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272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72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屎涂赵艘徊糠植慷印H旌螅诶雀浇戮图衅鹆耸吒霾奖Α⑽甯瞿ν谢奖Α⒁桓錾”由瞎诺吕锇驳淖凹准旱淖芗贫吒鍪λ氖逋蛉说谋Γ笮慷踊乖谠丛床欢系那袄础G跋咧富庸傥魉固貋99布施上将,集团军群总指挥官龙德施泰德上将坐镇法国的加莱。

    在布施的指挥下,德军分兵四路开始了他们征服英伦的征程。一路是威廉・李斯特上将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一部,向达灵顿、纽卡斯尔方向向北推进。一路在克莱斯特上将指挥下,向曼切斯特、利物浦方向推进,之后将沿着英国的西海岸向南迂回。第三路是布施上将自己亲自率领的第十六集团军一部,向施肯索普方向,沿英国的东海岸向南迂回。第四路则是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集群,沿设菲尔德、诺丁汉一线直扑伦敦。

    让德军失望的是,英国人的抵抗很顽强。虽然超过一半的英国人在遇到德军之后虽说没有表现出敌意,但也并不友好。而且,德军很快发现,随着他们逐步推进,这些对他们没什么敌意,看上去还算配合的英国人成了他们的累赘。因为这些英国人基本上都没有食物,需要德军向他们提供食品。这对原本就需要通过弗兰伯勒角至法利一带登陆场运送和空运运送补给给养的德国空军和海军,压力陡增。

    而另一点则让德军更加郁闷,他们所到之处,公路、桥梁、铁路等‘交’通设施,都被抵抗的英国人破坏殆尽,使得德军的进军速度缓慢。尤为让他们气愤的是,许多他们为了通行临时修筑起来的桥梁和道路,还经常遇到抵抗分子的再次破坏。这使得德军不得不沿途留下守卫部队来守卫那些刚刚修复的重要的‘交’通设施。

    当然也有让他们高兴的,那就是他们遇到的英军部队,普遍战力低下,而且士气不高。基本上,他们并不需要付出多少伤亡就能使他们遭遇到的英军溃散或是投降。反倒是那些民众组织起来的游击队让他们不胜其烦,冷枪、偷袭,暗算,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或是极大的物资损失。

    在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推进到北安普顿附近时,终于爆发了德军登陆英国以来的第一场大战。作为守卫伦敦的外围防线的一个重要节点,英军在这里集结了四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还有两个炮兵旅。依托事先构筑好的工事和反坦克壕,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不得不停下脚步。

    大量的反坦克壕使得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只能临时充当炮兵使用,成为掩护步兵进攻的工具,而不再是突击力量。与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协同行动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师也同样无法前进。在经过步兵一天的‘激’战之后,才夺取了最外面的一道反坦克壕,在他前面,同样的反坦克壕还有两条。于是,这场攻防战,演变成了双方的炮战,德军的攻势终于暂时陷入了停顿。古德里安开始尝试变更进攻路线,可空军的侦察情报让他很吃惊,这些反坦克壕的长度,出乎意外的长。

    在以往的战斗中,防守方虽然也会挖掘反坦克壕,但一般情况下,长度都不会太长,装甲部队都可以以迂回的方式绕过去。所以,古德里安并没有做相应的准备,他的任务是突击进入伦敦。可眼前的反坦克壕的长度让他无法迂回,因为这些反坦克壕的挖掘方式,犹如造‘迷’宫一样,几乎把整个伦敦都用反坦克壕围了起来,他迂回到那里,情况都是一样。这样一来,他只有一个办法,强行突破!

