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少皇 >

第143部分

大明少皇-第143部分

小说: 大明少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始皇帝甚至曾经将帝国之前严格遵守的法家学说,做出了让步和改变。统一的教化和言论,被博采众长的方式所代替。但这些东方学者,始终以冷漠对待始皇帝的热情,根本不把始皇帝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内心根本不认同秦帝国。但,始皇帝忍了下来。

    后来面对始皇泰山封禅的礼仪要求,东方学者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就是不给始皇一个明确的答案。实际就是不承认,始皇的受命于天和君权神授,不愿意帮助他完成祭祀。面对这种对君权极大的挑衅,始皇帝最终选择了平淡处理,仅仅宣布‘博士不得用以封事之礼’;

    始皇泰山封禅遭遇暴雨,落魄地回到营地。这些来自东方的学者和博士,甚至以嘲笑和奚落来迎接始皇帝。对于这种直面的羞辱,秦始皇也忍了下来。他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时间会证明,秦帝国采取的郡县制皇帝集权,会比传统的分封制更加优越有效。

    雄才伟略的始皇帝明白,新规则的建立和维护,必须建立在百姓拥护和帝国实力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依靠这些东方学者。

    为了取得民心,始皇采取了‘令黔首自食田’土地政策,承认当时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以求稳定社会,获得百姓支持。

    为了抵御匈奴的威胁,彰显帝国的实力与威严。始皇花费七年时间,将燕、赵、秦三国原有边墙大规模修筑,建立了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并修建了著名的秦直道,用以辅助长城防御;

    与此同时,秦皇命秦军挥师五十万,南征百越。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秦军征服岭南,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自此,岭南永远并入华夏的版图。华夏之辉,开始烨烨闪烁,华夏之魂魄,就此凝聚,华夏之威仪,自此威加海内!!”

    …………………………………………………………………………………………………

    朱鼐钧越说越激动,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的模样,似乎恨不能自己就是秦皇在世。要不是被绳子捆得结结实实,这老头保不准能飞到天上去。

    朱由校正在回味代王所言之时,朱鼐钧轻咳一声,狠狠叹了口气道:“皇上,秦皇为了新规则的建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但最后又如何呢?

    秦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帝国平定南越设立南海郡,咸阳宫内歌舞升平为秦皇贺。博士淳于越向始皇进言,要求重新恢复分封制。此举终于激怒了秦皇,因为他触犯了秦皇的底线,那就是大一统帝国存在的基本规则,郡县制。由此,秦皇决定重竖法家治国。

    郡县制的坚定拥护者,秦丞相李斯提议,‘些许儒生厚古薄今,诽谤当世,议论朝政,惑乱民众,必须令行禁止,否则朝廷威信不再,民间将会各行其是。’

    李斯还建议严禁民间私藏百家语录,敢有谈论《诗经》《书经》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逾期不自行焚毁藏书者判处黥刑,罚做苦役。保留秦史官核定史书,及医药、占卜、种树与百工之类书籍,其余皆焚毁之。

    秦皇诏令之下,昔日东方六国无数珍藏典籍,遭遇巨大浩劫被付之一炬,极大摧残和破坏了华夏文化。百家争鸣,由此烟消云散。这便是著名的………‘焚书’;

    后又因两个儒生私下讽议秦皇,因害怕获罪而逃亡。厚待儒生而屡遭羞辱的秦皇,于盛怒之下,下令将咸阳城内四百六十余儒生逮捕,全部活埋坑杀。这便是著名的………‘坑儒’。

    秦皇为了维护规则,而做出此不计后果之举动,终于激怒了天下读书人。由此,天下反秦思想涌动,人心思变。

    而‘令黔首自食田’的土地政策颁布当年,帝国的经济遭遇了重大冲击,粮食价格暴涨至每石米一千六百钱,民间怨声载道;

    长城的修筑和建设秦直道,几乎耗尽了国力。征服匈奴与百越之战,又让秦军主力被死死拖在边关,导致帝国腹地出现真空;

    最后,因为修建宏伟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军队无休止的征战。帝国的农业和工商彻底崩溃,秦皇也终于触怒了天下人。

    其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随之大乱。秦帝国在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后,终于坍塌。而后又经过数年南征北战,汉高祖刘邦长安定鼎。”

    ………………………………………………………………………………………

    朱鼐钧滔滔不绝地说完以后,仰望京城长长叹息了一声,回过头看着朱由校道:“皇上,老夫所言,出自肺腑。规则建立不易,维护规则更是需要铁血。皇上,这一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您都做好准备了吗?”

