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204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04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牡难钚抡路⑾郑衷冢峭蟪返穆飞吓扇顺鋈ィ旧喜换嵩獾较鳌O蚰虾拖虮钡幕埃嵩獾较鳎嗽备浇谰崃粝乱┢贰V挥型髯撸谰嵯滤朗帧U馑坪跏枪谰诟妫吠丝梢圆徽夷愕穆榉常敖幕埃峁褪潜幌稹U飧龇⑾秩醚钚抡路吲斐#还切┬」刹慷樱勒涛淦骶迹型迪眩谷换垢腋约夯ɑ疃颍

    他那里知道,若不是杨寰宇下达了停火命令,他这个团早就被张辉瓒吃掉了,那里还容他平平安安的呆在这里?针对他这支部队,在他的西面,张辉瓒已经调过来了两个营的兵力,只要他全团西进,就将予以歼灭。撤退的话则放他走。这也算是张辉瓒彻底执行杨寰宇的命令,默认眼下的部队位置为停火位置,各支部队的目前位置为他的实际控制线。张辉瓒可没想过,杨新章的团并没有接到停火的指令,所以只对杨新章派出的人,他都认为是在试探他的底线做出的挑衅,所以对杨新章派出的人在越过警戒线之后,不加警告的给予杀伤。

    但真正的问题是杨新章的这个团已经处于张辉瓒师的包围之中,杨新章要是自己主动向后撤退的话,张辉瓒可以默认放行,但周昆想要派人往西进入罗霄山脉的话,张辉瓒却不同意通过。因为不能排除这是周昆部想要和杨新章部打通通道连成一片的企图,这是张辉瓒不允许的。在他看来,有什么事情一个电报就能沟通,派人联络,这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企图,担心电报被截获?这真的不能怪张辉瓒这么想,国防军的电台都配发到了连一级,他那里会想到,农民军的团一级的建制竟然连电台都没有?

    由于双方缺少必要的沟通,双方的这种误解,在杨新章感觉到愤怒之后,终于酿成了杨寰宇发布停火命令之后,国防军与农民军之间的最大冲突。心怀不忿的杨新章率部西进,他的这一举动是建立在这一区域只有国防军的小部队活动的基础上。他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国防军从没对他的营地发起过袭击,袭击的都是他派出去的小股人员。若是附近有国防军较大建制的部队,怎么可能不对他的营地展开进攻呢?所以,他决心整团向西运动,在他的想法里,这样的话,国防军的小股部队应该不敢来捋自己的虎须。

    杨新章部的异动,自然第一时间通过电波被上报到师长张辉瓒这里。张辉瓒在诧异之余,第一次要求警戒部队对杨新章部给予口头警告。当然,要是杨新章部置国防军的警告不顾的话,那自然是视作对国防军的挑衅,那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在杨新章团西面设防的是山地师第六师36团李维藩部的二营和三营,接到命令立刻就进入了战备状态,二营布设防御阵地,三营则做好了机动包抄的准备。散布在杨新章团东面的一营和四营也加强了戒备,随时准备集结起来,支援二营和三营的战斗。

    “贵部已经越过双方停火线的警戒区,请贵部停止前进,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当通过喇叭传来的口头警告传到杨新章耳朵里的时候,杨新章虽然听到了停火线这个词,却并没去想这是什么意思。他只是觉得好笑,想用这种口头警告来阻止他的部队的行动?他要是听了这种口头警告就下令部队停止行动的话,那才是笑话了。什么时候,农民军会接受这种敌人的警告?

    对国防军口头警告的回答自然是杨新章部的枪声。随着枪响,杨新章部的态度自然也就一览无余,杨新章的态度,在担任警戒的国防军眼里,自然被看作公然的挑衅。原本只是警戒的36团二营立刻进入战斗位置,喊话的小队迅速后撤,36团的三营则向杨新章部的侧后迂回,准备包抄。散布在原杨新章营地东面的36团一营,也开始集结,堵截杨新章部的后撤之路。

    用子弹做出了回答的杨新章自然也不会继续集结着部队等着挨打,整个团也迅速的分散开,三个营呈品字阵型搜索前进。这一次,国防军的反应就不再是喇叭喊话这样的待遇了,而是用迫击炮和机枪做出了回应。密集的机枪声和炮弹的爆炸声让杨新章终于明白,他之前的判断出现了巨大偏差,在这一带,并非没有国防军的大建制部队,而是人家没有对他采取行动。到这个时候,他才想起刚才国防军的口头警告中的那个新词“双方停火线”,顾名思义,此刻双方是停火了?可他并没有接到相关的命令和通知啊!

