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24部分

大宋有毒-第424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几天,新一期福州日报也送来了,真没让人失望,整整两个版面都是回击。说着说着还把矛盾焦点从河堤转移到了古代律法,引经据典的批判了官场里的一些不良风气。

    这篇文章让原本就支持秋实先生的人神情为之一振,再碰到镜子先生的拥趸,战斗力马上能提高三成。

    镜子先生的粉丝也不用发愁,五天之后新一期真理报又来了,就福州日报的几个论点论据口诛笔伐好一顿批判,批得体无完肤。

    尤其是几个有关古代律法方面的问题,镜子先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并且标明了具体出处,全是无可辩驳的铁证。看样子在引古论今的造诣上镜子先生更胜一筹,这一局占了上风。

    但秋实先生也没服输,马上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关于瓜洲镇跨江大桥是否该修、怎么修、该由谁修、修完了是不是要像滹沱河大桥那样收费。

    这个问题更复杂,牵扯到了很多技术问题,一时半会儿真辨不清。但不要紧,只要有不同意见就会有争论,镜子先生绝不含糊,立刻就加入争论,大部分观点依旧和秋实先生相反。

    两份报纸可有的干了,你一篇我一段的隔空对喷吧,眼看就要进入腊月了,这场嘴架打到明年也分不出胜负。

    但读者们都不烦,这些事儿往常并没太多人提及,就算偶尔碰上也引不来这么大规模的讨论,不管真懂假懂,听听还是挺过瘾的。再加上真有学问的人站在不同立场上这么一讲解,说不定就真懂了点呢。

    腊月初,洪涛又借口巡视长江水情驾着训练舰去了一趟济州岛,而且把四个日本武士和几名日本渔民水手都带上了。

    一方面是想让他们熟悉熟悉大海,顺便检查检查这段时间的训练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见识见识啥叫在大海上如履平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在如何让陌生人忠心的问题上洪涛很有经验,通常而言震慑力比金钱财富更有效果。谁都愿意跟着有能力的人,总觉得这样有安全感,要是再能给点希望,基本就能获得初步忠诚了。

    以后咋办,那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今洪涛也没完全解决,或者说全人类都没琢磨出解决办法。人这个玩意太复杂,很难完全琢磨透,即便是从小养大的亲生孩子,依旧不能完全搞懂。

    再次见到蒋二郎时,他正在港外指挥着一群新军操帆呢。这是标准的水手训练课程,只需看看他脸上的表情,洪涛就知道这个家伙又有了新目标,浑身都是干劲儿,就和当初刚到湟州时训练特种兵一般。

    目标在哪儿不用细问,肯定和日本有关,看样子这趟他没白跑。同时也要为日本人担心,这位加班加点的训练新军变成海军肯定没憋好屁,更不可能是为了去维护日本人民的安全考量。

    新军向着海军大踏步发展了,填补这块空白的就成了萧兀纳的海军陆战队。他也没闲着,组织了十多支队伍练习划着小艇冲岸登陆。

    只是他的队伍成分比较复杂,既有光着上身的耽罗土著,也有带着皮帽子的契丹俘虏,还有不少犹太族人。看来犹太人也没完全放弃武装力量,不光派遣了族人参加陆战队,还有加入蒋二郎海军的。

    假如没见到这个场面,洪涛肯定会私下里建议宸娘向长老会提议成立犹太人自己的武装力量,现在省事儿了。

    不管是蒋二郎、萧兀纳还是犹太人,谁的势力太强都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往一起掺沙子才是最好的结果,说好听点叫融合。

    但洪涛没见到宸娘和特里公主,这两块料一个诡计多端、一个胆大妄为,居然说服了长老会同意,驾着湟州号装满鲸油去大轮田泊找王浩去了。

    为啥这么着急呢?因为温家人已经把造船厂准备的差不多了,她们等不及王雄从漳州赶来汇合,干脆先跑一趟,打算用鲸油换点大木回来。

    “就算有木料,这些人能造船吗?”

