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少皇 >

第48部分

大明少皇-第48部分

小说: 大明少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只是和你聊了一下闲话,如何?”

    朱由校如同与一老友交谈一般,拱手说道:“烦劳大学士赐教。”

    韩爌回了一礼后,捋了捋胡子说道:“敢问皇上,您认为成为一个帝王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朱由校淡淡一笑道:“自然是雄才大略,如果有文治武功那就更好了。当然还得懂得平衡关系和各方利益。”

    韩爌笑道:“皇上,老夫可问的是一个条件,您回答了好几条呢。算了老夫也不兜圈子了,老夫认为成为一个帝王,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忍!就是说任何时候无条件的,忍。”

    ……………………………………………………………………………………。

    朱由校对于韩爌的这个观点有些不以为然,至少在后世的记忆中,他没见过几个能忍的皇帝。皇上有容人之量,他是知道的,但这必须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

    见小皇上撇着嘴巴表示对于这种观点的怀疑,韩爌不在意地笑了笑道:“皇上,这‘忍’字,可不光是心上一把刀。而是那怕心痛如割,也必须坚持,这样才能凑齐一个‘忍’字。”

    朱由校鼻孔里喷了一团粗气,有些没好气地说道:“就算别人把朕老婆带走了,朕还得送上微笑是吧,还得说一句,你吃好喝好玩好,不满意了再送回来,我再给您送一个?”

    韩爌哈哈大笑道:“若有帝王如此,当是百姓之福。”

    朱由校‘蹭’地站起来,有些愤怒地说道:“那我还当个屁的皇上啊,连自己婆娘都维护不了,我还算个男人?”

    韩爌依然笑眯眯道:“陛下,从您登上皇位那天起。就不用再考虑这些问题了。”

    朱由校就像看一个怪物般把韩爌打量了一下道:“这是为何?”

    韩爌止住微笑,轻轻顺了顺胡子道:“皇上,您当然可以点起雄兵百万,一举击溃对手。可如果击败不了对手呢?弄得国内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到时候,您的正义之举,就是无道之谋了。然后,就会被各种言论攻击,之后,历史上熟悉的一幕幕就会重演。”

    朱由校一愣,这些道理他不是不知道。但后世没有那个单位会提供皇上这个职业,因此,有些道理即使知道了也没处施展。这种专业不对口的事,他也没办法啊。

    不过朱由校还是嘴硬的说到:“次辅所言,朕不是不知道。因此这种忍耐,是以实力为后盾的。昔日汉武能忍,那是因为必须忍耐,但后来汉武将这种忍耐,十倍甚至几十倍的还给了匈奴;唐宗能忍,也是必须忍耐,其后彻底击垮了所有敌人,换来了大唐的璀璨夺目;

    宋祖也能忍,虽然北宋的军事能力有待商榷,但北宋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确做到了高山仰止。就算是本朝太祖,也是个能容忍的,不然早被各路枭雄蒙皮敲鼓了。朕有能力了,还会需要这种忍耐?”

    韩爌闻言再次哈哈一笑:“皇上,您这也叫忍耐?您这是实力不济必须做出的选择。这不叫忍耐,这是一种妥协。这叫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妥协。”

    …………………………………………………………………………………。。

    “皇上,以胜兵而不滥杀,示之以仁,是忍;以霸主之势而不骄横,示弱于外邦,是忍;以王者之姿而不威服,布德于天下,是忍;以强主之态而不辱臣,携手共治,也是忍。”韩爌一脸严肃地说完,随后便目光平和地看着皇上。

    朱由校听完,摸了摸下巴道:“次辅的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得当缩头乌龟是吧。”

    韩爌点点头道:“如果皇上非天下之主,自然可以快意恩仇。但您不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皇上您的快意恩仇,就是天下百姓的性命。”

    朱由校心里对于这个韩爌有些失望了,又是一个劝我当圣明之君的,后面肯定要说,要和群臣搞好关系,因为明朝是个宗族社会,因为臣子的力量也很强大这些老话,后世在论坛上都看腻的东西…

    他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也就是说,朕的一切都要以百姓为准是吧,这些朕都知道。为了百姓总可以不用忍了吧,朕为了百姓福祉,而做出什么决定,难道也不行?朕才不信百姓不会支持我。”

    韩爌无奈地笑了笑道:“老臣,不知皇上何出此言。百姓很多时候,并不知道皇上会为他们着想。因为皇上的命令出了宫门后,就会发生变化,等到了地方上,原本一项很好的政策也许就成了害民的政策。这早已屡见不鲜。皇上,您说百姓是支持还是反对你呢?”

