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第93部分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93部分

小说: 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寰宇,你怎么不反对?”会议结束,徐树铮和杨寰宇并肩走在走廊里,忧心忡忡的问道。

    “这不是找不出合适人选么!我现在感觉干部严重缺乏,全军的整编需要的干部缺口很大,这么长时间了,军队整编工作完成的仅仅不到三成,民政干部就不用说了!怎么,你觉得不放心?”看着紧皱着眉头的徐树铮,杨寰宇随口问道,心里止不住又勾起了一缕愁思。

    由于军队大量收编,这些原来的军阀部队良莠不齐,军官系统更是混乱,有些是各地讲武堂的,有些是原来军阀的亲戚子弟,有些是行伍里拼杀起来的,有些是江湖帮派分子江洋大盗,更有些干脆就是土匪收编过来的。不把这些人做个整顿,这些人统带的军队又怎么能放心使用?可要调整,就需要大批的经过整训的军官,以保定军校的培养能力,根本无法满足这样庞大的需要。

    出于无奈,杨寰宇只能在自己嫡系的几个师里大量抽调军官,甚至保定六期的郝梦龄、顾祝同、李汉魂这些,都提拔到了师长的位置,和二期三期的叶琪、吴石、林忠等并列了。可就算这样突击提拔,军官依旧远远不够使用,而且,由于基层军官大量被调离,原来的老部队战斗力明显下降。不得已,杨寰宇只能放慢军队改编的步伐,尽量做到改编一支,换装一支,使用一支的原则,防止军队的失控。

    “你想什么呢?我和你明说啊,凡是跟着孙文的人,没几个好东西,都是些为了他们自己利益,不惜出卖国家的家伙!而且这些人,基本都是亲日派,考虑的稳定,现在给了这批人地位,但手里没实权还好控制,可这总督的位置,可是实权啊。万一将来坐大失控,未必是福啊。”在杨寰宇面前,徐树铮没什么顾忌,直接就把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

    “只要军队不乱,没多大关系!”杨寰宇想了想才说道。

    “这也是,你想好了调那几支部队去?”徐树铮问道。

    “我打算让李汉魂的国防军第三十三师驻台北,万福麟的第七十二师驻南投,潘文华的第五十五师驻屏东,另外组建空十六师驻桃园,和驻台北李汉魂相互配合,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蒋志清手里,到时最多也就掌握些警察和保安部队,形不成威胁。”杨寰宇轻松地说道。

    三十三师尽管是原来江西地方部队收编过来的,但现在,师长李汉魂是杨寰宇一手提拔的嫡系,是因为第三十三师改装成装甲部队,才从第八师里升任过来。而且三十三师现在大半的基层军官都是保定军校的各届毕业生,几乎清一色都是兴华会的会员,忠诚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潘文华是出身川军,有刘湘和刘文辉叔侄的关系在,也不怕他被蒋志清收买。唯一没有太大把握的是原来奉系的万福麟,不过也同样有张汉卿和一班原来奉系的将领牵制,想来也不可能轻易就投入蒋志清的旗下。

    即使潘文华和万福麟真的被蒋志清收买,只要有李汉魂的装甲师和空十六师在,也不可能在台湾翻起什么大浪来。这才是杨寰宇真正的底气。

    军委会任命蒋志清为台湾总督的提议,很顺利的通过了总统曹錕的批准。三十三师、五十五师、七十二师的调防命令也随后下达,蒋志清感觉终于松了口气。

    这在蒋志清看来,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调防的部队并不都是杨寰宇的嫡系部队,想想也是,全国现在有八十多个陆军师,杨寰宇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不足十个师,怎么可能全都放到台湾?五十五师和七十二师虽然是川军和奉军改编的,和国民党也不太对付,但蒋志清相信,凭借自己的手腕,和总督的地位,应该可以得到他们的效忠。或许一两年后,他蒋志清就是国民党内最具实权的人了。

    全国统一之后,在杨寰宇的要求下,国防军被严格限制,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也不许在地方上征集给养,所有给养军需都统一由总后勤部调拨,这在根本上杜绝了军队干涉地方的权力,而且在现阶段里,卡住后勤也是控制军队的一个办法。而地方政府也不允许干涉军方事务,那怕是省主席,没有军委会的命令,也不允许调用军队的一兵一卒。当然,警察和保安团不在此列。台湾因情况特殊,才会实行军政一体的总督制。