    洪涛在自己那片白沙滩上见到了温小豹,他正指挥着上百名土著人砍伐附近的低矮树丛,为即将到来的木料腾出堆放场。

    温二虎则和十多名工匠在船台上加固龙门吊,看样子是要大干一场。可就凭这么点熟练工匠,洪涛觉得别说武装商船,训练舰怕是都造不出来。

    “嘿嘿嘿,怕是还不成,就算人手齐全也得等三四个月之后才能开工。刚砍伐的树木没干透不合用,铁具、铜具、绳索、油料作坊也得重新建。学生打算先造点舢板和先生的帆板让他们练练手,幸亏当年先生让爹爹趁早把好手都从大名府拉走了,要不现在更没人可用。”

    温小豹已经长出胡须像个成年人了,只是一说话还是嬉皮笑脸的,倒是斯文了很多,这几年识字班没白上。

720 教育旗舰() 
“这些是本王发明的怀表,里面有说明书,看懂之后再去把蒋将军和萧将军教会。”

    洪涛也是这么认为的,宸娘和特里纯属白忙活,即便晚去几个月换木料一样不耽误造船。但孩子大了不由爹娘,她们俩都跑了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这次来济州岛本来还给她们带了礼物,看来是不能当面显摆了,只能通过温小豹转交。为啥不给蒋二郎和萧兀纳呢,因为这两个人没那个脑子也没那个手艺,那刀把子的手搞不懂怀表的原理再给摆弄坏了。

    王鑫和利亚哈姆用了半年时间,不光把机械定时器造了出来,还以王鑫的那块大表为基础,加上二十四小时制,试制出来了五块机械表。

    计时精度依旧还在每天误差一刻钟左右,但个头明显缩小了不少,终于能配上一根铜链挂在衣服上称之为怀表了。

    洪涛把这五块表全都带了过来,温小豹和温二虎共用一块,蒋二郎和萧兀纳各一块。不管是作战还是造船,能把时间精确到一定范围内对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剩下两块就是哄女人玩的玩具了,宸娘和特里公主一人一块。现在看来自己有些小瞧人了,如果她们俩真的喜欢航海,女人驾船也不是不可能。

    在大海上钟表有更关键的作用,甚至比在陆地上还重要。它能让经纬度的测量更准确,尤其是经度,没有准确时间会相差很多,很要命。这种简陋的怀表哪怕误差不小,也总比用沙漏计时靠谱多了。

    这次洪涛没有久留,三天之后就匆匆返航了。船舱里没再装鲸鱼肉干,而是带上了一副完整的成年抹香鲸骨架。

    这是上次和宸娘交待好的,让她把鲸鱼拖回来宰杀完之后,留下尽量完整的骨架,先用海盐不断擦拭去掉表层油脂,再在骨头上钻洞把骨髓抽出来,最后把每根骨头编好记号之后等着自己来取。

    弄一副鲸鱼骨架回去干吗用?洪涛的回答能雷倒一片人,他要开办一座自然博物馆,这具鲸鱼骨架就是镇馆之宝。准确的说也不仅仅是博物馆,而是一座综合性质的学院,或者称作大学。

    北宋有国子监、有太学,都属于国立大学。那私人能开办大学吗?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国立大学之外,北宋全国还有很多书院,最出名的是应天府应天书院、衡州石鼓书院、江州白鹿洞书院、潭州岳麓书院,合成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又叫南京国子监,是纯粹官办学府;石鼓书院是衡州州学,属于官民合办;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南唐国学院,但受到北宋朝廷的扶持,也算官民合办;岳麓书院比较纯粹,没有官方背景,是民办学院。

    这两年自己在民间开办的学堂在很多州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随便找个识字的工匠学徒就能当先生,教几十个穷孩子识字不成问题。

    但更高一级的学堂则很少,只有福州、明州、大名府、湟州开展的比较早,其它地方既没这种需求也没这个条件。

    不过随着体系内在各地开办的商铺、工坊、合作社越来越多,接触的商人团体、地主阶级越来越多,吸纳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越来越多,更高层面的培训教育需求很快就会高涨。用不了二三年,高级学堂也会多起来。

    然后呢?然后就该到顶级学府层面了,总不能说从小接受的是数理化知识系统,长大之后想继续深造,却发现还得回归经史典籍系统,那就太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了。

    建立一座代表数理化知识系统最高成就的高等学府势在必行,它将成为新式知识系统的根据地,从这里毕业的每个学子都是射向传统教育体系的一枚大炮弹。

    另外洪涛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也需要有个机构取代自己的位置来承担更多关注,不能再发明点什么都被冠以驸马和凉王的前缀。

