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158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58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鲇诮魃鳎派媳ǖ焦凇=峁购茫唤鲆约喝ズ秃褐救颂概校褂锌赡苁裁匆驳貌坏降某肪1纠凑庖丫闶峭导Σ怀墒窗衙琢耍衷诤褐揪谷换固暗梦扪岬南胍粲谟⒐难嵌”;さ亍

    “早知道这样,还真不如闭着眼睛打了再说。没准当时把汉志军队和华夏军队都赶出了也门境内,也就没了现在的麻烦。”在苏伊士运河区的中东总司令部里,艾伦比和他的参谋发着牢骚。

    “将军想要军事解决的话,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参谋贝克尔毕业于皇家桑切斯特陆军学院,但年轻人向来都胆大妄为,他看着艾伦比的脸色,貌似随意的说道。

    艾伦比当然明白贝克尔话里的意思。无非就是找个理由再次开战,只要打起来,这个理由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就都不重要了。那时候,重要的是如何打赢眼前的战斗。很难想象,当战斗再次爆发之后,国内还会下停战的命令,他们除了支持还是支持。要追究也要到战斗结束,双方形成对峙才行。

    让艾伦比犹豫的,是战斗的规模能不能控制。这也是在他得知前线发现华夏军队后,暂时停下作战的原因。因为他吃不准华夏军队的底线在哪里,如果仅仅是随着汉志军队进入亚西尔和也门,这个战斗规模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大不了就是把亚西尔和也门交给汉志也就结束了。但要是,华夏军队不满足这点的话,那就可能使战争波及到整个中东。万一打输的话,没准连现在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区都会丢掉也没准。这种责任就不是他负的起的了。

    “根据情报,华夏在汉志的驻军不超过五万人,加上汉志军队,汉志和华夏联军,总数不会超过十五万。(。。l)或许华夏军队战斗里可以和我们相比,汉志军队么,或许我们一个旅就能打败他们。”似乎知道艾伦比在担忧什么,贝克尔在一旁提醒到。

    贝克尔的话,让艾伦比犹豫不决的心思有了一点倾向。他决定给伊本・沙特一个难忘的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阿拉伯土著,这个卑贱的贝都因人,竟敢垂涎大英帝国的领土亚丁保护地。不给一个教训,又怎么知道大英帝国的尊严呢?

    “贝克尔,我能信任你么?”艾伦比看着贝克尔,这个年轻的上尉,轻声问道。

    “将军,当然,贝克尔是值得信任的。因为,为了大英帝国,贝克尔愿意为她去做任何事情。”贝克尔猜到了艾伦比想要让他去做的事情,心里不由得一阵兴奋,不自觉的挺起了胸膛,大声的回答。

    “那好,我任命你为亚丁保护地的情报官,你准备一下就去吧。”艾伦比没说他要贝克尔去完成什么任务,不过,他相信贝克尔知道去了那里该做什么。艾伦比没想到,他的一时的热血上头,给在中东的英**队带来几乎全军覆灭的灾难。在接下来由他计划挑起的战斗中,他统帅的英**队,大部分成了汉志的俘虏。不过,他也为大英帝国立下了一个意外的功劳。正是他在中东挑起的战斗,让英国人充分意识到了装甲部队的可怕,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致力于坦克的研发和反坦克武器的研究。使得二次大战爆发时,没在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手里吃太大的亏。

    驻守在萨那的英军中东第三旅,是一个由英**官担任各级指挥官,大部分士兵在亚丁保护区招募的阿拉伯人组成的一支混合军队。他们的日常任务,就是做为亚丁保护地的次序维护者。当然,比起汉志国防军里的那些阿拉伯人来说,他们接受了更长久的训练,全部来自英国的军官,也让这支部队的纪律比汉志国防军更严格。

    做为新上任的情报官,贝克尔在亚丁港一下船,就直奔萨那。在到达萨那的第二天,他就带着两个排的士兵,踏上了出城巡查的路。做为第三旅的指挥官们,都以为这个新上任的年轻人,这是为了侦察汉志和华夏联军的虚实而采取的行动。

