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少皇 >

第135部分

大明少皇-第135部分

小说: 大明少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这对兔毫盏乃宋朝皇室精品,据说宋徽宗曾经为其赋诗作对。后来金兵南下攻破东京,此盏在战火之中消失无终。老臣也是在三十年前偶然得到,就此视若敝帚。”代王说完,趁着皇闻言一愣的功夫,不漏声色的将兔毫盏轻轻放在安全之处。

    朱由校搓着手指思量道:宋徽宗?这个文青皇帝,可是脑子犯抽的典型啊。不仅被押到完颜阿骨打的庙宇当人偶,更是被金朝封为昏德公,其后宫遭遇之惨事,根本不可用言语描述。被后世认为是华而不实的标杆人物。这老头什么意思?他这是暗讽,还是规劝?

    见皇脸色突变,眉宇间已然有不快之色。代王淡淡一笑道:“皇,宋徽宗终其一生,以花鸟诗词为最,以琴棋书画为佳。其在茶艺印章之道也见解颇深,乃史难得一见之天子。可惜,终为亡国之君。后来,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登基,才算延续了宋朝的国祚。”

    赵构?宋钦宗的弟弟,他是暗示什么?我弟弟朱由检要做皇?老头疯了吗?竟然当着朕的面说这些!!朱由校眯着眼面色一沉,心里已是恼怒万分。

    要是换做之前,他早把火炉扣在老头脸了。但一年多的帝王生活,让他明白,但凡有人敢如此直说不讳的时候,背后必然隐藏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朱由校语气不悦地说道:“皇叔,朕之前已经说过,此次会面只有你我叔侄二人,有什么话大可直言,别这么绕来绕去。”

    前文说过,因为开府代王朱桂特殊的地位,因此历代代王向来骄横,目中无人。加大同所处的特殊战略位置,代王府实际拥有的军政权力,并不比地方官员小多少,甚至很多时候还在暗中施加影响。因此历代明皇对于代王都很头疼,却又不得不一再安抚。

    现任代王朱鼐钧,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个小皇,能把自己怎样。藩王不得干预地方军阵大事?那是不到时候。大明朝,可不仅仅是你朱由校一个人的,朱家子孙人人有份…

    ……………………………………………………………………………………………

    “皇,自去年八月以后,京城内外便有传言称,当今圣被人施以妖法夺魂移魄。不仅屡有荒诞不经之举,而且行为做事颇为怪异,根本不似本朝之人。百官为此忧心忡忡,臣工忐忑不安者甚众。乡间无知村汉民妇,更以神鬼之说以讹传讹,民间各种蜚语喧嚣尘。”

    见代王说完后,正神色严肃地看着自己,朱由校的眼神便有意无意地往四处闪躲。他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烟卷,手里的火折子却晃来晃去,怎么也点不燃烟卷。

    朱由校弄了两下,干脆把烟卷和火折子往茶几一放,起身而立看着远处:这不能吧,就这么被看出来了?他们怎么知道我是穿越的?嘶,后面该怎么回答?这狗日的代王,居然用文物鉴赏来测试劳资。早知道后世多看一点鉴宝,怎么着也能装一下门面啊…

    皇抖动地双脚和不断开合的手掌,都被代王看在了眼里。代王轻轻摇了摇头,心里暗叹:原来皇早就被这些流言蜚语气坏了,只是平日里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如今被老夫这招指桑骂槐一激,便沉不住气了。年轻人到底定力不够啊…

    朱由校正在冥思苦想,怎么遮掩自己真正身份的时候,代王却呵呵一笑:“皇,京城的流言,老臣也有一点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妈的,就算你说的是实话,劳资也要笑,笑得你心里发毛,笑得你怀疑人生。朱由校心里一横,迅疾地转过身,嘴角一歪说:“如此甚好,朕,也想听听皇叔有何见解。”

    朱由校本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想着后面怎样胡说八道一番,言谈之中无所谓的语气甚浓,加这一年多来身居高位的养成的气势,此刻倒更像听取下官的工作汇报。

    代王对于皇的表现很满意:皇有此心态才是对的,如果气急败坏或者干脆破口大骂,老夫才会真正担心,这样的皇,到底能不能救得大明。代王站起身,鞠躬施礼道:“如此,便请皇落座,且听老夫一言。”

