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41部分

大宋有毒-第441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看书看多了也没好处,长公主就是例子。她不知道是怎么琢磨的,居然以为自己要学曹操,假装拥立赵佣当个傀儡皇帝,还是要惦记她们家的皇位。

    那破玩意真没啥可抢的,只要自己的计划能成功,以后怕是再也没人愿意为了皇位打得头破血流了。但这番话不能和长公主说,她理解不了。

    “让孩子们走,妾身就留在这里等着夫君得胜回朝!”这怕是长公主有生以来第一次遇事没征求丈夫、大哥、母亲的意见,自己做主了,说得还特别坚定。

    “……也好,如果夫君败了,咱们俩就一起找你大哥去吧。他一个人在那边也挺孤单的,连个打飞鹰的人都没有。”

    洪涛知道长公主不放心,还是怕自己篡权夺位。虽然她在这里待着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可有时候吧,明知道没啥用也要去做,只图个安心。

    两日后,凉王府里的几个孩子全都登上了训练舰,由平七海陪同前往济州岛。洪涛给出的理由是要去参加宸娘的婚礼,船太小坐不下,自己和长公主过几天坐海商的大海船前往,让孩子们先走。

    这个理由很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孩子们一点都没起疑,启航头一天几乎折腾了半晚才睡下。兴奋啊,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海,据说还能见到海王鲸鲵,就像洪涛小时候春游头一天睡不着的感受一样。

    当然了,等她们到了地方就会发现宸娘根本就没有婚礼,甚至连订婚都不曾。犹太人的女王是一辈子不能结婚的,只允许有情人和孩子延续血统。

    这也很符合洪涛的一贯作风,他谁都敢骗也谁都能骗。不管有没有婚礼,只要宸娘在孩子们就别想闹腾,她整治人的手段可比自己多的多,忽悠人的能力也不逞多让,没啥可担心的。

    就在训练舰离开之后的中午,一艘训练舰靠上了凉王府的码头,长江口训练基地的王三带着二十多名全副武装的火枪兵头一批抵达了,剩余的二百多人还要等来自杭州的海船接应,晚两天才能抵达。

    “爹爹,出了什么事儿?女儿在江面上见到了府上的训练舰,只有平七海带着小丫妹妹和孩子们出航,说是去参加宸娘的婚礼。我几天前刚从济州岛运弹药回来,怎么不知道妖怪要结婚?”

    一下船王三就跑到了洪涛面前告黑状,在她看来保不齐是王小丫私自带着孩子们出航偷着玩去了,现在要追还能追回来。

    “是为父让她们去的,你既然回来了也别闲着,先接手府上的防务,再把长江学院戒严起来,别的事儿等其他人回来再一起说。”

    朝廷还没给回复,皇帝也没下旨,洪涛就准备开动了。这次不管皇帝同意不同意,一旬之内来自济州岛的三千新军就会抵达,同时差不多数量的系统内部武装人员也会在长江学院开始集结。

    不光有人,还有大量军事物资会从水路、陆路运抵,到时候扬子镇和长江学院会变成大军营,想瞒也瞒不住。当然了,洪涛会尽量避免和朝廷正面对抗,这时就得靠真理报和福州日报发挥作用了。

    率先出招的是真理报,谁让它就在长江学院内呢,经过五天加班加点的刊印,一份加刊如期上市,四版变成了两版,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印刷,几乎占据了半个版面,只有一句话:

    大宋到了生死攸关之际,凉王临危受命组建新军。誓要一举荡平北患,换来百年和平!

    内容更简单,先把秦凤路、京东路、幽州路的敌情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一番,再以专业眼光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并做出战局不利的总结。

    最后才是关键,报纸上把凉王自己集结新军的行为一句话带过,给人一种受命于朝廷且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自家损失、为国肝脑涂地的大义之举。

    号召所有参加过凉州之战、北伐之战的新军士兵、工程兵士兵不管身在何处,也不管有没有工作,为了抵御外敌、保卫家园,请站出来再次跟随凉王出征,所有损失全由凉王府承担!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怎么两个手下败将几年不见就突然敢犯上作乱呢,不是说他们都被打服了嘛?

