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159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59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合适居住的地域之一。

    不过,稍加犹豫,伊本・沙特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想清楚了,这些地方现在本来就不属于他的,用这些地方去换取华夏军队帮他打下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整个地区,显然没什么不划算的。

    “另外,我还希望国王陛下能发布紧急征召令,再扩编出至少十个师的陆军部队,毕竟,这么大的区域,打下来也需要部队来驻守。而且,我还希望,在行动开展的时候,是以汉志国防军的名义进行行动。当然,这个计划,我也会上报,需要得到批准才能行动。我们可以就今天的会谈,形成一个备忘录,随同我的计划,一起上报。”白崇禧无视了伊本・沙特难看的脸色,若不是考虑到阿拉伯半岛的这些本地土著难以管理,白崇禧真想把其中的几个国家变成华夏的领土。

    白崇禧的作战计划上报到了杨寰宇这里,随同计划上报的,还要求以华夏第二艘航母昆仑号组建的第二个航母战斗群也调往中东,另外还要求再配属派遣军一个装甲师和一个空军师。杨寰宇看着这个庞大的计划也有点傻眼。这白崇禧想干嘛?不过从地图上看着白崇禧从伊本・沙特那里圈出来的几个基地选址,杨寰宇也有点难以按捺蠢蠢欲动的心情。

    白崇禧要求在中东部署两个航母战斗群,显然是要分别控制波斯湾和亚丁湾。如果能在海上控制住这两个区域,实际上也就控制住了大半个印度洋。从华夏的长远利益来看,绝对是值得冒险与英国人一战的。而且,白崇禧也很聪明,在他的计划里,名义上都是汉志军队在进攻,华夏军队不过是配合。针对英国,外交上的扯皮,大头也是汉志顶在前面。不过,华夏海军的出动,在明眼人眼里,是华夏介入的再明白不过的证据,这个不是一个耍赖的借口就能搪塞过去的。

    这回,杨寰宇不是仅仅召集几个人来开个会就把这事定下来这么草率了。他把北方特区主要的军事将领几乎全部召集到了张家口,另外,负责政府事务的孙宝琦、廖磊、梅贻琦、张昭德也都叫了过来,甚至还请北方工业大学的校长马君武列席了会议。

    原因很简单,英国人在前一段时间与汉志进行谈判,这已经出乎了杨寰宇的预料。在亚西尔和也门问题上看,英国显然没有杨寰宇想象中那么强硬。虽然中东的英军在后来又再次找借口与汉志重燃战火,这在杨寰宇眼里,他判断这不是英国政府的本意。可白崇禧的这个计划,绝对会打破英国人的底线,后果是真的难以预料。杨寰宇不得不去考虑可能发生的最坏的结果。

    白崇禧的计划,是基于现在英国人已经插手汉志的扩张行动。在也门地区,华夏军队和英**队已经交火,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是撕破了脸面。现在,华夏可以借着英**队先向华夏军队展开进攻为理由,在也门地区消灭在那里的一个师加一个旅。而随着战事的发展,顺势进攻进入亚丁保护区也是顺理成章。

    只要汉志华夏联军进入亚丁保护区,就意味这汉志与英国之间的正式开战。到这个时候,整个中东地区的英**队,都可以看成汉志王国的敌人。那么,这时候,除了在亚丁保护区和英国人进行战斗之外,向周边的的其它英国控制区的英军开战也就顺理成章了。或许,不等汉志华夏联军动手,驻扎在美索不达米亚和特鲁希儿阿曼以及外约旦的英军就会抢先对汉志采取进攻。

    面对这样的机会,又有什么理由不趁机消灭英军在中东地区的军队主力,顺势占领这些地区呢?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增援。这也是白崇禧要求再增派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原因。

    。。。

第二九零章 阿姆兰战役(上) 'vip'() 
    可以说,白崇禧的计划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推进。(。。l)这个计划的基础,就是汉志华夏联军能够在陆上击败英国驻中东的陆军,而华夏海军也同时在海上击败英国皇家海军。最后,把英国人逼回到谈判桌上,来结束这次的战事。

