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181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81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并没有丝毫的忽略。做为南京政府与江浙财团之间的纽带,他当然清楚在上海的那帮民族资本家们心里的想法。

    眼下,华夏的工业重心都聚集在北方。随着杨寰宇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实施,势必会再次聚集起一大笔的资本进入这些企业。这对华夏南方的那些工业企业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对手的壮大,意味着他们可能丢失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在竞争中彻底的败下阵来。显然,从江浙财团的角度来说,他们同样期望着南京政府也能象北方特区政府那样,通过平均地权的做法,集聚起一笔巨额资金投入到他们的企业里去,壮大他们的产业。

    现在,南京政府显然是拿不出办法来解决这个平均地权的问题。那么带来的后果,那就不仅仅是农村那些雇农北迁的问题了。有可能这些民族资本都会往北跑,因为他们跑到北方去的话,虽然不可能得到最大的那份好处,但在北方的工业化大潮里,分一杯羹还是有可能的,相信杨寰宇也不会不欢迎他们的投奔。

    如果这些民族资本家们也靠向北方的话,d的这个南京政府,还能支撑多久?没了江浙财团在财政上给予南京政府的支持,南京政府还有力量维持继续在湘赣围剿农民军的军事行动吗?南方归顺的那几个省会不会再次与南京政府分道扬镳?或许,还有很多人还在为怎样保住手中的权利在算计,始终不愿意承认北方特区政府的这个政策已经彻底动摇了南京政府的根基。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是南京政府都彻底倒台了,他们手里的那点权力还能保得住吗?张静江虽然腿脚不便,心可不瞎。

    当初,他支持“清党”,是担心杨寰宇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蒋志清虽然接管了军权,但只要杨寰宇登高一呼,相信那些统军的将领们没几个人会听蒋志清的。这显然是不符合d的整体利益。当时正好杨寰宇远在美国生死未卜,希望在忠于杨寰宇的那帮人群龙无首的时候,给予他们雷霆一击,蒋志清趁势完全彻底的接管军权,协助d完全掌控整个华夏的政权,可没想搞成现在这样南北实质性分裂的局面。

    但即便这样,蒋志清依然没能彻底掌握住军队,反而使国防军直接分裂成了几个势力。等到杨寰宇伤愈回归,北方特区在他的领导下,强势崛起的时候,张静江心里就已经在后悔了。因为在d得到政权以后,虽然变相剥夺了杨寰宇的军权,可杨寰宇并没有什么抵触的行为。可“清党”却让杨寰宇以及忠于他的军事力量,直接走到了南京政府的对立面。张静江不知道,杨寰宇从心底里的认识,就是军队是属于国家的,而不是属于某个党派,党派之间对国家行政权力的争夺,军队是不应该参与的。所以,兴华会尽管控制了一部分他的嫡系精锐部队,他也没想过要兴华会去争取政府权力。直到他伤愈回国,痛定思痛,才真正改变这个想法,开始让兴华会参与政治。如果张静江要是清楚了这个因果,怕是要后悔的吐血。

    四大元老中的两人已经明确表态应该去和杨寰宇谈一谈,做为d主席的总统胡汉民就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实际上,这个会议已经开了三天,也拿不出个结果来,去与杨寰宇协商谈判,算是一个唯一的结果,尽管大部分与会成员都没表态,可四大元老中两人的表态已经很有分量。“既然静老都这么说了,那谁去张家口和杨寰宇谈谈?”胡汉民虽然这样问,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推到了张静江的头上,有“这是因为对张静江的尊敬才派人去谈判的,不是我的意思”的意思。

    “我看,要不我们四个老朽就辛苦一下,跑一趟吧,我倒是真的想去看看,北方有没有传言里说的那么好。”同为四大元老之一的吴稚晖主动请缨,不过,他在话里却把张静江、李石曾和一直没表态的蔡元培也一起拉上了。

    “行,我确实也想去看看,听说在马君武马老先生的主持下,北方办的那个北方工业大学兴旺红火,不输北大。我是有点好奇啊!”被点到名的蔡元培没有推辞,却把去北方的目的不动声色的转移到了考察北方工业大学上,而不是去和杨寰宇谈判。

