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248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48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的会面,热切而友好。杨寰宇很难得的没有穿他的元帅军服,而是穿起了一身华夏传统的长衫马褂。这套衣服杨寰宇穿着很不习惯,总感觉自己象在演戏似的。可想想眼下的会面,可不就是在演戏?所以他也就勉为其难的穿了起来。一番寒暄之后,照例双方要对最近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交’换看法。

    “随着德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整个欧洲看上去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却更大了,国王陛下有没有想过,一旦欧洲爆发战争,贵国要如何应对?”这一次,杨寰宇没有再对欧洲形势做什么预言,而是用假设的方式来提问。

    在前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沙特阿拉伯是少数几个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隆美尔没有攻克埃及,使英国得以扼守住苏伊士运河这个战略通道,二是维希法国控制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法国投降之后,就被英国派遣的军队迅速占领。离他们最近的意大利军队始终陷于北非,没有能力打过来,而德国又陷在苏俄战场上,腾不出手在中东开辟战场。加上那时候,沙特阿拉伯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也不算太丰富,大片的沙漠,缺少能支持军队就地补给的食物和水。所以并没有谁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里。

    但这一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由于华夏的崛起,苏俄在与华夏支持的高尔察克的持续战争中,拖的‘精’疲力竭,加上失去了在亚洲的战略纵深,能否挡住德国的兵锋,支撑到战争结束并反败为胜的获得胜利,已经是个大大的问号。德国若是能快速的结束对苏俄方向上的战斗的话,英国在北非和中东能不能与德**队保持战场均势也很难说。加上由于华夏大笔的投入,修建在‘波’斯湾、印度洋、红海沿岸的大量海水淡化工厂,和通往沙特内陆的供水通道,使得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对军队的食物和水的补充能力大为提高。加上已经探明投入开发的油气田,沙特阿拉伯已经不再是大家眼中的‘鸡’肋了。不管对德国人还是英国人,唯一的障碍,就是在沙特阿拉伯境内的华夏驻军和国王本・沙特的态度了。这些情况和变数,杨寰宇当然不会和本・沙特明说,他需要试探,探明本・沙特的态度和倾向。

    “我觉得主要是要看土耳其的态度吧。欧洲若是真的爆发了战争,只要土耳其没有明确的倒向那一方的话,不管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他们这些国家要来阿拉伯半岛的话,都只有通过海路。要是英国没有战败,有他们守着苏伊士运河,战火应该‘波’及不到我们这里。即便英国战败,我们这里还有尊敬的杨您的军队在,我想他们想要染指我们沙特阿拉伯王国,怕也是要考虑清楚才行吧。”出乎杨寰宇的意料,本・沙特把目光瞄向了土耳其。

    杨寰宇想了想,也不得不同意本・沙特的判断。前世的土耳其在大战中,前期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然后用境内的铁矿和石油换取德国和意大利没有对他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直到大战接近尾声,德国和意大利败局已定的时候,才向德国宣战。不说土耳其的这种投机态度的好坏,但他的这个做法,在客观上阻断了意大利和德国在陆上通往中东地区的陆上通道。

    那么这一世,土耳其就算依旧保持中立,德国人会放过他么?杨寰宇有些吃不准。实话说,杨寰宇心里,是希望德国和意大利能够染指中东的,在杨寰宇看来,中东只有一片‘混’‘乱’的时候,他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若是中东也像前一世那样,甚少被战火‘波’及的话,华夏国防军在这里驻扎的这支庞大的军队还真的没多少用武之地。

    要是依旧如前世那样的局面,那除非华夏主动出兵赶走英国人,否则,想在中东继续扩大影响力,还真的是非常困难。问题是这与杨寰宇的构想,显然是不相符的。难道还真的要与这两大阵营都翻脸么?杨寰宇突然发现,他在中东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似乎与收获有些不成正比啊!

