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70部分

大宋有毒-第470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中贵就是后者之一,同样作为太监,看到裴英的下场怎会不心寒,见到凉王的做派又怎能不羡慕。当下也不再犹豫,把来意说了出来。

    “……你且稍候,本王修书一封交于皇后,看过便知。”这个问题又让洪涛反应了十多秒才释然,原本以为历中贵是替皇后或者皇帝来传递书信的,真没想过这种事儿还能假借别人之口传递。

    可是仔细一想吧,也合理。如果皇后或者皇帝把这件事儿落在纸上,万一让自己给公布了该多被动啊。啥事儿都能作假,唯有字体无法作假,随便找个五品以上的朝臣就能认出是谁写的。

    但皇后这个问题自己很难用语言和历中贵解释清楚,传错一句话说不定就是大误会,干脆还是写信吧。

    他们怕被抓住小辫子自己不怕,事已至此也就没啥可遮遮掩掩的了。把因果都写清楚,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忍着,忍不住就来试试子弹和炮弹的厉害。

    古人不是云了,一力降十会,在绝对实力面前啥计谋都是浮云。若不是自己执意要以身作则,非让赵佣用和平方式上位,开封城早就换主人了,谁爱说啥说啥,都是白搭。

795 又忽悠一个() 
“……这怕是不妥,路途遥远,小人又是私下出行,怕是无力……”

    一听洪涛要写信,历中贵的脸上马上又加了一种表情:苦闷。同时还张开胳膊展示了一下穿着打扮,让洪涛确认他无力保护这封信安全抵达皇宫。

    “无妨,本官用战报封了,再给你一张官凭。只管大摇大摆的回京,把信举在手上也无人会抢。现在本王已经成了官场毒药,谁碰谁毒发身亡。”

    历中贵的顾虑洪涛已有打算,那就是啥也不用顾虑。新军的战报,沿途官府都会像躲瘟疫一般躲着,生怕看到不该看的。

    朝廷为啥会派历中贵以私人身份前来交涉洪涛也大致能猜到。皇帝不是不打算派正式使节,问题是谁敢来?

    当年苏轼去湟州的时候,提前已经和家里人交待了后事,抱定了挂木杆的必死之心。现在苏轼已经辞官不做,这种以身犯险的愣头青原本就稀缺,走一个少一个,皇帝无奈之下才有此下策。

    “呃……”其实完全没必要说得这么直白历中贵也能听懂,现在他就很尴尬,不知道该说好啊还是说不好。

    “历廉,本王想问你一件事儿,再听听你的想法。”刚拿起笔,洪涛又放下了,盯着历中贵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一股子不明不白的笑意。

    “凉王请吩咐,小人万死不辞!”这笑容让历中贵从前胸凉到了后背,传闻驸马杀人的时候就会怪笑,是不是这么笑没见过,反正是够怪的。

    “别紧张,至少在抵达兰州之前你是不会死的。是这样,此次之事由何而来你应该清楚吧?先别摇头,要知道本王最烦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若是想杀你用得这么多废话吗?”

    洪涛越安慰历中贵就越紧张,他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笑容有多怪,更没心思去缓解对方的情绪,干脆也别绕圈子了。

    “小人略知一二,但此事岂是我等之人能想……”历中贵都快被挤兑哭了,你们神仙打架能不能别用溅射伤害技能,咱这小体格真扛不住。

    “莫慌,听本王讲完再怕不迟。你可知齐王登基之后会如何处理后宫?我告诉你吧,齐王会逐步废除后宫。以后皇宫依旧是皇宫,但不再有太监,只留部分宫女继续为皇家服务,其余的全都遣散出宫,与百姓无异。届时你们也能有自己的田亩、牧群,或者去工坊里做工养活自己。像历中贵你这般有管理经验的,完全可以自己开一家小工坊,再去慈幼局中领一两个小童回来,干不动了就把家业传给儿女,如何?”

