羽大几个月,生的聪明伶俐,洪涛一见就觉得是块好材料,可惜怎么忽悠人家都不给。

    “此事为兄做不了主……”还和以前一样,合算有个厉害老婆也不是没好处,遇到难题就往老婆头上推,一点责任不负。

    “高丽牛肉从何而来本王也不知!”想和自己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洪涛坚决不能吃亏。别说你有个厉害老婆,就算你们一家子都是泼妇咱也不惧。

    “这艘船从何而来?”沈括也不死命打听,开始转移话题。

    “从水上而来……本官敢断言,它到这里之后就会停靠,可愿赌否?”

    要比不要脸,沈括全家老小包括祖坟里躺着的几位一起来也不是洪涛半张脸的对手。你都说了在等船,还和别人赌船会在自己家门口停,废话能再多点不。

    “……也罢,为兄去准备车辆,无论牛肉来自何方,有肉吃就是好的。”总和这种人接触,潜移默化的就会起变化,俗称近朱者赤。

    沈括知道牛肉的来历问不出来,干脆也别磨嘴皮了,来点实际的吧。要是等王七来了,有多少牛肉也不够拿的,不愧是驸马的儿子,贪得无厌的劲头儿如出一辙,哪怕是养子。

    海船确实停在了码头上,船舱里也确实有大量牛肉,从早上一直卸到太阳西斜才卸完,多到王七和沈括亲自上阵搬运,依旧运不完也没地方存放。

    于是洪涛派人把附近的村民也叫来一起搬,谁家人多就多搬,不要钱,白送!不是他大方,而是鲸鱼肉脂肪含量高,也没完全干燥,一受潮就容易变质,与其浪费不如落个好名声。

    至于说沈括提出的先暂存在王府里的建议,洪涛连搭理都没搭理。啥破玩意都想往自己家里塞,也不看看还有空院子没有,太没眼力见儿了。

    海船不仅送来了二十万斤鲸鱼肉,还有十多箱珍珠、珊瑚、金器、扇子之类的细软。这些东西洪涛基本看看也就不搭理了,还顺手每样抓点塞进布袋子往沈括身上一背,说是让他拿回家哄老婆。要是能把小孙子送来,这些箱子都拿走也没问题。

    可惜沈括也在王府里学坏了,常进驸马书房的人一般都会学坏,对很多值钱的玩意不屑一顾,看得太多都麻木了。

    “这些不是宋人!”此刻他正直勾勾的盯着从船上排队走下来的人,这些人有男有女,既不像水手也不是宾客,不管穿着整齐还是衣衫褴褛,衣服样式绝非中原规制。

    他们还特别规矩,见谁都深深鞠躬,低着头在码头上排成四排,没人指挥也整整齐齐,不敢乱看,显得特别拘束。

    “倭人……”洪涛也有点眼直,不是不认得,而是想不明白自己啥时候说过要日本人了?数量还不少,不用数,四排,每排十二个。

    “倭……倭人……私纳倭人怕是要被御史……”沈括一听倭人立马明白了,同时也有点担忧。

    海对面那个国家特别热衷中原文化,只要有机会就会采取各种方式往大宋跑。少部分真是僧侣,或者是来学习文化的,大部分根本就是假冒的,目的各种各样。

    朝廷早就下旨规定过,不许大宋商船随便带倭人回国,沿海各地发现倭人靠岸,必须送到明州的专门机构甄别。

    私下容留倭人不报官就是罪,轻则罚钱了事,重了就得抓起来。凉王一下子就弄来四十多名倭人,这要是被朝廷知道,少不得又得鼓噪。

    沈括倒是不怕凉王吃亏,这位在正经事儿上通常会吃亏,比如修河建桥,全是垫资,也不向朝廷要欠条。可一旦到了邪门歪道的问题上战斗力往往会爆棚,真不怕为了鸡毛蒜皮把同僚往死里得罪。

    这不朝廷刚刚有点要摒弃前嫌的意思,连欠款都拨下来了,还把你夸的和花一样,那就好好建桥吧,别再招惹是非了。

    “哪儿有倭人?在哪儿呢?来人啊,给我搜,抓到倭人立刻绑送官府!”对于沈括的担忧,洪涛听取的非常认真,也执行的很有力度。厉声喊来附近站岗的特种兵,指着码头就是一顿命令。

    可惜特种兵和他们的主人好像都犯了青光眼,围着四十多个倭人乱转,愣是一个没发现。

    “……为兄还是回家与夫人数珍珠吧,告辞,留步,万万不要跑了倭人!”

    沈括算是看出来了,再待在这里怕是要被灭口。满码头全是凉王府的人,就自己这么一个外人,只要外人知道凉王私纳倭人就是自己告的密呗。

    “沈兄不带两个年轻貌美的回去当侍妾?”人家都躲了洪涛还追着补刀呢,哪壶不开提哪壶,风度真是差到负数了。

    “你们谁来告诉本王,这些倭人来此何意?”沈括跑了,洪涛也就不猜了,冲水手招招手准备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看样子王雄他们三个也没在船上,而王家这些水手自己一个都不认识。

    “禀王爷,家主有信在此……”

    水手们听到这个问题立马陷入了大眼瞪小眼模式,显然他们只是听命令送东西的快递小哥,除了快递单之外其余的一概不知。

    王浩的信很厚,用防水布包裹的严严实实,上面还封着铅封。洪涛没有仔细看,粗略翻了两页就看明白了含义。

712 不一样的日本(900票加更)() 
“……此处没事了,回去告诉你们家主不要乐不思蜀,根烂了,果子接的再多也是枉然。”

