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周鼎记 >

第1部分

周鼎记-第1部分

小说: 周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本是尘世一凡人机缘巧合渡其身穿越大唐与武周创下不世之功勋女皇武盟念其功铸之于鼎示后人且看安和如何凭一已之力在大唐武周两朝拥抵国之富建不世之功
 69161

第一章 山洞探险() 
银亮的月光透过屋顶茅草的间隙洒落下来,在屋内照出斑驳不一的光点。

    一只猫头鹰,从院外槐树上箭一般射向上广阔无垠的天空,折了个身,没了踪影。

    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了汽车的鸣笛,没有灯火通明的大厦,大唐永徽元年的夜晚显得如此宁静与寂廖。

    安和此时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现代生活,奶奶慈详的面容,爸爸谆谆的教诲,同事之间的喜笑怒骂,张静静最后挂着泪水的回眸一笑。

    熟悉的场景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温暖而亲切,仿佛很近,又仿佛很远。

    一滴眼泪从眼眶中无声的流下,挂在腮边。

    伴随着外面蛐蛐时断时续的叫声,安和在朦胧中进入了梦乡,睡梦中他骑着一匹骄健的骏马奔驰在宽阔的驿道,忽然哪马生出一对翅膀在万道金光中腾空而起,飞过辽阔的草原,关陇的山脉,漠北的风沙,一直奔向遥远的天际。

    伴随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前方他看到了摩天的高楼,工业场区矗立的烟囱,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在铁轨上快速前进的高铁,停在码头吞水量达万吨的巨轮,移动公司哪高耸入云的信号塔,骏马驮着他又重回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都市。

    奶奶,爸妈,胖仔,大刘,公司的同事,张静静都站在城市中心最大的广场上笑容满面地迎接他。他跨下马,奔跑着去拥抱他们,可怎么也跑不到跟前,他拼命地跑,伸长了双臂,就是够不着他们。只到自已筋疲力竭,瘫坐地上。

    这时,偌大的广场突然裂出一条巨大的缝隙,将安和与他们隔在两端,那缝隙越裂越大,亲人们越去越远,安和拼命地喊,另一端却丝毫没有回音。

    “咋了哥,做梦了吗?”安和睁开泪眼,看到了林一山,这是他穿越到大唐后第一个帮助他,收留他的人。

    确切地说这是他穿越到唐朝的第二天了。

    二十一世纪的安和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比起来算是幸运的了,金融系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外企工作,收入不错还在其次,主要是能做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财会工作。

    这年头,大学生多如牛毛,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专业对口了,所以好多学经济管理的回家养猪了;计算机专业的到网吧当网管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走街串巷摆地摊了;医学院毕业的到私人诊所当护士去了;学美术的大街上给人画像去了;音乐系、表演系的毕业生给农村红白事响器班弹电子琴演小品去了。

    安和能有这样一份待遇不错、专业对口的工作,自然成了大学同学羡慕的对象,同学聚会时,总有几个同学透过比啤酒瓶底还厚的眼镜向他投来羡慕忌妒恨的目光,这他娘也太不公平了,幸运之神的箭乍光朝他射呢。

    在同学的印象中,安和上课时爱睡觉,呼噜打的震天响,哈喇子流的都能把书本淹了。

    更可气的是这家伙还早恋,大二就把班花,准确地说是校花张静静给勾走了,听说他给张静静写了几十封情书,加起来都能出一部长篇了。

    只到张静静红着脸拿出安和写给她的情书炫耀,同学们才知道别看这家伙平时学习不太用功,可写情书的水平,哪绝对是一流的。

    “你生病一次,我痛苦十天,你好了,我瘦了”。

    “如果哪天我化为一杯黄土,这黄土上长出的春草也为你而绿”。

    “我愿化为一条鱼,任你红烧,清炖,白煮,通过你性感嘴,躺在你温暖的胃里。”

    也不知道是他写的还是摘抄的,不过辛勤耕耘终有收获,这些信终于在少女的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每次读到这些片段,张静静就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一股暖意从心头升起,四下扩散,从头顶一直暖到脚底。

