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少皇 >

第16部分

大明少皇-第16部分

小说: 大明少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ЮD一百余天,围困贵阳几乎一年,我们的军队到底在干什么?”朱由校说罢,便回身一掌拍在桌子上。

    “陛下,可是要授予锦衣卫监军之权?”骆思恭声音颤抖地问道。监军之权可谓大明王朝最重要权利之一,以前都是那些死太监把持着,难道皇上要改变这一切?这么一来,锦衣卫可就真的权力滔天了,这怎么好意思,传出去了多不好…。

    “不,你们没有监军之权。你们要做的,是隐入无边的夜幕之中。永远见不得天日,永远在黑暗处,保护大明。”

    “皇上,您的意思是,锦衣卫只是监视和防范,而且只能在背后活动?”骆思恭问完,眼神微微异动了一下。

    “对。但是,有些事情,还是你们必须出手的。比如铲除某些汉奸。”

    “汉奸?什么意思?”

    “如前抚顺千户所游击………李永芳之流就是汉奸,我华夏的败类,汉人的耻辱。除去汉奸这事以后再说。骆指挥使,你应该知道阴阳相辅的意思。太阳有越大,阴影就有多大。可如今太阳被阴暗遮住了,只剩下了阴影。你们要在黑暗中,把光明一点一点扣出来。”

    “皇上,我锦衣卫定当不负重托。”听到这话,骆思恭好像有点明白皇帝的意思了。锦衣卫将成为大明朝最为倚重的护身符。而且干掉汉奸这种事,可比抓捕朝廷大臣带劲多了,这说出去多长脸啊。

    朱由校示意骆思恭坐下来说道:“骆指挥使,你坐下来。我马上告诉你,锦衣卫以后的事情应该怎么做。

    你们本该是出笼猛虎,却奈何被困在这京城之中;你们应该成为我大明最锋利的尖刀,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朝堂争斗里。骆指挥使,只有天地广阔,才能大有作为。”

    ……………………………………………………………………。

    朱由校与骆思恭又交流了一会儿意见后,便摸着袖笼里的令牌,准备待会儿交给骆思恭。毕竟锦衣卫改制,不同于小区选家委会主席。期间会遇见什么变故,着实不知,骆思恭有了这个令牌,也好办事。

    看着一脸坚毅的骆思恭,朱由校心里不由的感叹:大明还是有懂得轻重缓急,明白是非道理的官员。锦衣卫如果真能慢慢转变成后世FBI的角色,于大明可谓大大有利。可惜,崇祯皇帝生不逢时,见识太少了。崇祯…。。

    电光火石间,朱由校脑子里忽然想起了袁崇焕,也想起了崇祯在煤山上吊时,面对着大明江山发出的悲怆声音:“诸臣误我!!!”

    崇祯为何独独信赖袁崇焕?为何愿意将帝国的命运压倒袁崇焕一个人的身上,也不愿意用集体的力量去对付后金?难道崇祯的老师没有给他讲过如何用众人之力,这不可能啊。为何骆思恭面对削减锦衣卫职权这件事,却表现的如此淡定?这与昨晚想的不一样啊…。

    朱由校将令牌悄悄往衣袖里一送,带着满脸的职业笑容道:“骆指挥使,你看我们也聊了这么久了,你再想想,朕还有哪里没有讲清楚?”

    骆思恭低头想了想道:“没有,皇上已经讲的很明白了,老臣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那好,骆指挥使,你把关于锦衣卫怎么改制,写成一个奏折给朕,要秘奏。我再来看看,我们之间还有没有什么沟通不到位的地方。你也知道锦衣卫改制是一件大事,牵一发而动全一身,不得不谨慎。”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是,老臣必将此事,全力办好。但是老臣还有一事不明。”

    “骆指挥使,但说无妨。”

    “锦衣卫改制以后,其官员品级以及监督实权上,于现在有何不一样的地方?”

