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48部分

大宋有毒-第448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州,洪涛真不担心,甚至希望西夏大军围攻凉州无果转而先去打甘州,那样整个甘凉路就彻底安全了。

    “末将还有一事不放心,大人所带弹药不多,若是遇到难缠的敌人怕是无法持久。”既然主帅对甘州城那么有信心,自然早有安排,苗魁也就不多问了。

    可他还是不太放心,自己带来的这些弹药只够两次大规模战斗使用的,一旦新军无法快速突进,被拖入消耗战的节奏,那这万把人的下场可就惨了。

    “把心放到肚子里,在火枪火炮面前,再骁勇善战的军队也坚持不了半个时辰,本王要想跑真没人能拦得住。不过弹药的事情也确实需要关注,你北上的时候尽量多带些,本王从后方得不到补给,可以一路冲到凉州找你要嘛。”

    苗魁带来的弹药确实不太多,新军里还有三千多人连火枪都没有,只能去魏桥镇拿点钢板弩凑合事儿。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蒋二郎来的时候船上也带着不少弹药,只要不和敌人长期对峙就不用担心后勤。

    有人能拦住新军的攻势吗?洪涛认为应该不会有。历史上冷兵器军队利用地形和天气优势打赢热兵器军队的战例不是没有,但都有非常巧合的苛刻条件,自己真不会去满足它。

    “大人保重!”苗魁没问题了,抱拳施了一礼向外走去。看得出来,他在尽量稳住身形不让瘸腿太明显,可惜身体上的缺陷靠精神是无法弥补的。

    好好的一位对国有大功劳的将领,因为一门心思的想帮着朝廷训练更强大的军队,却被人搞成了残废,这尼玛上哪儿说理去,有时候猪队友真是厉害,敌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们能做到。

    “苗叔太亏了!”王七看着苗魁的背影,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不听爹爹的话就是这个下场!”王大当初也没少劝苗魁不要回朝廷,对于这种结果心里当然不好受。可她说不清是恨其不争呢还是哀其不幸,烦躁之下干脆拿王七撒气,这一脚踢得结结实实。

    “你再动手动脚,不要怪我下手重!”王七都是二十五的大小伙子了,放到民间至少得有一个孩子,对于大姐这种管束小孩的举动很不满意,可是小时候的心理阴影依旧在,光嘴上硬,半根手指也没敢动。

    “踢你怎么了!踢你怎么了!爹爹让你娶十三妹你为何迟迟不肯答应?不听爹爹的话早晚你也的倒霉,到时候把眼睛哭瞎也没人帮你!”

    都说长兄如父,其实大姐也和当妈的没啥区别。王大从小就在扮演大姐的角色,而且做得非常认真也非常自豪,对弟弟妹妹们管束得比洪涛还严格。不还手光顶嘴也不成,大姐的权威不容丝毫挑衅。

    “我……有本事让姐夫把十三妹娶回去,干嘛非欺负我!”

    王七从小也是很听话的老实孩子,更不会带头反对大姐的权威。但是,至少有一件事儿他是坚决不肯听从安排的,那就是养父有关娶王十三的建议。

759 北上() 
“嘿,反了你了,还敢怂恿姐夫纳妾!”王大一听这话眼珠子立马瞪圆了,撸胳膊挽袖子真要发怒了。

    “爹爹都可以,为何姐夫不能纳妾!”王七也豁出去了,和大姐动手他是不敢,但挨打也得把道理讲明。

    “都给我住嘴,该干嘛干嘛去!”洪涛并不打算管两个孩子的争执,心里还期望王大能用武力把王七打服,让他答应迎娶王十三。

    这事只能由王大出面,自己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有勇气反抗强权争取自己的利益,结果有点自作自受了,连孩子的婚事都不能一言而定。

    但是两个孩子吵着吵着有点走偏,怎么说到纳妾的问题上来了。再说下去就得来找自己评理,这理真没法评,总不能说当爹的可以纳一堆妻妾,儿子就不成吧,没道理啊。

    “十三丫头的事儿怕是不用大人操心了,她在岛上收了两个徒弟,是一对儿犹太姐弟,弟弟和十三丫头好像很说得来。”

    王十三的婚事不光洪涛操心,蒋二郎也挺关注,这个性格孤僻的女孩子目前已经成了济州岛上的真神,尤其在耽罗人中威望极高,因为她能免除人的苦痛,让人看到极乐世界,是真真切切的天堂。

    “你这个当叔叔的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关心侄女了?”蒋二郎提供的消息洪涛不认为有假,但他不是那种人,平时根本就不关心此类事情,怎么突然变性情了?

