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第133部分

重生之我为崇祯-第133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的时间,他们离开故土,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草原,三年的时间,改变的很多,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份故土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于皇帝陛下的耿耿忠心。

    而此间的狂欢,却正是这支军队为庆祝不日前对嫩科尔沁部的一次大斩获,本是属于科尔沁人的大草原,如今已然在明军铁蹄之下颤抖!

    对于曹变蛟而言,三年的时间对他而言,变化很大。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听到军中奏响的那一首不知名的曲子,他就显得特别的安静,终日的厮杀与血腥似乎都在这曲子中静静的睡下,睡下。。。。。。

    曲子没有名字,是军中帝国陆军部文曲团一位来草原下基层,采风的下尉编写的,曹变蛟虽然不怎么懂得下基层,也不懂得采风,但是这支曲子却是对他吸引很大。

    一有时间,他便褪去铠甲,学着那蒙古人,拉着马头琴,自己来上一段。

    因为在曲子里,他似乎听到萤火烧过的地方,奏起了思乡曲。

    曲子里,没有黄昏的苦烈,没有子夜的吟叹,只有灰烬中盎然破土而出的绿意,再有啊,再有的就是,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

    或许这本不该是为统军大将所该做的,但是曹变蛟却是发现,每每弹奏起这首曲子,将士们都是静静的听,边听边唱。

    听的是思乡曲,唱的却是《苏武思君》,唱和之间却是相得益彰。

    【?蛮夷猾夏何多年,疾风劲草心悬悬。

    旌节持拳拳,忠彻天,心彻泉。

    成仁取义,衣带劳镌。

    烽烟外,戍楼边,心绝眼眸穿,梦魂飞绕孝武君前。

    头断膝不屈,九夏三冬节,严霜与烈日,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帐云中出。此身雪里,恰似青松长郁郁。执铁披钢,贞元却守从吾义。

    气存出没,不慕浮云富贵。指天为证,赤胆悬日月,拼取微躯,裹尸马革。

    。。。。。。

    刺血封书,托那雁足因依,谁知汉臣诒虏方许归。故山寂寞人成非,关事业人臣兮内所当为。 洗腥膻,得归旋,满头风雪白盈颠,持节还乡十九年。

    眼望断,黑河边,孤忠两字,俯仰无愧于苍天。高风劲节,万古流传。高风劲节,万古流传!】

    这首曲子是来自帝国的一部琴曲,虽说是琴曲,但是军中多数将士都会哼唱几句,虽说曲子是纪念苏武牧羊的忠贞与不屈。

    而对于这支离开故土远征在外的将士,他们的漂泊在外,回乡无期,只为帝国征战,何尝不是有着苏武这份气节所在。

    指天为证,赤胆悬日月,拼取微躯,只为裹尸马革!

    “冠军伯!”

    就在曹变蛟沉浸于琴声之中时,却是有一人坐在其一旁,轻声呼唤。

    要说当年朱建赐曹变蛟爵位冠军伯,却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像霍去病一般的人物,为帝国叱咤边疆!

    而这些年,曹变蛟率着将士大小征战上百场,却也不负当日朱建所托。

    “左兄,你我兄弟相称即可,以后切莫再这般称呼。”

    曹变蛟嘴里的左兄,自然是这草原骑兵的副帅左良玉,如今三年的时间已过,当日的千总左良玉早已成为帝国的少将,加授奉国将军【武散官,从二品】。

    不过三年时光,从一介千总到从二品大员,可谓是皇恩浩荡!

    而这些年曹变蛟与左良玉并肩作战,共同经历过生死,二人之间的兄弟情义却也不是一般的深,只不过出于对少年将军曹变蛟的敬重,这些年左良玉却是一直称呼其为‘冠军伯’。

    “左兄,此间不去与兄弟们畅饮,却是来我这里,不知是有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面对曹变蛟的开门见山,左良玉却是笑了笑。

    “冠军伯还是这般率性,难不曾无事,左某就不能过来听你冠军伯弹奏一首好曲不成?”

    “那除非这草原之上的太阳打西边出来。”

    “哈哈,冠军伯说笑了,不过此来,左某却是有一事与冠军伯相商。”

    “左兄请讲。”

    此间,左良玉却是收起了之前的笑脸,一脸正色道。

    “冠军伯,京师来信了!”

