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64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64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伊尔库茨克会战的实战推演,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杨寰宇培养手下将领最好的教材。就在国防军将领们对会战的后续进展做各种分析的时候,停摆了的会战,终于烽火重燃。

    会战再次打响,首先就是复**第二军在经过几天的行军之后,终于抵达库图利克。一场不算太激烈的战斗之后,占据了库图利克掐断了伊尔库茨克守军的退路和补给线。

    一直怀疑复**的停火有阴谋的布琼尼这次终于是真急了。好不容易利用停火的间隙,把部队主力调到了伊尔库茨克城里准备坚守,这下又得改变。库图利克的失守,意味他和他的军队被困在了一块长六十公路,宽二十公里的狭窄区域里,稍有不慎,等待他的就是全军覆没。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再去关心伊尔库茨克是否能守住了,除了严令谢列霍夫和乌斯季奥尔登的守军顶住复**的进攻外,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向西,试图打通西撤的通道。整个会战最惨烈的一场攻防战就这样打响了。

    库图利克只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一座人口只有二千余人的小城镇。但是这里却是地形险要。这里是一座长十公里的倒喇叭形状的峡谷,西面宽,东面窄。峡谷最东面是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山,使东面形成了两个宽度仅仅只有三百米峡谷入口,绝对的易守难攻。第二军在这里的防线因为地势的关系,能够展开的兵力不足一个团,只在三座山上分别各安排了一个营,两面峡谷只能各安排一个连。实际的三百米正面上,能够展开的只有一个排。就是这样一个防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却是面临着十数万大军的疯狂进攻。

    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苏俄红军疯狂的炮击使守军在战斗一开始就伤亡惨重。给守军带来严重伤亡的并不是炮弹的弹片,而是打在山上,被砸下来的横飞的乱石。

    但是第二军也没有什么避免伤亡的办法,只能在每次炮击之后,一个个连的往上填,仅仅半天时间,就消耗掉了两个整建制的团。好在炮轰到后来,大块的石头越来越少,炮击的伤亡才逐步减少。

    在火炮上,第二军吃了大亏。因为是长距离机动,他们并没有携带。。。[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共2页当前是第1页1

第一一零章 替罪羊布琼尼() 
伊尔库茨克会战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东线的远东方面军在列万多夫斯基的指挥下,开始了扫荡远东。阿甘列万多夫斯基亲自率领第八军和第十军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前进,第六军跟在他后面做预备队。赤塔由复**的第七军镇守,同时派出小部队,扫荡赤塔以北的莫克拉坎和恰拉等地。

    列万多夫斯基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兵不血刃,沿着铁路线尼布楚、斯利坚斯克、斯别加、斯科沃罗季诺、马格达佳奇,所到之处,守军望风而降。第八军和第十军也迅速扩充到各有八个师近十万人的庞大规模。在马格达佳奇,远东方面军分成了两路。一路由参谋长帕留申斯基少将率领第八军转向东北,向乌斯季乌尼亚、乌弟斯科耶、方向的外兴安岭挺进。一路由列万多夫斯基带领,继续沿铁路前进,目标哈巴罗夫斯克。

    哈巴罗夫斯克是远东和赤塔以及海参崴并列的三大重镇之一。让人跌碎眼镜的是,列万多夫斯基的大军尚未到达,在哈巴罗夫斯克的驻军自己先打起来了。忠于列万多夫斯基的军队准备要迎接列万多夫斯基的到来,和依旧忠于苏俄的部分军队,爆发激烈的冲突。一场混战之后,实力相对稍弱的忠于苏俄的部分军队,撤出了哈巴罗夫斯克,前往海参崴准备继续抵抗。

    在哈巴罗夫斯克内讧之后,实际上,整个远东除了海参崴之外,已经基本落入了高尔察克的控制。依旧忠于苏俄的那部分人,相继陆陆续续都集中到了海参崴,试图依托海参崴的要塞工事继续抵抗。只要拿下海参崴,整个远东就能成为高尔察克的根据地。

