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498部分

大宋有毒-第498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首先需要让旧官僚士人从心底认同新政,如何认同呢?光靠说是没用的,光靠刀子成本太高,高到政府有可能都付不起。

    最好的办法就是像章惇一样,把有些能力也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旧官员放下去实打实的干。通过每天的耳濡目染和亲身体会,不用费太多话就能心服口服,然后为新政所用。

    “……既然如此,待到福州路分省完毕章相即刻赴任吧。”赵佣到现在为止也没搞懂自己这位姑丈的心思,但他知道此时不是询问的时候,既然姑丈同意了那就放人。

    “启禀陛下,臣也愿和章相一起主政地方!”章惇还没来得及谢恩,章楶又站了起来,提出了同一个要求。

    “荒唐,堂堂当朝宰辅岂能如此儿戏!”吕大防本已心力憔悴不想再多言,章惇走了就走了吧。

    俗话讲树倒猢狲散,他一走改革派就群龙无首了,必定有一些心智不是那么坚定的官员会转投到自己这边,也不算太坏的结果。

    但章楶也要跟着一起走就太不正常了,难道说背后有什么阴谋?既然眼下琢磨不出阴谋何来,那就得反对。这也是为官的基本功,只要对头的伎俩暂时看不清就得马上反对,先搅合得无法成行,再回去慢慢琢磨得失。

    “吕相言之有理,一日中两位宰相请辞,难不成是针对朕!”赵佣也忍不住了,这些老臣是看着碍眼,但走也不能这么走,得我辞了你,不能让你炒了我。

    “陛下言重了,想来两位大人对特区一事多有疑虑,都想尽快印证一二,此情可谅。只是操之过急,不如这样,章楶先行一步,把朝中事务先交于章惇办理,待半年之后首辅再走不迟。”

    章楶一出头,洪涛就更加肯定了他们兄弟俩的用意。除了真想和自己斗斗法外,还想给皇帝找点麻烦,逼着自己食言。

    俩人一起走那是不可能的,朝廷里还又很多日常失去要处理,别想全回家享清福去。什么时候王大、高翠凤、王七他们把位置坐稳了、工作捋顺了,什么时候再放人。

    章家兄弟的事儿最终还是按照洪涛的意思办,等福建路分省完毕,章楶先去北福建省任高官。但走之前的工作一点不能耽误,全交给章惇担负,谁让你们是堂兄弟呢。

    “姑丈,他们兄弟都是当地人,章家更是浦城大族,放虎归山会不会反被虎伤?”等大家散了之后,赵佣终于得到了为何这么做的解释,也接受了,只是对章家兄弟不太放心,尤其是浦城章家。

    “陛下请把心放到肚子里,王总理在福州经营多年,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得很透彻,当地还有新军驻扎,他们兄弟是聪明人,否则不会出此对策,谅也不敢鲁莽行事。臣倒是很愿意看到他们能把一省之地治理妥当,这不是个人与个人的义气之争执,而是为百姓、为国家造福。古人云殊途同归、达者为先,也说不定真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通,暂且看两年不急。”

    洪涛知道赵佣怕什么,在后世人脑子里,什么福建、广州,甚至云贵高原都是繁华之地,坐上飞机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

    但在古人眼中,这些地方都是极其偏远、极其落后、极其蛮荒的所在,除了那么几座沿海城市之外,基本就没好地方了。

    要是当地官员勾结当地豪绅和少民一起作乱,朝廷必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鞭长莫及。南征一次所耗费的钱粮一点不比北伐少,轻则国库空虚,闹大了就得动摇根基。

    “若是以后的特区也有朝臣如此要求,朕该不该应允?”

    赵佣担心的还不止安全问题,特区计划他是了解的,只要川陕四路和福州路一做出成绩,下一步就还得有其它州县联名上书加入。

    不管当地官员想不想,这个名是签定了。到时候如果再有朝臣提出回家乡任职,准奏呢还是驳回?驳回的理由又是什么?

    “那就要看章家兄弟的本事了,如果他们真有牧民之才,有先例在前何乐而不为。陛下凭空多了一批有用之臣,也不是坏事。”洪涛觉得这不是问题,特区的推广不会太快,完全有时间观察效果。

843 帽子多了不嫌沉() 
“朕还是有些担心他们,这些家伙好事做不来,做坏事可是一顶一的能臣。到时候为了向上表功,在地方上增加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坏的可是我们君臣的名声!”