    就算不服也不该是目前的状况,朝廷的军队呢?怎么还能吃了败仗,这不科学啊。当年凉王可是带着几千人就把西夏打残,几万人就差点把辽国皇帝抓回来啊。

    但大家都习惯相信真理报和福州日报的消息,没一次不准的,这次显然也不是吃饱了瞎说,谁会拿这种事儿开玩笑呢。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福州日报也出加刊了,题目虽然不一样内容却差不多。而且这次福州日报没再和真理报对着干,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战争的全局。

    先把朝廷里目前比较实力派的将领都挨个点评了一番,然后很尖锐的指出,想靠这些人来打赢战争怕是没啥希望,最保险的选择就是让凉王出山。

    在文章最后还加上了几条民众来信,总部位于广州的猪八戒旅行社、总部位于明州的顺风邮局和顺风镖局、总部位于福州的糖业集团、总部位于大名府的农村供销社;还有明州、漳州、台州等一干海商社团组织,都决定响应凉王的号召为国出力。

    他们除了捐钱之外,还承诺只要有符合新军招募标准的人,就可以到这些组织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报名。一文钱路费不收,保证既安全舒适、又快速便捷的把人送抵长江学院码头。

    只要送去的人被录用,为国出征回来工钱全部补发。残了死了也没关系,家眷全由这些组织供养,该安排工作、该上学全部优先。

    并且喊出了一句口号:绝不能让保护家园的英雄流血又流泪!

    这下就热闹了,每天都有人不停的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些店铺、工坊,有些人是真的参加过新军或者工程兵,有些人干脆就是被报纸扇呼得热血沸腾,打算来应征入伍报效国家的。

    还有些人的初衷就不那么单纯了,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个人跟着凉王出征就不会输。既然厢役里的老弱病残都可以,凭啥自己就不成呢?

    一旦凯旋归来必须好处多多,比如说去工钱很高的作坊、商铺里混个职位啥的,总比考长江学院容易吧。

    不管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还是心怀鬼胎的投机者,都小瞧了这些敢率先出声的组织。他们看起来哪儿的都有,其实都是促进社和山川督查院的下属单位,还有就是联系非常紧密的外围机构。

    谁符合条件、谁不符合条件,问几个问题就清楚,合格者才会分批上船上车送往长江学院,不合格的好言相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凉王目前已经很忙了,您就别再去给他老人家添乱啦。

748 十年磨一剑2() 
想为国出力也不见得非要去前线,咱这里还有一些临时工作需要人手。比如帮新军运送物资的搬运工、各工坊的临时工,这些工作也给工钱,不如去干几天。

    既为国出力了,又能把回家的路费挣出来,啥都不耽误。如果干得好说不定还真能在这些地方谋个长期职位呢。

    最先麻爪的不是帮忙运输人员的组织,他们已经做好了预案,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真被弄晕头是各级官府,首当其冲的就是扬州。

    凉王来扬州已经七八年了,为人处世就两个字,讲究!从来没给当地官府添过麻烦,更不鱼肉乡里,光造福了。

    这些年扬州的税赋是一年比一年高,其它都不用算,光一个长江学院就能让瓜洲镇比扬州城里还繁华。

    可是这几天凉王突然一反常态,或者叫露出了真面目。时不时就会有一船一船的青壮在凉王府码头和长江学院码头下船,全都穿着甲胄和花里胡哨的新军服装,有的端弩有的持棒。

    如果是百十号人当地官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权当没看见,大富大贵之家哪个不得有点看家护院的人手。但来的真太多了,光扬子镇就有三五千人,营寨从凉王府一直扎到了运河边,黑压压一大片。

    扬子镇的都保长壮起了十二分胆量也没敢靠近凉王府,哆哆嗦嗦的到了浅予斋,打算从女大夫这里听个说法,好歹报上去交差了事。

    女大夫这些年活人无数,必须能救凡人于水火,听完了都保长的哀求,还真给了个很过硬的理由。

    她说凉王正在召集新军旧部准备北上御敌,扬子镇和瓜洲镇只是临时集结地,用不了一两个月就会开拔。

    都保长听完立马就踏实了,凉王的兵,那必须不会祸害百姓。至于说这些兵有没有朝廷的旨意,那就不是老百姓该问的,如实上报就是。

    可这番话听到扬州知府耳朵里就有点问题了,朝廷根本就没旨意说凉王要带兵北上,更没提过啥新军不新军的。

    而且凉王没有兵权,就算朝廷准备召集新军北上也轮不到他去召集,各州府都有相应的团练使、指挥使。

    按照北宋的律法,私豢兵甲那就是谋逆,当地官府必须立即予以抓捕,无论对方爵位多高,胆敢反抗一律格杀勿论!理是这么个理,但扬州知府包括两淮路的各位使司大人谁也没敢提登门问罪的事儿。