    在怀春少女的心中,什么徐志摩,张爱玲,三毛,顾城的诗统统都是扯蛋,安和的情书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才气盖过林夕,气死方文山。如果不是因为少女的羞涩和矜持,张静静恨不得把安和写给她的情书拿到出版社出版。

    女人啊,终归是感性动物,大二时,在几十封情书的强大攻势下,安和终于在男同学羡慕的目光中心安理得地吃起了张静静削好苹果,足球场上接过张静静适时递来的矿泉水,搂着张静静纤细而柔软的小蛮腰一块去食堂打饭。

    毕业后,由于双方不在一个城市,在父母的干预下两人终于还是分手了。至此,安和打死也不相信一位先哲说的“距离产生爱情”。距离产生美,哪是一种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牵挂,可距离产生爱情哪就纯属扯淡,毕竟爱情的产生需要现实物质提供其适宜生长的土壤。

    和他俩的命运一样,异地恋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了分手,每到毕业时,就有许多原来爱到死去活来,惊天动地,发誓天涯海角不分离,“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情侣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学校周围的KTV里,既将分手的小情侣们在一起唱得最多的就是田震的《未了情》:

    都说那有情人皆成眷属

    为什么银河岸隔断双星

    虽有灵犀一点通

    却落得劳燕分飞各西东

    劳燕分飞各西东

    早知春梦终成空

    莫如当初不相逢,恨重重,怨重重

    人间最苦是情种

    一步步追不回那离人影

    一声声诉不尽未了情

    可见在现代这个物质和多变的世界里,爱情到婚姻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夜深人静,万簌俱寂时,看着手机里保存的两人偎依在一起的甜蜜情境,想到分手时张静静哪梨花带雨的表情,还有火车站送别时,随着轰隆轰隆车轮声,张静静哪渐渐模糊的面孔,安和就有一种肝肠寸断、万念俱灰的感觉。

    感叹人生终归不圆满,上帝给你一片阳光,总会在另一面抛下一片阴影。对于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泊和祝英台敢于抛弃一切,追求“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柏拉图式爱情,安和在极度向往的同时又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亲们,新书发表,跪求收藏和推荐,谢谢大家了

第二章 穿越到唐()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安和从昏睡中醒来,睁开眼一看,自已躺在一株柳树下面,哪柳树桩如桶,枝如发,树身中空,扭曲着长满疙瘩的身躯,龙一样盘旋而上,树身高得有点离谱。

    一群人正围着他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男的多身穿淡色麻布长袍,额头窄袖,圆领,长发用簪子高束于头顶,有的戴着幞头,女子们上身穿窄小襦,下着长裙。

    有人说他是从波斯来的商人,有人说是从新罗来的学生,还有的说是从突厥来的贩马的。

    看到安和身上的茄克、牛仔裤和脚上的皮鞋,尽管当时的大唐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开放的国家,吐蕃、突厥、大食、波斯、新罗、高丽、日本等许多身着各式各样服装的人都能看到,但是看到来自于一千三百多年后安和的奇怪衣着,还是让他们感到新鲜和怪异。

    我这是怎么了,刚才还不是在山洞里吗?怎么眨眼的功夫,周围的环境就变了,大刘和胖仔这俩家伙死哪去了,没听到老子拼命地骂你们吗?咋不吭一声啊,搞得老子喉咙都哑了。

    安和心里一边骂着大刘和胖仔,一边四下看了看。

    街道两旁房屋都很低,高者不过两层,朱拱彩壁,飞瓦流檐,古色古香,北面两丈多高的城墙上赫然用繁体字写着三个大字“永城县”。

    看着来往行人的衣着打份,周围房屋的建筑模式,听到周围人的议论,安和心里腾起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我的天,原来自己认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穿越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安和后悔死了,后悔没听大刘和胖仔的话,非要进哪个可怕的洞,也不知道这两个该死的家伙现在在哪儿,最好能和自己一块穿越过来,也好有个伴啊。

