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88部分

大宋有毒-第488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即便有人知道他的行踪也追不上了,初冬的西北风吹鼓了纵帆,顺水又吃风的训练舰一点不比快马慢。这艘船将顺着黄河入海,然后转道长江口在姚刘沙洲停靠。

    假如朝廷没打算翻脸,那就顺着长江再回到扬子镇该干嘛干嘛。还得有事没事上书朝廷,提醒一下赵颢别忘了西北战事未平,赶紧放齐王回兰州坐镇,否则不能保证没有西夏溃兵偷袭秦凤路。

    要是皇帝恼羞成怒真打算动武,不用等洪涛回来,禁军一有不寻常的调动,四川路的新军就会坐着船蜂拥出川,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归州、夷陵、宜都、江陵、监利、巴陵、汉阳、武昌、德化、池州、铜陵、芜湖、当涂、江宁府等具备大渡口的市镇全会被武装接管,直接把长江一线割断。

    姚刘沙洲的近千新军也会沿江东进占据扬州城,再加上长江学院和扬子镇的几百新军和王七的工程兵部队,挡住几万禁军攻势毫无问题。

    而甘凉路的新军则会南下熙和路、秦凤路,把熙州、龚州、秦州、宝鸡、凤州一线打通之后,特区就和川陕四路连成了一片,是否继续东进京兆府威逼西京,就看到时候的局势发展了。

    在西、南两个方向的夹攻下,不出一个月朝廷能控制的区域就仅剩下永兴军路、京东路、河北东西两路、幽州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部分两淮路,其余各路会完全断绝交通联络,顺着运河北上的漕运也全部中断。

    江南各路,尤其是沿海州县的促进社马上会利用农村供销社、合作社、工坊的号召力建立民兵武装,着手绥靖本地州府。审计监察委员会下属的山川督查院系统也将全力开动,对江南各地区主要官员进行甄别。

    愿意维持现状观望的任其继续执政,愿意配合促进社的欢迎鼓励,忠于皇帝且想有所行动的,对不起,不等各地民兵来攻,就先用炸糕毒药让你不成功先成仁。

    届时济州岛的新军也会再次乘船抵达,到底是支援长江防线还是直接北上登陆攻打京东东路,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这就是洪涛和促进社经过几年计算,得出的一套最稳妥计划。它能让陷入内战的区域最小,卷入的人口最少。新军基本不用长驱直入攻城略地,只需原地防御几个月即可。

    南方的漕粮一断,西北和河北的产粮区一丢,北方各个大城市坚持不了太久。尤其是京畿路的开封府,驻扎了那么多禁军,光饿也能不战而胜,只是早几天晚几天的区别。

    到时候皇帝只有两条路可走,把皇位禅让给齐王,或者杀掉齐王顽抗到底。前者能保命,对大宋伤害最小,后者就是不死不休了。

    真要是选择了后者,大宋的北方各路全会被战火席卷,来自青塘的几万铁骑会配合甘凉路新军成为主攻方向,一路打到皇宫为止。

    新军的军纪富姬和讹力命能把控,可是溪罗撒的青塘兵就难讲了,他们就算特别克制,对沿途大宋城市和百姓的伤害怕是也比西夏人好不了太多。

    毕竟是从荒蛮之地来的,见到啥都是好的,再加上他们没有军饷,所有收入全靠抢夺战利品,总不能让人家奔波几千里帮你拼命,但全都空手回去吧。

    赵佣死了没关系,不是还有赵倜和赵佖呢,这兄弟俩虽然没有他们的哥哥赵佣受洪涛影响大,好歹也在甘凉路耳濡目染了好几年,能讲究。只是会让洪涛累一点,真得入朝去当辅政大臣了,再手把手的教上好几年。

    这也是洪涛为啥宁可放弃兵权当了好几年缩头乌龟,又不肯借着剿灭西夏的盖世功劳强行夺去政权的唯一原因,对国家的伤害太大。

    不管谁赢谁属,小半个国家全得打烂,海量的资源全得变成武器弹药,无数百姓全会沦为民伕难民,自己私人和朝廷的国库立马见底儿。

    假如把这些财力、物力、人力用到国家基础建设上,会让大宋直接脱胎换骨进入工业化初期。哪怕暂时不能用于建设,那也没必要全浪费到内战中去,那是败家子的行径,不管打着什么旗号,都和荣誉沾不上边。

