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少皇 >

第59部分

大明少皇-第59部分

小说: 大明少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所有的四级技工以上的培训,都将在科学院内进行,由科学院支付钱粮。而且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这批匠人的家属也将一并迁往科学院。科学院则提供这些家属基本的耕种田地与生活保障。

    负责颁发证书的是韩爌,这谁也没法贿赂他。负责考核工人的,则是军器局的一拨老工匠,平常根本见不到人。这让一些有小心思的人,彻底断了念想…

    此消息一出,整个京城为之轰动。位于西什库的科学院大门外,每天人满为患。而诸多商家则叫苦不迭,手下人一夜之间全跑光是常有的事,还不敢去科学院找人,即便找到了,科学院那个凶神恶煞的门神猛如虎,也会把商人一脚踹出去…

    无可奈何的京城商家,只好开始去到全国各地找人。一夜之间,原本被人鄙视的军户和匠户,成了香饽饽。而看到商机的南方商人,则开始加大力度地往京城输送各类产品和粮食,他们对于皇上的英明举措举四肢赞成。

    ……………………………………………………………………………………

    信王看着科学院门口黑压压的人群,很是好奇地问朱由校:“哥,现在别说京城的军户和匠户,听说辽东和海南的人也准备往这儿跑。目前京城能容纳的人口可是有限啊,听说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准备上奏阻止目前的这种情况。”

    朱由校微微一笑:“阻止?凭什么阻止?人太多了,就想办法管理嘛。这有何难?”

    信王偏着脑袋把朱由校看了看道:“哥,你不会又想到什么歪主意了吧?”

    朱由校轻轻一拍弟弟的脑袋:“我这叫歪主意?这叫智慧。我告诉你吧,接下来,科学院会专门成立三个部门,第一是民政部,专门管理外来人口的户籍登陆造册和遣返等;第二是农商部,这么多人每天的吃喝拉撒,还有田地耕作等,都得需要人管。

    这第三嘛,将会成立属于科学院自己的武装警察。专门进行日常巡逻,防火防盗等工作。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职能。为何设立武装警察呢,科学院乃皇家重地,五城兵马司那帮子人能随便进来?再说了,现在流民很凶猛,警察没有武装怎么行,因此就叫武装警察咯。”

    信王眼珠子滴溜溜一转道:“嘿嘿,哥,恐怕成立武装警察才是你的目的吧。我怎么感觉这武装警察与士兵差不多。”

    朱由校嘴角一歪:“我如果名正言顺的找那些人要兵权,你认为他们会给?不仅不会给,还会给我惹一堆麻烦出来。再说了,这武装警察可是科学院内部的安保人员,我可从来没说是士兵。连他们自己的护卫都能拿刀带枪的,为何我科学院的护卫就不行?”

    …………………………………………………………………………………

    信王笑得前仰后合,他已经看到了自己成为一个大将军的美丽梦想。但信王对于警察一词很是好奇,便忍住笑意道:“哥,我想问问,这警察究竟是何意?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朱由校轻轻拍了怕信王的肩膀:“让你平常多读点书,你还不乐意。《说文解字》中对警字的注释是:‘戒也,从言从敬,敬亦声’,即是有言在先,不得违戒。察的注释是‘覆也,从一祭”,意为祭天求示,得神意而明白,反复详审谓之察。察之为明。

    而警察一词,很早就出现了。唐初颜师古注《汉书》卷63《武五子传》时,曾写过‘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就是对书中‘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的概括。

    唐人赵璘《因话录》卷5“徵部”记载韩晋公任命隨军,令监库门‘警察吏卒之徒,无敢滥出入者”;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9载侍御史王岩叟言‘国家置御史,正欲警察权贵’。

    《旧五代史》卷113周太祖纪四广顺三年丁酉诏书云,‘…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其分,专切提撕…’

    宋廖行之《省斋集》卷7载明确指出,‘箠棒之威,惟吏能警敏者乃擅。凡兹警察之吏,宜用精明之人。’”

    信王的眼睛成了星星状:“哥,你怎么懂得这么多?”