    赵佣没有洪涛那么乐观,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连串可能发生的坏事,可最终的屎盆子全得扣在他这个皇帝头上。

    “嘿嘿嘿,臣恭喜陛下,您越来越像位明君了。”这件事儿并没经过事先商讨,王二也没有这方面的预案,但赵佣自己想到了,还想得这么长远、细致,洪涛由衷的替他高兴。

    懂得责任二字有多重、懂得为自己的名声考虑,就比很多只盯着权利、无时无刻不玩弄权术的皇帝强。

    “这些事瞒不住陛下,臣也不会让陛下被架空,坐在朝堂之上听他们粉饰太平。……说句僭越的话,臣这些年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坏事儿,其中也包括监察百官。但凡州府一级的官员,每三个月都会有详细考评。这本不是该由臣染手的权利,可新政初始,光有治国才干、手握重兵还不足矣对抗朝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陛下请放心,这些权利会逐渐交还朝堂,但前提是新政大定。”

    赵佣自己愿意进步,洪涛也不能溜肩膀,该撑腰的时候就得撑腰。可是有些事儿能做不好说,有些事好说不能做。你说你一个当臣子的把皇城司的活儿都干了,让皇帝心里怎么想?还有没有安全感可言?

    话已至此,洪涛还得和赵佣多交点底,尽量避免他多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洪涛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步,自己和赵佣的蜜月期应该也就到此而至了。

    不管他如何崇拜自己,自己如何帮衬于他,由于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政治对手。

    这还是最好的结果,保不齐还有可能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完全看新政推行的速度和赵佣本人对权利诱惑的抵抗力,目前全都是未知数。

    “朕知道是谁在操办此事,必定是十姐……当初宸娘就曾说过儿童团里有两个人将来必堪大用,二姐和十姐。”

    洪涛的坦白并没让赵佣感到意外,他仿佛还在凉州与儿童团混在一起,没有完全意识到时过境迁,很多以前属于他同一阵营的人和事,将来很有可能变成对立面。说起王十时脸上还带着一股戏谑的笑容,很好奇又有点抗拒。

    “不用听那个丫头乱讲,她的出发点并不光彩。臣明日即将前往析津府主理和谈一事,这段时间朝廷里的事儿全要靠陛下一人打理。还望陛下戒急戒燥,每日锻炼不缀,万不可荒废。”

    既然赵佣还没意识到,洪涛也就不死命提醒了,他明白的越晚对大局越有利。但有一个问题必须见面就叮嘱,锻炼身体。

    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死于心血管或者脑血管疾病,遗传基因不可谓不强大,想必他也躲不过去。在没有特效急救药之前,适当的增强体质是延缓这种疾病的唯一手段。

    控制脾气的话就不讲了,那都是扯淡。坐在这个位置上谁也控制不了脾气,很多事能把人气死,而且这些事儿天天都要拿到桌面上讲,想躲都躲不开。

    “姑丈也要多保重,万万不可以身犯险……”一听到姑丈又要去边关,保不齐还得和金国开战,赵佣眼神中略过一丝不舍。

    有这位姑丈在,多麻烦的事儿都能迎刃而解、多难对付的朝臣都能随意拿捏,皇位坐得相对舒服很多。没有姑丈在,尽管有王二、王七在旁边帮衬,还有王大的新军护卫,整天也不太安生,晚上经常会被噩梦惊醒。

    “对了,说起以身犯险一事,臣还有件事要奏请,赵倜和赵佖他们一干兄弟陛下打算如何安排?”本来洪涛都施礼准备退下了,突然又转过头。

    神宗皇帝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活到现在的有六、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最大的赵佣今年二十一岁,最小的赵偲是个遗腹子,神宗皇帝驾崩之后半年才出生,今年刚九岁。

