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539部分

大宋有毒-第539部分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怕,王十在这个世上只怕一个人,不是养父,而是那个岁数更小、手段更毒辣、脑子更好使的异族师姐。从小两个人明争暗斗她就没怎么赢过,所以宁可死也不想落在宸娘手上,那才叫生不如死呢。

    “放你娘的狗屁!”猜到王十和这件事儿有关是一种感觉,从她嘴里听到又是另一种感觉。洪涛真想一把掐死她,促进社那种乌托邦一般的理想已经被自己否定过无数次,本以为她们都改变了,谁承想只是表面附和,骨子里又死灰复燃了。

    “我娘娘是大长公主……”王十也挺光棍,反正也瞒不住了,也就不再躲躲闪闪,大马金刀的往椅子上一座,还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

    “别废话,赶紧交待,谁的主意、谁的主使、从者有谁,统统都写下来,一个也不许遗漏!”抓到了知情者,洪涛就不那么焦虑了。别看王十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这种事情她真当不了主使,背后肯定还有人。

    

913 触目惊心() 
“爹爹先告诉孩子要如何处置,否则孩儿宁可死在宸娘手里也不会说半个字!”但最难对付的就是王十,心性狠毒、杀伐果断、很难忽悠。都到这时候了还敢讨价还价,死不改悔。

    “……看情况,如果影响面不大,于公应在促进社内部处理,于似可以家法从事。要是影响太大,那就得给世人一个交代了,不能让十多年的努力全被你们毁于一旦。”

    知道讲条件也挺好的,要是全像王八那样一问啥都说,洪涛更要发愁。这种脑子怎么和别人斗啊,玩政治比的就是谁不要脸、谁不是人、谁不怕死,实诚是最没用的。

    “……能不能不杀?”王十听明白了,促进社内部处理无非就是降职、处分,丢掉的只是权利和面子。家法处置无非就是抽鞭子,确实疼,但对将来没啥影响。

    唯独给世人交代比较麻烦,拿啥交代?皇帝能下罪己诏,下面做实事的可没这个待遇,出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只有一个结局,死!

    “你说呢?”洪涛听出来了,事情很可能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王十自己就掂量出来轻重了。

    “是有点麻烦……可她们也是为了新政好,并无徇私舞弊现象,孩儿愿作保!”果然,王十马上承认了事态的严重性,但还是想求求情。

    “为父又不是神仙,说说吧,你们都做了什么。”这倒是个好消息,听王十的意思她并不是主使,还舔着脸替别人担保呢。说实话,洪涛真不愿意和她们翻脸,那就等于自己否定自己。

    “材料都在这里,爹爹自己看吧,事情太多了孩儿也讲不清。当初本来不是这样的,效果确实特别好,但不知为何越来越失控。就算老八不来告状,二姐她们也得来向爹爹请教善后之策。”

    王十打开背包,里面根本没有旗袍,而是一大堆捆绑好的卷宗,绳结上还有暗红色的火漆封印。这都是监察审计委员会的绝密文档,只有极少数几个人有权翻阅,还必须获得授权。今天王十算是犯规了,不光没有委员会授权,还把它私自带了出来。

    “人世间最坏的事就是以正义的名义散布邪恶,此风不可涨,只能杀一儆百。人不是我杀的,真正的凶手是你们这些手握大权的上位者。说说吧,你觉得该如何处理才算妥当,又该让谁来当替罪羊呢?”

    洪涛没把所有材料都看完,只是按照索引目录挑挑拣拣把关键几个地方看明白,整件事儿也就掌握了。情况比自己预料的还严重,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边缘。就连促进社也束手无策,内部开始出现了分裂。

    看来王八没说实话,她隐瞒了促进社最近几次开会的内容,那已经不是讨论问题,而是成了互相攻击的角斗场。也就是大家全没有枪,否则能活着出来的没几个。

    高层尚且如此,促进社下辖的各地方机构就更乱套了。不同派别有不同的势力范围,有些地方坚决禁止湟州会的激进做法,有些地方则大力倡导,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相邻州县因此发生的民间械斗就不止一次,为此破家、丧命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谁会有这么大权力和影响力建立了湟州会,并把很多儿童团成员吸纳为会员,还致使促进社内部对此事褒贬不一,容忍到此呢?说起来洪涛都脸红,主使者是两个人,两个女人,周一日和富姬!

