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周鼎记 >

第31部分

周鼎记-第31部分

小说: 周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遗直甚是喜欢,伸手去摸,这时房玄龄正好走了进来,看到儿子此举,大吃一惊,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巴掌拍在房遗直的手上:

    “我的小祖宗,你知道这有多珍贵吗?你摸坏了可要了俺的老命了,某还想留着作为传家宝呢!”

    最讲信用的一代贤相房玄龄一边欣赏着墙上的字,一边想:

    啥时约上长孙无忌,这老家伙鬼点子多,再去大炮那儿淘点别的东西来……。

    您还在等啥呢,投张推荐票,收藏一下吧,太阳辐射谢您的支持了。

第五十四章 君臣试探() 
这尉迟大炮其实有时是真喝晕了,着了长孙无忌他们的招,有时是没有晕,故意为之。

    反正家中的钱财多得几辈子也花不完,拿走点就拿走吧,就图个乐呵。

    这尉迟大炮在官场浸淫这么多年,就是一根木头也通气了,几年太宗李世民的不断敲打,加上群臣以往的敌对状态,把这位性情耿直,性烈如火的尉迟大炮也锤炼得成熟起来,变得大智若愚了。

    大臣们和尉迟大炮的频繁往来,引起了太宗李世民高度警觉,他倒不是怕尉迟大炮会怎么样,因为他心里知道,尉迟大炮对他是绝无二心。

    可大臣们时常去他哪儿相聚喝酒,李世民怕其它的大臣借机结成朋党,就又想了个理由于贞观十三年二月初七,把尉迟大炮打发到鄜州任都督了。

    尉迟大炮这一走,经常找他喝酒不付钱,爱到他家占个小便宜的几位朝臣还有点不适应呢,私下里为他鸣不平:

    人家也没犯啥错,咋就又把人家打发到县州去了呢,不知道自己的江山咋来的吗?

    一来二去,这些议论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了,李世民心想,

    这不是变着法说我卸磨杀驴吗?

    于是从谏如流的太宗就让到任还没有一年的尉迟大炮又回京任开府仪同三司了。

    一听说大炮又回来了,哪些找他喝酒的人去得更勤了,房玄龄、李道宗等几个重臣好久没去他哪骗东西了,也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跑。

    李道宗好像是为了报哪一拳之仇似的,每次去都要弄点东西回来,就跟明抢差不了多少,有时尉迟大炮实在不往外拿好东西了,趁他不备,李道宗竟然把他的金马鞍给卸下来背走了,搞得尉迟大炮哭笑不得。

    看着布政坊尉迟大炮的门口车水马龙一样,进进出出的都是些朝臣,李世民坐不住了。心想:

    再这样下去,朝臣们真有可能借机结党营私,得想个法子吓吓尉迟大炮,让他收敛些,他不经常出去和朝臣们交往,朝臣们自然就聚少离多没有结党营私的机会了。

    于是,就派人把尉迟大炮请到宫中来,明知道他对自己忠心无二,却故意对尉迟恭说:

    “有人说你经常聚众密谋,意图谋反,这是为什么呢?”

    尉迟大炮一天这话,身为人臣,尉迟大炮所感受到的震撼和恐惧是不言而喻的。

    先是惊得如同中了箭的兔子,心中暗骂:

    这是哪个王八蛋在造老子的谣呢?

    可转念一想,没有空穴来风,皇上突然这么问,分明就是怀疑自己有谋反的意图啊!

    想到这么多年为他出生入死,弄得浑身伤疤,从没有过二心过,于是站起身来愤然说道:

    “臣确实谋反!

