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537部分

大宋有毒-第537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洪涛很想自己亲自去一趟,一方面是拜会拜会章惇和章家,一方面也是看望看望王浩。他都六十多岁了,在这个年代也算高寿,就算生活条件再优越,也是说走就走的年龄。

    他可以走,但漳州王家不能就此乱套。据说他的儿女也不是啥省油的灯,老爹还活着呢,就已经开始抢夺家业了。别看王浩在外面胆大、果断,办事雷厉风行,可是到里家里,碰上亲生儿女,一样是优柔寡断、是非不分。

    自己去的意思就是帮他拿拿主意,把王家的未来托付给一个靠谱点的子女,实在不成就从王杉、王敦兄弟俩之中选一个。目前这两个孩子都在明州大宋水师里任职,着手建立第一代大宋海军,也算是事业有成。

    可是吧,短期内还真走不开。高丽是被灭了,金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但不意味着蒋二郎和萧巫纳就能安枕无忧。

    毕竟那也是个人口小二百万的国家,济州岛的居民连日本雇佣兵都算上不过七八万,哪怕百济后裔还有十多万,离二百万这个数字也相差太远。

    咋办呢?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移民。用最缺德、最残忍的方式诱杀了忠于高丽王室的十多万人只是第一步,现在做的是第二步,从幽州境内收拢契丹族人往高丽送,萧巫纳亲自带人进入了金国,同样也是去联络契丹族人,然后再通过各种办法由大宋北方各地入境,转道前往幽州,集体坐船渡海。

    这事儿吧,促进社开会通过了,但朝廷里基本不知道,包括皇帝赵佣。没法明说,从金国来的契丹族人还好解释,可是幽州的契丹族人呢?他们现在都是大宋子民,把大宋子民送到外国去算怎么回事儿啊,不管他们自己乐意不乐意,都没法张嘴,只能悄悄进行。

    能在幽州只手遮天,给这种卖国行为打掩护的只有洪涛自己,他人在,金国兵马就不敢动,幽州当地官府也不敢瞎打听。他人一走,这件事儿几个月之内就得露馅,到时候还得和皇帝解释这么做的用意,就算皇帝通情达理能权衡利弊,可这份隔阂就落下了。

    那两支海东国的船队就是人贩子,二个月之内就已经运走了八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契丹族人,少部分是幽州汉人,还有一部分是其它少数民族。

    为什么有幽州汉人愿意跟着契丹人走呢,洪涛能理解,也支持他们的选择。他们说是汉人,可上百年都和北方游牧民族一起生活,除了血统之外,已经完全变了,不适应汉人的传统生活习惯,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南方迁徙过来的拓荒民发生冲突。

    与其再花费几十年时间把他们硬掰过来,不如就放人家去过想过的生活,强扭的瓜不甜,从而引发的民族问题更麻烦。

    另外洪涛还有点私心,就是怕萧巫纳一家做大,必须也得给蒋二郎增加点筹码。不光现在,以后只要有机会,西南各省的汉人也得往蒋二郎那边塞。

    不管是不是真汉人吧,只要一到陌生环境,数量不占优了,立马就能抱团取暖、一致对外,也不再提谁是真汉人、谁是假汉人。到时候海东国的主体人群依旧是高丽人,但统治阶级是契丹人和汉人,夹杂着耽罗人和日本人,这样就挺好嘛。

    堂堂大宋摄政王、新政的设计师,光窝在幽州给蒋二郎当人贩子?别说耶律诜是儿子,就算是亲爹洪涛也不会心甘情愿,他不是常说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嘛,这次该轮到他自己发挥最大功效了。

    练兵?不用,现在新军的训练完全由兵部负责,不允许再有人私自练兵,哪怕是洪涛也不成。

    修路架桥?也不用,这笔经费全都划入了工部,哪儿该先修、哪儿该缓建有整体规划。民间私人出资也可以,但必须获得审批,以免和整体规划冲突。不是说路修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实用效率,哪怕是民间资本也不允许浪费。

    建厂?哎,这事儿靠谱,幽州路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还是不错的,这些年也正在逐步利用开发。比如说道州石城、奉圣州的文德附近的煤矿,道州望都、卢龙、檀州的铁矿,析津府往南的广阔平原地区,河流纵横水源丰富,除了开垦农田之外,还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