    。。。

第三二九章 南北和谈(一) 'vip'() 
    国民党四大元老的齐齐到访张家口,完全让北方特区政府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南京政府这是要做什么?竟然派出如此规格的访问团前来。自从南北对峙以来,双方虽然没有发生过军事上的冲突,只是偶尔在交界地区有点小摩擦,但有一点,那就是双方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在政府层面上的交集。象现在这样,没做任何铺垫,就突然组团到访的事情,无疑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事不仅让杨寰宇诧异,就连孙宝琦、徐树铮、阎锡山这些在政坛上打了多年滚的老政客也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倒不是说“耕者有其田”这个政策的潜在效果,他们这些政客们想不到,而是根本就都没去想。辛亥以来,政权的更迭,除了d通过国会大选这一次,以往每次都是建立在军事行动的基础上的,以至于在惯性思维的驱动下,没有军事行动,谁会想着这个政策会对南京政府有什么影响?这无非是对南京政府挖了点墙角,吸引一些流民,为北方特区增加一些人口基数,储备一些兵员而已。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北方特区掌管财政的张昭德不说话,不喊没钱,其它人还真的没人去算过这个收购土地上,北方特区政府花了多少钱。没人知道北方特区在这个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动用了近五十亿资金之巨。虽然大部分又通过售卖企业股份回收了回来,可这些事,也仅仅是张昭德和杨寰宇两个人清楚。这样一来,在北方特区政府的大多数人是真的没去想太多。

    当然,南京政府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没有一个掌握百亿资金的资本巨人来支撑,要知道,这个时候,整个华夏的财政总收入,包括北方特区也不过五…六个亿而已。

    不管怎么说,既然人来了,北方特区政府就要接待。杨寰宇当然不会急着去见他们,于是孙宝琦和徐树铮当仁不让的成了接待他们的主角。毕竟他们两个和来的这四个人也算是老相识老熟人了。孙宝琦和李石曾还算是连着点亲戚关系,孙宝琦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李石曾叔叔李鸿章的儿子,总算是姻亲,就是和杨寰宇算上去也算是堂的大舅哥。

    “北方特区在杨总司令的领导下,真可谓是蒸蒸日上,特别是是‘耕者有其田’条例的颁布实施,乃是为苍生行了一大善啊,我们就是前来讨教的。”一番寒暄过后,双方分宾主落座,圆脸大耳的吴稚晖就半真半假的点明了来意,不过,在话语里依旧埋了根刺,称呼杨寰宇为杨总司令,暗指他的军人身份。因为是双方政府层面的交流,按理称呼杨寰宇应该是从政府一方称呼,叫杨主席才合适。吴稚晖的杨总司令的称谓这时就显得有些针对性了。

    “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这不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么,算不上善政,只算我们没有尸位素餐而已。贵党故总理不也说要平均地权么?殊途同归罢了。”孙宝琦还没答话,徐树铮先忍不住了。虽然杨寰宇算起来是他的学生,当初也是他一手提拔,虽然现在职位比他徐树铮还高,但他是真的甘做绿叶。听到吴稚晖话里暗藏机锋,本来就不满意,抓住机会,自然就夹枪帶棒的立马还了回去。言下之意,自然就是你们南京政府政府做不到,却空喊口号,一帮大佬们不过都是些尸位素餐的饭桶而已,连自己的本分都做不好。

    “不是我们不想,这不就是来讨教来了吗?实在是这几年,内乱不息,战火肆虐。政府的大部分开支都用于军费,力有不逮啊。”李石曾那里听不出来这双方话语里的火药味?他故作不知的把话题扯开去。顺便点了一下,不是南京政府不想这么做,这不没钱吗。

    “哈,难道你们的军费开支比我们还大?贵党刚执政的时候,除了新疆叛乱未平,华夏没其它地方需要动用武力。即便分家以后的这几年,新疆平叛,西敌苏俄的入侵,中东夺取数块租借地,大败英国皇家海军和陆军,挥军进藏,平定藏区。那样不是大笔大笔的军费花销。比起你们南面的小打小闹,花的钱可多多了。”徐树铮一点都没有退一步的打算,直接把矛头指向南京政府的无能上了。算上去,新疆平叛,与湘赣的农民军类似,都是苏俄在背后上下其手。而北方特区的其它战事,则或是为国御侮,或是在外开疆辟土,并且都战而胜之。现在,还不是一样有余力实施“耕者有其田”?