    ………………………………………………………………………。。

    “韩次辅,朕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事,但朕感觉你说的话,就不是这个意思。你把这话说清楚。”朱由校说完,一对眉头就皱了起来。

    韩爌清了清嗓子道:“皇上,自古以来,帝王与群臣的相处之道就是相辅相成。一个强势的君主,不见得是百姓的福气,而一个弱势的君主,也不见得就会害了百姓。而这其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的,就是臣子。

    一个帝国的崩溃,皇上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很小,真正的原因在于群臣之间的权力失衡。这种权力失衡,会导致帝国内耗不断。再英明的皇帝,也会在这种内耗前束手无策。因为每一个政策的不利面,会被这种内耗无限放大。”

    朱由校又把韩爌打量了一下道:“次辅,您今天说这些,是准备彻底退出朝堂了吗?”

第一卷风云动第五十七章陈年往事() 
韩爌端起茶杯,深深喝了一口,嘴里发出‘呲溜’的声响,随后便长出一口气,似乎在回味这杯劣质茶叶的味道。这让朱由校很奇怪,韩爌这样的文人雅士怎会如此喝茶。

    韩爌笑道:“陛下,喝茶这种事实际被赋予了很多内容。从唐宋茶汤到如今的兔毫小盏,在老夫看来就是扯淡,远不如西直门的大碗茶喝起来痛快。这朝堂上的很多事,其实把面上的东西扯开,就是那么回事。”

    朱由校端起茶杯也一饮而尽,沉吟道:“次辅,您想说什么就说。朕今日只是与大学士唠唠家常,说些闲话而已。”

    韩爌对于皇上的承诺很满意,他将茶杯放好,思虑了片刻道:“皇上,可还记得土木堡之变。”

    如此大事,朱由校怎么会忘记,他想了想道:“明英宗率领的二十万大军被五万蒙古军队击败,大明武将勋贵被一网打尽,京营主力被一扫而空。原本的皇权,武将勋贵与文官,三个还算可以相互制衡的局面被打破,大明朝之后完全进入了以文制武的时代。”

    韩爌有些惊讶地看了看皇上,随后频频点头。他将皇上和自己的茶碗斟满,随后说道:“老臣本来还想着将这段历史重复一遍,谁知皇上对于史书的熟悉远超老臣想象。那老臣接下来也就直言了。”

    “次辅请讲,朕洗耳恭听。”

    “土木堡之变之前,皇权与内阁之争已经出现了微妙变化,内阁隐隐有取代皇权之意。这一点当时的朝堂诸公是看的很明白的,英宗心里也很明白。双方虽然都没有点破,但实际已是到了水火不容的边缘。

    另外一个心有芥蒂的便是武将勋贵。大明承平日久,让武将感到了威胁。毕竟武将的一切,都还需要依靠战场取得。大明‘文视武为彘狗,武视文为寇仇’,于是武将勋贵一直渴望用一场大型战争的胜利,来将文官彻底压制下去。

    后来也先率蒙古大军劫掠大明,英宗认为机会来了,武将勋贵也认为机会来了。甚至连部分文官也认为机会来了,但是三方思考的根本不是一个方向。

    英宗的本意是想借这个机会,将皇权权威再次树立起来。毕竟在英宗看来,二十万打五万人应该足够了。其中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更是给了英宗足够的信心。

    武将勋贵更是雄心勃勃,想要借助此机会,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也顺便狠狠扇文官几个嘴巴。他们要让文官知道如何打仗,可是他们对也先军队战斗力惊人的消息,选择了隐瞒。因为早已土木堡之变前,大明军队对阵也先几乎都是惨败。

    文官的想法嘛,也很简单。就是跟随皇上亲征,顺便起到监督作用。赢了,不至于被武将拿到全部功劳;输了,那就是掌握了第一手罪证,以后将武将踩在脚下可谓毫不费力。而且日后皇上也不得不对文官退让三分。”

