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懒散辽东 >

第6部分

懒散辽东-第6部分

小说: 懒散辽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悄悄穿衣起身下地,杨琳发现屋内的炉膛已经凉透了。这样杨琳忍不住叹了口气,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回了。确切来说,自从杨琳穿越到这个时代算起来,他还没有一次能够成功让炉膛里的火烧到天亮。

    不是木柴烧的太快前半夜就烧尽了,就是因为炉门压得太死火给灭了。就算杨琳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半夜起来填回柴,最终也没能抵挡得住这个诅咒。

    对此杨琳有着自己的理由,木柴本身就不适合阴烧,见明火又极容易燃尽,他也改变不了。

    可是根据小杨琅的描述,很显然以前的时候杨父杨母是能做到的。别人家也都是能做到的。

    对此杨琳只能以“术业有专攻”来辩解。

    “要是有煤烧就好了!”

    杨琳十分怀念后世那些用煤做燃料的炉子,虽说那种落后的取暖方式逐渐都已经被集**暖的暖气取代,可对比眼下这个时代却有着极大的先进性。

    找了块麻布将自己手工搞出来的肥皂卷了几块杨琳就出了家门。尽管不看好这东西的市场前景,可杨琳终究还是想尝试一下。这东西耗费了心血不多,耗费金钱却不少。

    杨琳来到店里的时候还只有老黄一个人在。杨琳便趁机将自己自己捣鼓出来的肥皂拿了出来。。

    看见杨琳揭开抹布之后露出来的膏脂状的肥皂,就算是见多识广的老黄一时也认不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来。看上去倒是像是什么油脂。用手小心翼翼戳了戳,入手的滑腻证实了这玩意确实跟油脂差不多。

    “这是什么东西?”

    抬头看了一眼杨琳,老黄好奇地问道。虽然拿捏不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既然杨二把东西那给自己看,终归是有他的道理。

    “肥皂。”

    “肥皂?这个东西跟皂角有什么关系?”

    听到杨琳口中这个奇怪的名字,老黄立刻联想到了皂角之上。后世之人提到“皂”字想到的八cd是肥皂、香皂,但在汉语当中“皂”字本意为黑色,比如“皂斗”、“皂吏”都是取的本意。

    杨琳拿出来这个东西怎么看都跟黑色不沾边,老黄能想到的也就只能是皂角了。

    向老黄比划了一个大拇指,杨琳这才将“肥皂”的功效讲述了一番,并且亲自做了演示。看完杨琳的示范,亲自上手实践了一把之后老黄立刻看出了这东西的价值。

    这个时代的洗涤用品还是十分匮乏的,最常见的无疑就是皂角,再有就是杨琳昨日从铺子里拿走的石碱。另外就是用猪的胰脏制取的胰子了。

    对比前两者,无疑杨琳拿出的这个肥皂无论是从使用的手感上还是去污的效果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或许比起那些达官贵人家用的胰子也不差吧。老黄在心中如此评价道。

    “这个是你用昨天那些东西捣鼓出来的吧?”

    昨天见杨琳问自己要猪油、石碱、石灰还有些搞不清楚他想要做什么,现在联想到这东西的去污作用,老黄心中立刻如同拨云见日一般敞亮了起来。

    对此杨琳并没有否认,他知道这东西瞒是瞒不过去的。而且若是这东西有值得挖掘的价值,少不了还要跟老黄合作。而且这东西的配方也不是多么复杂,很难瞒得过有心人。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大方一些。

    在在问清了这东西的成本几何之后,老黄忍不住连连摇头。

    “太贵了!太贵了!”

    听说这么不大点东西当中竟然用了那么多石碱和猪油,老黄忍不住暗暗咂舌,寻常人家哪里用得起这样奢侈的东西?

    “你们这是说什么呢?什么东西太贵了?”

    姗姗来迟的宋二狗只听到了一个尾巴,他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没你什么事,赶紧滚去城南赵铁匠那里把前几日订的东西取回来!”