    这样一来,蒋志清争取到的这个总督职位,相对于国民党内,胡汉民的副总统、汪兆铭的督察院长以及廖仲恺的安徽省主席来说,绝对是没有可比性的。不管副总统还是督察院长,都属于地位崇高而没有任何实权的职位。省主席虽然有地方的行政权力,但在如今的华夏,没有军方的支持,别说省主席,就是总统和国务总理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关系到国家发展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和军工产业基本上都掌握在军委会下属的总后勤部以及杨寰宇的手里。公路铁路的规划也是由军委会在规划主导。

    正因为如此,在蒋志清得到台湾总督的职位之后,才会引起徐树铮的忧虑。只是杨寰宇觉得有把握彻底控制军队,才不把这当回事。这一世的国民党虽然和上一世一样建起了黄埔军校,可这一世的黄埔和上一次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是这世的黄埔仅仅只招收了一期学员,就随着广东军队被整体收编而随之被保定军校收编,成为保定军校的黄埔分校,一期的学生也随着被编入保定第十一期之中。

    二是蒋志清还没来得及在黄埔中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杨寰宇领导下的国防军在胶东、蒙古、东北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胜利,让他在成为无数有志从军的青年的心目中的英雄,黄埔学生对黄埔并入保定军校,没有丝毫的抵触,相反,还以能成为杨寰宇的校友和学生感到幸福和自豪。杨寰宇虽然不再担任保定的战术教官,可还依然抽时间在高级班讲授战役学。

    对没有掌握军队的国民党,杨寰宇心里是轻视的,不管是前世受到的军校教育,还是今生迄今为止的实践,杨寰宇都觉得前世太祖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无比的正确。

    尽管杨寰宇在张家口,以安置伤残退伍老兵的名义试点农村机械化和农场,也以发展军工的名义,布局和建设华夏的重工业和军工产业。可对当今的华夏,杨寰宇觉得依旧还有许多改革措施没有实施。

    没有实施的原因很多,首先社会的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一个还没会走的孩子,让他跑是不现实的。其次,大范围的社会改革,势必会引起广大的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对,包括现在国民政府中的各个派系,各个党派。在没有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基层干部队伍之前,无疑还不适合做过大的动作。只有完全掌控军队的情况下,有了军队这个枪杆子在手,杨寰宇才会有底气去尝试改变现状。

    出门在外;

第167章 失望的汪兆铭() 
武昌城区的一座小洋楼,这里是民国副总统胡汉民的私宅。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以后,他本想也在军委会划定的东湖周围建一座宅子的,可是,东湖周围所有的好地块,都被军委会征用,划成了军事禁区,想要地需要找负责总后勤部的阎百川签字。

    胡汉民不愿意拉下脸来求阎百川。过去,孙文在日本组建同盟会时,阎百川做为山西新军的统领也算是同盟会一员,可在会内的地位,是远远不如胡汉民的。怎奈时移世易,俗话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如今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早已没了昔日风光。胡汉民做为孙文接班人,尽管接任了国民党总裁,在国民政府里也不过是个毫无实权的副总统,那里能和掌握着国防军军工和后勤大权的军委会副委员长的阎百川可比呢?于是,只好在武昌城里自费买下这座洋楼,充作官邸。

    此刻,平时相对冷清的官邸里却难得的热闹非凡。楼下大厅里,三三两两的聚集着一堆堆的人,互相低声交谈着,这是以邹鲁、谢持等为首的国民党人在聚会。

    二楼胡汉民的书房里,坐着胡汉民、蒋志清、汪兆铭、陈公博和廖仲恺。明显正在商议着什么。

    “志清,我觉得你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此去台湾,你虽然贵为总督,可你并没有实际的军权,但却远离中枢。还真不如你呆在总参谋部好。”汪兆铭看着眼含笑意的蒋志清,忍不住的泼了盆冷水,脸上难掩一丝悻然。

    “其实,你只要做通你二哥许崇智的工作,让他重归国民党旗下,他手里就有现成的一个二十一军,况且,广东我党的基础又好,有你在军委会呼应,未必就不能再次革命。”看见在座的胡汉民、廖仲恺向他投来诧异的眼光,汪兆铭补充道。