    。。。

第三五五章 转变 'vip'() 
    杨新章的团被国防军在罗霄山脉全歼的消息,农民军是从华夏的报纸上获知的。'。。l'华夏政府一面公布了这个消息,一面指责农民军没有和谈的诚意,在双方都认可的停火期间,调动部队,意图趁国防军不备进行偷袭,穿越罗霄山脉。并且,报社写这篇报道的记者还提醒国防军,农民军有可能有穿越罗霄山脉入湘的企图,要国防军提高警惕。

    报纸上这篇歪打正着的报道,一下子让农民军的处境变得很尴尬,也再次在农民军内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原本,农民军答应和谈的目的,确实是想行一个缓兵之计,之后利用停火时间调整部署,穿越罗霄山脉入湘,然后向云贵转进,绕路西进向华俄边境转移的企图。可现在显然不能再这么做了,不说国防军会不会因为这次的事件加强那一带的戒备。即便是真的走这条路成功逃脱,得到的也是在华夏政治上的信用破产。

    对于这样的意外农民军很是恼火,这确实只是个意外,形同孤军的杨新章并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在罗霄山脉里,既没有电台,也接触不到报纸广播。只是杨新章没想到,正是他的这一盲目的行动导致的结果,让毛润之放弃了穿越罗霄山脉转进的意图,并在其它人的意见的影响下,最终放弃了武力对抗的想法,认可了与华夏政府真正和谈。

    不过在这个消息刚刚传到农民军领导层这里的时候,还是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反对议和的人,认为这是华夏政府出尔反尔的证明,一面说停火,一面却对农民军的部队进行军事进攻。如果农民军真的最终放弃了军队,一定会让农民军处于极端被动的境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到那时,农民军绝对就是鱼肉,任人宰割。在强调这些理由的时候,面对议和支持方认为,这是杨新章团已经失去联络的情况下擅自行动造成的结果。他们反驳,认为只要国防军对杨新章的行动作出警告的话,杨新章团是不会一意孤行的说法。

    这样强词夺理的说法,让那些支持议和的人也很无奈。明知道这个理由不成立,却没有充足的理由去反驳。。l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农民军的部队,什么时候在意过国防军的警告了?要是国防军一个警告,农民军就主动放弃军事行动的话,农民军还能在湘赣存在这么多年吗?农民军之所以能存在,而且现在华夏政府提出议和,以政治方法解决问题,不正是因为农民军的武装不听国防军的么!只是,不能否认,国防军真的想通过警告杨新章,放过他这个团的话,还是有办法的。正是因为有这个可能性,所以,支持议和一方,即便明白这是反对一方的强词夺理,也没有办法驳斥。

    手上没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时候就硬气不起来。这是早已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的毛润之的认知。也是他总结辛亥以来,华夏军一度陷入阀混战的根源。袁世凯依仗着麾下的北洋军,段祺瑞依仗的同样是北洋军,孙文在南方兴风作浪,依仗的也是滇、桂、粤各系的军阀。杨寰宇和胡汉民之间这一次能解决南北对峙虽然采用的是政治手段,可杨寰宇若是手里没有军队,他的政治手段同样无从施展。所以,毛润之对农民军放弃对自己的武装控制权是持反对态度的。