    朱由校诡秘地一笑:“你也不数数,我科学院中有多少个大学士和前任尚书。我不懂问他们就行了啊。再说,要是他们连这都回答不出来,好意思顶着大学士的头衔…”

    经此一事,信王对于哥哥在某些方面的无耻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不过,他决定将这种无耻贯彻到底…

    ………………………………………………………………………………。。

    两兄弟每天就在皇宫和科学院之间来回跑,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月。虽然很辛劳,但两人都是甘之如饴,因为科学院的具体规划已经初见成效。各个功能区,已经开始了初步运转。原本荒无人烟的北海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让很多野生动物极为不满。

    现在困扰两兄弟的问题,就是来的人是在太多。而根据朱由校选人要查三代的做法,让武装警察的建立工作,又开展缓慢。看着科学院内外的工匠,不经意间已经超过三千人的规模,流民也越聚越多,这让两人在管理上,逐渐有了力不从心之感。

    朱由校回到自己在科学院的临时书房后,将身上的脏衣服一扔,像死猪一样躺在床上,他准备一觉睡到大天亮。可,没法睡了,已经两个月没见面的张皇后出现了,身边还站着个小女子,不是张凤仪又是谁?

    今天的张皇后可谓盛装到了极致,全身挂的珠宝晃的眼睛生疼。脸色不善的张皇后,一屁股做到了床上道:“瞧瞧,这就是咱大明的皇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工地的包工头。”

    谁家男人几个月见不到,媳妇儿不发火才怪,朱由校扣扣脑袋有些不好意思道:“不知皇后驾临,小的有失远迎啊。”

    皇后没好气地对着张凤仪说道:“看见了吧,这才是大明皇上的真面目。嘴巴上跟抹了油似的。凤仪妹子,你现在认清楚了吧,男人嘴上没几个带把手的。”张凤仪闻言,只是搓着衣角不说话。眼睛瞥一下朱由校,便红着脸埋下了头。

    朱由校搓搓脸颊道:“朕实在没想到皇后来的这么快”

    皇后佯装叹口气道:“本宫冷宫里呆久了,就想出来散散心,也不知道怎么就到这儿来了。也算本宫今日运气好,碰见了传说中的皇上。”

    朱由校一听乐了:“皇后说笑了,您老人家怎么居住的是冷宫呢?也罢,朕今日陪你去看看新的别院吧。”说罢,朱由校便上前拉住皇后的手往屋外走去,对于皇后暗中狠狠掐了自己手心一事,就当没发生过…

    ……………………………………………………………………………………

    眼前是一栋还在建设中的巨大三层楼房,位于整个科学院的居中位置,这里除了能看见北海上的烟波浩渺。还能将周围山头上初现的绿意,一览无遗。可以想象,当春天真正来临之时,这里将会是一处绝佳的别院之所。

    皇后的眼睛有些湿润,自从进了皇宫后,自己就与外界断绝了联系。今天如果不是皇上的圣旨,她都不知何时才能跨出那道宫门。但当她接到圣旨时,心里的高兴,却很快就被对某一个人的思念替换了…这狠心的,居然两个月都没来看过我…

    皇后的暗自神伤很快就被朱由校打断了:“皇后,想什么呢,这里是科学院外围的商业街,这栋三层楼高的房子,是一个大型商场,以后再给你解释什么叫做商场。另外一边,看见没有,那个两层楼高的,是医院。

    我们的别院不在这里,住在这里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警卫,朕现在可是个穷人,没那么多钱找护卫。看见没有,前面那个山头,正在修围墙的后面,才是我们的别院。以后啊,每次来这里,都是从北海坐船过来。”

    张皇后看了眼得意洋洋的皇上叹口气道:“如果可以,妾身真不想回去。”

    朱由校帮皇后紧了紧披风道:“你上次处理内宫的臃员和清理内努就做的很好。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护卫人手不够,我还真想把你留在这儿,我现在缺人手的紧啊。至于皇宫,不回去也罢,等这里修好了,我们就一起过来。皇宫那个鬼地方,谁愿意住就住,朕不稀罕。”

    张皇后的美目里闪过一丝喜悦,她急切地问道:“皇上此话当真?如果解决了护卫问题,妾身就能留在这里做事,而不用回宫?”