    “嘿,广东!广东若能成为我党基地,总理还用北上?”蒋志清不以为然的反驳。

    只这一句话,就噎得汪兆铭难以出声。在座的胡汉民和廖仲恺对视了一眼,也不约而同地低声叹息。广州事变,虽然党内都很默契的闭口不言,并不是大家都不清楚怎么回事,实在是大家都不愿提起。蒋志清主导的广州之变,事实上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当时为了筹集军费,国民党对广东民众的压榨,以到了穷凶极恶的程度。广州民众对国民党的态度也逐渐从拥护到反对,最明显的就是孙文死后,广东民众拒绝孙文归葬广东。孙文和陈炯明从亲密战友到反目成仇也源于此。

    当时蒋志清对苏俄顾问动手,实际上不过是用这些苏俄人的人头做了投名状。国防军在广东周边大军压境,可国民党却不敢开战,以当时的情况,只要孙文下令开战,结果不问可知。现在,汪兆铭旧事重提,大家除了叹息还能说什么呢?

    “说起这个,志清,你此去台湾可要记住教训,可别再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了。利用你所在的职位,发展党务,逐步掌控各县政权,然后再训练民团,逐步建立起一个我们国民党掌控的台湾来。”廖仲恺打破沉默,向蒋志清叮嘱道。

    “是啊,台湾此刻回归,肯定被日本人搜刮一空,民众苦不堪言,正是收买民心的大好机会,也是实践总理三民主义的最好时机。要多向国民政府争取一些经费,让利于民。台湾孤悬海外,相对封闭,你是总督,民众得了好处,自然就会拥护你,他们才不会感谢国民政府。你是国民党员,民众进而也就会拥护我们国民党。只要民心可用,自然就能牢牢的掌握住台湾,如此,也许我党终能东山再起。”胡汉民也赞成廖仲恺的意见,重点强调道。

    “做为总理的学生,志清自然会用行动去实践总理的三民主义。此去督台,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党务和政务,只是军委会对台驻军各部公布的晚,来不及在驻军部队中安排一些中下级军官,有些可惜。不过,我还是希望党内能多委派些干部,协助我在台湾施政,无论组建党部、控制各地政府、掌握各地警察局和保安部队,均需要大量的干部充实基层,在这一点上,还希望总裁和仲恺、兆铭多多给予支持。”蒋志清尽管心中得意,但在言辞之中还是把自己的态度放的很低。

    “这样,你自己先在党内挑选一些人,把名单报给我,不足的我和兆铭、仲凯再从各地调集,给你送去。”胡汉民对蒋志清的态度感到很满意,大度的说道。汪兆铭心中失落,强忍着不满也点头赞同。

    长期以来,汪兆铭都是以孙文的接班人自居,特别是孙文病危期间,更是不离左右,连孙文的遗嘱都是他代笔起草的。处心积虑就是想继承孙文的政治遗产。

    可这两年,整个国民党的形式急转直下。那个不知道那里冒出来的毛头小子杨寰宇,从一支小部队起家,短短几年,迅速打败了北洋系的各路军阀,又在几次对外战争中大获全胜,迅速掌握了军队,把四分五裂的北洋重新团结在了段祺瑞的周围。使得国民党的大好局面转眼一落千丈。如今,一个党内的小字辈,也凭借在军委会的资历,成了手握实权的地方总督,进入党内的核心领导层,成了自己在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每想到这个,都让汪兆铭不自觉地有些愤愤。

    如果说之前,由于廖仲恺无意争权,自己在国民党内部是和胡汉民之间两雄相争的话,那么,现在无疑就成了三足鼎立。而且,自己还是三个人中最弱势的那一个。

    现在,眼看胡汉民和廖仲恺都对蒋志清寄予厚望,鼎力支持,可以预见的在不远的将来,这个蒋志清就会后来居上,在党内压自己一头!不行,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尽管国民党现在不是执政党,自己也要把党的总裁位置争取过来,不能输给蒋志清这个小辈。该怎么办呢?汪兆铭人坐在那里,可对他们商量的事情已经毫无兴趣,暗自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