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懒散辽东 >

第18部分

懒散辽东-第18部分

小说: 懒散辽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岭卫的铁场百户所就在城南二十里的一处山坳里。为了照顾杨琳不会骑马,蒯百户特意找了辆骡车。等三人赶到铁场的时候已经是巳时了。

    路上蒯百户已经跟杨琳介绍了铁场的情况。铁场现有炒铁军士七十人,除却这些军士铁场还生活着大部分军士的家人。另外还有从附近村、堡花钱雇来的工人。算起来,铁场差不多有四百多人的规模。除去老幼妇孺以及负责戒备守卫的军士,能参与炼铁的一共有两百三十八人,这就是铁场的全部家底了。

    正是靠着这两百多人,铁场去年一共炼铁四万三千斤。

    提到自己领导下铁场的业绩,蒯百户脸上光芒闪耀。回头看着杨琳一言不发的样子,蒯百户心中颇为不以为然。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位杨书生也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了一些未必靠谱的法子,真以为炼铁是那么简单就能增加产量的么?

    怕是他都不清楚这铁场一年能产多少铁出来。

    “怎么样?杨公子,您觉得咱这铁场的产量可是有点少了么?”

    心里对杨琳不以为意,蒯百户嘴上还是十分客气。从小舅子赵铁匠那里他也听说了,这位杨公子也并非真是那种百无一用的书生。起码他搞出来的那个石炭炉子就很不错。铁场自己就产石炭,之前都嫌味道太呛谁都没想过那它来取暖。没想到这石炭炉子烧起来还真是管用。

    “少?何止是有点少,简直是太少了!”

    杨琳摇摇头,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听到杨琳的话,蒯百户险些没把舌头吞进肚里。这还少?辽东二十五卫的铁场,自己这铁岭卫铁场每年产出的铁不敢说第一,那也在前五的行列。就算是铁岭卫指挥使都不敢这么说。

    “四万三千斤,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折算一下,一人也不过是产出两百斤铁的样子。这太少了!”

    杨琳好似没有看见蒯百户的表情,他自顾自掰着指头算到。

    听到杨琳的算法,蒯百户不乐意了。

    一人两百斤,听起来不多,可这两百斤钢铁却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出来的。炼铁需要先开采铁砂、石炭,铁砂在铁场就可以采到。石炭却要从十里外挖了运来。这些都是需要大量人工的活。

    等到材料准备齐全之后,开炉炼铁时更是几乎需要人人上阵。这样一来,炼出来的也还只是普通的熟铁。锻打成需要的农具、兵器,所耗费的时间同样不少……

    当然,这些事情蒯百户不过是在心里说说罢了。就算真的讲出来,这位杨公子怕也是理解不了。或许等到了地方,让这位杨公子亲眼看看铁场的样子,他或许就知难而退了吧。

    心里想着,蒯百户伸手扶着杨琳下了螺车。

    入耳全是哐、哐的打铁声以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杨琳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是第一次见到。

    入目最显然的则是正中央那高达两丈有余的炉状建筑。不用想,这就是铁场最核心的炼铁高炉了。

    “这炉子还是家祖时候建的,一炉能出铁千斤!”

    站在杨琳的身边,蒯百户提起面前这高炉的历史渊源,脸上全是缅怀敬仰的样子。

    与后世所见的现代工业设施比起来,面前这小小的铁场连个作坊都比不上。可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杨琳还是感受到了一些震撼。毕竟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所在。

    “杨公子,是否需要先休息一下?”

    见杨琳一动不动又一言不发,蒯百户开口提议道。

    “不了。事不宜迟,还是先看看铁场的情况吧。”

    杨琳摆手谢绝了蒯百户的好意。正事要紧,铁场的事情解决不了,郭威那边还等着自己的交代呢!

    “如此也好!”

    说完,蒯百户便头前带路引着杨琳将铁场里里外外转了个便。一路上,蒯百户也顺便将铁场的运营情况向杨琳再次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想来经过这一番的参观,杨琳也该明白铁场的工作不是那么好做了吧。打心底里,蒯百户并不希望杨琳对铁场的工作胡乱指手画脚。有着郭威的命令,自己不可能明着违抗命令。若是杨琳胡乱指挥一番,白白耗费人力物力,耽误了今年的产量受累的还是自己。

    心里想着,蒯百户向杨琳问道,“杨公子,你觉得这铁场可还有什么能够改进的地方么?”