    远东的丢失和伊尔库茨克的失利,引起了莫斯科的高层们的恐慌。布琼尼东线兵团和远东军区在这大半年里损失了将近六十万军队。远东以北,雅库特、马加丹、楚科奇、勘察加以及萨哈林岛等地,因为供给不便,驻军也所剩无几。这些地区加起来,等于苏俄的亚洲部分的一大半。如果全部丢失,高尔察克就会有足够的实力和他们分庭抗礼。而且,随着力量的此消彼长,在整个西伯利亚,苏俄已经失去在军事上的优势。

    在经济上,西伯利亚的矿产、能源生产是苏俄的主要供给地。分散在西伯利亚各地的古拉格劳改营里犯人是苏俄最廉价的劳动力,现在,随着远东和伊尔库茨克的丢失,失去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廉价劳动力。而这些人又会成为高尔察克政权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对布尔什维克的仇视是勿容置疑的。而且,可以预见,远东以北地区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丢失。在经济上的损失还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在根本上,动摇苏俄的布尔什维克的统治。

    可是,要打的话,巨大的军费开支则将成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一笔巨大负担。 '以后,大批的精英分子教师、工程师、技工不是跟随高尔察克离开,就是被关进了古拉格劳改营。对苏俄的工业、农业生产的打击和破坏是巨大的。如今苏俄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仅仅只是沙皇俄国时期的八分之一。

    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在他的宽大的办公室里烦躁的踱着圈子,连衔在嘴上的的烟斗里的烟早已熄灭也没发觉,依旧在用力的吮吸着。现在的整个形势对他都十分的不利。自从他接任总书记的职务之后,高尔察克就在远东发动了反攻。让他郁闷的是,自从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解除了托洛斯基在苏俄红军中的职务之后,远东那边,苏俄红军就持续的在吃败仗。这使他在党内引来了许多的质疑。这一次,他的铁杆小弟布琼尼的惨败,更是让这些质疑愈发高涨。

    他心里真的非常后悔,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地想要去招惹华夏那个混蛋杨寰宇呢?尽管理智告诉他,不管他是不是主动去惹杨寰宇,华夏都会支持高尔察克。而躲在蒙古养精蓄锐的高尔察克迟早都会发动反攻,但是,在潜意识里,他还是愿意把现在的被动形势归罪到是因为主动挑衅了杨寰宇。因为,对华夏动武是托洛斯基力主的。

    “斯大林同志,委员们都到齐了,就等您了。”斯大林的秘书敲门进来向他报告。斯大林点了点头,拿下嘴上的烟斗,这才发现烟斗早灭了。他拿着烟斗,走到桌旁,在烟缸里磕干净烟灰,重新装好烟丝,这才摆出一副威严自信的,前往会议室。

    “今天请大家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应对西伯利亚的严峻形势。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斯大林在他的位置上坐下,慢条斯理地抽了口烟之后才说道,一副已经胸有成竹的样子。实际上,却是他现在也是一筹莫展。

    对于他的话,在座的都你望我我望你的,谁也不愿意先开口。托洛斯基很想张嘴说话,犹豫了一下又闭上了嘴。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我先来说说吧!我认为现在只能采取防御,高尔察克匪帮在占据远东之后,总兵力有可能已经高达一百万,如果我们要采取进攻的话,等各支部队动员完毕,完成调防。西伯利亚也已经到了严冬,不适合采取军事行动了。此外,武器设计局设计的防空炮已经造出了样品在做测试。”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参谋长伏龙芝终于忍受不住这种压抑,率先发言。

    伏龙芝开口的时候,托洛斯基微微侧过了头,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斯大林的表情。苏俄红军连续的败仗,引发了党内对斯大林的质疑,这在托洛斯基看来,是他在政治上翻盘的一个机会。他已经打定主意,只要是斯大林支持的,他就一定要坚决反对。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那些对斯大林的质疑声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只是,他失望地发现,斯大林微眯着眼,淡定的坐在那里吞云吐雾,他根本看不出斯大林的倾向。呃,还得再等等。

    “我同意伏龙芝同志的意见。我们现在在远东的被动,完全是因为托洛斯基同志的左倾冒进引起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和军工生产,积蓄力量。”斯大林的铁杆小弟之一,莫洛托夫接话道,矛头直指托洛斯基。斯大林的嘴角不易察觉的牵动了一下,看来这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去了。托洛斯基非常郁闷,怎么又朝我开炮?看来不能不开口了。

