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96部分

大宋有毒-第496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的顾虑比章多,个人得失不见得是最高追求,家族的声望荣辱才是关键。一旦丢了真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世代被族人唾弃。

    “王诜是个妙人,他肯定也想到了此处关节,才给你我兄弟留了一条后路……以前王相说起此人,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啧啧称奇、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惺惺相惜。当时小弟还觉得王相年纪大了难免多愁善感,现在才有所感悟。”

    章笑了笑,他敢肯定王诜和堂哥说的这番话就是要传给自己听的,里面的含义比较丰富,心思也很缜密,安排得非常周到。

    倒底是该感谢他呢还是该诅咒,这番踌躇好像当年也听别人不止一次提及过,而那个人坐的正是自己的位置。

    “后路?何为后路?”章还是没太搞懂,王诜说得很清楚,只有两条路可走,哪儿给留后路了?

    “统领一路自行打理不就是后路,如果你我兄弟连一路之地都治理不好,何谈治国平天下?”章拉着堂哥往一边挪了挪,小声的道出了打算。

    “啊!你真要去、去、去……不是哥哥托大,你这也太儿戏了。王诜他就是那么一说,岂会当真?再说了,官家能答应!”

    章听明白了,章这是要辞去相位到地方和摄政王打擂台。后路?真没觉得,这种话怎么能信呢。

    “王诜此人风评是不太好,那都是因为手段过于刚烈和政见不同,从没听说言而无信,成不成进去问问便知。”章越说还越认真,他有他的理由。

    “……也罢,为兄也一起问问!”章让堂弟这么一分析觉得也有道理,事已至此没有太多回旋余地了。

    往日里自己和堂弟还能对皇帝施加影响,但是自打新皇帝登基,这种做法就越来越无效了。与其在朝廷中枢卷入大风暴,真不如外放地方安全。

    “光问可不成,王诜言语犀利且不饶人,若是被他抓到疏漏你我二人恐会面皮受损。还是先商议商议去往何处最佳,王诜不是说所有州府任意挑选,那咱们就回浦城老家统领建州七县,何惧之有!”

    章家兄弟俩性格也不太相同,章比较厚道,章确实和他的风评差不多,诡计多端且还有点赖皮赖脸。即便已经打算认输了,也不想轻轻松松放王诜过关,还得添点麻烦。

    他们章家本身就是福建路建州浦城大族,建州又是福建路最大的粮食产区,当地百姓生活相对富足,地主士绅势力雄厚。

    “不妥吧,这不是明着为难官家。”章苦笑了一下,这事儿要是能成那才见了鬼。异地为官的规矩由来已久,虽说当今圣上意欲革新,事事都以变为先,但谁也不会自掘坟墓。

    “不难岂能验出他王晋卿的本事,不难哪儿知道官家的心思!走吧,王总理出来了……这女总理把内官的活儿都干了,也算是千古奇谈啦,嘿嘿嘿嘿……”

    章岂会不知道异地为官的规矩,但他就想难为难为王诜和官家。同意了,那章家兄弟就是鱼入大海,凭借着家族势力和地理优势,不敢说能治理得多好,反正不会比别人次。

    假如不答应,不答应就不答应,咱接着当首辅。而王诜就得落个自食其言的名声,以后再说什么事儿就得多琢磨琢磨了,您的信用不太好。

    入殿之后按照次序施礼落座,不过众人还是有些迟疑。因为王诜来的早,占据了右手第一的座位。按照惯例左手第一才是他的,右手第一依次要轮到章。

    可王诜没有让开的意思,章又不肯往左手第一张椅子上座,就那么空着挺别扭。还没等皇帝张嘴,最后进来的王忠出手了,直接把左手第一张椅子给搬到了左手最后一位,自己坐在了上面。赵佣也没说啥,龇牙乐乐,开始谈正事儿。

    “诸位臣工,刚才摄政王已经和朕谈过了,金国使节的事儿是朕唐突了。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此次由摄政王替朕领兵出使金国,先礼后兵,能谈则谈不能谈则打!现在大家就议一议吧。”

    “……”此言一出殿内立马就安静了下来,仿佛呼吸声都停止了。

    和谈、出兵,分开说都好理解,同意不同意的左近也是二选一。可是把两个对完全立的工作放到一起说,还交给一个人一块儿办,就不是同意不同意的问题了,而是脑子坏没坏的问题。