    朱由校点点头,严肃地说道:“这肯定是真的啊,我现在每天忙得头都大了。有些事情,你也知道,不好让他人处理。”

    皇后轻咬嘴唇俏皮的一笑,随即看了跟在身后的张凤仪一眼道:“由校,你还记得妾身之前对你说过,张凤仪是山西泽州的实权参将吧,她手里可有兵,还是她的私兵。”

    朱由校想了想道:“对对,你之前说过。那她手里有多少兵?”

    皇后轻笑道:“不多,三百私兵,都是百战老兵。其中很多人都是看着张凤仪长大的。由校,这样的私兵用来保护张凤仪情同姐妹的皇后,应该足够了吧。”…

第一卷风云动第七十章自找苦吃() 
天启四年一月初一,西什库正式改名为皇家科学院,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匠,很快将这里的空旷与寂静打破。科学院如同一个巨大的怪兽,正贪婪地张开巨口,准备将大明所有的优秀工匠全吞进肚子里。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有三千名优秀工匠,拖家带口地来到科学院安家。

    没有房子?这里有的是建筑好手;道路需要平整?这里多的是经验丰富的工匠;没有家具?这里的木匠表示有话说;需要上好的砖瓦?立刻就有几个老头跳出来…整个科学院开启了全面建设时代。但工人缺乏的问题开始凸显,总不能让这些宝贵的工匠做完所有事吧…

    为此,皇上下达了一条奇怪的命令,所有工人从流民之中招募,并且恩准这些流民成为工匠的学徒,如果得到工匠的批准,则可正式加入科学院成为初级工匠。消息传出后,京城周围的流民开始向着科学院迁移,很快就有上万人聚集在了科学院外围。

    工匠们虽然很不习惯被一群胡子拉碴的人叫做师傅,但还是忠实履行了皇上的命令。他们对于批准令的签发很是谨慎,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很快在工匠之间达成。必须当满五年学徒,而且表现良好,才给签发批准令。至于流民怎么想,他们根本不在乎。

    谁都知道进了科学院,全家生活就有了保证,不仅自己能做工赚钱,老婆孩子还能种地有口粮,听说还能读书。这种好事去哪儿找?如果因为做不好工而被科学院开除,自己就会勒脖子上吊,反正也活不成了;要是发现谁敢搞破坏,工匠们保准让他活着比死了难受…

    太祖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科学院里现在不需要太多的护卫人员。任何的外来人员,都会心惊胆战的发现,这里无论男人女人,老人或是小孩,那怕在夜里,眼睛里都放射着尖锐的光芒;就算躲在树下撒个尿,都能看见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

    比起热火朝天的科学院内部,一墙之隔的流民聚集地,如同冬天积雪一般死气沉沉。能被工匠选做学徒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流民依然继续着凄苦的生活。能有几片破布来为地窝棚挡风遮雨,就已经算是流民里的大户人家。

    每天一早,身体强健的男女,便拥挤在科学院门口,希望能被工匠选中,就算不能当学徒,卖卖力气还是可以。因为只要进入科学院大门,就会有小吏将两枚铜钱放进手里,全家一天的饭食也就有了着落。

    拥挤的人群背后,是一大片被风雪随时灌溉的地窝棚,里面挤满了小孩和老人。他们偶尔的翻动,证明他们还顽强地活着。不远处,则是几十具冻得和木头一样的尸体,几只野狗正在肆无忌惮地吞吃,骨头碎裂声清晰可闻。

    一对衣着华丽的小夫妻,几个护卫的保护下,不声不响地出现这里。眼前的一切,仿佛要证明这里是被上天遗忘的地方,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忧伤。

    一个背后插着草标的小女孩,正抱着双膝,蜷缩在窝棚里瑟瑟发抖。肮脏的小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眸,正好奇地打量着这对夫妻:哥哥长得好看,姐姐长得漂亮。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呢?会给我一口馍馍吃吗?

    旁边一个同样肮脏邋遢的年轻妇人,面无表情地看了女儿一眼,慢慢说道:“小官人,您行行好,给一两银子,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