    “这怎么是我左倾冒进?对华夏采取军事行动,是在斯大林同志在内的政治局会议的集体决定。我认为,远东的困境,应该由布琼尼同志承担这个责任。当年,在我的领导下,只用了十五万红军,就打得五十万高尔察克匪帮狼狈逃窜。可现在呢?布琼尼同志率领四十万红军,却被二十万高尔察克匪帮打的只剩下八万人?这说明什么?同样的红军,同样的敌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所以,我认为,这完全是布琼尼同志的指挥失误造成的。”托洛斯基不甘示弱地反击。把责任推给吃了败仗的布琼尼。

    “我认为托洛斯基同志的。。。[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共2页当前是第1页1

第111章 围困海参崴() 
感受到压力的斯大林以退为进,抢先撤了自己小弟布琼尼的职,托洛斯基自然也就没法再抓着苏俄红军在伊尔库茨克的失利不放。。。不仅如此,就连本来计划拿红军近一年来在远东的连番失利做文章,再和斯大林争一争党内领导权的念头,也被他自己压了下去。虽让当初对华夏动武的提议是自己提的呢?

    由于托洛斯基的退缩,斯大林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次危机。基洛夫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东线司令。但是在西伯利亚济马一线的防御却不得不加强,布琼尼带着逃出来的八万残兵,绝对禁不住复**再次的进攻。苏俄红军总参谋长伏龙芝紧急拼凑了二十万军队,调往济马一线,参与防御。

    复**在西线拿下伊尔库茨克之后,实际上也已经转入了战略防御。原本寄人篱下的复**,骤然拿下了伊尔库茨克和远东的绝大部分领土,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急需要消化这些胜利果实。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民政上或是军事上。

    在政治上,占领区的各个城镇都需要从复**里,抽调人才委派担任新的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投降过来的原政府官员则需要快速甄别,从中遴选出相对可靠的人员,参与各地的管理。毕竟流亡了几年的临时政府现在严重缺乏行政人员。

    在经济上,占领区里的各类矿山、企业被战争破坏了的急需要修复,保存尚好的则需要组织生产,特别是伊尔库茨克被苏俄人破坏了的铁路和公路也急需修复。现在的临时政府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赤字,需要用占领区内的矿产、能源等各项资源来换取华夏的各类生活必需品以及军火物资。

    在民政上,经过苏俄管理时期的横征暴敛和战争的波及,占领区内的平民严重缺乏包括食物、御寒衣服、燃料等生活必须物资。临时政府需要在严冬来临之前,对此作出妥善的安置。

    军事上的形势就更急迫。大量的俘虏和降兵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原来复**的人数。急剧膨胀的复**如果不能把这些新加入的军官和士兵彻底消化掉的话,那么下次战斗,这些人就将成为复**的潜在隐患,没准会让现在获得的胜利果实得而复失。

    高尔察克为了这些事,这段时间是忙的脚不沾地,直接变成了空中飞人。而作为复**的二号人物图哈切夫斯基则一头扎到了哈巴罗夫斯克,开始筹划远东的最后一战,攻克海参崴。

    海参崴要塞是从1878年就开始持续建造的一个大型防御工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由十二座大型堡垒群组成的要塞,地下通道四通八达,并且配备了数十门305毫米、203毫米、155毫米以及122毫米各种规格的大炮。并且,表层防御工事能承受420毫米重炮的轰击,地下掩体则有相当数量的弹药和粮食储备。可以说,这绝对是一块硬的不能再硬的硬骨头。

    常规的火炮和炸弹很难形成对它的破坏。想要攻占这样一座要塞的难度可想而知。好在图哈切夫斯基曾在苏俄红军的总参谋部里,看过这座要塞的相关资料,对整个要塞的分布和火力配备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经过反复的推演和计算之后,图哈切夫斯基终于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计划的重点依旧是利用要塞相对缺少防空武器,使用空军来压制要塞的表面火力。再利用重炮射程远的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