    “当当当……诸位臣工,朕还等着忠言呢,难不成吾值不得搭理!”赵佣活了二十年整,从元丰六年抵达凉州,到清和元年攻陷析津府,总共只在王诜身边待了五年。

    【】   可就是这五年时间,涵盖了他的整个童年,也让他学了一身儿童团里的做派和习惯,即便当了皇帝也难以完全改变。

    说好听点就是做事干脆,说难听点应该叫没涵养,尤其在谈正事的时候,非常讨厌绕圈子拖时间之类的行为。一不耐烦,干脆用手指敲着御书案,风凉话一套一套的。

    “回禀陛下,诸位大人刚刚入殿,还不太清楚事件始末。不如先由臣分说一二,再让诸位大人出谋划策。”

    皇帝烦了,洪涛更烦。说服赵佣明白此时不是开战的最佳时间不难,但要是再说一遍就不太舒服了。可这个活儿还必须得亲自干,让王二说显得不太尊重人。

    “……”屋子里的人还是一片寂静,只是把眼神统一指向了王诜。

    “是这样,禁军训练时日尚短不可战。新军数量有限,顾得上国内就顾不上出征。本王以为现在不是与金国交战的最佳时机,故而才有了议和一说。”面对十多道冷热不同目光,洪涛连眼皮都没抬,一句话就把整件事儿说完了。

    “大宋乃天朝上国,岂有对蛮夷低三下四之理!”洪涛以为是说明白了,但吕大防没听明白,率先提出了质疑,语气还不太客气。

    “天朝上国不也和大夏、大辽议过和嘛,这才几年啊吕大人您就忘啦?”

    洪涛终于把眼皮从手指头上抬了起来,这个老头太欺负人了,总是在自己面前倚老卖老。刚才撅了他一次,看来是没到位,还得接着撅!

    “你……你、你……陛下……”这下撅得吕大防比刚才挨了一脚还难受,他真没想到王诜敢当着皇帝提这些不长脸的旧事。

    按理讲当臣子的宁可自己受屈也不该打皇帝的脸,尤其是老皇帝的脸。百善孝为先,祖宗有错误也得避讳,他就是抓准了这一条才发问的,想把刚才的面子找回来,结果又失算了。

    “吕相,摄政王所言不虚,之前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也没什么可寒碜的,之后还打不过那才是真寒碜。能不能打过,还要靠诸位臣工同心协力辅佐。”

    看到吕大防要自己主持公道,赵佣非但没帮,也伸出脚轻轻的踹了一下。说实话,他比摄政王还烦这些老臣,张嘴闭嘴就是祖宗规矩、低头抬头都是圣人教化、有事没事全把荣辱放前面。

    可背地里干的事儿呢,很多都与这些东西不沾边。合算这些要求就是他们为难别人用的,全是瞎扯淡。

840 解决麻烦6() 
要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这就得拜儿童团和王十所赐了。当年在凉州、大名府没少见到官员私下里的丑态,早就明白这套东西了,不用任何人告状,心里雪亮。

    “王摄政,下官有一事不明……”皇帝都甘愿挨骂了,吕大防的小伎俩不攻自破,只能坐下低着头一个人生闷气。章惇是第二个起身提问的,但他的态度特别端正,端正的都有点过了。

    “章相不必多礼,我等都是为陛下、为江山社稷计,除了陛下之外没必要把职位看得过重。有话尽管问,本王知无不答、言无不尽!”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章惇这么客气,洪涛觉得更不是啥好事儿。俗话讲咬人的狗不叫,抖索精神准备应战吧。

    “既然是议和,为何还要带兵前往,不是该邀请金国使节再次前来开封吗?”章惇还是没坐下,拱拱手提出了他的疑问。

    “章相所言极是,摄政王既然要亲自与金人议和,何用带兵,只需携国书出使金国即可。若是想唤金国使节前来开封怕是无望了,他们一个月前已然离开舘驿北返,一个人都没留。”

    听到章惇的问题,刘挚突然开口了。还真不是乱说,朝廷外交方面的事务就由他主管,对金国使节的动向自然清楚。

    “出使金国?刘大人可真敢说,要是本王被金人扣下,再有个三长两短,就不怕新军把你家灭了满门?难道说为了政见不同,就忙不迭的要把同僚送给敌人处置?假如刘大人是金国皇帝,本王到了金国,你还会放归吗?”