    英国与汉志之间的谈判依然在艰难的继续,双方不断的试探着对方能够接受的底线,做为英国来说,底线已经很清楚,亚丁保护地是不可能交给汉志的,至于也门的所有权益,都可以交给汉志。实际上,已经默认了汉志对也门的吞并,只是这种吞并,不能损害英国的利益而已。可伊本・沙特显然不这么看,他还希望在英国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但一件突发事件,终止了谈判的进程。

    就在贝克尔到达萨那一周以后,在一次他的例行的巡查路上,他带领的部队遭到了炮弹的袭击。两发迫击炮炮弹落在了他的队伍里,造成三名士兵死亡,九名士兵受伤。当然,死伤的士兵都是阿拉伯人。根据贝克尔上尉对炮弹弹道以及炮弹弹坑测算的炮弹威力的分析,认定这次袭击,是来自于汉志和华夏联军。炮弹是汉志国防军装备的华夏产六零迫击炮。分析报告在第一时间上报到了中东英军总司令部。勃然大怒的艾伦比下达了向汉志和华夏联军进攻的命令。理由很充分,在英国和汉志正在谈判期间,汉华联军很卑鄙的悍然袭击了正在进行例行巡视任务的英**队,这是一种对英国主权的挑衅,是对大英帝国尊严的侮辱,是对大英帝国的战争行为。

    中东第三旅再次向汉华联军发起了进攻,艾伦比也从运河区调来了英军中东第八师在亚丁港上岸,支援第三旅的行动。这样的情况下,谈判自然不可能再继续。

    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再次遭到进攻的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几乎未加抵抗就开始向阿姆兰方向撤退。协助他们在萨那城外防守的,是华夏第六师109团的三营。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汉志军队和华夏军队的差别,就在汉志第三师向阿姆兰溃退的时候,三营向进攻的英军开展了反击。但很快,他们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接到报告的白崇禧,在得知汉志军队溃退往阿姆兰之后,也马上下达了华夏军队撤退的命令,当炮灰的是汉志军队可以,想要华夏军队做炮灰?没门。想要华夏军队参战,很简单,国王陛下先把指挥权交过来。

    英军发动了进攻?伊本・沙特有点不敢相信。正在一门心思想着在英国人头上敲竹杠的伊本・沙特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懦弱的英国人怎么就敢开打了呢?他没去想他对英国人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太过分,他只在想着英国人的卑鄙。所谓的英军巡查小队遭受袭击,那绝对是个阴谋,是故意为英**队挑起战争的借口。

    对于白崇禧索要的战时指挥权,伊本・沙特在他的大臣们的劝说下,还是答应了下来。尽管很不情愿,只是大臣们说的对,现在可不是在和也门的土著军队作战了,是在和英国人作战。对于和英国人作战,还是让华夏将军们指挥吧。虽然眼前只是英国的一个旅,可他的第三师已经在第一时间就逃往阿姆兰就很说明问题。要打败英国人,还得依靠华夏的派遣军。

    白崇禧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指挥权,现在,他有权调动的部队有六个师。一个华夏装甲师,一个华夏步兵师和四个汉志国防军的陆军师。对于英**队,白崇禧真没看在眼里。根据第六师109团的报告,和他们交火的英军中东第三旅,虽然玛克辛水冷机枪不少,但士兵们用的依旧是老式的恩菲尔德步枪,配属的炮兵也只有37毫米的战防炮。对付这样的装备的部队,白崇禧认为只需要一个团,就能打垮他们。

    。。。

第二八九章 白崇禧的胃口 'vip'() 
    英军中东第三旅只是采取了试探性的进攻,对面的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基本上未经抵抗就撤往了阿姆兰,而汉志国防军第三师旁边防线上的华夏军队,也在稍做狙击之后,跟随着撤了下去。。l这让紧急调来的英军中东第八师师长亨德里克少将恼火非常。

    从中东第三旅两次与汉志国防军第三师的交火情况来看,汉志军队明显就是一些乌合之众。在亨德里克眼里,汉志军队在进入萨那之后,连基本的防务都没安排,就被奔袭而来的第三旅赶出了萨那。若不是在发现华夏军队之后,上面出于谨慎停止了进攻的话,没准,入侵也门的汉志军队早就被第三旅赶了出去。

