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270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70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兹海延⒐赶到加拿大去。

    德军进攻的重点转回英国,通过一系列细节上的变化很快就被英国所察觉,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德国对英国的轰炸密度和频率都在逐步加大,而轰炸范围也在扩大。这说明,德军已经把他的空军的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到了对英国的轰炸中。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快,德军就有可能对英伦三岛实施登陆。

    面对危急险峻的局势,英国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政策。除去正规军的英国皇家空军、皇家海军和陆军之外,陆军大臣安东尼・艾登宣布组建本土防卫志愿军。在短时间内,他就组织起了近二百万的志愿军队伍。他们没有军装,每个人只能发一个臂章作为辨识,没有武器,他们把‘私’人武器猎枪、左轮,甚至十八世纪初的燧发枪都用了起来,更多人使用的是绑着刺刀的木棍。

    他们自制各种燃烧瓶、土炸弹,酒瓶、陶罐、各种玻璃瓶都变成了这些土炸弹和燃烧瓶的容器。没有‘交’通工具,自行车、马车、马匹也都被利用起来,‘私’家车焊上薄钢板就成了轻型装甲车。此外,还有大量的渔船、游艇、小帆船等,被临时改造成了布雷屯武装船,用于内河防卫。

    在防御工事的建造上,更是不惜人力。英国政f组织民众,在英伦三岛的所有道路上建筑路障,几乎每一座大小桥梁都被挖‘洞’埋上上**,重要的公路和机场,路面下都埋上了塞满**的钢管,作为就是一旦德国接近,就引爆它们,破坏公路和机场。在首都伦敦以及工业城市伯明翰等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英国都挖掘了数条环形的防御阵地,反坦克壕和堑壕密布,各种高地错落的碉堡,星罗棋布。

    由于英国是岛国,长长的海岸线更是防御的重点中的重点,除开几个军用码头,所有的民用码头都被拆毁,防止被德军的舰船利用,就是没拆毁的军用码头,也埋设了大量的**,以备在失守前引爆炸毁。在海滩上,英国人几乎在每一段能让船搁浅和行走的海滩,都布设了折叠式的铁丝网和雷区。在近海的浅水区,更是布设了三米高的钢架,防止德军的装甲坦克登陆。这种钢架布设的长度,长达数百英里。这还不算,在海滩内侧,宽度达六米的反坦克壕的长度加起来,更是高达数千英里长。

    在这些防御阵地中,英国人还建造了数量巨大的假目标。他们把水管切断,伪装成炮管,在碉堡里放上成衣店里的假模特,冒充英军的士兵,此外还制造了大量的假手雷和**包,这些东西会在敌人进攻城市时,和一些真的手雷和**包‘混’在一起,悬挂在一些横贯街道的铁链上,用以‘迷’‘惑’敌人,阻止敌人的快速推进。

    英军秘密地训练出了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会在敌后展开对敌人的进攻。它的士兵是从本土防卫志愿军中挑选出来的‘精’英,这些人平时随国土防卫志愿军执行任务,一到战时便会留在敌人后方。在敌后,它会分成4-8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能**地生存下来。各小组有不同的秘密基地,它们一般位于树林中,并覆盖了伪装。这支部队的装备很‘精’良,并且拥有14天的食物储备。另外,英国还成立了一个由平民组成的情报组织,它负责在敌后观察敌情并报告给英军。军方会派间谍到无人接头点取到情报,并秘密地用电报发送给附近的部队。

    更为彻底的是,英国人拆毁了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公路和铁路的路牌、道路指示牌、方向标和街道上的号码牌,目的就是一个,不让德军在登陆后,能够轻易辨别道路和所在区域。另外,英国政f还印刷了大量的小手册,名字就叫《如果入侵者来袭,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在手册中,英国政f告诫民众:在政f下令撤退之前,“你们应该留在原处”,这样各条道路就不会被撤退中的平民所阻塞。“不要相信谣言”,“不要传播谣言”,“对每条命令都保持怀疑的态度”和“确认发布命令的人是英国人之后再行动”,“遇到可疑情况要立刻报告”,“不要给敌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比如食物,燃料,地图或‘交’通工具”,“随时准备用一切可能的东西挡住敌人的去路”,“三思而后行,但是你应该把你的祖国放在第一位。”这些小手册,不管老人还是孩子,几乎人手一册。