    “皇,京城的流言,老夫自然是不信的。不仅不信,老夫也知道这些流言蜚语到底所指为何。皇,这是有人刻意为之,意图破坏皇的宏图大计。

    皇的所思,所想,所为,岂能为大臣所控制?皇家的尊严,岂是这等下作手段可以玷污?这种流言简直是笑话。”代王说完,原本有些佝偻的腰背,竟然挺直了不少。

    朱由校闻言,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原来如此,吓死宝宝了,劳资怎么忘了,我现在是皇帝啊。皇帝做点有个性的事自然会万人瞩目,民间有些猜测实属正常。老皇叔啊,你特么吓死老子了,七十多岁的老头儿居然如此调皮…

    ………………………………………………………………………………………

    既然是虚惊一场,朱由校脚也不抖了手也不晃了,很麻利的为自己点燃烟卷,立刻进入了皇状态,深深吸了一口后说:“老皇叔此言甚是。朕初闻之时,也是愤懑不已,但朕谨记太祖教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设,由他去吧。”

    代王闻言一愣,他自负学富五车,不说才高八斗,至少也有六斗吧,怎么从来没听过太祖说过这话?随即也是释然一笑,自家不是皇亲嫡系,有些皇家秘闻不知道也是应该的。

    “吾皇大度,老臣佩服。方才老臣以兔毫盏,隐喻宋徽宗一事,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还望皇不要见怪。”代王说罢,起身深深鞠了一躬。

    朱由校挥挥手道:“皇叔此举,必有深意。不妨说说缘由。”既然当了皇帝,有些事就别较真了,再说古人说话本就如此遮遮掩掩。幸好宋徽宗这人还知道一二,要是换个其他典故,除了傻眼别无他法。对于不熟悉的事,还是别打肿脸充胖子了,装作很大度岂不是两全其美?

    代王眼中一丝精芒悄然闪过:京城人言,少皇颇有容人之量,如今一见果然并非虚传。如此一来,接下来的话,老夫也就斗胆再说一说。蛟龙出海越长空,总困在封地可不行。

    “京城有言说,皇整日里醉心于鲁班之术,不理朝政。后来更是遍招各地能工巧匠,做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坊间早有传闻,说皇欲效法宋徽宗,不思治国之良策,偏好奇门外道不喜孔孟之术治国安民,犹好商贾贱工之法捞取钱财。”代王顿了顿继续说道:

    “俗话说眼见为实,因此老臣方才斗胆以兔毫盏一试。方知京城流传乃是无稽之谈。若皇真好木工,为何见到茶圣陆羽之茶几,无动于衷?此乃唐朝大师所做,精美绝伦。兔毫盏更是国之珍宝,皇却视若草芥。吾皇如此,实乃大明之福,万民之幸!!”

    朱由校用尴尬的微笑表示回应:这…我是真不知道这茶几好在哪里,这兔毫盏更是没见过。我要见过这些东西,说不定早就把奶茶美美泡到手了,还用得着参加夏天打折的海南游?结果被扔到明朝参加真人秀…原来不认识古玩,也是有好处的,被人戴高帽子还不用脸红…

    代王可不知道朱由校的小心思,继续做高山仰止状道:“吾皇如此,老臣便更相信京城的另一则传言。吾皇日理万机,日夜为国事操劳。因诸多想法不为大臣所接受,故而与群臣积怨日深。

    老臣敢以今日所见断言,京城流传的诸多流言,必定与此事有关。哼,京城那帮家伙打的什么心思,老臣心知肚明。可惜诸多皇族有心无力,眼见皇披荆斩棘,却只能为吾皇摇旗呐喊,助助声势而已。”

    ……………………………………………………………………………………

    闻听此言,朱由校对于皇族的不要脸,有了的认识:马屁谁都爱听。可老子在草原吃沙喝风的时候,没见你们送点鲍鱼燕窝来慰问呢?劳资用沙砾擦屁股的时候,没见你们弄点清风维达呢?老子在大同焦头烂额的时候,你个老头儿又在哪儿呢?

    想可以这么想,但面子话还是要说的,朱由校端起兔毫盏浅饮一口,淡淡一笑:“皇叔美意,朕,心领了。但祖制在前,朕也是徒呼奈何啊。”

    代王此时再次起身,恭敬地说道:“皇,如今国之乱象迭生,吾等皇族也是寝食难安。虽有美酒在口,品之无味,虽有佳肴在案,食之无趣啊。皇,古语有云,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今日,早有猛虎为害,吾皇易早做打算,否则悔之晚矣。”

    朱由校此时正在努力研究眼前的茶几和茶具,虽然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东西好在哪里,但这又是陆羽又是宋徽宗的,想必这两玩意儿值不少钱啊,是不是以后也弄个鉴宝huo dong搜刮…咳咳,保护国宝呢?