    神化和崇拜是能为自己带来保护色,可不能太过,要是万千荣誉都集于一身,随之而来的羡慕嫉妒恨太多也不好。被普通人恨上无所谓,被朝臣恨也习惯了,但最好不要被皇帝恨。

    大学或者叫学院有建立的必要性,下一步就该选择地点了。其实也没啥可选的,自己住在扬子镇,只能在两淮路里自由行动,最合适的位置就是身边。

    王府周围全是田地,建造书院有点浪费,放眼四周基本也是田地,连个小山丘都看不到。于是洪涛把主意又打到了瓜洲镇,反正也得在江边建造桥墩基础,那不如连学院的地基一起打了。

    为了防止江水蔓延地基必须高,干脆就筑一段河堤吧。不过这次不能只弄一面石头糊弄了,必须从下到上都是石头垒砌,高度嘛,高于长江水平面两丈就差不多了,按照都水监的资料,有史以来长江还没发过两丈高的大水呢。

    古人喜欢把书院建在山脚或者山腰,这样显得神秘且优雅,比如石鼓山、庐山、岳麓山……

    洪涛真没地方去找这种交通方便、环境适宜的山峰,但他觉得长江也挺给力的,比起来好像也不掉价儿。于是这座学校的名字就呼之欲出了,长江学院。

    想当年一座二层破茶肆就骗王安石来首诗,自己如果在学院里盖个五层楼,一水儿的江景房,楼顶再弄个驸马菜餐厅,苏轼他们怕是也得巴巴的凑过来附庸风雅,这不就是活广告嘛。

    面对长江、身傍长桥,洪涛觉得还不够引人眼球。做为教育界的后起之秀,想要后来居上,除了治学严谨、名人交流之外,还要在各个方面突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比如一架高大威猛的鲸鱼骨架矗立在学院门口,但凡是从江面、运河、长桥上经过的人都必须能看清楚。

    到了晚上还要挂上几十盏汽灯把骨架勾勒出来,没办法,谁让咱想不出太文艺的范儿呢,那就只能用笨办法,拿钱砸呗!

    “这么大地基全用石料堆砌!”当洪涛拿着自己的学院设计图找到王七之后,孩子的脸上立马就不淡定了。

    自己这位爹爹太能折腾,扬子镇不是有好几座现成的大宅院,想办法买过来不就是现成的书院嘛。顶多再改造扩建一番,何必新建呢,还要建的这么变态。

    “我可不是为自己出名,学院建好之后你就是土木工程系教授。想一想吧,几十年后桃李满天下,全国各地都有你的学生,在为国家建设各种各样的桥梁、道路。当史书上记载他们时肯定要写上一句话:师从土木工程学派开山鼻祖,王七!”

    多乖巧的孩子碰上这么一个爹也得有不耐烦的时候,洪涛倒不以为意。不耐烦是吧?咱讲事实摆道理,一点逼迫手段不用,就让你自己主动改变观念。

    “……那跨江大桥的工程势必受到影响,孩儿没有太多人手……”咽了好几口唾沫、挺了好几次胸脯,王七也没鼓起勇气拒绝。爹爹描绘的前景太靠谱也太诱人了,就没人不想留名青史的。

    “对外说地基也是跨江大桥的一部分,如何瞒过沈大人你自己想办法。咱们之前不是说了嘛,大桥的工程不着急,慢慢来,有时间了就弄弄,材料和时间不够就停一停,但为父的学院可不能停!”

    还是那句话,啥跨江大桥啊,将来长江书院旁边矗立这一座雄伟的……断桥,应该也不失为佳话,搞不好在文人雅士眼里还更有内涵呢,残缺也是美嘛。

721 胖老头走了() 
    1090年的上元节格外热闹,或者叫格外亮。花灯明显增多、增大,就连往年点不起太多花灯的佃户也在自家门口挂上一两盏,试图让天上的神多看两眼,保不齐明年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这种行为要是放在两年前非得让村民们骂死,臭嘚瑟什么啊,整宿点灯熬蜡日子还过不过了!

    但今年例外,连续两年大丰收,一家人的吃喝终于不再是难题。古人不是说过饱暖思那啥嘛,在还没达到饱暖之前搞点小娱乐也是天性。

    其实光是手里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