    古德里安采用的办法是个笨办法,却很有效。他在‘花’了两天时间准备后,发起了强攻。在德国空军的配合下,用轰炸和炮兵的密集炮击压制英军,之后采用工兵爆破的方式填埋反坦克壕,再在爆破的松土上,填铺从附近砍伐来的树木,防止坦克在通过这些松土时陷入松土。当炮击结束时,他已经在他的正面,开辟了三段宽约四百米左右的通道。随着古德里安的钢铁洪流的冲击,英军终于顶不住了。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他们面对这些钢铁堡垒只能撤退。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才发现,他们费尽人力物力构筑的反坦克防线,也就仅仅能迟滞一下敌人的进攻速度,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q

第七十六章 英伦陷落() 
    伦敦外围的防御被突破,这意味着想要守住伦敦已经是奢望。…79…尽管英国王室和上院、下院都有已经在德军登陆之前就撤往了加拿大,可丘吉尔领导的战时内阁还没有撤。现在,伦敦外围防线已经被德军突破,而德军威廉・李斯特率领的部队也正在向苏格兰‘挺’进,现在唯一还安全点的地方只有北爱尔兰了。丘吉尔要求他的内阁成员们先撤往北爱尔兰,他要留下来与伦敦共存亡。

    丘吉尔的这个态度遭到了内阁成员们一致的反对,首相与伦敦共存亡,可他的阁员们却都跑了,这算什么事?他们无法允许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发生,同时又为丘吉尔的这个举动感到由衷的敬佩。只是他们不知道,丘吉尔做出这个决定他自己也不甘心。

    英国本土的沦陷已经成了定局,这是他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是他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撤往加拿大之后,还能再次回来吗?引起丘吉尔这个想法的就是他清楚英国和德国之间,眼下的力量对比。英国的陆军与德国的陆军相比,在各个方面显然都处于下风。英国的皇家空军更是在与德国空军的作战中,应尽损失殆尽。可占有绝对优势的皇家海军却毫无用武之地。照理来说,拥有强大海军的英国,在海军的守护下,是不可能让德军顺利登陆的,但事实是,在海洋上对德国有着绝对优势的海军,被德国的空军压的抬不起头。

    在弗兰伯勒角至法利一带海岸的德军登陆场附近,英国皇家海军不止一次的向接近那里,袭击德军的各类运输船舰,但都没有成功,原因就是德国空军的压制。德国空军几乎无间断的在登陆舰队和登陆海滩的天空中翱翔着,让英国强大的舰队根本就无法靠近。

    那么,将来英国人想打回来,遭遇的将是同样的问题。德国人甚至不用拥有与英国一样的海军,只要他们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美英的联军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因为他们还没有能飞越大西洋后,在英国本土上空进行空战的飞机,他们的舰队远渡重洋回来,也会被以逸待劳的德国空军打得找不这北。

    也就是说,丘吉尔已经被德军的登陆行动中,暴‘露’出来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外强中干打碎他必胜的信心。他对是否还能收复英国本土,持悲观态度。这样一来,在他看来,跑到加拿大去这个行为,和他向德国议和一样,都不是他政治生涯中值得骄傲的行动,而是耻辱。在以后,只要说起英国,人们都会说,哦,就是那个丘吉尔,看,他灰溜溜的逃跑去了加拿大,是他让英国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如果他不想要这个耻辱的话,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他殉国。这个的话,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悲剧英雄而流传于后世,而不是现在等待着他的耻辱。(。。l)

    只是让他没料到的是,但他把他要与伦敦共存亡的想法一经宣布,他就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悲剧英雄的身份。几乎所有的内阁成员和得知这个决定的英国民众,在他们心里,丘吉尔都成为了英雄。有一个誓与国家共存亡的首相,大家还能苛责这位首相什么呢?所以,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呼吁着,要让这位伟大的首相撤往加拿大,继续领导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丘吉尔走了!战时内阁也走了!军队也开始撤离,他们要保留将来反攻所需要的力量!能走的民众也走了!伦敦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在英国其它地方的军队也开始陆续的撤离英国,他们有的撤往直布罗陀,然后转道前往中东和非洲,有的撤往加拿大。一周以后,德军开始陆续的进驻英国的各个城镇,英伦三岛陷落了!