    另外洪涛还有一层顾虑,就是北面的女真人,正怕大宋一乱被外人趁机占便宜。已经好长时间没得到北面的消息了,不是山川督查院的情报工作懈怠,而是真渗透不过去,强行安排就是有去无回。

    刚刚占据了辽国大片土地的女真人对待汉人可比辽人痛快多了,见到就抓走当奴隶,根本不听解释,爱什么身份什么身份,大部分女真人也听不懂汉话。

    

826 无心插柳2() 
五天之后,洪涛的船慢悠悠的靠上了姚刘沙洲码头,此处虽然在官府造册上依旧是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荒岛,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光是由王三训练的新军低级军官就有不下八百人,再加上负责守卫基地和新军和后勤人员,常驻人口超过了一千五,完完全全是个军事基地。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会引起朝廷官员关注吗?确实很难做到,但真做到了。

    关注这里的官员死了一波又一波,后来的官员慢慢也看明白了,这个沙洲不吉利,谁看谁生病,看多了还能看死,还是老老实实拿着海商上供的钱当瞎子吧。

    反正通州也是个弹丸小地,荒芜且偏远,除了利丰监盐场之外没啥油水,海商们愿意在荒岛上建造库房屯留货物那就随他们去。

    “啥,赵颢驾崩了!”洪涛还没踏上码头呢,王三就风风火火的冲上跳板,塞过来一封密信。

    打开一看洪涛也傻眼了,当初让替身入宫只是权宜之计,不把庞皇后调开,她带着那么多护卫宫女啥的,自己一家人无法钻狗洞。

    那封信更是游戏制作,赵颢逼得自己差点当了粪桶之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必须恶心恶习他。

    没承想老赵家人的血管都不太结实,当年大舅哥就是因为幽州大捷高兴死的,现在二舅哥又因为自己的信挂了,不知道长公主会咋想,皇家克星啊!

    “朝廷是何反应?”长公主如何想是后话,洪涛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在朝廷的权利都掌握在几位宰相和皇后手中,如果他们想推小皇子上位的话,齐王可就危险了。

    “早上刚刚传来的密保,朝廷除了向各州府派出驿卒送信之外,好像也没啥动静。委员会也拿不定主意,这才让孩儿恭候爹爹,她们都在长江学院里开会呢。”王三又递上一封密信,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没什么价值。

    “走,上船!”洪涛觉得也确实该开个会了,朝廷的反应太反常,原本的几个预案还得再合计合计,争取把一切可能性都算计好。那也就别在姚刘沙洲上观望了,皇帝都死了,直接回扬子镇吧。

    “……这、这可是夫君做的?”除了回去开会之外,洪涛还有一件事儿要做,把赵颢驾崩的消息通知长公主。这个女人真是太难了,亲妈刚死,还没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二哥又死了,任谁也得多想。

    “为夫指天发誓,真不是我做的,否则天打五雷轰!”现在再去和长公主讲细节就是自取烦恼,这也不算欺骗,谁也无法证明赵颢是被自己气死的,只能算个巧合。

    “也罢……还望夫君看在夫妻情分上不要为难嫂嫂和侄儿。”

    长公主是真不太信,要说自己夫君一到开封城就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出逃,连二哥的人都没见到,非说是他害死的也不太合适。

    但以女人的直觉,她觉得二哥的死绝不会和夫君一点边不沾。可是此时追究这些已经没用了,人死不能复生,她能做的只有为活人多想想。

    “娘子这话说得有些重了,以前我们不是说过,无论何时为夫都不会与皇家为敌。皇后和皇子自然要保护,我这就去给朝廷上书。对对对,咱俩一起上书,娘子的字比为夫强很多,还是由你执笔为好。”

    洪涛吧嗒吧嗒嘴,心里明白,这口大黑锅很难再摘下去了。长公主性格柔弱不假,可她不傻,相反还挺聪明。

    如果她认定了一件事儿,只要没有特别确凿的证据就不会轻易改变看法,只是嘴上不说、不表达而已。但这种情绪对夫妻关系没啥好处,还得慢慢想办法解开她的心结。

    跟着训练舰后面一起返回扬子镇的还有六百新军,虽然他们都是按照低级军官培养的,直接用来打仗太浪费。

    但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朝廷没反应促进社就没法从四川调兵,可是不调兵又怕扬子镇和长江学院受损,只能先用这些军官弥补。