    凉王是谁?那可是带着几千人马就能全歼西夏十万精锐的战神,扬子镇和瓜洲镇集结起来的新军没一万也有八千了,附近的州府除了有点弓手衙役,连正规军都凑不出来,拿什么去问罪抓人?

    而且报纸上也说了,目前西北边境正在鏖战中,且胜负难料,一旦朝廷禁军扛不住确实需要有人顶上去,凉王还真是不二人选。

    除了报纸之外,官场上也有各种门道来获取中央的动向。西北战事吃紧的事儿虽然一直都没公开报道,但消息灵通的官员也有所耳闻,真不是报纸瞎说。

    要是这么一想嘛,凉王这事儿保不齐还真和朝廷有关。至于说为啥没有公函下发,也没准是凉王又不走寻常路了,动作太快,和朝廷手续有了个时间差。

    于是扬州知府一边派人向朝廷告急,一边悄悄的收拢附近州县的武装力量进城,再把四门关闭。一旦凉王这边真有啥异动,做为地方官能努力保住扬州城不遭兵患就是最大的功绩。

    “立刻把武器弹药分发下去,咱们怕是没有三个月时间了,等济州岛最后一批运兵船抵达立即开拔。”

    洪涛压根儿也没准备去骚扰扬州城的百姓,更没打算和州府官员汇报。新军的作战物资不用从民间征收,车辆、马匹顺风镖局和邮局可以提供,船只可以向海商们租用,也用不到当地官府操心。

    现在让洪涛发愁的是时间不够了,原本计划用一个月时间集结,再用一个月时间进行简单的训练,让退役的新军士兵把作战技能和新式武器都熟悉熟悉。

    可是昨天从甘凉路送来的一封密信把这个计划全盘都给否了,富姬在信里详细说明了二十天前的局面,情况比蔡京讲述的还严重。

    从四月中旬开始西夏边境就被封锁了,富姬的驼队也进不去。从民间探听来的消息好像是说当地有部族发生了叛乱,西夏朝廷正在派兵进行围剿。

    这种事儿前些年也发生过一次,富姬并不觉得特别突兀,更没太往心里去。估计大宋禁军的探子也和富姬一个想法,结果还就全上当了。

    西夏国内根本就没发生叛乱,他们这样做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知道边境很多牧民靠不住,干脆以围剿当理由把这一片地区全给清空了,对外还有了调动兵马集结的好借口。

    这次南侵西夏人到底派了多少军队、禁军到底损失了多少军队、西夏人下一步的攻击方向富姬也不得而知。

    现在甘凉路通往秦凤路的所有交通隘口都已经被王厚的军队封锁了,什么消息也传不进来,什么人也都出不去,连富姬的信使也只能绕道湟州,所以才晚了这么多天。

    不过富姬说了,已经有小规模的西夏军队出现在凉州城以东二百里左右的地方,并且和王厚的守军有了交锋,看样子距离大军压境是不远了。

    王厚的处置倒是挺得当,他在没完全摸清敌人情况之前不打算贸然出兵,而是积极准备防御作战。方式也挺绝的,四个字,坚壁清野!

    他知道光以帅司的名义发出告示没啥号召力,马上找到了富姬请求她一起出力劝说凉州附近的所有农场、牧场、工坊和拓荒民抛家舍业迁入凉州城,不给敌人留一粒粮食、一头牛羊、一座房子。

    富姬也清楚敌人一旦围城会是个什么后果,带头停了棉纺厂和毛纺厂,让所有人员设备全撤往甘州,剩下的厂房干脆一把火给烧了。

    在甘凉路一直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官府一个是民间。官府自然以王厚为尊,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