    而英国政f为德军准备的终极大杀器,则是秘密生产和埋设在可能的登陆海滩上的毒气。为了给登陆德军有效的杀伤,英国政f秘密生产了大量的“芥子气”、“光气”和“氯气”。这些毒气将在德军登陆时被引爆,以期对进攻的德军造成伤害,削弱德军的攻势。总之,英国人做好了与德军‘玉’石俱焚的准备,并不惜让整个英国重回石器时代。

    但是,让英国人抓狂的是,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这些德军登陆后的抵抗准备,但德军似乎并没有马上就在英伦三岛登陆的打算,而是不停的轰炸,大规模的轰炸。因为,英国人这种全民皆兵的行动,自然无法做到保密,英国人的所作所为自然瞒不住德国的情报机构。希特勒觉得,在没有彻底摧毁英国人的抵抗意志之前,登陆英国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于是,英国人开始品尝他们自己埋下的苦果。那些埋设在道路、桥梁、码头、机场上的**,间接的成了德军的帮凶,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中,经常会引发这些英国人自己埋设的**的殉爆。最为悲剧的一次殉爆,是德国空军无意中引爆了一组英军埋在海边公路旁的毒气,恰好那天的风向是从海面吹向内陆,于是,一场惨剧发生了,大量的毒气被风吹向附近的一个小镇,造成数百平民的死伤。当然,英国政f不会承认这些毒气是他们埋的,而是指责德国向英国投放了毒气弹。

    给英国造成损失最大的,则是因为英国拆毁了大量的民用码头,在剩下的码头也几乎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成为废墟之后,英国迎来了他们最大的危机。因为,载满来自美国援助的货船,因为没有码头可以卸货而在英国附近的海上游‘荡’,他们不仅成了德国空军的目标,也成了邓尼茨的“海狼”们的目标。这几乎等于是英国政f自己切断了他们接受援助的通道。

    。。。q

第七十四章 诡异的局势() 
    英国现在很被动,这种被动不是因为他们不该全民皆兵的组织起来积极备战,而是因为他们太积极了,而且相关行动的保密工作并没有做好。'。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79xs。…其实英国人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做好靠近英吉利海峡一线的反登陆准备,而纵深地带的那些准备工作也要做,但却不用这么急。等到德军发起登陆作战,再在德军登陆方向上的桥梁、道路、机场、码头埋设**也来得及。只要事前把相关的物资准备好,把桥梁、道路、机场、码头那些需要埋设**摧毁的地方,设置好安放**的位置就行,而不必急于把**埋进去。

    现在,这些埋好了**的地方,反而成了英国人的负担,要命的是,由于这些地方在德军空军轰炸时造成的殉爆,很多重要的‘交’通设施,道路和桥梁被炸毁,反而限制了英国当局的物资、人员的输送。原本,英国人做的这些准备是打算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现在情形倒了过来,变成了杀敌五百,自伤一千了。

    很快,大多数的英国人都醒悟过来,他们发现了一个让他们不愿意接受,却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的结果,那就是他们付出汗水、付出他们家里所有能用的财产物资,‘花’费无数‘精’力做的那些反侵略的准备,如今却成了侵略者的帮凶!用一个略微极端的词,他们是在自掘坟墓!

    这对英国民众们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试想一下,费尽心力的在为德国人挖掘的坟墓,突然间发现成了他们为自己挖掘的,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人怎样的沮丧!丘吉尔好不容易才鼓动起来的反抗情绪,在这一刻落入了冰点。此刻,唯一能让丘吉尔感到安慰的,就是民众们没有喊出让丘吉尔下台的吼声。大家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丘吉尔的错,所以没要求丘吉尔来背这个黑锅。

    不过,议和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这一次,丘吉尔没办法压制这种声音了。但丘吉尔在政治面临的处境并没有改善,他还是不能由他提出议和,即便有人提出,作为战时内阁的首相,他也必须要强硬的否决。可民心已不可用了,这让丘吉尔只能把心思投到另一个折中的方案上去,那就是撤退!

