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少皇 >

第31部分

大明少皇-第31部分

小说: 大明少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喝了一口茶水涮涮嘴,心里也开始紧张起来。事情发展到现在,他这个政治小白都看出来了。今日剑拔弩张的朝堂,不同于往日菜市场般的朝堂。看样子,今天要出大事。

    这可是自己的好机会,往日里没有机会插手朝堂的人事安排。今天看样子东林和阉党会不死不休,弄得不好会有很多的职位空出来。不管怎样,这次的机会一定要抓在手里。就算是用抢的,也要抢几个位置过来…。。

    ……………………………………………………………………………。

    此时沉默了片刻的乔允升道:“赵尚书,从你刚才的话里,我能认为,你确认了天启二年五月初八,你确实去过石园与阮大铖一起欣赏过《春灯谜》。不知老夫此话妥当否?”

    赵南星点点头道:“老夫刚才想了想,确实有这么回事。那日里因为戏曲难看,我就与户部尚书李长庚,兵部尚书董汉儒一起研究诗词,对了当时的工部尚书姚思仁大人也在。倒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顾秉谦顾大人,与阮大铖私语了很久,不知道说了什么。”

    乔允升一听,捋了捋胡子道:“赵大人,我们现在是在说你与阮大铖的事,其余无关人等就不要牵扯进来了。”

    赵南星哈哈一笑:“我说刑部尚书大人,老夫仅仅是据实禀报,这有何不可?难不成,老夫要四处叫唤媚人权势不成?老夫这张脸皮很薄,丢不起那人。”此话一出,朝堂上的所有目光又集中到了阮大铖身上。

    之前被人骂做戏子已经够丢人了,如今被赵南星暗讽为一条狗,阮大铖的胸口便如风箱一般起伏不定。他紧握双拳,嘴巴张了几次,终于还是没有出言反驳。随后,阮大铖紧咬腮帮,再次进入了老僧入定的状态。

    这时,信王来到了皇极殿。他走到朱由校身边小声道:“哥,你要的资料拿来了,傅山还在查江西匪患的资料。对了,我还把雪茄给你拿了过来。”

    朱由校对着懂事的弟弟笑了笑,便迫不及待的点燃了雪茄。见群臣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鼻子里冒烟,他吐了个烟圈出来笑道:“你们继续,朕抽只雪茄。这东西可是稀罕货,三高人士必备。你们继续,朕听着呢。”

    …………………………………………………………………………………。

    乔允升与大理寺少卿曹于汴对视一眼后,再次起身道:“赵尚书,我再问你。那日于石园中看戏之后,你与阮大铖就不曾再说什么?你要不再仔细想想,有些话你亲自说出来比较好,如果由我们说出来,恐有些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赵南星弹了弹衣服道:“哼,老夫何惧之有。那日看戏之后,不曾与阮大人有什么过多交流。额,老夫想起来了,上个月阮大铖说,有几车货物需要运…”话到此处,赵南星突然闭住了嘴巴,饶是他遍经官场争斗,此刻额头上也是冷汗如雨。

    忍耐了许久的田尔耕,歪着脑袋看了看阮大铖,他已下定决心,如果此时阮大铖再不站出来,他会让阮大铖生不如死。

    早已按捺不住的阮大铖,一个大跨步上前拱手道:“皇上,那日赵尚书与微臣看戏之后。曾与微臣说到,这批火枪需要尽快运走。但后来事情繁多,直到上个月,当赵尚书得知微臣有货物要运到江西后,赵尚书就写了一封手书给我。让我把火枪放在微臣运回江西的货物中。

    并且说火枪运到那里我不用管,但是我的货物会一个不少的运到江西。这封书信就是通关之用。现在这封信就在乔大人手中。”

    赵南星闻言长叹一口气,心里暗暗叫苦:那日阮大铖说,他夫人乃江西人士,近日在京城采购了一批紧俏货物,想要运到婆家卖些钱财。但从京城到江西,一路关卡多如牛毛,税赋很重,因而求自己想想办法。

    本来朝廷官员中,利用职务之便做此事的就不在少数,而且已经形成了惯例。自己想着,京城到江西一带,地方官多为东林官员,自己也是出于好心,帮着写了一封文书,要官员照顾一二。并且告诉了阮大铖下不为例,谁知道,竟会发生这种事!!