    “白健生是不是有点一厢情愿?如果英国人不但不回到谈判桌上,而是纠集其它国家,比如法国一起,把战争持续下去呢?毕竟,在中东地区,白健生圈定的那几个地方,虽然战略地位重要,可我们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甚至可以说,在那里,我们到时为了建设陆海空军的基地,除了花钱还是花钱,而回报几乎没有。”阎锡山对白崇禧的计划还是很赞赏的,但他觉得,在经济角度上,实在是得不偿失。

    “经济利益,将体现在卡塔尔半岛这块名义上的基地区域,事实上华夏海外领土上。依据我得到的情报,在波斯湾周边,那里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英国人对美索不达米亚死活不肯放手,宁愿把叙利亚那样一块阿拉伯半岛的核心位置交给法国,也不愿意把那块地方放弃,就是最好的说明。”杨寰宇用一个在座的人无法去核实的借口“情报”,来对卡塔尔半岛的价值做了解释。

    “我觉得,战事应该围绕着亚丁保护地的争夺而结束。亚丁保护地处在红海出印度洋的关键地带亚丁湾的关键点上,为了争夺这个地区,英国人绝对会动用他们的海军。只要在这个战场上,英国海军被击败,英国人绝对会回到谈判桌上。白健生的后续计划,是没有机会实施的,除非,他在亚丁争夺战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就出兵横扫中东东南部的其它区域。但这样会贻人口实。”徐树铮在地图边上已经睃寻了许久,他对白崇禧计划里的前半部分持肯定态度。在白崇禧计划的前半部分里,华夏并没有陷入很深,华夏海军在局部作战里参与进去,别的国家也没有什么太好指责的地方。

    在汉志和也门的战争中,汉志是以阿拉伯人的家事为借口进行的,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对此并没太大的反应,基本上属于默认。而英国人插手其中,为汉志把战火烧到亚丁保护区提供了借口,也为华夏军队介入其中提供了借口。英国人可以介入阿拉伯人的内斗,为何华夏人就不能介入涉及到华夏人在阿拉伯半岛利益的纷争呢?最主要的,这个纷争里,欧美各国里只涉及了英国。

    但白崇禧计划的后半部分,就完全建立在英国可能产生的错误判断上。但这种错误判断会在亚丁保护地的争夺中,就被纠正回来。一旦英国在亚丁保护地的争夺中失利,他们就会看到他们在军事上和华夏军队的差距。那时,他们还会傻乎乎把战火的范围扩大吗?他们会急于走上谈判桌,结束这次的冲突。

    “徐司令的担忧有道理,不过,这要看白健生把握战局的能力了。假如迟点动用我们的海军力量,让汉志军队和英**队在亚丁保护地的争夺陷入僵持,而英国人在局部的海上保有优势的情况下,白健生计划的后半部分是非常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英国人如果想在亚丁保护地上获得胜利,在其它方向上对汉志施加压力是完全可能的。只要他们有了这个想法,并付诸实施的话,白健生的计划的后半部分就可以进行了。”吴佩孚赞同白崇禧的一系列计划,他觉得这个计划的策划,近乎完美,把“顺势而为”这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真不愧是号称“小诸葛”。

    “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向英国人提出抗议,抗议他们在中东的军队,对我方驻扎在中东的派遣军进行攻击的行为?”孙宝琦冷不丁的开口道。

    “哈,这个建议好,不仅要向英国提出抗议,还要向其它国家驻华夏的外交官们发出照会,我们对英国人的挑衅行为,保留反击的权利。”列席会议的马君武笑了起来,孙宝琦提的这个建议,能让华夏在道义上占据优势。至少,以后在国际社会的扯皮时,终归是英国人先向华夏军队开的枪。那时,无理也能抢三分理回来。

    参加会议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让始终都在倾听的杨寰宇拿定了主意。英国人在谈判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再次点燃战火,显然是出了一个昏招。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简直就是天理难容。至于再次增派部队前往中东,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杨寰宇已经决定暂时授予白崇禧在中东事务上的全权,用句华夏的老话来说,就是授予白崇禧临机决断之权。

    李汉魂的第三十三师被紧急空运到旅顺,他将搭乘陈绍宽率领的昆仑号航母为首的第二航母战斗群,一起前往中东,加入白崇禧率领的中东派遣军。

    在汉志,白崇禧的派遣军司令部与姜大柱统领的华夏军事顾问团也同时紧张的忙碌起来,姜大柱要在短时间里,为汉志再组建训练十个师,任务是异常的繁重。而白崇禧则要盘算整个战局的演变,而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英军在也门部队给予重创。