    撤退,同样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难度并不下于抵抗。撤向那里的问题很好解决,最合适的地方莫过于大西洋对岸的加拿大了。撤到那里的话,他们能够更紧密的与美国联成一体。而问题在于撤退的次序的确定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人撤过去,只要有那些熟练的产业工人,有足够的农民,他们在加拿大很快就能再次恢复生产,积蓄力量。可这样的选择,英国的损失就太大了,恢复生产所需要的工厂、机器、原料等物质要是都由美国提供的话,很明显,仅是要偿还这笔巨额的外债,就会让英国政f和王室破产。。l''

    可是,要把在英国本土的这些工厂、设备、资源都往加拿大运的话,这需要庞大的运力,同时也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要命的是,那些港口和码头,如今都毁坏殆尽,仅重建这些设施就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破坏容易建设难啊!更不要说要顶着德国空军的轰炸来建设了。

    其实,如果不是丘吉尔纠结于他个人的政治生命,英国可以选择投降的。欧洲国家从历史上,他们就很少去吞并那些原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国土。就像法国与德国议和,除了双方有领土争议的洛林地区,德国对法国并没有领土要求。德国人占领的法国北部,也仅仅是考虑到与英国的作战需要。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和‘波’兰的部分土地,那是因为这些地方原本在历史上就是普鲁士的地盘,但希特勒对比利时、荷兰、瑞典等他占领的国家,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占领这些地方,实行军管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王室和政f都逃到了英国,他们还在抵抗,并未投降。所以,希特勒对这些地方必须军管,不能让这些流亡的政f有回来继续捣‘乱’的机会。英国如果投降,他会需要承担巨额战争赔款,可总体损失,绝对不会有焦土抵抗更大,相比撤往加拿大的损失,也同样会小很多。

    欧洲国家的这种战争传统,与东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就像当年美国占领日本,麦克阿瑟虽然当了不少年的日本太上皇,可当日本的民选政f成立,确定了一系列与英美国家相同价值观的宪法和各项法律后,政权就‘交’回了日本政f,虽然在日本,美国还有驻军,可那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他们在后来,并没有干涉日本的政局。在阿富汗、伊拉克实际上也是同样。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这些国家政f的价值观能否与西方保持一致,对领土要求并不强烈。冷战为什么会结束?说白了,就是俄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价值观上的趋同。当然,对抗依然存在,争夺的目标已经转向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这种争夺,在美国与法德为首的欧盟也存在,与他的盟友英国之间也是一样。虽然美国在全球拥有数量巨大的海外军事基地,但所有这些海外基地基本上都是租借的,美国的国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可现在英国的首相是丘吉尔,他现在才是英国实际上的领导者,只要他还担任着首相的职位,向德国投降就不会在考虑之列,虽然投降能减少英国的损失,使他的民众远离战火。在丘吉尔看来,只要最终能击败德国,英国现在的所有损失,都将会由德国来买单。而且,他将成为英国历史上的伟人。要是他投降,那么现在已经损失的,就永远成了损失,而且在接下来还会继续损失,同时,他个人也会名誉扫地,成为英国历史上的耻辱。

    做出了撤退的决定,丘吉尔首先要撤走的,就是英国的王室。他是英国的实际领导者没错,但王室在民众中的巨大号召力,会让他很轻易的失去他的实际领导者的地位。只要王室不面临危险,那么王室成员们就不会让他下台,因为他们还没有打败德国,损失还无法弥补。

    当英国王室驻跸加拿大的消息公布之后,整个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处于劣势的态势一览无余。因为这个消息标志着英国已经对守卫英伦三岛失去了信心。而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麦克阿瑟也已经先一步撤往了澳大利亚,太平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