    这事儿说来就话长了,非要追溯的话得从周一日入川开始。当初自己为了让她能尽快在四川站住脚,就让富姬派人协助。于是湟州路和凉州路的一部分基层促进社干部紧急入川,主要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说白了就是去各地建立促进社组织。

    但川陕四路与湟州、凉州完全不同,它没被打烂,更没有重建,当地人有当地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很慢。

    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迅速打开局面谈何容易,于是这些来自甘凉路的基层干部就采用了一种类似宗教的发展方式,手段比较激烈,很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

    这事儿洪涛知道,知道也是白知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白手起家还有时间限制,不玩点斜的歪的确实不好办,哪怕自己亲自上阵也无计可施。

    所以当时不光没对这种做法进行批判,还对相关人员进行过表彰。要是没有川陕四路的鼎力支持,北伐灭夏的战役就不可能打赢,赵佣也活不到现在。

    但自从赵佣登基之后,来自外部的压力降低了很多,几个特区的发展全都纳入了促进社的整体规划里,这种事儿就没再发生过,慢慢就被忘记了,至少洪涛是忘了。本来就不是啥值得夸耀的功绩,巴不得没发生过才好。

    谁承想随着特区模式的不断推广,刚刚掌握了权利的促进社成员干劲儿太足了,自发的开始了攀比,不是物质上的攀比,而是在政绩上总想压人一头,好像不这样就不足矣展现其本领。

    怎么才能让发展提速呢?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肯定没戏,这几套发展模式都被师哥师姐们摸索了近十年,想在上面玩出花的可能性不大。

    而当初入川援建和被他们带出来的基层干部随着全国范围的新政铺开也走出了川陕四路,带着一脑袋先进典型进入了地方官府接管权利。

    一方有强烈的愿望、一方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很快就有胆大的地方官员在自己管界里偷偷试点,尝到了甜头之后马上加大力度。

    这种迹象肯定逃不过促进社的监管,很快就被发现,但在到底该不该这么做的问题上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

    有人觉得这么做不妥,搞不好会有很严重的副作用。有人觉得既然在川陕四路验证过,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用到别的州县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有点副作用在所难免,只要对新政展开有利就不用大惊小怪。

    而且这个办法是被养父认可过的,执行者还是两位夫人,现在说不对,那就是否定养父、进而就是否定促进社、否定新政。

    之所以一直没人向洪涛汇报此事,也是鉴于这一点。养父已经明确讲过促进社以后要自己发展,不要什么事儿都等着他来做决定。

    但随着湟州会成员越来越多,铺开的摊子越来越大,行事风格越来越明目张胆,副作用立马就体现了出来。

    主要就体现在士绅地主和部分自由民的不配合方面,也没法配合,人家的田亩、家产,凭什么就得主动拿出来加入合作社和工坊。

    湟州会对不配合者的做法极度无情,不肯加入合作社、合作工坊的人和家庭,先派人去做思想工作,还不听立马就会被当地百姓孤立,事事对着来。

    你还别反抗,湟州会就等着有人反抗呢。他们对如何挑拨底层民众情绪的技术玩得非常顺手,只需高喊一声均贫富,就能让当地穷人像疯了一样去打砸抢,去杀死一切拦着他们、不让他们富裕起来的人。

    事后大多数受害者已经没法告了,人都死了还怎么告。就算有人上告,当地官府要不就是和稀泥不敢插手,要干脆就是湟州会的人执政。表面上公正严明,杀人偿命,可审来审去通常是找不到杀人者。当然找不到了,一村一乡的打砸抢,谁说得清这一棒子是那个人打的?