    不待震惊不已的朱由校回答,朱鼐钧花白的须发,突然如钢针般根根耸立,他瞪着血红的双眼,声嘶力竭地吼道:“不,你没有!你根本不知道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秦皇所立政法,变华夏八百年之延续,但一个帝国却因此灭亡。皇上,您如今要变一千八百年之规则,您是要大明,为你的理想陪葬吗?你是要天下苍生,陪你一起灭亡吗!!!”

    说到此处,朱鼐钧涕泪横流,低低咆哮着:“皇上,我大明如今之困境,并非无药可救,仅需帝王英明,招贤纳士,重新励精图治即可。此乃帝王之正道!!

    您为何要强力触动文臣之禁锢,武将之忌讳,商贾之钱帛?您难道不知道,他们手上掌握着足以颠覆天下的力量?您竖新规、立新法、练新军,为何要将文武百官排斥在外?天下利益,怎能由您一人独享?这不是帝王之道!!!

    皇上,太祖披荆斩棘,成祖摧枯拉朽,方有今日之大明,期间多少波折,全靠文武死命方才周全。但,如今呢?

    您的皇家科学院,排斥原有官吏,仅仅提拔民间白丁。您的秘书处,实际已成大明最高权力中枢,但非您嫡系之人不仅难以进入,更不可能一窥究竟;

    您的新兴经济法令,打击豪商巨富,却提拔无名商贩。由此,京城民生凋敝,民间早有怨言,京城乃至地方民怨难平啊;

    边关互市乃大明羁縻外族之国策,您却强力禁止,导致蒙古与我继续交恶,建奴乘虚而入,如今已成大明之最大危难;

    建奴迫在眉尖的威胁您视而不见,却不惜耗费国孥兴师动众,夺下蒙古昔日放牧之地。之后又弃之不理,却又是为何?仅仅为了训练新军,便要置大明于四战之地?

    自古权力更迭之时,便是血流成河之际。一旦天下颠覆,我等皇族何去何从?老夫既为太祖血脉,在此大明危难之际倾覆之时,怎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清君靖难,老夫自然义不容辞。朱由校,你就是规则的最大破坏者!恨苍天无眼,老夫不能手诛昏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爸爸,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多用于口语。与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该词起源甚早,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中《释亲》篇已有云“爸,父也。“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可见到多以“爸爸“称呼父亲,而非“爹爹“,比如杨过即是如此,那是因为该词的确在宋之前已流存于世了。

    民间口语中多以“爸爸”二字,代指父亲。“爹爹”等词,多见于小说之中或者所谓诗书官宦人家。

第七十四章 义无反顾() 
    

    朱由校阴沉着脸耐着性子,细细听完了代王朱鼐钧歇斯底里的咆哮。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为大明复兴所做的一切,早已成为明朝各个既得利益阶层的眼中钉,肉中刺。

    幸好自始皇以来,大一统的君权思想太过根深蒂固,因此这些利益阶层不敢公然扯旗造反,便暗中唆使已经老糊涂的代王当替死鬼。

    自己做的这些事,也幸好是发生在明朝。要是放在利益关系紧密,地域观念浓厚的欧洲,自己早他妈成全民公敌了。

    那个法兰西的著名矮个子,因为想要学习秦始皇当整个欧洲的乡长,结果被全欧的村长联合起来痛殴了一顿,只好凄凉地远窜圣赫纳岛吹海风,最后还被人喂了耗子药…

    从一开始,自己脑子就发热了啊,一直以为这些明朝官吏和皇族,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国家意识。只要有这么一丁点的意识,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明白自己弱化权臣,打击豪商,分化蒙古的真正目的。