    按照惯例,皇子之中有一人登基,其他兄弟们全要封王在京城里居住,可以部分参与政治但绝不能碰军队,这样一来可以最大化降低兄弟相残的局面。

    但赵佣从还没登基之时就不止一次和自己探讨过这个问题,觉得如此一来对兄弟们太残酷了。他本人也当了这么多年废物王爷,深受其害,想问问有没有其它办法。既可以防止手足反目,又能让兄弟们过得有意义一点,别像猪一般养着,整天还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此事朕在朝堂上提过两次,全都没有任何结果。那些老臣半个字意见也不肯给,他们是怕背负责任,太爱惜羽毛了。”

    赵佣对这件事儿也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祖宗章法吧,怎么改才能两全其美呢?他想不出来,朝臣们也不肯帮忙。

    “如果陛下信得过臣,可以把诸王交给臣,反正臣的脑袋上已经扣着心怀鬼胎的帽子,多几顶也无妨。不参政、不领兵的规矩是对的,但没说连个小兵也不能当,更没说不能经商。臣打算先带他们去幽州前线涨涨见识,知道一下民间疾苦和战争残酷,再安排诸位亲王入长江学院。学上几年之后,任教、经商、务农都可以,总之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未来的大宋皇室每年会享受国家供养,但范围只限于皇帝一家,不能说你生了十多个孩子,家家都享受这种待遇。

    那用不了多少年,皇室的规模就会庞大得把国库吃空,总不能费了半天力气把冗官、冗兵问题解决了,换来个冗王爷的弊端。

    该怎么制定规则呢,洪涛觉得规则可以缓一缓,先从实际入手比较合适。让这些皇兄、皇弟、皇子们能自食其力,生活过得还不错,将来再谈论他们出路时就容易的多。

    说不定他们自己到时候就看不上那点国家补贴了,主动放弃更显得深明大义,还能为皇室赢得一片叫好声。

844 舆论怎么玩(100票加更)() 
“如此甚好……只是让姑丈为难了。”赵佣对他这位姑丈也确实信任到家了,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这些有可能在将来也跳出来逼着自己禅让的兄弟交了出去,还挺不好意思的,他也清楚摄政王如此做会遭到多少非议。

    “臣这张脸早就比城墙拐弯还厚了,能为陛下解忧就是为大宋解忧,万死不辞!”

    很难得,洪涛都会表忠心煽情了,要是当年能多说几句这样的话,说不定能从神宗皇帝哪儿拿到更多权利,改革进程还会更快一些。

    “陛下,还有一事您忘了提……报纸!”洪涛如此表现不光让赵佣感动异常,也让一旁的王二和王七很是诧异,她们更能感觉到养父的不正常。

    为什么会如此反常不知道,但看上去挺高兴,于是王二的谗言就来了,打算趁着养父高兴把以前不好办的事儿全一并解决。

    “对对对,姑丈,京东日报太讨厌了,整日里专门和朕作对,就没说过一句好话。能不能让大将军带着新军把它封了,牵扯人员全下诏狱由王忠审理。罪名嘛,王总理这里拟出了几条,应是够用了。”

    被王二一提醒赵佣也想起来了,刚刚还满怀感激的神色马上改成了咬牙切齿,又开始用手指关节敲击书案。自打他上任以来,最烦的还不是顽固守旧的朝臣和无处不在的规则束缚,而是东京日报。

    朝堂没人敢说的话它基本都说完了,还专挑弊端讲,优点基本不提。按照它的说法,自己这个皇帝简直就是个大大大的昏君,任人唯亲、排挤忠臣、破坏祖宗律法、亲小人远君子……

    要不是王二拦着,他恨不得亲自带着皇宫卫队去把报社的小二楼拆了,把程颐那几个弟子全吊死在御街上,还不许收尸!

    王二也不是拦着不让查封东京日报,而是觉得这件事儿看似不大,但和特区律法有相悖的地方,在没搞明白之前最好不妄动。现在摄政王入京了,正好当面问个清楚,没人比养父还了解特区律法的宗旨。

    “兼听则明!报纸的用处就是让高位者兼听,只要不造谣、不妄言,说什么都可以。他们可以说,咱们为何就不能说?福州日报、四川日报、真理报,都可以说嘛。如果换做臣就再弄个开封日报,和东京日报门对门。对方五日一刊、我就三日一份;他们一刊四版、我就一份八版。孰对孰错辩过之后才有可能让更多人明白,我们有这么多特区做为成功案例,难道还辩不过他们吗?”

    查封报纸……这个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