    至于,在狙击了第三旅之后,从容撤退的华夏军队,在他看来,也不过而而。因为英军既没有动用重炮,也没进行大强度的突袭,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稍有实力的军队,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坚守阵地,等待后方的支援。轻易就丢掉阵地后撤的军队,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也不会好到那里。而且,根据情报,汉志军队就是华夏人训练的,窥一斑而见全豹,同样的办法训练出来的军队,应该是一脉相承的。(。。l)他可没想过,华夏军队的撤退,只是华夏驻汉志的总指挥官白崇禧为了谋取指挥权而采取的措施而已。

    既然对他的对手起了轻视之心,亨德里克将军的胃口就变得大了起来。他想一口把进入也门境内的汉志军队和华夏军队都吃下去。如果仅仅是赶走,他觉得调他的第八师过来就是多余,依靠第三旅的力量,完全足以把汉志人赶走。那他的第八师从巴勒斯坦地区调过来干嘛?武装游行吗?

    亨德里克的计划也很简单,第三旅配属第八师的师属炮营依旧在正面进攻,但在第三旅的正面进攻发起之前,他将派出他的第八师的四个团,两个团迂回到赖代…海米尔一线,截断汉志军队往北撤往苏格伊南的通路,临两个团向西迂回,在第三旅的进攻发起之后,占领阿姆兰西面的哈杰,把汉志军队围困在阿姆兰以西的高原地带,予以歼灭。

    亨德里克的作战计划上报到英军中东总司令部,艾伦比上将很快就批准了这一计划。事实上,艾伦比也在纳闷,就汉志军队这样的战斗力,怎么敢这样大肆向周边扩张?第三旅的战报他也看到了,似乎第三旅并没经过多么激烈的战斗,就赶得汉志军队落荒而逃。这一度让他产生一种挥军打入利雅得,推翻伊本・沙特统治,把整个中东纳入大英帝国版图的冲动。开疆拓土从来都是有理想的军人的终极梦想。

    当然,艾伦比知道这有点不太现实,因为他估计国内内阁和上下议院的那些议员们是不会认可这种想法的。不过,趁势占领亚西尔倒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能把红海两岸全部占据,让红海周边地区都成为大英帝国的领地也算不错的功绩了。

    与亨德里克对阿姆兰的汉志军队磨刀霍霍一样,拿到了汉志华夏联军指挥权的白崇禧也在谋划着类似的构想,他的胃口显然比亨德里克更大一些。既然已经和英国人撕破了脸,他的想法是把从波斯湾沿印度洋到红海海口的这一片区域全部占据下来。

    但想要在这么长的海岸线进行军事行动,他必须与汉志国王伊本・沙特达成一致。在这一线上,有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富查伊拉、乌姆盖万、阿治曼7个酋长国组成的特鲁希儿阿曼,阿曼教长国,马斯喀特苏丹国和西亚丁保护地和南亚丁保护地的二十五个酋长国。也就是说,在这一线上,有多达三十四个大小的酋长国。如果在华夏军队的帮助下,这些酋长国都成为汉志的领土,那么华夏有些什么好处呢?

    “白将军?如果,您能帮助汉志夺取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广大地域,汉志愿意在这个广大区域内,划出三至四个地区,做为华夏的永久军事基地,当然,仅限于这些未来的汉志领土上。”对于白崇禧的计划,大大出乎伊本・沙特的意料。对于这些地区,伊本・沙特也早以垂涎已久。可他清楚,这会极大的刺激英国。或许,将引发一场与英国的大冲突。这么广大的区域,英国怎么可能就这样放弃?这几乎会让英国丧失在西亚地区的大部分影响力。

    “我们在这个地域,只要三个地区,亚丁港以及周边,穆桑达姆半岛,卡塔尔半岛,另外,我们希望能在吉大港设立新的的海军补给基地。当然,在得到卡塔尔半岛之后,我们会把达曼港的海军基地迁移过去。这个要求应该是很低的。此外,我们还希望能在汉志保留四至五个地区设立空军基地的权利,具体的地点,我们以后再协商”白崇禧拿出一份中东半岛的地图,在地图上向伊本・沙特指点着他看中的地方。

    伊本・沙特的随着白崇禧手指的滑动,脸色有点难看。因为白崇禧指定的穆桑达姆半岛是控制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关键点,而亚丁港及周边地区,则是控制整个亚丁湾和红海海口的关键,至于卡塔尔半岛,没别的,地域太大了,将近一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合适居住的地域之一。

    不过,稍加犹豫,伊本・沙特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想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