910 贷款() 
但是建厂屯田的事儿也轮不到洪涛染指了,王二王总理早就把他的秘密地图骗走,然后这些矿产资源就成了国有。做为大宋摄政王,口口声声富民强国,总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和国家抢买卖吧。

    就算他想抢也没机会了,幽州的几处铁矿和煤矿已经连同大名府、魏桥镇、甘州一起被规划为军事用途,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朝廷将大量投资到这些军工企业里,做为整个国家军事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们将一起为四十万新军的目标努力。

    不过洪涛真不着急,他要想钻空子到处都是窟窿。现在他正和顺丰邮局的副总经理谈贷款呢,一听说摄政王要贷款,大名府分局的局长都没敢接待,马上就把这个消息传回了总局,然后王八小同志就带着一票人马风尘仆仆的赶了过来。

    这可是养父头一次向邮局贷款,数目还挺大,三十万湟州金币,必须特别重视。除了身份之外,邮局高层还闻到了浓浓的钱味儿。养父可是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能让他看中的投资,必须特别有吸引力。

    “城市服务系统?至今为止好像没听说朝廷要在这几处建城,爹爹您是不是有秘密规划?”

    当王八听明白养父贷款要做什么之后立马有点傻眼,他说这笔钱全要用在几个矿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上,还要在武清和海河港建立庞大的仓储基地,并把海河港扩建成能容纳十多艘大海船同时停靠的深水良港。

    顺丰邮局是干什么的?表面上讲她们是大宋唯一一家能覆盖大部分州府的银行系统,实质上已经有中央银行的功能了。

    币制改革的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具体经办、发行和担保机构就是顺丰邮局,朝廷里有什么大动作、大投资谁都能瞒着,唯独瞒不过顺丰邮局,只要动用大笔资金,不管去干什么,最终都要经过邮局系统。

    养父要做的事儿很好理解,都是在为城市服务,还不是普通的小县城,看规模最次也得是州府一级的中型城市,可王八从来没听说朝廷要在这几个地方建城,提案都没有。

    当然了,以养父的能力,如果他提出建城的意见,朝廷是必须马上考虑的,通过的可能性还很大。所以王八更要问清楚,如果真是这样,就得赶紧通知总局增加投资项目吸引社会资金了。

    光靠总局那点家底是满足不了这么大需求的,其实这些年顺丰邮局基本不会动用自己的储备金,都是通过设立投资项目向民间筹措,养父说过,用别人的钱挣钱特别快,实事也确实如此。

    “你这些年是不是算账算傻了?为父又不是地方官,怎会管筑城的事情,军政要分开不懂吗!你也挺忙的,赶紧把贷款合同签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王八的话说得很没水平,虽然洪涛自己也是以新军起家的,但他非常忌惮军队干涉民政。这种事情不管在促进社还是各级政府中都是严令禁止的,各地驻军也把此条规定视作底线。其它错误可以犯,哪怕打败仗了都能被原谅,但涉政的处罚很严厉,最轻也是去职。

    “……没有经过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女儿也不能随意放贷……不是女儿故意刁难爹爹,这可都是您定下的……要不您找几家海商联合作保吧?”

    王八与养父接触的时间可能算儿童团里最少的之一,她从湟州开始就在银行里工作,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养父一面,到了大名府依旧如此,现在更是整年整年在明州总部工作,也就年初过节才能回家待上几天。

    她对这位养父的尊敬、惧怕肯定多于情感,更不会也不习惯采用撒娇的方式处理问题,一时间有点两难了。不放贷吧,情感上说不通,放贷吧,明显违反纪律,这种过错一次就足矣被扫地出门。

    “为父要是找海商商议此事,哪儿还有你们放贷的机会。不过你的回答是正确的,好好干,以后凡是碰到此等情况,就想一想是如何拒绝我的,基本就不会犯错了。为父可不想老了老了,见到你们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身陷囹圄。”

    听完王八的处理意见,洪涛把嘴一咧,笑了。像小时候一样拍了拍王八的脑袋以示鼓励,再告诉她自己并不生气,刚才都是试探。

    “……那贷款的事情……”王八并没觉得自豪,养父饶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总不会是故意把自己叫过来考核的吧。