    朱由校听到这里,不由得苦笑道:“这就是说,英宗是在拿几十万精锐赌博;而在京武将为了抢功几乎倾巢而出;而文官中的三大尚书,明明反对皇上御驾亲征,却为了限制武将,因而甘冒奇险。”

    …………………………………………………………………………。。

    韩爌吹了吹茶沫儿,喝了口茶道:“在老臣看来,三方都是再赌,如果当时有任何一方能够静下心来,忍耐一下,结局将大不一样。”

    朱由校点点头道:“还有一条原因,当时无论皇上、大臣,都高估了明军的作战能力。他们都还沉浸在太祖横扫元帝国的梦里。他们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一个梦里,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这个梦里相互扯皮。等梦破灭了,才发现面前是蒙古人的弯刀!”

    皇上的回答让韩爌频频点头,他这时变戏法一般,从怀里掏了几个烟卷出来:“老夫观陛下吸食烟卷,因而颇为好奇,也亲手做了几个,发觉少量抽之,有助提神醒脑,多了则不宜。皇上,不来一根?”

    朱由校哈哈一笑,结果烟卷点燃,狠狠抽了一口,吐了几个眼圈后说道:“次辅,你用这件事来告诉朕,什么叫做忍耐是吧,朕记下了。无论皇权还是官权,其本质都是自私的,倘若协调不好,必定会酿成大祸。不过,你对英宗之后,文官的做法怎么看?”

    韩爌看了看皇上,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他深深吸了一口烟卷,长长吐了一串烟雾出来后,又将烟卷掐灭,神色严肃地说道:“皇上,下面的话是老夫在朝堂上一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因为老夫害怕,会引发朝廷的动乱。如今听皇上这么说,老夫心里有谱了。”

    朱由校摸摸脑袋道:“朕说什么了,您老就心里有谱了?老夫?次辅,您准备辞职?!”

    韩爌哈哈一笑:“皇上,您对文官早有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是想找老夫做个验证而已。至于这个辞职嘛,在老夫说出某些事情后是肯定会辞职的。有人说,老夫为了朝廷利益而得罪了魏忠贤,可是他们错了,老夫从来不怕魏忠贤。却唯独怕,东林。”

    朱由校闻言,烟卷一下便掉到了地上:田尔耕背叛阉党,阮大铖背叛东林,眼前这个被后世阉党点将录写为,天微星九纹龙的大学士韩爌,居然也特么背叛东林了…明朝的这些所谓党员,也太特么没有节操了吧。

    ………………………………………………………………………。。

    韩爌正了正衣冠道:“皇上,您不必惊讶。微臣早就说过,有些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微臣可不是指的揭露崔文升老底一事,而是接下来要说的事。

    如果不是皇上那首词句‘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老夫都准备将这些事,带进棺材,让它永不见天日。是皇上的雄心壮志,让老夫倍感羞愧,这才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将此事说出来。”

    朱由校将烟卷重新点燃,说道:“次辅请明言,朕都会记在心里,永不外传。”

    韩爌浅饮一口茶道:“当年土木堡之变后,整个文官或者说士人,取得了朝堂的绝对控制权,武将勋贵与皇权开始慢慢旁落。本来在华夏历史上,这事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任何一个王朝发展到中期,都基本是由文官主导,皇上和武将只是做好自己应有之事。

    可这是皇权与武将勋贵所无法容忍的,于是从英宗之后,皇权与文官发生了数次激烈碰撞:期间宪宗设立西厂、皇庄和传奉官,与文官直接交锋;孝宗坚决不纳妃嫔,让文官失去了控制皇上的手段;武宗封自己为大将军,意图夺回兵权;世宗锐意改革,直接触犯文官根本利益,皇上,这几次的争斗造成的朝廷动荡,让人叹息;

    后来穆宗因为剿除倭寇取得胜利,因而让文官武将暂时安歇,而且其开放海禁一事,让文官武将都获利颇丰,因而穆宗评价也为最高;后来神宗一朝,因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让文官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因而矛盾又尖锐起来;至于先皇光宗,也因为几件事与文官集团彻底对立。而皇上你,则是让文臣武将都看不懂,所以大家都还在观察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