    这两日,因为铺子里多了个杨琳,这厮愈发疲懒起来,老黄凶了他一眼之后没好气地说道。

    铺子里收购回来的皮料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若是保存不当很容易腐烂,因此晾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李记从铁匠铺订制不少的铁架子。昨日那些皮料入库之后,闲置的铁架子有些紧张,老黄这才想起了在赵铁匠哪里还有不少之前订的铁架子没有拿回来。

    听说这个差事,宋二狗的脸立刻垮了下来。

    东西拉回来可以雇车,可是搬运的过程中自己怎么也要搭把手吧?就算厚着脸皮袖手旁观,这寒风里走一遭也是个受罪的差事。

    不情愿归不情愿,老黄交代的差事宋二狗也不敢推诿,他刚想硬着头皮应下来这个差事,不想杨琳却开口发话了。

    “要不还是让我去吧!”

    谁都没想到杨琳竟然会主动揽下这受累不讨好的差事。搞不清楚杨琳打什么主意,可是并不影响宋二狗顺水推舟把这差事推出去。

    “师父,您看,他都这么说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黄也不好说些什么。

    接下了这个差事,杨琳便一个人出了门。出门前还把肥皂放在了李记的货架上。

    虽说老黄并不看好肥皂的市场前景,最后他还是答应了杨琳可以把肥皂就放在铺子里销售。若是真的能够卖出去,铺子跟杨琳二八分成,若是卖不出去东西杨琳拿走,铺子分文不取。

    如此公道的合作协议,杨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样一本万利的买卖,没有道理不答应。

    肥皂的事情丢到一边,回过头来杨琳已经将心思全都放在了马上要去的铁匠铺上了。肥皂项目的搁浅并没有影响到杨琳的热情与积极性。他相信凭借着自己领先四百年的阅历和知识,怎么也能找到一条发财的路子。

    而考察铁匠铺子则是杨琳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的计划,刚好听到老黄招呼宋二狗到铁匠铺办事,杨琳这才抢着接过了这个差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二章 铁匠铺的宝贝() 
不比江南的富庶,铁岭卫城内除了几条干道铺有青石外,其他道路都是夯土的路面。

    雨雪天泥泞难行,从李记到铁匠铺不远的一段路走起来也是格外艰难。杨琳有些怀疑自己揽来的苦差事是不是自作自受。毕竟铁匠铺什么时候都能来,没必要急在一时半刻给自己找罪受。不过都已经接下来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铁匠铺并不难找,就算没有以前的记忆,听着哐哐打铁的声音也容易确认铁匠铺的位置。

    铁匠铺名为铺子,其实不过只是一个简易的窝棚。窝棚的三面用砖石垒砌,朝南的一面挑着一个帘子。

    就是这样一个四处漏风的所在,杨琳掀帘子进去却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他一眼就看见了热浪的来源,那烧得通红的炉膛,以及炉膛旁堆着的黑色“石块”。

    看见这些东西,杨琳眼睛顿时放出了光芒。没想到这个时代的人在能源利用方面要比自己想象中“先进”得多。

    “咦?这不是杨二郎么?你今天怎么跑来了?”

    看见进来的人竟然是杨琳,正在锻打着手中胚料的赵铁匠愣了一愣停下了手中的活。

    虽说都是一个街坊的邻居,可基本不事生产的杨琳却是几乎从来没有到过铁匠铺来。今天看见杨琳突然冒出来,赵铁匠还真有一种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的感觉。

    “赵叔,是这么一回事”

    都是街坊邻居,称呼亲切一些也没有让杨琳有什么觉得难为情。毕竟对方实际年龄大了自己几百岁,算下来还是自己占了便宜。说着话,杨琳就将自己的来意跟赵铁匠说明了一二。

    “事情就是这么个样子了!”

    听杨琳说完,赵铁匠嘴巴张得老大。就连赵铁匠的儿子赵铁牛也一停下了手里正在推的风箱。

    杨琳没有说什么太过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只是将自己现在为李记打工的现状简单说了一下。可是这在杨琳看来司空寻常的事情,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太过震撼。

    不管杨琳在李记是个什么地位,说白了终归还是一个伙计。从一个读书人(尽管没什么功名),突然变成了一个伙计,杨琳心里怎么想不知道,别人总是有些难以接受。

    两人的心思逃不过杨琳的眼睛,他倒是不以为意。在作出这个决定那一刻,他就已经想到了会有眼下这样的情况出现。

    “怎么了?赵叔可是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有!”