    白崇禧对汉志军队实在有点没把握,汉志国防军第三师两次的不战而退,让白崇禧在伊本・沙特那里第一次毫不客气的发了通火,并要求伊本・沙特撤换第三师的指挥官。自知理亏的伊本・沙特派他的堂弟阿卜杜拉・沙特出任新的第三师指挥官,希望他的第三师不要出现第三次不战而退的丢脸事。阿卜杜拉・沙特以勇武著称,当年,在跟随伊本・沙特突袭利雅得的四十名勇士中,就是阿卜杜拉・沙特第一个冲进利雅得城。

    应该说,这次的临阵换将还算是及时。就在阿卜杜拉・沙特上任的第三天,亨德里克策动的进攻开始了。这次汉志国防军的第三师没跑,而是与进攻的英军中东第三旅展开了激战,当然,这与白崇禧采取的另一个措施也很有关系,他把在阿姆兰的华夏第六师109团三营的官兵拆散,分到汉志国防军第三师的各个营连充当顾问,变相接管了汉志国防军第三师的基层指挥权。

    应该说,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并非没有战斗力,经过姜大柱领导的华夏军事顾问团一年多的训练,第三师官兵的基础还算是不错的。只是他们虽然在训练场上表现良好,但却没有经受过多少实战的洗礼。以前,在镇压伊赫万叛乱和吞并萨哈的战事中,对手往往一击即溃,并没出现过被别人反过来进攻的战斗。所以,在收到英军中东第三旅进攻时,慌乱之下,本能的就想逃跑。现在,在新认师长阿卜杜拉・沙特的弹压下,各级军官硬着头皮准备接受接下来的战斗,加上华夏军队分过来的老兵的指导,使这个部队开始逐步展现出在训练时的水平。

    本以为汉志军队依然会溃退的中东第三旅终于啃到了他们的第一块硬骨头。尽管有第八师配属的炮兵营的协助,但对面前两次一触即溃的汉志军队,这一次却死战不退。他们先是依托阿姆兰城外的防御阵地进行抵抗,在防御阵地在英军炮兵的狂轰滥炸下被突破后,退入城中与第三旅展开了巷战。

    亨德里克感觉到战事并没有像他预计的那样发展的时候,中东第三旅的攻势已经不得不减弱下来,英军中东第八师师属炮兵营的炮弹跟不上了,而第三旅的步兵在巷战中,不但没有占到上风,反而在缺少炮兵支援之后,被汉志军队逐步挤出了阿姆兰城。

    亨德里克事先布置在哈杰和海米尔…赖代一线的包抄部队并没有等来从阿姆兰撤退的汉志军队,相反,在哈杰的两个团,却迎来了从亚西尔前来增援的汉志国防军第二师。而他还不知道,在他的东北方,华夏第六师109团余部和四十五师的一个坦克团已经穿越鲁卜哈利沙漠的西北角,到达了哈兹姆,正在向萨那他的老窝挺进。

    白崇禧没指望汉志国防军的部队能击败英军,他只希望汉志的这些炮灰部队能顶住英军的进攻,消灭这些英军的任务是华夏军队的事。所以,他的计划就是用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坚守阿姆兰,华夏装甲部队冒险穿越鲁卜哈利沙漠直击英军的后背。计划的关键则是时间,只要装甲部队在汉志国防军第三师崩溃之前到达萨那,他相信,英军除了向西南撤退,别无选择。

    战斗的结果,比白崇禧的预计要好。或许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理论对汉志人也同样适用的关系,更换了师长的汉志第三师在战斗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和韧性。他们与英军中东第三旅逐屋争夺,最终竟然彻底把中东第三旅赶出了阿姆兰。

    当亨德里克这时再想把在哈杰和海米尔的部队调回来夹击汉志第三师时,他发现他已经调不动了,因为已经被前来增援的汉志第二师的部队缠住不能脱身。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他过于轻敌了,汉志军队并不是他眼里那么的不堪一击。

    不过,这还没有让他失去获得胜利的信心。让他失去胜利信心的,是在他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