    只是现实告诉他,他的想法想要坚持下去已经很困难。杨新章的部队被国防军消灭,在客观上,他的战略意图已经暴露。别人在找杨新章的部队被消灭是因为国防军对周昆部的封锁,使他无法给呆在罗霄山脉里的杨新章部送信,从而造成杨新章部在情况不明的情形下,盲目出击。可在毛润之眼里,看到的却是事情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国防军对罗霄山脉一带的控制很严密,严密到周昆想给下面的部队送信都没办法送。这样来看国防军部署在罗霄山脉一带的部队数量绝对不会少,这说明什么?说明国防军已经把罗霄山脉作为重点防御区域,以农民军现有力量,那怕集中全部的力量,怕也冲不破国防军在罗霄山脉布下的防线进入湖南境内。

    到了这个时候,毛润之对杨寰宇的用心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杨寰宇就是要用军事上的高压来迫使农民军进行谈判,之后加入华夏政府,形成联合多党执政的联合政府。但毛润之有些不明白杨寰宇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政府中的党派越多,某种程度上对杨寰宇的掣肘也就越大,这没道理啊!是想用农民军来牵制d?还是有其他他所想不到的政治意图?从杨寰宇对待苏俄的态度来看,杨寰宇不应该对农民军抱有好感。只是明明依仗军事实力,已经有能力使用军事手段镇压湘赣苏维埃的他,为什么就要放农民军里他们这些人一条生路呢?至少毛润之认为,换成他在杨寰宇的位置上,绝对不会这么做。

    就在毛润之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周翔宇前来拜访他。这对毛润之来说,也算正中下怀。农民军的高层在奥托・布劳恩被解除权力之后,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从原来的最高三人组,变成了现在秦博古、周翔宇、毛润之、洛甫和王嘉祥组成的五人核心。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必须要在五人核心里获得多数才行。作为毛润之的支持者,眼下只有王嘉祥是他的铁杆支持者,他的主张要在无心核心里得到通过,他还需要在周翔宇或者洛甫这里得到一个人的支持,至于秦博古,那是绝对不可能和他有一致的意见的。

    “翔宇来得正好,以你和那位杨寰宇将军的接触,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毛润之摸不清杨寰宇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试图从杨寰宇的性格和为人上找答案,与杨寰宇有过当面接触的周翔宇无疑是个合适人选。

    “他啊,以我的观察,他是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优秀的将领,但还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在我与他的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有大华夏情结!”周翔宇对杨寰宇的评价出乎毛润之的意料。

    “他作战很有一套,练兵也在行。在面对国外势力的时候也很强硬,从不妥协,但他的行动都很冒险。你还记的北京闹五四运动那会吗?当时他手里掌握的军队不超过十万人,就算段祺瑞对他支持,加上北洋的军队,也不超过二十万。但他却贸然与日本人在胶东半岛开战。要知道,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虽然心里觉得很解气,可也真的担心啊,担心日本与华夏全面开战,以那时候华夏的力量,是很难打赢一场全面战争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日本人选择了退缩而不是扩大战争,当然,我们接触不到当时一些高等级情报,所以也就无从判断。但那时真的让人担心!”看着毛润之疑惑的眼神,周翔宇解释道。

    “我觉得问题不能这么看,那时候举国上下,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反日情绪日益高涨。他在军事上有获得了胜利,那时候的日本是没有胆量贸然与我们进行全面战争的。而且华夏与日本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那时的国际环境也不允许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毛润之的认识与周翔宇不同,他反而觉得那时候,杨寰宇就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敏锐性,吃定了日本不敢发动与华夏的全面战争。

    “但五年前,他手握绝对的军事实力,却主动放弃军权,让d顺利夺权,以致后来的南北对峙,同时也给我党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我想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来的。”周翔宇的这一个论据,让毛润之也无话可说。他们那里知道,那时若不是杨寰宇正好在美国遇刺,蒋志清要在军中搞那些小动作还真的无法成功。杨寰宇也是自认为掌握着国防军的后勤供应的命脉,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又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才大着胆子放弃国防军总司令的位置的。只是等他苏醒过来的时候,蒋志清已经完成了在南方军队中的清党。那时候,杨寰宇能做的选择已经不多了,除非他决意打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只是很明显,杨寰宇不愿意那样做。

    “你是说,杨寰宇不可能第二次犯那样的错误吧?”毛润之想了一下,却把思路转到了别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