    安和恨恨地想。

    可环顾一下四周,两个人的影子也没有发现,安和彻底死了心。

    看看城墙上的字,自己在永城县心里已然明白,永城县位于河南最东部与安微和江苏接壤,他原来去过这里的芒砀山,参观梁孝王墓和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处。

    当务之急,要先弄明白自己现在在哪个朝代。

    “小子自幼随家师瀛洲求道,久居山中,已累数载。所谓“山中无甲子,岁寒不知年”,小子久未入世,不知哪位可告知眼下现为何年”。

    安和撒了个谎,他要说自己来自一千三百多年的后世,鬼才会相信。

    “太宗李世民薨逝,新皇李治登基了,现为永徽元年”。

    一位三十多岁,手拿折扇书生卖弄着自己的学问。

    书生并不奇怪这少年不知现为何年,在场的人也大多不知。

    古时信息不畅,像皇帝薨逝,新皇继位这等大事,消息由驿使从长安骑马一站一站往下传达,到县衙这一级少数也要十多天的时间,再说关注皇宫内这些消息的大都是各级官员,和读书人。

    老百姓关心的是油盐酱醋,柴米酒茶这些生活琐事,只要吃饱穿暖,百姓只知身在大唐,至于哪个皇帝执掌大统,百姓大多不知。皇室的变换,大臣的更迭,远没有县令升迁,村正的任命,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的小事,更能引起他们注意。

    就是放在现代,你让一个老百姓把历界国家领导人说出来,估计也非易事。但你要问他村长是谁,大部分都会晓得。

    听到是唐高宗李治在位,历史学得不错的安和对李治还是比较了解的,就是哪个死后被自己的皇后武媚夺了帝位的悲催男。

    想想以前看过的历史,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时十八岁,他的母亲长孙皇后三十八岁就病死了,由于太子李承乾被废黜,根据“立嫡不立庶”的原则,李世民决定立他为太子,李治一看,不干不干,谁爱干谁干,反正我不干,吓得哭昏过去了。

    李治太怕他老爹了,李世民杀哥哥,宰弟弟,逼他爹退位,把两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都禁起来了。现在让他当太子,他害怕,李世民还真有点看不上他,认为他太窝囊,半点不像他,后来还曾动过废黜他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的念头,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劝说下,才算作罢。

    为了使太子将来以后有出息,一代雄主李世民除了喋喋不休,耳提面命地教导外,竟然写出一本《帝范》来规范太子的言行,为了取悦父皇,李治这太子当的也是醉了,天天抱着比长安城砌墙用的砖头还要厚的《帝范》背啊背,总怕哪一天父皇考他答不上来,结果把脑子搞成了浆糊。

    李世民戎马一生,天生威严,不怒而威,每次见到父亲,心中就阵阵的战栗,即使太宗和颜悦色地问他,他也是紧张的要命,在太宗面前如坐针毡,如履薄冰,久而久之就吓出了风疾(也有的说是李家的遗传病),所谓风疾就是一种心脑血管病,一发病就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每当有百官奏事的时候,力不从心的李治不得不经常让武后一同临朝听政,协助他裁决政务。

    武媚天性聪颖,反应敏捷,加上深厚的文史素养以及对政治的天然热衷和高度悟性,这一切都使她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李治对皇后的表现非常的满意,从此,武后开始顺利成章地与他分享帝国的最高权利。

    后来,李治风疾越来越严重,就把处理政事全权委托给了武后,自已只想在老婆身边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可他没想到权力是最容易让人上瘾,对武后这样的女人尤其如此。

    她似乎与生俱来有一种极度的权力**,对权力的进一步渴望使她先后废黜中宗李哲,睿宗李旦,公元690年阴历九月九日,六十六岁的武后改名武曌,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天授,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高宗李治泉下有知,估计会气得再死一次。安和心里想,如果自己不是特别短命的话,经历周朝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摸了摸身边,幸好,自已的背包还在,口袋里还有自己的钱包和手机,钱包里有几千元钱,还有三张银行卡,得,这下全都没用了。

    想到电脑、手机、汽车等等这些工业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都将离自己而去,公司的同事,大学的同学,家中的父母都有可能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