    “蒯百户指挥有方,铁场能够改进的地方确实不多。”

    见杨琳如此识相,蒯百户心中微喜,可是杨琳接下来的信口开河让他立刻就高兴不起来了。

    “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够适当做出一些改进,产量提高一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十六章 各怀鬼胎() 
“这么急着喊我出来又出了什么事情?”

    一见到韩荣,范长增摆着脸色问道。昨天晚上他也没能睡好,一脸的倦意让他心情极差。

    “难道是那事出了差池?”

    见韩荣焦急的模样,范长增不用猜也知道八成是牢里的事情出了纰漏。

    “大哥,我刚刚看见那杨琳了!

    韩荣压低声音说道。听到他的话范长增一愣,手上倒茶的动作也僵住了。先前大牢里向杨琳下手的事情正是他们二人策划的。事先范长增有想过会失败,可是他没想到一转眼杨琳却已经放了出来。

    “真的?人在哪里?”

    想起来昨日大堂上郭威最后莫名的态度转变,范长增心里闪过一丝阴云。

    “千真万确。刚才的时候,我刚从家里出来,就看见杨琳跟铁场百户所的蒯百户一起上了一辆骡车!”

    难道这就是令郭威态度转变的原因?杨琳跟铁场的蒯百户之前可没什么交集,这两人突然凑到了一起,其中肯定有什么秘密。心里想着,郭威继续追问着。

    “有没有看见他们去了哪里?”

    “我跟了他们一段路,他们出了城往南去了。八成是去了城南的铁场!大哥,这下该怎么办?也不知道那些狱卒昨日下手了没有,若是他们没来得及动手那还好说……”

    “慌什么!”范长增瞪了韩荣一眼,他也没想到那杨琳竟然如此命大,这样都没有死成。不过越是这样,他反倒冷静了下来。他招了招手让韩荣把耳朵附过来然后小声说了几句。

    听范长增说完,韩荣点了点头然后这才脚步匆匆离开了茶楼。

    另一边的王经历日子也不好过,昨天晚上被婆娘摆了一通脸色连床都上得去,只是在书房凑合睡了一宿。

    大清早起来,就有下人进来禀告自家小舅子又来了。不用想,肯定还是跟丈人的事情有关。

    让王经历微微意外,江辰进府之后没有去找姐姐江氏,反倒是先来了书房见自己。

    一见面,江辰便跪倒在王经历的面前死死抱住了王经历的大腿。

    “姐夫!救命啊!看在姐姐的份上,这次你一定要救我啊!”

    示意下人们退下,王经历从地上拉起了自己的小舅子,“有什么话,起来好好说!”

    站起身来的江辰向着王经历快速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还没等他的话说完,王经历的脸上已经微微色变。

    “胡闹!你真是想气死我!”

    听到江辰竟然打着自己的名义收买狱卒去要杨琳的命,王经历一拂袖子脸上挂上了几分怒容。

    扭头看看垂头丧气的小舅子,王经历有有些于心不忍。想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一个穷酸书生的命罢了。难不成还真有人拿这件事跟自己计较不成?大不了使些银子了事。

    “那人呢?”

    看见姐夫王经历的态度变化,江辰稍稍鼓起勇气,“姐夫!我这次来的目的就在这里。那杨琳也不知真的忒得命大,昨天非但没死,今天还被放了出来。有人看见他跟铁场的蒯百户混到了一起,你说是不是他用铁场的什么事情诳了镇抚大人?”

    听到杨琳竟然没死,王经历狠狠瞪了一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舅子。若是杨琳死在了牢里,这件事死无对证,就算有人想追究也没了苦主。可他没想到那杨琳竟然没死,这下子如果声张出来……

    而且,真若是那杨琳跟铁场的人混到了一起,八成是郭威在铁场一事上对那姓杨的有什么期许。

    不行!不能再让事情这么发展下去了!