    现在扬子镇总共有一千一百新军,多一半都是军官,而四川的一万多新军正面临着低级军官严重不足的情况,也算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怪现象。

    更怪的现象紧接着又出现了,扬州城北大营里还有五百多禁军呢,洪涛整天忙于和促进社开会统领全局,自然是没法再去训练禁军了。

    但这个任务他没忘,既然承诺了那就履行。表面上这叫信用,是人品,实质上洪涛还指望能把后装滑膛枪卖给朝廷呢,否则生产出来那么多谁用啊,全得砸在手里。

    新军和禁军很可能会成为战场上的敌人,但在扬州居然成了师傅和徒弟。不光当地官员和驻军看不懂,就连受训的禁军也看不懂。估计很多禁军军官晚上都睡不着觉,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白天教官的刀下鬼。

    好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太长,十月初,皇帝驾崩的消息终于随着朝廷公文传开了。各地百姓们对这个消息不太敏感,只是觉得今年不太吉利,连着走了太后、皇帝两个大人物,能多烧几炷香就多烧点,礼多神不怪嘛,千万别把这股子晦气带给自己。

    但在各地官员眼里,皇帝的驾崩就不仅仅是死了一个人,而是标志着一个旧格局的消亡,新时代马上要来临。

    春江水暖鸭先知,官员就是鸭,政治风向稍有变动他们立刻就能感觉到,并马上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次的风向不仅仅是稍有变动,简直就是逆向。

    小皇子不满一岁,不管有没有遗诏,和手握重兵、占据着特区的齐王比起来都显得太单薄了。

    比出身,齐王也是皇子,甚至更正。比年纪,齐王正值壮年,登基就是亲政,不用假任何人之手。比功绩,齐王征过辽、灭过夏,不管是不是仰仗凉王和新军,反正环顾大宋没人能望其项背。

    现在更不得了,还有了政绩。在他的统领下,刚刚被征服没多久的西夏土地就迅速得到了恢复。据说银州城建得又高又大,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内地民众跋涉千里趋之若鹜的也不在少数。

    即便边关各州府都严禁宋人北上,但架不住有特区。兰州城彻夜开着城门迎接拓荒民,为他们提供临时居所和一口热饭,凑够二百人才会组织当地民兵护送前往银州各地安家落户。

    就连开封城内这几个月也少了许多流民,甚至不少街头混子都凑到一起筹些钱款,拖家带口的北上,试图搏一把富贵。

    要问大家为何那么热衷去荒凉的北地受苦,还不是受甘凉路的影响。当初敢冒险的人十有**都发了财,最次也是坐拥百十亩低的自耕农,其中拿着钱回到内地城市显摆的也不在少数,当然也有来开封城的。

    发财的事迹向来被人们喜欢,一传十十传百,经过一番添油加醋,甘凉路已经成了神话,但凡是个混得不太如意的人就想去试试。

    可惜时不我待,过了这个村再想靠一腔热血白手起家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的银州怎么看怎么像前些年的甘凉路,有了之前的榜样,鼓起勇气搏一把的人必须翻了好几番。

    但最主要的因素还不是齐王的优秀,而是他背后站着的那位凉王。这位军功政绩样样顶尖、民生经济门门优秀,齐王和他比起来只能甘拜下风。

    其实很多官员心里都明白,齐王身上的光环有不少都是凉王故意送的。说起来凉王也确确实实是齐王的老师,太子太保的封号至今还顶在他头上。

    

827 无心插柳3() 
皇子和齐王有了这么明显的差距,谁来继承皇位就不是太难的选择。更让大家心安的是,庞皇后至今为止也没表示过要让皇子登基的意思,几位宰辅的态度也模棱两可,谁也不肯先张嘴表态。

    倒是章多次去齐王府邸拜见,一待就是大半天,更不知道说了啥。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朝廷啥都不说大家心里多少也有了点想法。

    很明显,朝廷正在和齐王谈,谈啥呢?还能谈啥,谈由齐王继位的事儿呗。至于说为啥谈了这么久也没结果,太正常了,当年太祖黄袍加身的时候还得推让几次呢,齐王是太祖的子孙,这个传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