    可现实就是,现阶段家族和集团的利益,远远大于国家利益。国家,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用来刷名望和领养老金的。至于更大的利益,家族、外人甚至异族都可以协商和分享,唯独皇上是无权触碰的。

    因为他们明白,皇权的集权性和占有性,会让他们的利益变成水中花井中月。在此前提下,任何集团和家族都将成为皇权的附庸,从而丧失掉自主性。而为了取得利益自主分配权,皇权与臣权进行了将近千年的交锋。最终在从宋朝,臣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东华门唱名,让臣权终于可以从思想上一手遮天。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他们天然占据了政治优势,从而一手主导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权。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受损害就行,至于谁当皇帝,他们根本就无所谓。

    当年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观念的提出,符合农耕社会要求稳定的基本要求,进而推动整个华夏社会彻底进入了家族时代。在程朱理学“弱枝强干”的变态配合下,在随后的华夏历史发展中,家族及集团利益,都远远在皇权甚至国家利益之上。

    他们效忠的是能带给他们利益的‘君’,而并非这个利益载体的‘国’。能保证他们利益的就是鸟生鱼汤,不能保证甚至损害他们利益的,就是夏桀商纣。

    在社会的读书识字率低于5的时候,他们不仅是绝对的社会舆论引导者,更掌握了整个社会的生杀大权。他们站在金字塔塔尖,呼风唤雨招兽放咒,几乎无所不能。

    ………………………………………………………………………………………

    当一个皇帝学会思考并开始质疑他们之时,那么即使联合异族推翻整个国家,他们也在所不惜,甚至还能摸着胡子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句话放在现在,是颇受很多人赞同的。很多不如意之人,甚至用此对社会进行所谓的批判和揭露,以表现自己恨不能也追随屈原跳河。那多悲壮,多受敬仰。于是站在岸边左顾右盼,还大声嚷嚷着:劳资要跳了啊,别拉我…可你他妈的倒是跳啊!!!

    当一个君主的“仁”,“贼”,“义”,“残”,“暴”的评判标准,被一个集团甚至一个阶层所把控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社会批判家或者公蜘,有没有一个人真正想过,这是怎样一种可怕而恐怖的事情?这是怎样一种可悲而又可怜的情形。

    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集汉族光辉文化之大成,名扬四海!万历朝,国内百姓生活富足,民间思想百花齐放,华夏大有再度中兴之望;对内对外三大战争,昭现华夏之威天国之雄。可是因为成祖之后的历代明皇,一直坚持不懈的想要重新收回君权,惹怒了国内利益集团,于是后世史书上的明朝皇帝形象,被各种抹黑和污蔑。

    辫子朝,皇上公款四处吃喝海内烂嫖,被称颂为圣君;几大对内对外战争屡败屡战,被称赞为十全武功;以彻底毁灭华夏文明为基础,抽掉华夏脊梁为根本的《四库全书》,被称赞为“亘古未有之奇书”。这一切原因为何?在于辫子很聪明的保留了家族与集团的基本利益。既然得了好处,那就说好话吧,那怕为此需要卑躬屈膝放弃汉家尊严。

    朱由校当然不会傻到采取后世的某些极端措施来控制思想,但也绝对不会再放任明朝士大夫与武将阶层,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下去。华夏乃中国,中国乃华夏,只有统一的国民思想,才能真正挽救明朝。这是以后朱由校心中的逆鳞,任谁也不能触碰。

    …………………………………………………………………………………………

    作为后世之人的朱由校明白,如果他现在采取和辫子一样的做法,国家自然可以稳固。大不了退一步,采取君主立宪,也能救明朝与水火。可,如此一来,明朝及整个华夏未来的走势,将会彻底走向未知与不可控。

    辫子朝的做法,以对内绝对的思想控制和武力镇压为基础,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