    王浩根本没回来,他留在日本了,前两页说的都是他在日本混的如何滋润,很有点给个州官都不换的意思。

    从第三页开始改成了英文,一看就是王雄那三个孩子的手笔。内容非常丰富,全是当下日本社会的状态和各种政策介绍。

    和箱子里的礼物与码头上的倭人相比,洪涛更愿意看到这些东西,把海船打发走之后就匆匆回到书房,关起门来仔细研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日本的状况完全不像中国史籍上记载的,或者说中国史籍的记载只是一个片面,其它方面并没显露出来。而王雄他们记录下来的这些东西,从一定程度上揭开了此时日本的面纱。

    在史料上日本和中国最早的接触始于公元57年,顺便说一句,中国史书上没有公元这种纪年方式,也没有1089年,只有各位皇帝的年号。为了让大家看着方便,不用一边看一边查年份,咱就不那么认真了。

    公元57年是什么时候呢,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记载,建武中元二年有倭奴国使节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

    这枚印后来于年在福冈博多湾的志贺岛被发现,金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约4厘米,印台高约3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5厘米,上面篆刻着汉委奴国王字样。

    从此开始中国两国就开始了密切交往,很多日本国王都受到了册封。到了隋朝,日本推古朝的圣德太子为进一步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技术,派出了由小野妹子率领的第一批遣隋使携国书出使隋朝。

    隋以降,遣隋使改成了遣唐使,直到公元894年,日本共派遣了12批遣唐使,着重学习了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并以此为蓝本开始了大化改新,颁布了大宝律令,向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迈进。

    以上是国家层面的交往,有关两国的商业贸易记载多见于唐朝。根据日本寺庙里的书籍记载,延喜年间日本的王公大臣经常私下和唐朝商人交易,先用高价把好货物都买走,等日本政府来收购的时候货物十不存三。

    于是日本政府颁布了一条法律叫做“类聚三代格”,禁止任何人未经官方定价就与唐朝海商交易,有点物价局制定指导价的意思,民间称为延喜禁令。

    这份禁令在中日商业交往活动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标志着日本对外政策从此走向了闭关锁国时期。

    公元911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渡海制和年纪制,限制宋朝海商到日本的次数间隔最少两年,还禁止日本商人、僧人、官员随便出国。

    按照这些律法的规定,宋朝海商的船只抵达日本港口之后必须要提交包括申文、货物目录和市舶司颁发的商人容貌、衣裳束装绘图等材料。然后入住有资格接待外宾的旅店或者鸿胪馆,并由大宰府派人接待。

    这一点日本政府采用了拿来主义,全完学习了宋朝的禁榷、合买、抽解制度,用来控制不同种类货物的售价和输入量。但也有不同,日本没有市舶司,而是由一个叫大宰府的机构全权负责海关出入检查登记。

    当外国商船抵达之后,要接受大宰府官员的“存问”,类似后世的海关检查,船只什么时候抵达、船上有多少人、叫什么名字、带了什么货物都要明确记录。

    存问之后,如果货物比较多,大宰府就得把这件事儿上报给京都的日本朝廷进行“阵定”。大概意思就是相关的几位大臣一起合议,把结果批复给大宰府,最终决定让这些外国商船在日本港口停留多少时间。

    那要是外国商船对阵定结果不满意或者有意见咋办呢?还可以上诉,在日本称作“廻却”。

    接到廻却请求之后,大宰府要立刻上报太政官,由朝廷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再把审核结果发还大宰府。

    当然了,也不是谁有意见都可以提出廻却请求的,必须是大事儿。多大才算大呢,王雄在信里说明了一下,就是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大事儿。用后世的话讲,应该叫做容易引起外交纷争的事情。

    如果一切手续合法,经过大宰府的存问、阵定之后,就相当于货物通关,下一步才能进入日本国内市场按照大宰府规定的指导价进行贩卖,叫做和市。

    不过日本政府又禁止私人和外国商人随便接触,那该怎么卖货呢?如果大家见过改革开放前的友谊商店和外交人员服务中心,就很容易明白当时的日本政府是如何处理这件事儿的了。

    大宰府会把外国商人统一安置在指定的舘驿内,就好像改革开放前国内为数不多有接待外宾资格的宾馆一样。

    外国商人的贸易活动只能在这些宾馆里展开,所携带的货物先要由日本政府统一采购,他们挑剩下的再由一些得到政府允许的日本商人来采购。

    按照大宰府的规定,外国商人必须在阵定给予的停留时间之前把货物卖光,然后在最近的季风来临时上船回国,平时不能随便离开舘驿到处乱逛。

    除了交易规则之外,王雄还把两国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和港口也打听清楚了,结果同样出乎洪涛意料。不是太多了,而是有点少的可怜。

    按照日本政府规定,博多、肥前这两座港口是接待大宋海商的主要官方场所,而西海则是日本人偷渡来大宋和宋人海商走私货物去日本的主要港口。

    洪涛对照着自己的海图看了看,博多好像是后世的福冈、肥前应该是长崎。至于说西海,它不是个港口名,而是长崎县和佐贺县这一大片地区。

    想想也对,海上走私嘛,哪能找个固定港口等着官府来查抄,沿海地区什么地方方便上岸、什么地方有人接应,什么地方就是交易地点。

    但不管是日本官方指定的外贸港还是走私犯喜欢停靠的小渔港,都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它们全在九州岛的北面和西面,距离大宋路程最近。

    四国、本州的港口不能说没人去,但在宋朝和日本的官方记录里基本找不到记载,北海道就更别提了,这时候那边还是虾夷人的地盘。

    这说明什么?说明福建和两浙路的海商走私团伙根本就没有太强的航海能力,充其量只能在九州岛西侧转悠转悠,再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