    代王这一开口,朱由校就差点把兔毫盏捏成碎片:我说这老头,步步为营挖坑设套的,原来是为了这个。京城那帮老东西还没安定,你们这些藩王又有想法了?怎么,都拿劳资当泥巴捏啊!!

第六十五章 谁,松开了猛虎的铁链?() 
皇愤怒的表情,在代王的意料范围之内,因而此刻他也一言不发,就等着皇质问之时,再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各种说词。【。m】偌大的望亲楼,一时之间陷入了死一般得寂静之中。

    代王以为,皇的愤怒来源于解除藩王限制后,对于皇权造成的冲击。但他不知道,朱由校的愤怒,源于抱负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实践。

    朱由校来到明朝之后,因为几乎毫无根基,所以其诸多改革措施,遭到了各方势力或明或暗地阻挠,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这些势力以各种方式触动底线,他早就受够了这种窝囊气。他极度渴望拥有一支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朱由校对于皇权根本没有敬畏,对于皇族就更谈不有什么天然的感情,也没有手足相残的忌讳,更不会有皇族杀之不祥的忌惮。只是后世史书记载的大明多数皇族,面对亡国危机之时,至少也算得宁折不弯,他因而对于大明皇族存有一种复杂的心理。

    他这次来到大同,便是想看看皇族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能否为自己所用。但是他绝不接受,皇族把自己当成一个傻子或者垫脚石。因此面对代王请求解除藩王限制的试探,朱由校心里的火气立刻就冒了来。

    “皇叔,朕说过,有祖制在前,朕不敢有违。如今西南叛乱接近尾声,辽东疥癣之疾不足为虑,草原四分五裂雄风不再,何来王叔所言猛虎在侧?即使有猛虎为害,朕早晚必除之。皇叔切勿多虑。”朱由校冷冷地说完,便抬头望天不再言语。

    代王略一思量说:“皇,猛虎不在边关,而在京城啊。我等皇族日夜所忧,便是为此。”

    朱由校转过头,看了看代王说:“如此,便请老皇叔叙说一二。”同时,心里也有了疑惑,请求解除藩王限制乃明朝大忌,代王老谋深算,怎会如此不知轻重?谁给了他这么大胆子?

    …………………………………………………………………………………………

    代王端起茶壶给皇斟满,顿了顿便缓缓说道:“皇,宁王之乱后。我大明皇族便忘情山水,不问人间世事,距今已有百年。其中酸甜苦辣,想必皇早已知晓。但我等,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大明风云激荡,皇权屡受压制,大明皇族亦感同身受。”

    朱由校闻言眉头紧锁,端起的茶杯又轻轻放下:“皇叔,皇族享尽人间富贵,世人皆知。位卑之事从何谈起?大明之兴衰荣辱,本就与你等息息相关,又何来忧国之说?切勿本末倒置啊。至于感同身受,皇叔,此话慎言。朕当做没听过。”

    代王暗道:嘶,这小皇嘴巴还真毒。说话滴水不漏啊。随即轻笑道:“皇所言极是,老臣失言了。但皇,您可知皇族现在落到了什么地步?苦不堪言啊。”随后,代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演技,以及憋了几十年无人知晓的八卦潜力。

    素有贤名的赵康王因为发现王妃与儿子,最后吊自杀,堪称悲剧靖江王宁愿去守陵也不愿回府,就是能够呼吸几口自由的空气,堪称苦闷王府子女长期被困于府中,长大后不知牛羊为何物,偶然一见竟被吓得嚎啕大哭,堪称最大之笑话

    至于说藩王有钱有势,也仅仅限于二十八路层藩王而已。其余下层宗室成员之中,为生活所迫,偷鸡摸狗盗抢劫掠者屡见不鲜,饿死街头无人问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很多宗亲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与流民无异。

    成祖不准藩亲与朝廷文武联姻,更规定在王府任职者不得入朝为官,此后有才之士视王府为禁地,避之大吉。此举使得诸多藩王子弟不晓祖宗法制,不通四书五经。如贵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