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懒散辽东 >

第29部分

懒散辽东-第29部分

小说: 懒散辽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快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原来小百户非要坚持将一份首功送与手下一名重伤的老兵。这个在战斗中不小心中箭坠马的腰堡骑士倒霉地摔断了腿,大夫看过之后表示性命应该无大碍,只是这辈子只能用拐走路了。

    朝廷对伤员是有抚恤的,只不过经过层层盘剥也不会剩下太多。那上了的腰堡骑士还有家人要养,小百户咬咬牙索性将自己的军功分出去了一半。

    “胡闹!”

    指挥使大人听说此事气得脸色铁青,冒领军功可是重罪,这小子摆明了不是上眼药么?

    “算了!算了!”

    指挥同知王衡大人赶紧拦住了自己的老搭档。

    “跟一个毛孩子置什么气,这样不是更好么,省了让我们头疼了!”

    就这样,两份首功变成了一份首功。正式的嘉奖还需要上报辽东都司之后才会下来,姜小百户自然没必要待在铁岭卫等着,他这才带人准备返回腰堡。

    听这位小百户讲得眉飞色舞,顾盼之间神采飞扬丝毫不把一份首功当回事,一旁的杨琳在心中却是极为惋惜。

    腰堡又不是边境长城上的关、堡,说不定错过这次的机会,下次有机会上阵杀敌会是十年、八年之后的事情了。摸不到敌人的影子,就更遑论军功了。更何况,战场上刀剑无眼军功又哪是那么容易得的,这位小百户真真是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我姜凡是那种不顾自家兄弟的人么?”

    小百户依旧大大咧咧说道。

    “嘿!姜小子,虽然你这次干得漂亮,让老张心服口服,可我还得在这里提醒你一句,刚刚那句话可是差了辈分!”

    一句话说完,立刻引得一阵哄堂大笑,姜小百户也给闹了个红脸。确实,腰堡的百户是世袭的,这腰堡的兵也差不多都是子承父业,这一众骑士当中被小百户唤作叔伯的可是要更多一些。

    多了腰堡骑士们的一路作伴,路上聊起天来话题也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安全有保障。

    “说起来,我们能捞上这一笔军功,还要多谢杨先生了!”一个年纪略长的中年骑士向杨琳抱拳说道。

    杨琳没记错的话,这位中年骑士应该是腰堡的总旗王贵。因为和蒯百户十分熟稔的缘故,也学着蒯百户的样子称呼杨琳为“先生”了。

    “呵呵,军功是各位凭本事赚来的,哪有杨琳什么事情。”

    杨琳笑笑,大明边军的实力比他印象当中强上不少,这些汉子们也确实让人钦佩。

    大明立国三百年,卫所制一直褒贬不一。位于腹地的卫所兵的的确确因为制度的腐化导致战斗力下滑严重,可辽东常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到目前也没有因为明末的连续失败元气而元气,因此军队的战斗力还算不错。而十几年后的那场位列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更是以辽东健卒做的主力。

    “嘿,此事且不说,那铁场那边却还要杨先生帮忙多通融了!”

    王贵笑着拱手说道。杨琳恍然,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第五十八章 知识传承() 
腰堡骑士并没有在岔路跟杨琳几人分开。原来姜凡领了个新的命令带人昼夜守卫铁场,防止再生变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王贵都十分清楚杨琳之于铁场的地位。

    到了铁场,杨琳一眼就见到了第二炉焦炭炼出来的铁胚。尽管还只是胚子,堆在那里也是十分令人心动,耳边传来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也不觉得如何吵耳,反倒像是十分动听的天籁之音。

    看着一柄柄在铁砧上慢慢成型的弯刀,腰堡的兵将们口水都流了下来。

    不过也就是只能过过眼瘾罢了,这些兵器的归属是整个铁岭卫的。铁场利用手中的权利,悄悄截留一部分是没问题,但是真要把这么多兵器直接送给腰堡,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丢下这些刀痴、剑痴们,杨琳先跟着蒯百户四下巡视了一圈铁场的现状。原本蒯鹏是想跟着一起来的,结果却被老娘给拎着耳朵拽走了。

    这位娘家、夫家皆是铁匠行当的夫人并不像杨琳臆想的那般是个女张飞模样,即便是在这个时代的女性当中也属于身材较为瘦小的那种。身为百户夫人,实打实的铁场“老板娘”却并没有什么架子,平日里就是默默组织铁场的妇孺织布、种菜、做饭什么的。知道今天的一声狮吼才让杨琳明白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

    “先生啊!有了焦炭的帮忙,炼铁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是锻打却成了限制产能的最大瓶颈。而且,现在用的石炭都是之前的节余,如果后面大量投产的话,挖掘石炭也会是一个麻烦事!”