    闻听此言,曹变蛟却是面色陡然一变,立马道。

    “上面怎么说?”

    面对曹变蛟一脸的急切,左良玉却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件递了上前。

    接过信件,曹变蛟却是将手上的胡琴放到一旁,打开信封,取出信件立马读了起来。

    “好!好!好啊!”

    片刻之后,曹变蛟却是一脸喜色。

    “冠军伯,上面怎么说?”

    信虽然是左良玉带过来的,但是他毕竟不是主帅,私自拆开主帅信件,依照帝国军律,那是得杖刑的大罪。

    草原骑兵这些年虽然征战在外,但是军中建制却是与帝国之中新组建的军队一般,各部分的皇党支部包括军法处,那是一样不缺。

    而唯一缺的一样,却正是这些年曹变蛟的心结,这也是为何此刻曹变蛟这般兴奋的原因所在。

    那便正是这支军队的名号以及尚未正式授予的帝国军旗!

    而此间,面对左良玉同样的疑惑,曹变蛟却是将手中的信递与左良玉道。

    “左兄,陛下巡幸山海关外,为我三军健儿授予军旗,设定名号,你我当速速整军,移驻朵颜三卫,一则便于陛下亲临,二来护卫陛下安危!”

    “此言甚是,左某这就下去准备!”

    。。。。。。。

    京师,文华殿。

    此间朱建却正召集外务部大臣史可法、阁部大臣杨嗣昌、陆军部大臣洪承畴、军事委员会执行大臣孙承宗等人,商议出巡山海关一事以及蒙古先行遣使一事。

    “山海关出巡之事,事关重大,今太子年幼,尚不能替朕分忧,代为监国,朕决议内务部大臣唐王朱聿键乃朕宗室,自幼纯良,为官以来,兢兢业业,朕之此行,留唐王暂时监国。”

    帝国之内,设立皇党掌控臣民思想舆论,设立铁血,乃皇帝耳目,故而此间用唐王监国,一切却都尽在朱建掌控,何况此刻太子的确年幼,却也不适合监国。

    “阁部大臣钱龙锡、刘鸿训留守京师,处理阁部日常事宜。”

    “龙虎军、火炮军团直属重炮旅随朕出行,虎威军坐镇京师!”

    。。。。。。

    “京中其余各部,除随行人物之外,且需恪守本职,若朕此行回宫,闻有作奸犯科者,依帝国律,严惩不殆!”

    “另外外事部传令蒙古时臣,就说不日朕将巡临山海关,朕将邀蒙古林丹汗一同会猎!”

第七十七章 终战,耀州之殇(十二)() 
盛京。

    时值六月间,此刻的盛京城却还是有些森森然,比起往日的繁华,此间的盛京城却是萧条了许多。

    自打皇太极与大明王朝缔结和约以来的这几年,皇太极在政局虽说是基本站住了脚,但是在这通商贸易方面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一来,后金本就属于落后的渔猎文明,这些年生活物资以及战略物资的获取,一来是靠着与大明朝某些商人集团暗中走私,二来却是靠着每年的边境劫掠所得。

    然而一年前,大明帝国一举摧毁了以范氏家族为首的‘卖国’商人集团,切断了后金私底下的贸易途经,二来大明朝这些年过时蒸蒸日上,不要说侵入辽东劫掠,就是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东江地区,如今在大明帝国移民垦荒,以及靖海军连战皆捷的情况下。

    却是龟缩在几个小城,那还谈得上什么大规模劫掠,即使有小规模后金骑兵骚扰,但是面对着帝国在辽东地区的‘壁垒政策’,却也是后金小股骑兵的噩梦。

    南部与大明帝国贸易堵塞,而东西方位对于后金而言却也好过不到哪里去,由于内部纷争,加上大明朝与林丹汗之间的结盟,这些年后金在蒙古草原上所取得的大部分领地以及投靠自己的部落,面对林丹汗的攻势,却是连连退避,可以说,来自草原的道路基本也被堵截。

    至于朝鲜国,虽然后金第一次征讨朝鲜,与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但是此刻的朝鲜对于后金却是相当的记恨,试想朝鲜久归于王化,是为汉文化圈的一员。