    下定决心,王经历喊来下人吩咐了一番。没过多久,出去打探消息的下人就又回来了。

    郭威传见蒯百户的事情并没有刻意瞒着他人,因此只消向镇抚司衙门的人一打听就知道了杨琳许诺改进铁场炼铁效率的事情。

    听到这件事,王经历和其他人一样都觉得杨琳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那姓杨的真的在铁场搞出些什么花样。到时候难保他不会把牢里的事情捅破了!

    铁场的事情有多大的政治意义,郭镇抚知道,王经历自然也明白。他很清楚这时候无论是谁想要动杨琳,都要先过了郭镇抚这道关。

    但只是略一思考,王经历就有了主意。

    郭威想要铁场的功劳是吧,自己偏生就不让他顺心如意了!拿定主意的王经历立刻换来府里的下人安排车架……

    听见杨琳说要讲将铁场的产量提高一倍,蒯百户舌头都差点吞进肚子里。这杨书生可真敢说,采矿炒铁锻打,哪一个不是下功夫的活?产量提高一倍?真当自己这些人都是三头六臂的神仙不成?

    好在接下来杨琳提出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离谱。

    只是十几个有过泥瓦经验的人力,外加一些青砖、耐火泥之类的材料罢了。蒯百户松了口气很爽快就答应了杨琳的要求。他现在生怕杨琳改变主意要在铁场搞什么大拆大建。这样的话,真还不如杀了他。

    “杨公子,你提到的这些条件我都能满足你。可最近指挥使大人催一批兵器催得紧,我可真的抽调不出来别的人手了。哦,请您务必不要对现有的炼铁炉做什么改变,不然耽搁了上面交代的任务,我蒯良材可担待不起!”

    依旧不放心,蒯百户还把指挥使这座大山搬了出来。

    微微一笑,杨琳给蒯百户送了颗定心丸。

    “蒯百户放心,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对这个大家伙动手!”

    改造炼铁炉?杨琳又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这种活他可干不来,他不认为自己简单看过一些资料就能对这几百上千年演变过来的炼铁炉进行改良。而且,任何一个新的设备都需要对应的新工艺,那就更不是杨琳张张嘴就能拿得出来的东西。

    杨琳要做的是改良铁场使用的能源!

    杨琳之所以敢向郭威做出那样的保证,正是因为他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现在不过是真正将自己心里的设想实践出来罢了。

第三十七章 炼焦行动() 
“二郎,我们这是要盖一座新的炼铁炉么?”

    看见杨琳在屋子里待了大半个时辰后拿出来的东西,赵铁匠摸着脑袋问道。除了炼铁炉,赵铁匠真想不到杨琳画的这个东西还能有别的什么用途。

    可是看看杨琳在图上标注的尺寸,就算这是个炼铁的炉子,产量也未必有多么可观。他怎么也想不通如何能让铁场的产量提高一倍。

    更何况,铁场就这么些人,伺候原有的那座炉子就已经十分吃力了,哪里有人手再摆弄一座炼铁的炉子。

    “不,这东西不是拿来炼铁的,他是拿来炼焦的!”

    “炼焦?”

    赵铁匠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明白杨琳所说的这个新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见众人的模样,杨琳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话里的漏洞。

    “炼焦是什么?也是像炼铁一样用火烧么?”

    听见提问,杨琳抬头看去看见那是一个满脸好奇的年轻人。蒯鹏,蒯百户的独子,不出意外也是未来的铁场百户。

    “是用火烧,不过烧的却不是铁矿石而是石炭!”

    “石炭?”

    一群人更糊涂了。

    “石炭本来不就是用来烧的么?我懂了,是不是像拿木头烧木炭一样?”

    蒯鹏眼睛一亮,似乎想明白了杨琳讲的东西。

    “可是这为什么叫炼焦呢?”

    杨琳微微一笑,并没有去回答蒯鹏的疑惑。

    尽管还不清楚杨琳提出的这个炼焦究竟对炼铁有多大的帮助,十几个人却还是老老实实按照杨琳的指挥忙碌了起来。这其中固然有蒯百户的吩咐,更多的却是蒯鹏这位小百户的努力。他十分好奇杨琳提出的这个炼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从城里到铁场来回二十里,每天来往于两地之间的话时间全都浪费在路上了。托人给老黄传了句话杨琳便在铁场住了下来。

    仅仅两天,一座最简易的炼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