    连太监宫女都不放过,这就是洪涛的决心,他要团结每一个有改变需求的人,哪怕他们的地位再低、再不起眼也要努力影响。

    “啊!……”历中贵完全傻眼了,让他再想十次怕是也想不到会听到这些。但吃惊归吃惊,即便惊的说不出话来,眼神里那些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也是非常明显的,动心了。

    “不用如此诧异,你是没去过兴庆府,那里有广袤的肥沃土地可以耕种,尤其适合白叠子花。弄上百十亩,一家十口吃喝不愁。历中贵如果觉得太偏远,不如趁着这次机会转道凉州去看上一看。当年本王刚把它打下来时还不如兴庆府呢,只要精心侍候,不出五年就能大变样。另外再透露个消息与你,本王要在此建更大的棉纺厂,此事也可说与皇后得知,要下手就得快,晚了就算本王也无能为力。”

    家庭、孩子、产业,如果问大部分太监最想什么,这三样肯定排名三甲。自食其力,如果问大部分太监最缺什么,只会有这个答案。洪涛一次性都给画了出来,咬不咬就不管了。

    历廉在应理城总共待了不到一日,第二天上午拿了洪涛的战报就出发了,但目的地不是兰州而是凉州。

    他真要去甘凉路看看,洪涛提供了借口和方便,比如说到了凉州才能找到顺风镖局,正好有一队箱车要去凉州运送货物……

    其实历廉都不用到凉州就能领略甘凉路的风采了,他刚走了不到二个时辰,应理城就迎来了第一批投资者,甘凉路的商人和拓荒民。

    俗话讲近水楼台先得月,自打湟州银行发布了新的投资项目,稍微有点商业眼光的人就知道凉王要做什么,他又要像重建凉州一样重建兴庆府。

    啥地方发财最容易,甘凉路的人有切身体会,首推被凉王占领的地方。不管打成啥样,哪怕城市全烂了,只要凉王想重建,一文朝廷钱粮都拿不到,也会很快发展起来。

    至于说兴庆府有啥商机,废话,别人都能看到的还用等凉王开拓啊!琢磨这些没用,赶紧想一想自己有多少钱、有多少人手,然后带上钱、凑齐人手马上赶路。一旦等内地那些腰缠万贯的商人闻到钱的味道,就连热屁都闻不到了。

    “爹爹,是姬夫人让孩儿来的,她怕这些家伙不懂规矩冲撞了您。”

    这一波大概三百多人,有鲜衣怒马的商贾,也有拖家带口的拓荒民。但领头的是个女子,年龄顶多二十,一嘴的关中腔,嘴特别甜,见面就认爹。

    “你是三期的?”洪涛知道她是儿童团里的孩子,但真想不起叫啥了。别说现在想不起来,当年还在凉州时照样认不全,见面先问的就是人家名字。

    “王一二三!”

    “哦……你可许了婆家?”可能是年纪大了,每次见到儿女,不管是亲的还是养的,洪涛总是不由自主的想保媒拉纤。

    “……女儿已经有了个丫头,二岁,是姬夫人给主的婚!”王一二三闻言非但没扭捏,还大大方方的自报家世,很自豪的样子,看来对富姬给找的丈夫挺满意。

    “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都当姥爷了,总不能空着手。去兴庆府挑一百亩好地,算是为父给小外孙女的陪嫁。”

    洪涛本来想把王一二三介绍给王十一当媳妇,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不承想让富姬先得手了,儿媳妇没得到,还得贴出去一份大红包。

796 水落石出() 
“姬夫人说了,不许让爹爹破费,也不许以公谋私,把差事办好比啥都强。”王一二三还挺矜持,这么大红包愣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呦呵,挺有觉悟啊。为父给外孙女准备嫁妆天经地义,姬夫人难不成还敢没收?”

    洪涛不烦真小人,想要就直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他最烦伪君子,王一二三这话说得太过了,岁数不大就学会了这一套真不是啥好苗头。

    “姬夫人也是没办法,爹爹怕是不知道那些代表有多烦人,只要是经过代表会批下来的公职人员,别说家里突然多出百亩良田,就算修修房子、买匹牛马也得先说明钱款来源。孩儿要说是爹爹您送的,他们肯定认为是徇私情,下一任就不会选咱了。孩儿落个贪官的名头,不光成为社员没了希望,在甘凉路也没脸面待了。”

    王一二三先是左右看了看,不见旁人在跟前才凑近,用极低的音调解释了一下她不敢要这份大礼的原因。怎么说呢,听上去是抱怨,可语气中有多一半全是自豪和炫耀。

    “……你还是预备社员?”这番解释听在洪涛耳中有些陌生,他只在后世的电影中见过此等思维做派,突然碰上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想信但是不敢信。