    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唐突,赵铁匠赶紧摆手说道。

    “既然没有问题,那就带我看看东西吧!”

    回过神来,赵铁匠亲自带着杨琳到屋后去看已经做好了的铁架子。

    赵铁匠的手艺自然没话说。杨琳检查了一下,看见铁架子无论是做工还是质量都十分令人满意。尤其是每一座铁架子用的铁棒几乎全都一般粗细长短。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个年代可是没有地方能够买到标准规格的钢材,这全凭着赵铁匠一锤一锤将胚料锻打出来的。

    所以通常来说,一般是不会选择使用铁架子的。李记以前也是用的木架子做替代品。只时木架子占用空间太大,而且又不够结实,没办法这才向赵铁匠定制了一批铁架子。

    见杨琳盯着东西一直没有说话,不善言辞的赵铁匠急的抓耳挠腮。

    若是李记来的是老黄又或者宋二狗都还好,毕竟是比较熟悉的主顾,脾气眼光都还算了解。可是突然间换做了杨琳,这让赵铁匠很紧张。

    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相互之间比较陌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杨琳是个读书人。就算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铁匠,也知道读书人咬文嚼字时候那个认真劲。

    这单生意可是入冬以来赵铁匠揽的最大一单,要是有什么闪失今年过年就只能吃糠咽菜了。

    “东西可是有什么问题吗?”

    一紧张,赵铁匠把刚刚杨琳问他的话又给反问了出来。

    “没有,没有。东西很好,我很满意!”

    听到杨琳的评价,赵铁匠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验过了货,杨琳也没有难为赵铁匠,径直将老黄交给自己的尾款转交给了赵铁匠。落袋为安,收到了白花花的银子,赵铁匠笑地嘴都合不拢了。

    “二郎啊,你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一高兴,赵铁匠对杨琳的称呼也变得亲切起来了。

    既然赵铁匠都开口了,杨琳也就没跟他客气。他伸手向火炉旁一指开口问道:“赵叔啊,我还真的有件事想跟您请教。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

    听到杨琳的话,赵铁匠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

    察觉到这一点,杨琳立刻明白自己的表达方式让赵铁匠误会了,于是他赶紧纠正道:“赵叔,您别多想。我不是关心他们的来历,我只是想知道哪里能弄得到这些。”

    听到杨琳的话,赵铁匠这才如释重负。“二郎啊,不是赵叔拿你当外人看,只是这件事确实嗨!”

    赵铁匠叹了口气一跺脚干脆附到杨琳耳边小声把事情一五一十全都讲了出来。

    听他说完,杨琳这才明白了为什么赵铁匠刚刚会那么紧张。原来赵铁匠用的石炭并非来自合法的渠道。辽东矿产丰富,煤铁都有产出。只是受限于勘察手段、开采能力,一直都没能大规模开采利用罢了。

    到了明朝,辽东二十五卫,每卫下设一个铁场百户所负责冶炼金属、打造兵器。而赵铁匠的妻弟正是铁岭卫铁厂百户所的百户。再详细的情节赵铁匠并没有跟杨琳细说,不过杨琳也已经搞明白了赵铁匠家中的石炭是从何处而来了,说不定他家中的胚料也是一样的途径弄来的。

    杨琳猜的没错。关外铁器一直都是紧俏的稀缺资源,赵铁匠能在这铁岭卫开炉打铁,自然需要找地方补充原料。

    “二郎啊!你要是对这石炭感兴趣,我倒是可以白送你一些。只是这东西使用起来并不比柴火好用到哪里”

    “此话当真?”

    听到赵铁匠的话,杨琳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算了,我也不占你的便宜,你的石炭也不是白来的,你花什么价钱得来的,我用一样的价钱从你手中买好了!”

    早上还在想着炉子的事情,结果还不到中午就已经有了眉目,杨琳忍不住感慨自己的运气不错。至于赵铁匠后半句没有说完的话,杨琳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笑话,煤炭比不柴火好用?只是不会用罢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三章 杨二可恶() 
谈妥了石炭的购买事项,杨琳到外面雇了一辆大车。那么多铁架子自然不能让杨琳自己扛回去。

    不用杨琳出力,赵铁匠父子就帮他把铁架子全都装上了骡车。省了自己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