    章惇不坐下,洪涛也就站着回答。但听了刘挚的补充,立马又坐下了。如果说吕大防是个固执保守的老头,招人讨厌,那这个刘挚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奸臣。

    这主意出的太尼玛不是东西了,话里话外挤兑着自己去金国自投罗网,结果他还不落埋怨,真是杀人不用刀。

    但他和吕大防都犯了一个错误,错估了形势。现在不是对付王安石、对付章惇、对付苏轼的时候了,还用老一套不灵了。

    拿话挤兑人是不?别人可能顾着皇帝身份、顾着士大夫的脸面不好意思认怂。咱是谁啊,没脸没皮、胆小如鼠的代言人。

    还出使金国,没有几千新军跟着,自己都不敢离开扬子镇,这位刘侍郎真是太高看自己了。你玩阴的,那我就玩明的,当面锣对面鼓把话说开让皇帝听听,谁丢脸谁自己摸。

    “陛下!臣断无此意,王诜、王诜他含血喷人……”刘挚的脸都绿了,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这位兵不打不闹,专用脸皮恶心人,比打人还狠,句句诛心啊。

    “刘相,不是朕说你,摄政王乃大宋常胜将军,岂有送与金国之理,此事就不要再提了!”赵佣的脸也黑了,本以为这些老臣只是热衷权利不愿意撒手,现在看来真不是那么简单。

    这尼玛出的都是什么主意,要是放在新军里早就挂到木杆上晾着去了。真是家贼难防,有这样的宰相,能打胜仗才怪!

    可是姑丈说了,遇到什么事儿都得忍着,让他们蹦跶,听两句不中听的话不掉肉、看几个勾心斗角的场面也不折寿,不蹦哒怎么能知道谁忠谁奸呢。

    “臣遵命……”刘挚也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小把戏算是玩现了,不光得罪了摄政王,还让皇帝也不太高兴。赶紧缩回去听着吧,再说啥也别发言了,你们举手我就跟着举手还不成嘛。

    “说到出兵的事儿,本王再多絮叨几句。常言道兵不厌诈、兵无常势,大宋和金国肯定是敌人,只是何时该打、何时该和,不能由他们做主,主动权要把握在大宋这一边。”

    “谈当然要谈,可谈不拢呢?那就得打。一边谈一边打,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用弓弩解决,弓弩解决不了的事情再回到谈判桌上谈,直到和谈结果对我大宋有利为止。”

    “这么做可以尽量避免全面战争,最大化的保证我国受益。至于说最终会谈出个什么结果,本王也无把握,一切还要看事态发展。所以陛下以为光带兵和谈还有不足,朝廷的备战事宜也要抓紧。”

    把刘挚的气焰打下去了,洪涛继续说正事儿。此事已经和赵佣基本沟通完了,无非就是再通知一下。他们答应也得办,不答应那就换人办,不能再拖延。

    “此事还需诸臣工多多出力,务求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和谈破裂,马上让河北东西两路、河东路厉兵秣马整装待发,不得有误!”

    洪涛话音刚落,还没等下面有反应,赵佣就接上了话茬。他是真没耐心了,这都是明摆着的事情,还需翻过来掉过去的商议吗?

    “臣……遵旨!”皇帝发话了,几位大臣马上起身拱手齐声应诺。

    有了这个过程,备战和和谈的事儿就算定下了基调。剩下的具体事宜和细节问题全是枢密使和几位宰相的工作,按部就班安排下去,大宋的战争机器就会缓慢的开动起来。

    “不过还有一事需诸位臣工给朕个明确的答复……可有人知道新军该如何打仗?一万新军出征幽州路需要多少车辆、民伕、粮草?该在何处扎营、何处补给、何处渡河?路径、桥梁、舟船可都凑手?若是再有两万、三万新军陆续开进边关三路,又该如何调配?”

    赵佣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说话,但还没等屁股挨上椅子他的问题又来了。这次不光说,还站起身绕到了御书案侧面,来回踱着步,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的数。

    说实话,这些数据他自己都不是完全清楚。在新军内部,指挥打仗和操办后勤完全是两个部门两套人马。以他那短暂的几年新军历练,两方面是都接触过,但又哪方面都不精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