    已经完全认可了杨琳的能力,蒯百户也就不跟杨琳客套径直向他请教了这两天一直被他憋在肚子里的问题。

    能够提前想到这些问题,确实殊为不易。后一个问题,杨琳在石炭矿坑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跟蒯百户提了在矿坑原地建造焦炭炉把炼焦、炼铁分开进行的建议之后,这个注意立刻得到了蒯百户的高度认可。

    辽东地广人稀,矿坑那边也不是什么肥沃的土地,说是无主之地也不为过。只消跟铁岭卫的诸位大人们打声招呼,这件事就算是成了。炼焦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从铁场分掉几个人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省却在运输途中的人力就可以腾出来留作他用了。

    原本向杨琳请教只是出于对杨琳的认可,至于说杨琳是否能够真的帮自己解决眼下的难题,蒯百户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等杨琳信手拈来就解决了两大难题之一,蒯百户对杨琳的认可已经变成了盲目地信任。

    “那……”

    看着蒯百户欲言又止,杨琳叹了口气。

    “有个法子可以试试,但是我并不敢保证一定能行!”

    “有法子就好了!杨先生想的法子肯定是没问题的!”

    蒯百户立刻眉开眼笑起来。杨琳心中完全没有蒯百户那般自信,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斤两。什么事情有把握什么事情没把握,杨琳还是十分了解的。

    吃过午饭,杨琳就把自己一个人关进了屋里。放空了半天,等到脑子里的杂念完全消失之后,杨琳这才开始全神贯注低头涂涂画画了起来。

    辽东这边的铁场还处于很落后的手工作业时期,许多杨琳在历史书上见过的原始机械在这边都没有能够见到。

    比如以水车做动力的鼓风设备、冲洗设备等等。这些简单机械都是可以节省下来大量人力的。就像杨琳最早在赵铁匠的铺子里看到那样,一个打铁的同时就需要一个人在一旁鼓风。那还只是一个小型的作坊罢了,像铁场这边更是需要十几、二十个人齐心协力鼓风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温度来加热铁件进行锻打。

    杨琳准备做的就是设计一套简单的水力驱动的设备来为铁场节省人力。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足足两天的时间,杨琳总算是拿出了一套自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要知道杨琳并非纯粹的机械专业出身,全凭着自己不多的科普知识加上一路推敲,这才拿出了这套图纸。不用想也知道其中会有许多谬误之处,不过好在现在并没有人拿严苛的工程制度标准来审核杨琳的作业。

    “先生大才,蒯某佩服!”

    颤抖着手接过了杨琳交来的东西,蒯百户已经热泪盈眶。其实这些东西,他是听过父亲、爷爷跟自己说过的。

    祖上曾经是中原的大匠,也不知道是在宋末还是明初蒯家才流落到了辽东这片土地并扎根下来。尽管许多手艺口口相传保留了下来,可是配套的那么些技术却不是一人、一家之力所能完全保存的。

    以至于到了后来,许许多多几百年前就已经面世的精良工具、设施却成了蒯家人缅怀往日辉煌的老梗了。

    不是蒯家没想过从外面重新引进这些技术,奈何大明朝的匠籍政策使得事情远非想的那么简单。

    北方水力不兴,这些技术更多是在南方才有。无论是到几千里外花钱购买技术还是调拨匠人来辽东,基本上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直到今天!看见了杨琳手中的东西,蒯百户这才真正觉得这些东西并非口口相传故事里杜撰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先生大才,蒯某佩服!蒯某在这里谢过先生了!”

    蒯百户重复了一遍,眼泪哗啦哭得像个几十岁的孩子。

    “爹!你这不是废话么?先生当然是大才了!”

    出奇地,蒯百户并没有因为儿子这大不敬的话生气,他抱着图纸一溜烟……跑了!