    。。。q

第四十七章 战云密布的欧洲() 
    “自身的安全怎么能寄希望于土耳其保持中立呢?不要忘记由土耳其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曾经统治中东达六个世纪之久。。更多访问:ЩЩ。。虽然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可谁又能保证,在新的战‘乱’爆发之后,土耳其会不会借机再次把手向南伸过来?我觉得,有必要我们两国签署一个战略协定,一旦在中东阿拉伯半岛上出现可能的威胁,我们两国就应该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协调两**队做出应对。”杨寰宇开始了他今天与本・沙特见面后的第二次试探。

    杨寰宇所说的话,并非没有根据。或许土耳其人昔日的荣光,让他们在看待这些阿拉伯的土著时,总有一些优越感。虽然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给了协约国,以致他们曾经控制的大片疆土都成了英法意的殖民地。沙特阿拉伯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立国并在华夏的帮助下壮大的。对这一段历史时期,本・沙特岂能不清楚?但杨寰宇提出的建立两国战时统一的指挥机构的意见,让他本能的提高了警惕。

    沙特阿拉伯的国防军是在华夏国防军的训练下组建起来的,不用说,一旦组建这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最高权限的指挥权一定是在华夏手中。这等于变相的把沙特阿拉伯的军队,拱手‘交’给了华夏。失去军队的指挥权,那时候,他的沙特王室还不得任由华夏人‘揉’搓?但面对强大的华夏,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本身就驻扎在自己家里,反对没准会引起华夏更‘激’烈的反应。同意的话,那是真的不甘心啊。

    “统一的指挥机构我看也没必要,我们这点军队,还真的只能负担一些地方保安的任务。我想,真到那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组建一支联军,我派出一部分军队加入这支联军,完全听命于贵**队的指挥就是了。大部分的王国的国防军还是谨守地方,毕竟后方也需要军队来保护的不是?”本・沙特灵机一动,很快就想到了应付的办法。他的这个组建联军的办法,听上去和组建联合指挥系统差不多,指挥权都在华夏军队一方。但在实质上,却天差地别。组建联军,本・沙特派出所有军队是联军,派一个师过来,或者那怕他派一个团一个营都行,依旧是联军。这就看他的心情了。

    杨寰宇当然听得明白办・沙特话里的意思,也清楚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差别,可本・沙特这话,还真的让他没脾气。打发点小部队和华夏军队一起组成联军这种举动,更多是表明了他的一个态度而已。你想啊,当年华夏入朝参战,面对的是号称十六国联军的联合**,可实际承担作战任务的,就是美**队和南韩军队。其它的国家,都是派个团或者营来表示一下意思,纯粹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就像派兵人数最少的卢森堡,就派出了44个人而已。(。。l只是本・沙特没有当面拒绝杨寰宇的说法,虽然他的回答有些变味,但终究是表明了他的态度。杨寰宇也不能太过分的再次‘逼’迫他。与沙特阿拉伯之间达成的这点共识,总算是让杨寰宇此行没有一无所获。在满脸微笑的送走本・沙特之后,回到屋里杨寰宇的脸就沉了下来。

    “你这边的部队扩编的怎么样了?要抓紧时间训练,战争就快爆发了。”回来的杨寰宇,直截了当的向白崇禧询问道。

    “我这里想要扩编是最容易的了。这些农垦的移民,本身在安排的时候,就是以军事化的标准安排的,每个农场都是以团为单位组建的,下面直接就按营连排的体系分布。要兵员,只要一声令下,建制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以营连为单位成建制的补充进各支部队。”白崇禧笑着回答道,言辞中不乏得意。

    华夏向中东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退伍军人组建的,到达卡塔尔半岛后,则是按照军队体系,设置成了一个个的农垦兵团和工矿兵团。这样的设置,对于为各支部队补充兵员,确实是异常的方便。只要编制下达,武器到位,立刻就能把这些移民变成一支支的军队。