    在1939年4月至8月间,如果说全世界各国的政治人物穿梭往来最频繁的地方,无疑是华夏的南京。之所以时间会拉的这么长,是因为欧美国家的政治家们前来华夏的路途很遥远。他们需要坐船横渡大西洋到达非洲,然后乘飞机到达英国的苏伊士运河区,然后再坐船穿越红海和印度洋到达孟买,再转飞机飞往缅甸的曼德勒,然后飞往华夏的昆明。达到昆明后,再换乘华夏的飞机飞往南京。这样大费周章的原因很简单,太平洋已经几乎完全被日本控制,他们要乘船穿越太平洋到达华夏的话,太危险了。

    而同一时间里,德国、日本、苏俄、法国也同样有大量的外‘交’官频繁进出华夏行政院的外‘交’委员会。他们所有人的目的都是相似的,探听华夏的意图。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想要游说华夏到他们所在的阵营中去。英国、美国想要华夏拿出实质‘性’的行动,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坚力量。苏俄和法国要与华夏进一步改善关系。

    汪兆铭这段时间里,脸上都快要笑出皱纹了。他从来没有这样自豪过,因为所有来拜访他的这些列强国家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们,都一反以往趾高气扬的倨傲,脸上都挂着卑微的笑容,对他满是奉承和各种赞美。这让他有一种万国来朝的错觉,有一种‘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冲动。

    当然,汪兆铭有一点还是非常清醒的,他清楚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如果说他曾经因为立场关系,党派关系,加上一点点嫉妒心使他对杨寰宇心有不满的话,现在,他对杨寰宇则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在不到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能让华夏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彻底的脱胎换骨,成为各个列强都要竞相示好的国家,他不认为他曾经的领袖孙文能做到,放眼看去,好像除了杨寰宇,没人能做到。

    一个曾经需要仰仗洋人鼻息,看着洋人脸‘色’,在自己国土上,洋人凌驾在政f之上的国家,如今有了在国外的数百万驻军,有了属于华夏的租借地,有了一支傲视群伦的军队,有了自己的技术和专利。任何一个亲身经历了这种巨大的反差的人,都会对带来这一切变化的人顶礼膜拜,尽管这个人有着许多的不足。

    作为行政院院长,现在的汪兆铭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快乐就不去说了,痛也是真的痛,因为现在的国会总是在找他的‘毛’病。照理来说,凡是国会要讨论做出决议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涉及国家的大事。但现在,不管那个党派,谁敢在涉及到国家的政策上多嘴?凡是涉及国家的重大政策、外‘交’和军事的话题,大家都有意无意的自觉回避了。他们猜不到杨寰宇在想什么,贸然发表意见,一旦与杨寰宇的意见相左,那不是自打耳光么?谁要想质疑杨寰宇的决策不正确,那你们谁能让华夏获得眼下这样巨大的变化?所以,这几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证明,杨寰宇所做出的决定,都是对华夏最有利的。慢慢的,大家就都闭了嘴。倒是在内政上,所有人都知道,杨寰宇很少干预,所以,行政院成了这些国会议员们刷存在感最好的目标。这也成了汪兆铭痛苦的源头,‘逼’得他在做任何决定时,都不得不小心翼翼,权衡再三。而且在吃不准该怎么办时,他总要先去征求财政委员会的张昭德和立法院长廖磊、考试院长张治中的意见。因为他们都是杨寰宇的铁杆心腹,最了解杨寰宇的想法。

    这不,眼下他就有了一个拿不准主意的事情,美国大使詹森,英国大使卡尔爵士,苏俄大使彼扬诺夫联袂而来,邀请华夏国防军总参谋长去美国华盛顿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参谋长会议。本来这事是不该找汪兆铭的,应该他们直接去武汉拜会杨寰宇,作为华夏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军方的事情只有他才能做出最后决定。只是他们去武汉吃了闭‘门’羹,杨寰宇去巡视战区去了,至于行程?对不起,无可奉告!没办法,他们只好回到南京,来找汪兆铭,因为汪兆铭是华夏外‘交’委员会的直属上级。

    在这个事情上,汪兆铭可不敢轻易表态。杨寰宇心里的真实想法,别说美国人英国人猜不到,就算是汪兆铭这样在华夏国内政坛上的巨头们也一样猜不到。现在的国际形势,不管是继续和英美结盟还是反过来去和德国结盟,对华夏来说都是正确的,因为不管和那一方结盟,华夏都能获取不菲的利益。至于和那边合作得到的利益更大,他们自肘都没有杨寰宇算计的清楚。

    好在作为华夏的政治家,太极神功都修炼的达到了宗师的水准,于是汪兆铭在大谈了一番对目前国际形势的忧虑,接着又大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