    “品级与现在一致,不做改变。至于监督的实权,你们主要是秘密收集情报,然后由你们进行汇总分析,再把你们得出的答案给朕。朝廷会做出下一步判断。

    也就是说,锦衣卫没有实际的奖惩及处置权力。当然,如果朝廷有特殊需要,会授予你们临时的权力。对了,改制文书正式下发以后,朕会有天子令牌给你,以方便你行事。”

    “老臣明白了,这就立刻回去,将此事办好。”骆思恭说完,便拱手见礼离去。

    骆思恭走出工部军器局大门,一只癞皮狗正好从空无一人的大街上经过。他忽然一口唾沫吐向了癞皮狗。“咳”的一声,吓得癞皮狗身子一矮后腿紧紧夹住尾巴,东张西望一番后,干嚎了两声,便灰溜溜地顺着墙根跑开了。骆思恭淡淡一笑,打马而去……

第一卷风云动第十九章 皇上的大礼仪() 
见特务头子骆思恭满面春风地离开,工部尚书王舜鼎心里活泛了起来:刚才首辅叶向高不是说,锦衣卫的职权被削减了一些嘛。骆思恭这会儿难道不该痛哭流涕,指天发誓吗?为何现在就跟没事人似的?

    看他步履轻盈,矫健有力的样子,难不成皇上还给了他奖赏,这不能吧。南镇抚司的卫生检查可是不及格啊,而且火器研发据说也被陛下痛骂…。。难道他又向陛下说了谁的坏话?各部官员落在锦衣卫手里的把柄可多了去了…。

    正在王舜鼎瞎琢磨骆思恭的时候,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急忙拱手道:“老臣见过信王殿下。”

    信王朱由检扬着手里几张纸,翻着白眼说到:“王尚书免礼。我刚刚看了看你们的资料,我觉得不对啊,王尚书。你这军器局的各类消耗太高了吧。”随后,朱由检便把手背在身后,鼻孔朝天喷着气说到:“皇上说了,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换做别人说这话,王舜鼎恐怕还要掂量一下,可是信王殿下嘛…。少年人总是这般心高气傲不问青红皂白,年轻人到底历练不够啊,也罢,也罢,谁不是从这一步走来的呢?信王要问的问题,想是那些小吏有什么地方没有解释清楚,老夫解释了便是,这有何难。

    王舜鼎笑眯眯地说道:“信王殿下,您有哪里不甚明白的,老臣来为你讲解一二。”随后便不以为意地接过信王递过来的纸张,只看了一眼,他的包子脸就变成了锥子脸。从那一刻起,工部尚书的嘴巴就没合拢过,心里拔凉拔凉的:这…这…这,里面的问题可怎么回答…。。

    制作一只火枪需要煤炭多少?…煤炭这东西用多少,我怎么知道?

    一只合格枪管,需要用多重的铁锤锻造多少次?…。谁没事统计这个啊?

    枪管长短对射击距离的影响及威力大小?…。。这,我问谁去?

    风速、湿度对于射击精度的影响?…。这是什么鬼?什么是风速和湿度?这下面的其他问题也是从来没听说过……。

    “哎哟,对不起王尚书,本王拿错问题了。你手里的是待会儿问你的,这里才是本王要问的问题。”朱由检抱歉地笑了笑,另外拿出来一张薄薄的纸。

    王舜鼎流着冷汗接过来另一张纸,忐忑不安地看了一眼后,王尚书顿觉老眼昏花:这是一张制作火枪的详细流程图,上面要求把每一个步骤的银两消耗写出来,而且要求写出能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序…。

    再看最后一条,王舜鼎顿感五雷轰顶:同一部件,军器局与民间作坊的价格与质量差异对比图。并且这种对比结果,需要经过信王实地确认,而且以盖有信王大印的审核信件为准。并且要求立刻执行,不得耽误,有通风报信串谋欺骗信王者,等同欺君!!!

    朱由检自信满满嚷嚷着马上开始做事,傅山不停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带着一脸坏笑。王舜鼎觉得自己的前途,已经伸手不见五指。自己做了一辈子好人,这都快退休了,却栽倒在两个小屁孩手里…。皇上啊,您这都是些什么法子啊,这不是把老臣往死路上推嘛…。。

    …………………………………………………………………………。。

    “哥,哥,你看看,我花了一个星期,熬更守夜把你要的资料都整理出来了。怎么样,我很厉害吧。”朱由检还未进屋,声音就先传了过来。接着就见他和傅山两人冲进屋内。

    朱由校停下手里的事,笑着摸了摸弟弟的脑袋,然后对傅山说:“你也辛苦了。又要看着这个淘气鬼,又要做自己的事。”

    傅山咧着嘴笑道:“哪里,哪里,我不累。皇上,我和信王发现,工部的很多生产数据和资料,都涉嫌造假啊。您看这…。。”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不只是造假,还有虚报。甚至用战时拨款标准来当作一年的经费划拨依据。我这个星期也没闲着,我查阅了大量的工部生产划拨资料和兵部签收使用资料。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见两人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名堂,朱由校指着两处内容给他们细细讲解:“这是广宁之战前,工部划拨的火枪500支,当时兵部也签收了。这是广宁之战后,兵部给出的回应,说因战时损耗,全部损失。你们看明白里面的道理没有?”