    “筑城的事情肯定不归为父管,朝廷有没有这个计划你们应该比为父更清楚。不过我可以私下透露给你一个消息,不出两年,朝廷就得被逼着在这些地方筑城了,回去告诉你六姐,别整天把眼睛盯在各级政府的税赋上,多派人出来转转,尤其是朝廷有大笔投资的地方,有时候主业会带动很多副业,都是非常好的投资项目。”

    洪涛当然知道贷款是需要经过邮局专业部门审核的,就算王六是自己养女,顶多也是免去一部分抵押条件,不可能毫无理由的批准这么大一笔放贷。

    “副业?”王八还是没听懂,朝廷的投资里已经包括了道路、住宅、后勤补给费用了,哪儿还有副业?

    “你去过魏桥镇和大名府工坊区吗?”王八听不懂很正常,她没有太多商业天赋,只是对数字和数学比较擅长,坐在她这个岗位上也不需要有这种眼光,当然了,能有更好。其实像王二那么精明的人,一样也忽略了这个问题,没关系,自己给她们再讲一遍。

    “……去过……”王八还是没明白养父要说什么,魏桥镇和大名府工坊区岂止是去过,邮局在这两个地方有很多笔贷款,都快去烦了。

    “当年它们都是荒山和滩涂,现在是不是很热闹了?”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洪涛很少会把问题一次性讲清楚,总是一截一截的试探,希望听者能自己想到答案。

    “那是自然,如此多工坊,光是工匠就比村镇人多,可这和筑城有什么关系?”

    可惜王八没找到答案,魏桥镇、大名府是挺热闹的,但别指望能向工匠们兜售太多商品。他们工资高不假,可工坊区里有自己的商业体系,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有出售,价格质量说不定比商贩们贩卖的还好。

    “你啊,看数字太多,把脑子算死了。魏桥镇和大名府工坊区边上都有城市依托,工匠们的家属可以住在城里,花销也能去城里。可你看看这几处矿区和未来的工坊区,都是荒山野岭、沼泽遍布,连个茶肆都没有。这么多人聚集于此,整天除了干活就是吃饭睡觉?光有营地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地方很快就要出现市镇,乃至城市。那么问题来了,谁来给他们提供商品、提供饭菜、提供消遣呢?嘿嘿嘿,这笔小钱为父打算挣了,拿回家去给你娘娘买两件新衣服,现在可以签合同了吧?”

    其实也不能怪王八反应慢,魏桥镇和大名府工坊区的情况特殊,它们都是依托城市建立起来的,根本不用考虑筑新城的问题,王八自然也就没法举一反三。

    不过这个道理要和她讲清楚,工厂的建立,会打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社会模式。大量工人聚集在一起,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最低保障之外,还有更高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需求。把这些都满足了,就是一座城市,不管它有没有城墙围着。

911 噩耗() 
这种模式不光会在幽州出现,大宋各地其实都在酝酿呢。章来信就说了,以前糖厂周围全是荒地,没有人烟,后来围着糖厂出现了很多居民,其中有糖厂工匠的家属,也有来此贩卖货物的商贩。

    几年下来糖厂已经不是糖厂了,而是被当地人称作唐镇,人口数千,异常繁华。结果让他治理了两年不到,唐镇人口锐减不说,糖厂里很多工匠都跑了。

    贷款是假,洪涛需要钱根本不用和邮局张嘴,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比顺丰邮局还响亮,尤其在沿海城市里,借钱都不用签合同,有人追着送,拿少了都不乐意。

    他是借着贷款的机会提醒王六和王八,不要忽视这一块业务,它的前景太广阔了,广阔到再建立几个顺风邮局都忙不过来的程度。如果不提前规划好,将来会抓瞎的。耽误了挣钱还是小事儿,要是耽误了社会转型,那就是罪人了。

    “怎么会这样?以后岂不是有更多城市自己冒出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八终于听懂了,然后就更发愁了。

    如果养父说的对,那顺风邮局可就有的忙了,以她的判断,养父说得还真有可能,目前各州各府都在搞合作社和工坊,小的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