    尉迟敬德忽然提高了嗓门,悲愤莫名地说:

    “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

    话音未落,尉迟敬德哗的一声解下上衣,置之地上,——遍身的箭伤和刀疤赫然裸露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不无尴尬地看着这个一路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心腹猛将,眼前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如同沟壑般纵横交错,仿佛都在述说着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和艰辛,以及君臣之间同生共死的特殊情谊。

    李世民的眼眶湿润了。

    李世民流着泪走上前去,抚摸尉迟大炮背上一块最大的伤疤动情的地说:

    “这道伤疤……朕知道,武德五年三月,朕在洺水以南扎营。刘黑闼多次挑战,朕坚壁不战,以挫其锋。

    朕与其相持60余日,结果被刘黑闼包围。

    此时是你尉迟恭率勇士冲入包围,大破敌阵,将朕和李道宗救出,而你却被敌军的横刀砍中背部,血染战袍,几乎送了性命”

    李世民又抚摸着尉迟大炮腋下一条半尺来长的伤疤说:

    “武德四年三月,朕在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时,王世充的侄子王琬骑着隋炀帝的青骢马,穿着崭新的明光铠,远离阵前向众人夸耀。

    朕只说了句:“他骑的真是匹好马!”

    你便请求去夺马,朕怎么能为了一匹马损失一员猛士呢?

    可你就是不听,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骑马直冲入敌阵,活捉了王琬,牵着他的坐骑奔回唐营,献于朕。

    朕虽然看到这匹马很高兴,可看到你腋下被敌军的长枪刺的这条半尺来长的口子时,朕心里疼得像刀割一样。

    李世民又指着一条伤疤还想往下说……。

    尉迟大炮早已涕不成声了,双膝跪倒,泪流满面地对李世民就:

    “陛下,臣求您了,您别往下说了,都是臣的错,臣不该说这赌气的话,惹得您伤心,您要是气坏了身子,要臣怎么活啊!”

    李世民也是动了真情,俯身拾起尉迟大炮脱下来的衣服,亲自给他被上,动情地说:

    “所有的人都背叛了朕,朕相信你也不会背叛朕,朕就是因为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还请你原谅朕言语上的不当之处。”

    尉迟大炮正在持续感动之中,李世民却突然冒出一句:

    “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你看怎么样?”

    一句话把尉迟大炮哄得差点趴下,虽然这次不再是什么坏消息,而是天大的好事,可尉迟老炮所感受到的诧异和震惊却丝毫不亚于刚才。

    自己今年都五十五岁的人了,而李世民才四十三岁,虽然李世民没有言明是哪个公主,但她的年龄可想而知。

    暂且不说皇帝的女儿是何等尊贵,让人不敢高攀,单纯就年龄差异来说,双方的悬殊也实在太大了,简直大得离谱。

    如此不可思议的恩宠,叫尉迟大炮如何消受?

    皇上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好在尉迟老炮仕途多年,经验丰富,闻言忙又跪下叩头辞谢说:

    “皇上别吓老臣了,臣的妻子虽然微贱,但与臣同甘共苦好多年。臣虽然才疏学浅,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子,此并非臣的本愿。”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就没在说什么。

    其实尉迟大炮很清楚,皇帝并不是真想把女儿嫁给他。之所以没头没脑地唱这么一出,无非是想表明对他的信任和恩宠罢了。所以,这种事千万不能真的答应,而应该婉言谢绝。

    换句话说,皇帝的这种美意只能心领,绝不能实受。假如自已真的顺着杆儿往上爬,傻乎乎地应承下来,那等待自己的很可能不是“抱得美人归”的美妙结局,而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尴尬下场。

    当皇帝的,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慷慨,不妨偶尔表示一下额外的恩典,做臣子的,要懂得恪守自己的本分,知道什么叫做器满则盈、知足不辱。大家把该说的话都说得漂亮一点,不该说的则一句也不说。许多事情点到为止,心照就好。

    就是在这种反复的君臣博弈之中,尉迟敬德居安思危的忧患之情才会越来越强烈。

    更让尉迟大炮明白了天威难测,虽然皇上说得很好,保不齐真就对自己有所怀疑了,于是干脆于第二日上朝时向太宗李世民请求回家养老。

    李世民当既照准,同时准他五天一上朝。减少他与朝中大臣见面的机会。

    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李世民由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

    十七日,唐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此时,已经在家养老的尉迟大炮上书进言:

    “陛下如果亲自到辽东去,皇太子眼下又在定州,洛阳、长安都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守卫部队,但兵力还很薄弱。到辽东路途遥远,令人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再说征讨一个边远小国,不必麻烦您御驾亲征,把这事交给李世勣去做就行了。”