    而后金在朝鲜眼里,不过一鞑虏罢了。

    至于平壤誓约,那也不过是城下之约,这也难怪乎,崇祯元年,朝鲜仁祖见后金的使臣,对其言:“明国犹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国,可乎?船殆不可藉也。”

    试想,明朝势弱,朝鲜尚且如此,更何况乎,此间大明帝国国威昌盛,且不提那陆上雄师,就是那坚船利炮的登州海师,却也要让朝鲜俯首臣服,更何况,在朝鲜心里,这大明本就是宗主之国。

    故而此间,对于后金而言,朝鲜之路作为贸易之所,却是几近不通。

    另外,后金贝勒阿敏占据通往朝鲜要道,与皇太极更是时有交战,要说这阿敏自从第一次征讨朝鲜以来,却是一直有称王朝鲜的谋算。

    后来趁着皇太极兵败北京城下,阿敏却是与多尔衮取得联系,并迅速割据后金老寨(赫图阿拉),且分兵据守抚顺光、鸦鹘关、连山关,自成一国。

    崇祯三年,其又企图再次侵入朝鲜,从而实现其朝鲜国王的美梦。

    时值朱建派遣使团入汉城,借以抚慰属国,而使团大臣却正是登莱巡抚袁可立,却说当日闻听此讯,袁可立一方立马上奏朝廷,一方则是责成朝鲜整兵备战,并将其随行所带一团军马先行开拔前线,皆以鼓舞朝人士气。

    后又调集东江兵马,命陈继盛出义州,包抄阿敏后路,刘爱塔出兵连山关,围剿阿敏老巢,时阿敏率军已至朝鲜昌城,先头部队已于明军接触,突闻明军出兵自家老巢,却是急于甩开明军,援救老巢。

    此一战,明军凭借赠送火力优势,大获全胜,斩首颇多,本可一举将阿敏剿灭,但考虑对于皇太极的牵制,却是让阿敏逃回老营,至此现今的辽东局势基本形成,直到如今。

    却说对于皇太极而言,三路贸易皆是不通,但身为一个政权,且物资多不能自给自足,如今商路皆是切断,故而对于皇太极而言,却是需要寻求另外一条商路。

    于是蒙古外喀尔喀部与俄罗斯人成为了皇太极的首选。

    蒙古外喀尔喀部,蒙古达延汗时为左翼三部之一的喀尔喀部中的外七部,其属有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分布地区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北至俄罗斯。

    至于此时的俄罗斯帝国,却是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时期,自从伊凡雷帝起,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就已经开始。在阿达谢夫、西尔维斯特的辅助下,他颁布了新的法典,改组了行政机构,改革了军制,加强了军事力量,攻灭东面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并迫使西伯利亚汗国臣服。

    其后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以后,派遣重兵,兴建城堡,把持军事据点,以巩固新占领的地区。并以这些据点为大本营进一步染指巴拉宾大草原。

    灭掉西伯利亚汗国后,为彻底征服鄂毕河下游地区铺平了道路。公元1593年,战胜了治特人以后,沙俄在汉特人苏格穆特瓦什城的旧址上,建立了别列佐夫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向塔扎河流进军,于1601年在塔轧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结亚城,这标志着俄国已基本上占领了鄂毕河下游地区。与此同时,沙俄又加紧了向鄂毕河上游的推进,于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

    到17世纪30~40年代,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已经跨越了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楚科奇半岛和鄂霍次克海,也便是说此间俄罗斯帝国的势力在地缘上早已与后金有了接触,明帝国崇祯五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

    皇太极本是不愿与俄罗斯人打交道,他也知道俄罗斯人的野心,但是后金商路多被切断,皇太极这才与俄罗斯人取得了联系,答应通商,而这也是野心勃勃的俄罗斯人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

    而今日的盛京城,一扫往日的清冷,却正是蒙古外喀尔喀部与俄罗斯帝国使团相约进盛京城的日子。

    “范先生,使团们可是安顿好了?”

    此间,盛京,汗王宫。

    皇太极负手而立,却是正向范文程询问关于蒙古与俄罗斯帝国使团来盛京之事。

    “回禀大汗,一切都已是妥当,蒙古外喀尔喀部已有尼雅哈大人负责,俄罗斯那边却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