    此时的朝堂,因为阮大铖之言,明显分成了两派。东林指责阉党,刻意蒙骗朝廷大臣,以莫须有之事欺骗皇上;阉党指责东林,有意包庇,意图转移视线。

    朱由校翻着手里的资料,又把地图拿来看了看,便把目光定在了阮大铖身上,而另一个身影也引起了皇上的注意:他擦冷汗干嘛,这天很热?现在已经深秋了…

第一卷风云动第三十六章过往不如烟() 
(今日得空,第二更,还望各位喜欢)

    朱由校把手里的资料合上,想了想说道:“五百只火枪可不是小数目,而且火枪沉重,车马运载不便。阮大铖,你告诉朕,你是怎么把这五百只火枪送到了江西?又是谁负责运送的。”

    阮大铖咬了咬嘴唇,犹犹豫豫地拱手说到:“陛下,微臣并不曾押送火枪去江西。微臣将火枪拿到手以后,因为不便出手和运送,就,就托人…”

    阮大铖的话虽然只说了一半,但每个字都如同一个小榔头,重重地敲在群臣脑袋上:这案子还要牵扯人进来?这尼玛大案啊!!!

    见阮大铖说话吞吞吐吐,田尔耕就跳了起来大叫道:“阮大铖,有什么话就说清楚,不要婆婆妈妈的。”

    田尔耕确实很愤怒,这阮大铖太狡猾了,刚才说把火枪交给了赵南星处置,想把自己从通匪反叛这一罪名中摘出来;这会儿说话吞吞吐吐的,显然又在打什么歪主意,自己要是再不逼迫他,说不准就让这滑头全身上岸了。艹,读书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阮大铖被田尔耕的爆喝吓了一跳,他掏出手帕擦了擦汗渍渍的双脸,心里天人交战:这话说出来,我可就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罢了,听天由命吧。

    阮大铖正要说话,却听见另一个声音道:“皇上,诸位臣工。臣以为,有一件事,应该先弄清楚。”众人闻声看去,却是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都察院右都御史孙祎。

    孙祎站走到皇极殿正中,抖了抖袍袖正色道:“此案到目前为止已经比较明朗了。这被贪墨的火器运往何处,怎么运输的,也是一查便知。微臣觉得,还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赵大人的伪黄金一案。

    江西人宋应星被控与吏部尚书赵大人一起制造伪黄金,但很蹊跷的是,他被大理寺擒获以后,却受到了极好的待遇。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弄清楚。这样一来,整个案子,就能把主线和分线有效的串联起来。”

    朱由校盯着这个孙祎,就想把手里的烟头烫在他脑袋上,这马上就要得出结论了,没事插什么话。但转念一想,他决定先放孙祎一马。他想看看,刚才在一边擦冷汗的孙祎,又是什么牛鬼蛇神,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

    大理寺少卿曹于汴,因为照顾宋应星一事,此刻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曹于汴走出案台,施了一礼道:

    “皇上,诸位臣工。老夫确实照顾了宋应星。那是因为老夫敬重宋应星的为人。宋应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正直。宋应星在家乡之时,以自己的学识帮助匠人改革生产工艺,帮助农人提高农作物产量。这在其家乡有目共睹。

    后来他不愿为某些人竖立铜像,其后便被冠以通匪造反的罪名。老夫觉得甚为奇怪,便下令照顾一吓他。当然仅仅是在职权范围内帮助他,并无僭越之举。

    如果调查之后,他确实有谋反之举,老夫将秉公执法绝不留情;但如果他没有犯罪,那也好留得有用之躯造福乡里。老夫这么做,诸位可以理解吗?”曹于汴说完,便昂首挺胸的走回了案台。

    朱由校在心里暗暗为曹于汴鼓掌,这才是真正的识大局,公私分明,坦坦荡荡之人,可惜啊,这样的人太少咯。

    这时孙祎问到:“曹少卿所言,令人钦佩。但在下还有一事不明。田尔耕田都督是如何知道,宋应星为赵尚书制造伪黄金一事的?”