    傅山眯着眼睛看了看,眼珠子闪出了光亮:“陛下。这里好像欠缺了,是哪只部队使用了这500支火器以及谁能证明是战时损耗。”

    朱由校闻言沉默了一下,便指着一堆发黄的纸张说到:“这里有太祖时期的,也有成祖时期的。你们看看上面的记载,所有武器的来龙去脉,记载的一清二楚。”朱由检和信王急忙仔细查看,之后也和皇上一样陷入了沉默之中。

    朱由检实在忍不住了,跳着脚道:“哥哥,为何太祖时期能做到的事,现在却做不到了?哥哥,这些官员都要严惩不贷。”

    “严惩?怎么严惩,现在没法追究谁的责任了。因为这种事情已经成了惯例,我们惩治了一个,继任的官员依然会是这种做事方法。我总不能把所有官员都撤职了。”朱由校说罢,又拿出另一份资料:

    “我之前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大致梳理了一下,这几年朝廷的收入明细及花销去处。只得出一个结论,都在里面捞钱,捞得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这就说明一点,他们根本不在乎会被砍头,因为整个官场都是这样,他们可依仗的就是法不责众,四个字。”

    “皇上,难道就任由这种事情发生?”傅山咬牙切齿地说道。

    朱由校笑着说:“当然不会,但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种事情发生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原因,然后再从制度上下手。所以啊,我让你们查工部的账本,只是第一步,以后会一步步推进。很多事,不能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一通乱砍,得找到根子。”

    朱由校正在给二人细细讲解之时,门外的太监唱到:“兵部司务孙元化、广平府推官王徵,上海县人徐光启觐见。”听见太监的通报以后,朱由校急忙整理了一下书桌,便亲自去到门口迎接。

    …………………………………………………………………………

    朱由检和傅山面面相觑,往日皇上最不耐烦谁说他的衣着问题,他总说这样的衣服不如一种叫做休闲装的衣服舒适,皇后因为皇上不修边幅这事没少抱怨。

    今天皇上不仅主动整理了衣服,竟然还梳理了一下头发…。来的这三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啊,能让向来慵懒的皇上如此重视??…。。

    两人都没想到,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当三个爷爷辈的人出现在视野中时,皇上快步上前,在众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朱由校一撩长袍,两手拱合,左手压住右手,举手齐额,而后弯腰鞠躬手与心平,额头顺势触碰在手上。同一动作连做了两次…。

    华夏礼仪中有三叩,被称之为正拜。稽首大礼最重,顿首为次,空首虽为第三,但也是规格相当之高的礼仪。且华夏礼仪中,最高只有四拜,那是对先师、君父、天地才有的大礼,朱由校因为是皇上不用下跪,但行了拜两次的空首大礼,那已经是代表相当尊敬了。

    皇上这一拜,可把三个中老年科学家给吓坏了。三人惊恐万分之下,急忙下跪行稽首君臣大礼。没等三人脑袋放在地上,皇上就已经将三人扶住,嘴里连连说道:“不容易不容易啊,终于见着活人了。”

    朱由校顿觉此话有误,便立即改口道:“朕听闻各地多有乱象,且瘟疫四起,故而感叹人生无常,三位切莫在意。”说完后,心里感叹: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三人,谁想到,老天会给我一张单程车票来看望你们,确实不容易啊…。

    三个中老年科学家此刻还震惊在皇帝的空首大礼中,对于皇上的“口误”也不放在心上。再说皇上本来就没文化,说错话可以理解。人生无常这一说法,放在现在倒也贴切。如今的大明,确实是处于风雨飘摇,黑白无常之中。

    见礼落座过后,朱由校对信王和傅山说到:“你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