    这本是个很好的建议,但李世民志在建功立业,没有采纳,反而让尉迟恭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随他一起出征高句丽。

    班师回朝后,尉迟恭仍然回家养老,学习李靖晚年“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谢绝一切登门造访的客人,不问世事。

    待在家中实在无聊,就学着演奏清商乐自我娱乐,当他一抬头看到儿子尉迟宝林和自己的宝贝孙女找上门来了,就知道儿子有难事自己摆不平了。

    请您投张推荐票,收藏一下吧,太阳辐射谢您的支持了。

第五十五章 清乐之音() 
·尉迟老炮看到儿子和孙女,并没有急于与他二人打招呼,因为清商乐的演奏已达到最后的**阶段,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箜篌。

    哪演唱的女乐工此时板腰挺胸,已将声音发挥到了极限,可谓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最后一句“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唱完。

    女乐工声音蓦地一收,就像一根竹杆被一把锋利无比的横刀攸地从中间斫为两截一般,所有的乐工都停下手来,被喧闹得连只鸟也没有的大宅子顿时恢复了宁静。

    尉迟老炮揉了揉吹得发胀的腮帮子,将箜篌放在旁边的几案上,一撩道袍从凉亭走了出来。

    尉迟阿敏早乳燕投林般地飞奔过去,拉住了尉迟大炮的手,绣口一张,翠音袅袅:

    “没想到爷爷吹箜篌技艺这般好的,一曲《陌上桑》把院子里的小鸟都听迷了,爷爷你听,连一只发声的都没。”

    小鸟早被他们惊飞了,哪来的鸟声啊。

    尉迟大炮多日不见宝贝孙女心里高兴,天官赐福般的笑容又重回到了脸上,拉着孙女的小手说:

    “还是某家的孙女懂得欣赏艺术,不像某些人都四十多的人了,还整天惹事生非。”

    说完环眼一瞥身边的尉迟宝林。尉迟宝林的老脸顿时像木炭上泼了一层番茄酱一样,走路也变成一顺拐了。

    这尉迟宝林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阎王爷头上撒尿的主,可他在这世上最怕的就是他老爹了。

    他一听,就知道老爷子是说他的,也不敢反驳,在后面汕汕地跟着。

    二人随尉迟大炮进得屋内,又见在偌大的屋内一角,立着一个青铜大釜,釜下炉火熊熊,釜里的神水飘散着氤氲烟气。

    一名司炉的老奴正在往火灰里加添木柴,整个屋子里弥漫着烟气火石的味道。

    最近几年,尉迟老炮除了迷上清乐,还迷上了道教,一本《道德经》被他翻得破烂不堪。由于小时识字少,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夫人苏斌,苏斌还耐闷呢:

    这老东西是咋了,土都埋到脖子了,平时见到书就头疼的人咋又喜欢上看书了?

    不过学无止境,爱学习终归不是什么坏事,总比整天喝酒强多了,苏夫人倒也乐得教他,没想到这老家伙挺有恒心,用一年多的时间,把《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上的字全认完了,还能用拿惯了铁鞭的蒲扇大手捉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上几笔了。有一天,苏夫人一大早起来,不见了尉迟大炮,就在宅子里寻找,却看他坐下凉亭的锦墩上,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苏夫人走近细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原来这尉迟大炮在背《道德经》第一章呢。

    没过几天,这尉迟大炮不知从哪个道观里淘换来一件道袍,回到家让佣人洗干净,又让苏夫人将袖口处易磨损处用针缝了,披在身上。

    除了脏了脱下来洗之外,几乎天天都穿这身道袍,给他照着哪件道袍重做一件新的,他还不愿意穿。

    苏夫人骂他:“你个老东西,整天穿个死人的衣服,你也不嫌晦气!”

    他老脸一寒,脖子一拧说:

    “妇人之见,要知道穿上这仙道留下来的道袍,对日后得道成仙大有益处的!”

    搞得苏夫人没了脾气,只得随他。

    道家之人大多迷信,认为吃了仙丹可以长生不老,这尉迟老炮笃信道教,自然也迷上了炼丹之术,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