    “还、还不是正式,递了两年申请,可一直都没批下来……”刚才还满脸自豪呢,现在又成了苦瓜,还很不好意思。

    “哦……为父以为你很合格,讲讲到底差在哪儿了?”促进社这些年发展的很快,几乎在每个路都有基层组织,但成员最多的还是甘凉路,谁让这里的群众基础最雄厚呢。

    但光靠看汇报感觉不到各地的具体情况,只能通过观察长江学院里的促进社成员状态来判定。听王一二三的意思,甘凉路的促进社好像和长江学院里的完全不一样,怎么还插手地方政务了,这不是代表会的权利嘛。

    “十姐亲自批复的,说咱光顾小家没有献身精神。这次来兴庆府的任务就是求了姬夫人好几天才求下来的,千万不能干砸了。”

    “好嘛,她要是终身不嫁,难不成别人都得和她一个德性!”听了王一二三的话洪涛有点恼怒,这叫什么狗屁理由。

    同时也在内心里有些担忧,促进社这个组织挺好,能帮自己处理很多事物。有一定的理念也没错,但别太狂热,啥事都要有理性,不能玩太阳神教那一套。

    王十就有些过于狂热了,她把控制人的思想当成了习惯,用后世的话讲就是太左。这种方式在目前看来确实是最有效的,但是吧,洪涛本能的反感搞这些东西。

    只用理念忽悠人不是长久之计,年轻人的热血好忽悠,但她们总会长大的,总有忽悠不住的那一天,到时候不光忽悠不住,还会起反作用。

    “好了,去忙吧,田亩为父会让促进社以奖励的名义发给你。记住了啊,不管是啥社都不能忘了亲情。但凡谁要和你说为了理想可以抛家舍业、大义灭亲,不光别信,还要立刻告诉为父。那种人不能追随,人没了人性就干不出人事儿!”

    王一二三被打发走了,到了儿她也没明白这番话的具体含义,但洪涛已经开始琢磨另一个问题了。促进社不光发展的太快,还有些跑偏,是时候该给她们拿拿笼了。

    要是任其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培养出一大批六亲不认的怪物,谁敢反对她们的理念谁就是敌人,也包括自己。结局只有两个字,失控!

    不过洪涛暂时没时间去纠正促进社的发展方向,现在最关键的事儿是和朝廷打嘴架,到底有没有大宋官员通敌、资敌,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

    十月底,四川日报终于又发声了,内奸肯定有,但不是啥朝廷大员,而是大名府工坊的监司高德君。

    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向西夏出售了大量弩具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料,还提供过工匠,协助西夏人建立工坊进行仿制,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不光有说法还有证据,日报上登出了高德君与西夏使节之间的两封私信,字里行间很能说明问题。只要这两封信真是高德君写的,基本就是铁证了。

    那到底是不是高德君写的呢?死无对证!高德君一家九月份突遭劫匪灭门,只有他本人不知去向。直到半个月前才被被发现,但他已经在河北西路唐县城外的一座小寺庙中自缢身亡,并留下了一封亲笔认罪书。

    书中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供认不讳,言明所以杀死全家人,只是不愿意让他们跟着受牵连。此事一经败露,罪过之大,家眷也无法避免惩处。

    按照河北路宪司的奏报,高德君应该是想从真州北逃,但由于行踪泄露眼见没了生路才自缢而死,免得被抓获之后再受活罪。

    由于发现高德君尸体的是借宿庙中的一队商人,时间还是在半夜,清晨之后有人报官有人先行离去,此事也就无法隐瞒,四川日报也是得到了目击者的消息才刊登了此文。

    这次朝廷没有玩了命的闪烁其词,痛痛快快的承认了确有其事,还言辞凿凿的要继续彻查高德君的案子。

    这么大的通敌、资敌行为,光高德君一个人肯定玩不转,别的地方不知道,边军中必须有其同伙,还不止一两个。

    因此事受到牵连的还有蔡京,高德君是他推荐的,仅此一个理由就够御史们上书弹劾了。而且宋朝官场有个规定,一旦宰相被御史交章弹劾,不管有没有错都要下台。

    赵颢是真舍不得这个贴心的宰相,但没办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