914 数典忘祖() 
久而久之,原本不愿意加入的士绅地主们也看明白了,想活命就赶紧服软,损失点家产好歹能保命。要是死不低头,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佃户冲进来,被打死也是白死,都没地方喊冤。

    但也不是没有狠角色,很多大家族就不信这个邪,尤其是碰上整村整乡都是同族的地方,湟州会的手段最终就会演化成邻村之间的械斗。有时候能打赢、有时候就打不赢。

    没关系,硬的不成还有阴招。当地的供销社、银行、镖局、警察不能说都掌握在湟州会手中,但也算是一个体系里的,必须不会胳膊肘向外拐。

    谁和湟州会作对,谁就会很快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双方械斗,人家抓起来的人很快就成了受害者,你家抓起来的人就是凶手,要按律处罚。

    化肥就别想了,有也不卖给你,镖局也不再接你们家的业务,想送个信都成问题。更有甚者,连商贩们都不敢再和你家做买卖,县城里的商铺也不卖东西给你,想吃点盐都得跑到百里之外。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有些人家忍了,有些人家依旧不肯低头。找不到说理的地方干脆就不讲理,不是我宰了你就是你弄死我。

    反正也活不下去了,把家财变卖变卖,往山沟子里一钻落草为寇专门抢劫合作社、供销社、镖车的事件越来越多,最严重的就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的几个州府。

    这些地方交通建设比较滞后,地形也比较复杂,到处都是丘陵山区,促进社进入的时间也晚,当地士绅地主阶级势力相对大。

    遇到挫折之后湟州会也傻眼了,当初在甘凉路和川陕四路明面上有新军和护厂队保护,暗地里还有山川督察院和朱八斤的青帮协助,遇到这种硬茬子也不用怕。

    可是现在新军不是地方政府可以调动的,想调动就得有拿得出手的理由。编个理由倒是可以,但调动新军不可能不让养父知道,用新军镇压内乱的事儿立马就得露馅。

    别说湟州会不敢这么做,促进社的委员们也傻眼了。调兵吧,就得面对养父的怒火;不调兵吧,三路的内乱愈演愈烈,已经有县政府被袭击的事情发生了,光靠当地警察部队怕是应付不过来。

    “孩儿觉得还是尽早调兵为上,无论如何不能让暴民席卷三路,那样麻烦就大了……这些地方官表面上拥护新政,暗地里却和朝中旧派官员交往甚密,在当地乡绅中也有不利于新政的言论,不如借此除掉。”

    眼见养父看完了材料并没勃然大怒,也没露出要杀人的微笑,王十觉得这次的宝又押对了。养父不是特别反对湟州会的做法,只是对隐瞒实情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再认个错基本就算没事了。

    “啧啧啧,刚几年就张嘴闭嘴暴民,这叫忘本!有件事儿我一直不曾和你讲过,现在该说说了。你本是河北临清人,世代务农,因朝廷马政破家,还被马政官员伤了你哥哥,不久病死。你父母在当地告状无门才卖掉最后的田亩和祖屋到开封告御状,但御状岂是那么好告的,几个月下来花光了盘缠还染了时疫。你母亲先走一步,你父亲拼尽最后一口气把你送到慈幼局门口也倒下了,被人发现时已经活活冻死。他把身上的冬衣脱下来把你裹住,不是为了让你长大之后口口声声叫他暴民的。如果你父母在天有灵,不应该把你送到慈幼局,而是该把你溺死。马政就像如今的新政,由百姓自愿参与、让百姓有利可图,那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管不顾,只为政绩搞一刀切,那就是坏事儿。为了政绩连百姓死活都不管,这和强取豪夺的贪官污吏有什么两样?别以为以前为国出力、对国有功,以后就能胡作非为。打着新政的幌子做祸国殃民的事情,还有脸找当地官员顶罪,真说得出口,为父都替你脸红。看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只是脸皮厚和不要脸,你干脆就不知脸为何物!”

    听完王十的应对之策,洪涛直接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先是撇着嘴奚落,接着语重心长,然后讲事实摆道理,越说越激动,满脸都是鄙夷神色。

    “……空口无凭!”在王十印象里,养父只有对付敌人时才会这么刻薄,再加上突闻自己的身世来历,一时间也有点乱了方寸。

    “河北东路大名府临清县冯家庄,以你的本事很快就能查清楚。滚吧,以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