    徐树铮的话,让四个老人脸上都有些讪讪然。刚刚接手华夏政权的时候,华夏可是安稳的很,既没南北对峙,也没有南方数省的**,更没有湘赣的农民军暴动。可d一接受政权没多久,华夏就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让他们自己也感到确实脸上无光。

    “事实上,这事啊,不在于有没有钱的问题,在于想不想去做。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心血来潮的推出这样一个政策。其实,在东北的黑龙江、嫩江、合江、兴安北四省,这个政策早就开始试行了。现在推出的政策,只是在试行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做了调整之后才最终成型的。贵党真要想做,也可以选几个地方先试行么,钱花的不多,有效果,自然再可以大面积推行不是。”倒是孙宝琦为人厚道,打断了徐树铮和四老他们之间的斗嘴,把话题引入正途。

    “慕韩公,又铮将军!实不相瞒,如今南北对峙,d与兴华会分道扬镳,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我党当初行差踏错了一步。数年下来,南北分治,北方显然比南方更为成功,孑民自认当坦然以对,而不应文过饰非。这次来,自然是存了南北和解的想法而来。只是不知道杨主席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毕竟同胞之间,兵戈相向,唯亲者痛而仇者快。如杨主席亦有此意的话,我们再来商讨双方积怨如何化解。另外,孑民想参观一下北方工业大学,不知道慕韩公能否帮着安排一下。”四大元老中的蔡元培终于不耐烦这种毫无边际的试探和勾心斗角。直接把来意和盘托出,把问题直接交到了北方特区政府的手上。

    蔡元培的大白话,让双方一下子都陷入了沉默。这等于是自揭其短,承认当初清党是错误,承认当初d夺权太过,是造成眼下华夏如此形势的责任人。六个人,十只眼睛都看向了蔡元培,有不解,有恍然,有不满,有惋惜。

    “有一点我要说明白,孑民并不认为‘清党’有错,但清兴华会确实是错了。不过这个责任还是得杨主席来承担。”看着众人都看向自己,蔡元培解释道。

    做为华夏cd的创始人的陈独秀、李达兆与他蔡元培都是好友知己,陈独秀担任北院院长还是蔡元培的力邀。但蔡元培是真心不认同这个苏俄支持下的政党,特别是所谓的阶级斗争。对在湘赣的农民运动的“打土豪分田地”更是极度厌恶,这也是当时他力主清党的原因。说白了,他不认为苏俄那套在华夏施行,能给华夏人民带来安宁和富强。而当时,恰恰做为兴华会会首的杨寰宇也cd的党员,自然而然,他把兴华会也与cd挂上了钩。

    听着蔡元培的补充解释,大家也都相对无言。蔡元培的这些话,虽然把d的面子直接拉了下来,但却把“清党”的责任,分了一半给杨寰宇。事后,但杨寰宇听到徐树铮的转述的时候,也有点哭笑不得。

    话挑白了,这场会谈自然也就没必要再继续下去,孙宝琦和徐树铮自然要把这个最新的情况去和杨寰宇商议之后,才能给四老答案。于是,在孙宝琦的安排下,派人去通知北方工业大学的校长马君武,安排几个人去北方工业大学去参观。

    到了这个时候,在政坛上打滚这么多年的孙宝琦和徐树铮再想不到“耕者有其田”政策对南京政府的致命影响的话,那他们这些年可就真白混了。匆匆赶到杨寰宇的办公室,把国民党四大元老的来访真实目的和杨寰宇一说,杨寰宇也慢慢的回过味来了。他真没想过,“耕者有其田”这样一个政策的实施,还有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结束南北对峙的事实分裂状态,与d组建联合政府,这当然是好事。但这里也有很大的风险,北方刚刚实施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已经把北方特区政府旗下的能卖出去的企业股份都卖的差不多了。南方现有的企业,虽然也有杨寰宇暗中持有部分股权,但显然不能交出去。d有一次“清党”,会不会有第二次?如何保证这些企业股权在组建联合政府之后,被新的联合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