    田尔耕道:“这事吗,自然是阮大铖告诉我的。这宋应星乃江西奉新人,奉新县令关于此事,早就有相关文书奉上。可惜大理寺不接受。”

    曹于汴闻言起身道:“陛下,微臣不接受这个文书是有原因的。”

    朱由校道:“说说吧,什么原因。”

    “陛下,这份文书前后矛盾。而且关于伪黄金制造之地,微臣也去实地查看了,颇多疑点,因而我让他们重新调查,而大理寺这边也将按照自己的方法调查。”曹于汴道。

    ……………………………………………………………………。。

    见孙祎没有话询问后,朱由校让他回座位。接下来重新审问五百只火枪的去向问题,毕竟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伪造黄金一类的东东,还是先放一边,审判这种事情,还是一件一件了解清楚了,再来串联比较好。凭空想想的串联,多半会把案情越整越糊涂。

    阮大铖再次拱手道:“陛下,这些火枪,微臣后来交给了…”

    这时,右都御史孙祎又插话进来:“陛下,微臣觉得还是先将伪造黄金一案审理…。”

    他话还没有说完。朱由校就冷声道:“孙御史,我看接下来还是你说说,你与这五百只火枪有什么关系吧。”孙祎闻言,瞬间就呆在了原地。接着膝盖一软,就跪倒在了大殿之上。

    孙祎的反常行为,早就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阮大铖说到五百只火枪是送到江西以后,这孙祎就在擦冷汗;而阮大铖刚刚要说到关键问题的时候,这孙祎就上来插嘴。第一次插嘴,可以说怕案子把方向走偏了,这第二次插嘴,就只能说明心里有鬼,还是大鬼带4个2!

    “孙祎,你如果自己说出来,量刑的时候,朕会从轻发落,如果从阮大铖嘴里说出来,朕会加重处罚,你自己选择吧。”朱由校说道。

    孙祎思虑片刻,便垂头丧气地说道:“是,陛下。今年八月初八,因大理寺要去江西缉拿要犯宋应星,微臣负责车马事宜。阮大铖就告诉我说,有一批货物要送往江西。他说这批货物为了躲避税收,让我想想办法。

    微臣就把这批货物,放入了前往江西的车马队中,跟随大理寺的衙役一起前往江西。但这批货物在江西是何人取走的,微臣确实不知。陛下,微臣要是知道这批货物是火枪,是打死也不敢做这事。还望陛下明察,微臣这是被蒙蔽了啊!”

    “也就是说,你只是负责把火枪送进了车马队,但对于这批货物送到江西何处,你并不知情?”朱由校问道。

    “正是如此,微臣把货物清点装船以后。就不知道这货物的去向了。”孙祎道。

    “你等会儿,你怎么越说朕越糊涂了。你不是说准备车马嘛,怎么又说到船上去了。你把这事再细细说一下”朱由校拿出纸笔问道。

    “陛下,按大明律例,官员出行乘坐车马舟船,是有一定品级的。但时至今日,这些规定多有了权益之法。因而有时候,会根据事情紧急,会换成更快速的出行方式。但我们入账之时,依然会按照车马费来入账,中间的差额部分,会由所在部门在年末抹平。”孙祎道。

    朱由校写了几个字道:“额,也就是说,坐船的方式是最快速的,但是可能花费较高。嗯,这倒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做事不能总依循古例。你说,接着说。”

    孙祎道:“陛下,坐船有时候还要节省费用一些。比如这次因为案情紧急,如果乘车马而行,必定耽误不少时间。微臣与曹少卿商议后,便决定坐船。

    因为漕运船只通行没有障碍,所以微臣便想着联系漕运的船只。这样既可以让阮大铖运送的货物免税,又能节省运输费用。但此事曹少卿着实不知,都是小人所为。”。

    …………………………………………………………………。

    朱由校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漕运,漏税的大户。然后便抬头问道:“嗯,那你当时联系的是那里的漕运,又是何人负责运送?”

    “陛下,微臣前往京城的漕运总督府时,很巧合的遇见了漕运总督崔文升崔大人。我把此事告诉了崔大人以后。崔大人便给微臣安排了船只,微臣把货物交给了崔大人以后就没有再插手此事了。”孙祎话音落地后,整个朝堂上出现了可怕的安静。

    朱由校的眼光在皇极殿上扫了一个遍,见群臣恨不得用绣花针,把自个儿的嘴巴缝个结结实实。朱由校觉得莫名其妙,他正要询问之时,信王朱由检在他耳朵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