    “好,你要记住,一旦世界形势又变,你这里的部队将会是参战的第一批部队,你要保证这支部队,随时随地都能拉出去执行军委会下达的作战任务。”杨寰宇叮嘱道。白崇禧明白,杨寰宇已经把目光盯在了中东,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训练军队,并且加速搜集驻扎在中东的英国和法**队的情况。

    如同杨寰宇猜测的那样,历史的车轮加快了他的速度。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只刚刚过去了上个月,希特勒看到进驻苏台德地区的德军已经完全掌控了这一地区,他毫不犹豫的就撕毁了慕尼黑协定,签发命令,下令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紧接着就向‘波’兰提出归还但泽走廊的要求。与之相呼应的是随后意大利也跨过亚得里亚海,出兵阿尔巴尼亚。

    但泽是在十八世纪末,在‘波’兰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瓜分时,和‘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一起划归了德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协约国支持‘波’兰重新恢复成为一个**民族的国家,并以‘波’兰人为主要聚居地的土地‘交’给他们。可这样一来,‘波’兰就是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没有任何的海岸线。于是,‘波’兰要求把靠近‘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但泽也划归‘波’兰。

    这个要求被德国强烈的反对。因为但泽一旦划归‘波’兰,德国就被人为的分成了两部分,‘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等德国领土被‘波’兰通往但泽的一条狭长地带所割裂。其次,在但泽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是德国裔,只有极少数的‘波’兰裔和犹太人。只是当时的德国是战败国,所以他们的反对被无视,但泽还是强行的划给了‘波’兰。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当时讨论确定凡尔赛和约的这帮政治家们有着绝对的关系,像但泽这样的划分国土,终究埋下了不同民族间的仇恨种子。虽然有法国元帅福熙那样的明白人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但政客们是听不进去的。

    ‘波’兰的复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是得到英国和法国的保护承诺的。这一次,希特勒没有得到他希望看到的回应。‘波’兰毫不犹豫的拒绝的德国的归还但泽的要求,与当初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归还苏台德地区如出一辙。于是,希特勒同样发出了战争的威胁,他希望英国和法国再次扮演慕尼黑协定时的角‘色’,以‘波’兰保护国的身份,压服‘波’兰把但泽归还给德国。

    只是这一次,张伯伦的反应异常‘激’烈。他拒绝了以但泽问题进行谈判,并以强硬的措辞警告德国,如果德国出兵强行夺取但泽,英国将履行‘波’兰保护国的约定,协同‘波’兰进行防护,对德国宣战。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德国、意大利还是英国、法国乃至苏俄,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清楚,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德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但泽他是一定要收回的,崛起的德国不容许有这样一条走廊人为的把德国分成南北两个部分。而德国使用武力收复但泽的话,张伯伦的态度一样强硬,那就是战争。英国如果因为‘波’兰对德国宣战,法国自然也得跟着响应。在欧洲,相互间无法妥协的两个集团已经成型了。

    战争这只怪兽开始苏醒了。有了张伯伦的表态,希特勒也收起了投机取巧的心思,开始全力备战。他要积聚起足够的力量,在战争爆发,就把英法组成的联军打趴下。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双方在索姆河拉锯,把战场变‘成’人‘肉’磨坊那样的战争,是希特勒不能接受的。

    同样知道战争无法避免的英国,也开始广泛的寻找同盟。法国是英国天然的同盟,但法国国内和英国一样,民众们厌恶战争。这些年,法国的军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大笔大笔的国防预算,都投入到了打造马奇诺防线这个永备工事上去了,一如当年的华夏修建万里长城一样,想依托坚固的防线,阻挡可能的来自德国方向上的进攻。或许他们真的是受到了华夏万里长城的启发,但他们却没注意到,修筑了万里长城的华夏,在历史上,既没挡住成吉思汗的铁骑,也没挡住努尔哈赤的铁蹄。事后也确实证明,马奇诺防线并没有挡住现代铁骑坦克的履带。

    只是张伯伦很快就失望了。隔着大西洋的美国,国内孤立气氛浓郁,加上第三次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他们不愿意参与隔着一座大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