    “是宸娘发现的。”蒋二郎挠了挠脑袋,觉得自己这个当叔叔的确实不应该背后传侄女的闲话,尤其是这种八字还没一撇的闲话。

    “哼,那姐弟俩个怕也是她派去的吧?你们可真知恩图报啊,都算计到本王家里了,赶紧从我眼前消失,还有你,萧大人,也一起滚远点!”

    王十三会收徒弟?这是不可能的事儿,她连王十都懒得搭理,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找了两个异族帮手呢。能说服王十三的只有宸娘。

    可宸娘为啥要这么做呢,别人猜不到洪涛必须心知肚明,知女莫如父,师承一脉嘛。宸娘这是要变相把王十三留在济州岛,偷偷和自己抢人呢。

    如果说宸娘是幕后黑手,那蒋二郎和萧兀纳就是帮凶,假惺惺的和自己装不知情探听口风。洪涛的态度很明确,把两个狗腿子一起轰走。

    其实也很无奈,感情问题当父母的没法粗暴干涉,假如王十三真和犹太青年看对眼了,宸娘的阴谋也就真得逞了。

    有了宽敞平整的驿道,新军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不能说每天都是急行军,那也是快速行军,二百里起步,天气好的话还会加成。

    什么马匹体力完全不顾,全累死也没关系,只要抵达渭桥镇,想要多少军马就有多少军马,实在不成还可以向禁军征用。

    自己这个征夏兵马都总管不是白总管的,凡是和对夏作战有关的部队名义上都归自己辖制,随便调用怕是不太好使,但借点马匹还是没问题的。

    想来禁军的指挥使也不会在这方面和自己作对,如果有那就再杀一遍,正好让对火枪还不是特别熟悉的士兵练练手,整天对着河面发射肯定没有射杀活人效果好。

    离开江陵八天,一万一千多七星军外加所有装备辎重就已经在京兆府城外安营扎寨了,而洪涛和蒋二郎则带着一队卫兵马不停蹄的奔向十多里外的渭桥镇。

    “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方,几年下来却变成了如此光景,败家啊!”洪涛最后一次来渭桥镇还是元丰八年,也就是1085年初,算一算整整十年了,此地的变化很大,大到让人有点不敢相认。

    但这种变化不是往好的方面而是衰退,现在渭桥镇的规模和十年前差不多,北伐之前为了提高产量后建的很多外围工坊、厂房大多已经荒废,不能说残垣断壁,也称得上荒草丛生。

    你要说钢铁产量过剩,不得不减产也成,可实际情况离过剩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渭桥镇、大名府的产量加一起都不够禁军全体换装的,也无法供应全国胆铜的生铁产量。更别提广大农村的钢制农具普及,再弄十个渭桥镇出来都是杯水车薪,怎么会出现废弃的情况呢?

    这事儿高翠峰复任时提过,工坊被赎买之后朝廷确实想好好经营,但很多事不是想法好就能做好的。

    朝廷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又不会经营管理,凡是沾得到边的部门都会派驻官员蹭功绩,整天全在扯皮,就算有个别明白人也无法提高效率。

    没几年工坊的产能就萎缩了好几倍,工匠也流失的厉害,不得不从其他工坊抽调人手过来撑门面,结果适得其反。

    老式的工匠根本玩不转这些设备,更不明白新的工序流程,不光没把产能提上去,还弄坏了两座高炉伤了不少人。进货原料和出货成品账目被两种会计方式一搅合,更是混乱不堪,浪费贪墨现象严重。

    眼看偌大的工坊面临停工的局面,朝廷才不得不重新启用高翠峰,但各项拨款迟迟不到位,高翠峰又不是神仙,面对此种局面也只能用仅有的设备和人手慢慢恢复。

    难道说都快七年了,促进社还支援了不少熟练工匠,工坊的生产还没恢复如初?这么算起来的话,高翠峰的经营管理水平好像也不咋地嘛。

    事实上,高翠峰都快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了,要不是有促进社的工匠和顺风邮局提供的贷款顶着,他根本就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