    “哎?爹!你这就不厚道了,好东西你不能连你儿子都不给看啊!喂,爹,你跑错方向了,杨叔叔屋子在左边啊!”

    蒯鹏看着自家老子一头钻回了自己的房间他摸着脑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打造这些东西,不应该去找铁场的杨木匠么?

    蒯百户当然也想早日把这些东西造出来,不过比起这个来,他更想做的是先把这些宝贝记在自己的脑子里,不仅仅是自己的脑子里更要把它们记在蒯家每一代人的脑子里。

第五十九章 杨琳下厨() 
接下来的几天杨琳又清闲了下来。绞尽脑汁的两日画图可是一件很累人的活。接下来无论是那些水力设施的试制还是铁场工艺的改良,杨琳能够直接插上手的地方也不多。

    不过一件事却跟杨琳有关。过来实地考评铁场工艺改良效果的官员来了。

    原本以为最多不过是铁岭卫的大人物过来看看,没想到却是从辽阳来了一位都事。别看这位梅都事只是一个七品官,然而毕竟是从辽阳都司来的。说是“钦差大人”也不为过。

    这位梅大人无论是气度还是人品,一看就让人觉得透着一股大气。好在这位眼界甚高的梅大人并非那么难以伺候的人。

    不知道是性格使然还是看不上眼杨琳这个秀才都考不上的书生,尽管蒯百户一再强调杨琳才是居功至伟的哪一个,可是梅都事似乎对杨琳并不感冒,只管一个人拉着蒯百户问这问那。

    杨琳见状也不恼,反倒乐得清静,一个人整日里漫山遍野地瞎逛,没事还跟铁场的大妈大婶请教起了各种山珍野味的食性。搞得不少人都开玩笑说杨先生这是觉得学问不够多,开始学厨艺了。

    “先生!你该不会真的是想当厨子吧?”

    看着杨琳忙碌的背影问道,一屁股坐在树桩上的蒯鹏忍不住问道。这片山林他从小不知道跑过多少遍了,早就腻歪了。只不过铁场的人不放心杨琳的安全这才派他来给杨琳做报表。

    “怎么?做厨子有什么不好的?”

    刚摘了一颗蘑菇的杨琳闻言想也没想顺口回答道。

    噗通!

    听到身后重物跌落的声音,杨琳赶紧回过头来,他正好看见一脸哀怨的蒯鹏揉着脑袋从地上爬了起来。

    “开个玩笑,至于这么当真么。不过为师确实打算开一家酒楼!”

    昨天老黄派人送来信说酒楼的事情已经谈好了,一切就等着杨琳杨琳回去之后亲自过户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琳告诉老黄只等自己一回铁岭卫,新店就准备开业。

    老黄这下子是真糊涂了。开酒楼难道不需要厨子么?还是说杨琳真的准备自己做出厨子?

    摇摇头,老黄觉得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杨家当年家境确实还算比较殷实,可那时候杨琳还是个屁事不懂的毛孩子。到后来,杨家家道中落,平日里糊口都是问题,这杨琳到哪里学的厨艺去?

    让人转告老黄不用费心,杨琳便开始忙了起来,这也是他为什么顾不上搭理梅都事的原因之一。

    忙活了一上午,临近中午杨琳这才带着蒯鹏满载而归。一到铁场,杨琳便直奔后厨去了。

    “先生!我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您难道还真当真啊?”

    蒯鹏见状赶紧在杨琳身后喊道。之前在山上想用言语刺激杨琳,让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结果不想却起了负作用,让杨琳拍着胸脯要给他露一手瞧瞧。

    原本以为这不过是杨琳一时气话,没想到回来之后杨琳竟然还当真了。

    君子远庖厨,要是让老爹知道自己把先生刺激得下厨房了,那还不得拿棒槌削死自己?

    不管蒯鹏怎么苦苦哀求,杨琳似乎铁了心要秀一把厨艺。不对,蒯鹏怎么都觉得杨琳看上去像是早有预谋啊?他连食材都已经准备好了,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下的手。

    不是今天刚从山上采摘的蘑菇什么,而是整整一盆羊骨头。是的,就是一盆羊骨头。不用揉眼睛,蒯鹏也知道自己没看错。

    昨天才杀的羊,羊肉早被吃得干干净净,能剩下来的也就只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