    没错,高翠峰是渭桥镇和大名府的一把手不假,但身边还有不少朝廷官吏牵绊,根本没法全力以赴抓生产,大部分精力全都用到内斗上面去了。

    也就是他熟悉朝堂势力才能勉强稳住局面,换成洪涛自己来经营的话也只有两个结果,要不把这里的管理班子全换掉,要不拍屁股走人。

    不管怎么说吧,高翠峰还是把渭桥镇和大名府的工坊恢复了几成功力。想完全复原基本不可能,这就是把一件事儿当买卖做和把一件事儿当政绩做的本质区别,两种从根本上对立的观念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共存。

    “大人说错了,也有进步的地方,您看,嘿嘿嘿”幸灾乐祸说的就是蒋二郎这种人,他压根儿也没认为渭桥镇和自己有啥关系,巴不得越烂越好,感受自然完全不同。

    “既然你这么高兴,那就由你前去通报吧。”蒋二郎在乐什么呢?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军寨,正挡在进入渭桥镇的桥头。

    和周围颓败的厂房相比它可气派多了,寨墙居然都是水泥的,四米多高,各角还有敌楼。洪涛觉得如果自己过去,保不齐会飞过来一枚攻城弩,然后大宋凉王就真凉了,还是由别人过去交涉最保险。

    假如蒋二郎被射死,自己正好有借口架炮给它轰了,免得戳在这里碍眼。工坊区四面都是木栅栏,有的地方已经破烂不堪,随便是个孩子都能钻过去,却在桥头花费巨资弄了一座坚固的军寨,除了劳民伤财和摆样子之外真是屁用没有。

    可惜没人射蒋二郎,但守卫的禁军也没让他进去,而是要等高翠峰来。洪涛觉得这位禁军指挥使没下令射死蒋二郎是罪,但他坚持原则没看到官凭就随便放任进入军事要地又值得表扬,功过相抵,饶他一命。

    但死罪好免活罪难逃,这一营禁军被征用了,拿着自己的官凭文书去附近州县征集军马,三天完不成任务还得追究罪责。

    

760 故地重游() 
面对这位以去哪儿上任都先杀当地同僚出名的凉王,再加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年纪轻轻的禁军指挥使没敢多废话,带着手下麻溜儿的四散而去。

    高翠峰对这个安排也没异议,其实这里的禁军也不归他指挥,有指挥权的官员两天前就得到了凉王北上的消息,然后嘛……全都躲了。

    生怕这位说杀就杀,杀完还把人挂在木杆上晾着的凉王见到此等情景,把渭桥镇衰败的责任算在他们脑袋上。至于说这里咋办,好办啊,不是有高翠峰顶着呢嘛。

    “大人所需物资下官早已准备妥当,只是峰以为此战不比往常……”高翠峰的衙门或者叫办公室还是当初的驿站小院,见面之后也不像多年不见的上下级有那么多客套和问候,而是直接进入了主题。

    “本王对战局也是两眼一抹黑,夏涑有何见解速速道来!”别看洪涛号称常胜将军,其实他对古代作战仍旧很不适应,尤其是长途骑行之后,走路都不太利落了,见到炕就躺。

    “……此战有三个蹊跷之处!其一,西夏军队的钢板弩、攻城弩、火箭从何而来?下官查过两处工坊的出入货记录,可惜自清和元年之后的账目凌乱不堪,无法窥其全貌,但其中疑点甚多。”

    见到洪涛一进屋甲胄都没解就躺到了炕上,高翠峰知道这是真累了,本想迟些再汇报,但此事太重要,只能尽量精简内容。

    “难道不是钢锭管控不严,连同工匠一起被西夏人所得?”

    没承想刚刚躺下的洪涛蹭的一下又坐了起来,从这个动作上就能看出来他这些年的身体保持的不错,虚岁都四十七了,穿着链甲还能麻利的仰卧起坐呢。

    “恐怕没那么简单,原本下官也是这么想的,以为这些年工坊管理松懈,人员流失颇大,工匠、钢锭肯定有部分被歹人卖到了西夏境内,照猫画虎打造出一些钢板弩也在情理之中。但两旬之前来了一位故人,随身携带着一具西夏人的钢板弩,大人请看……”

    高翠峰也让洪涛这个动作吓了一跳,真是老而弥坚,十年前都做不出这种动作,怎么岁数越大反倒越强健了呢。

    说起这个问题吧,不光高翠峰心里想不通,只要是熟悉驸马王诜的人基本都想不太通。他的面容和当年的疯驸马基本没什么差异,算起来已经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