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第155部分

重生之我为崇祯-第15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磐石旅!

    意为守城之功,坚若磐石。

    而面对此间何可纲的进言,袁崇焕却是有些动容了。

    “可纲,你也真是这般认为?”

    面对着袁崇焕问及,何可纲却是点了点头道。

    “大帅,此间若果真如传言一般,却是我大明一举收复辽地的绝佳之机,想来大帅五年复辽的计划便可一举实现!”

    言及此处,何可纲明显有些激动,当年崇祯皇帝继位之初,袁崇焕曾许下五年平辽的大愿,可谓是举朝皆知。

    只不过自从己巳之变以来,自从皇帝与袁崇焕深夜交谈之后,袁崇焕在军中却是逐渐不提这五年复辽大计,转而以巩固辽东之地为主,募民耕种的同时,设碉堡、架铁网、埋地雷,从而构建起了新的宁远锦州防线。

    而如今却也刚好到了第五个年头,虽说袁崇焕不再提起当年五年复辽的计划,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袁崇焕心里便是彻底放弃这个曾经的执念。

    五年复辽,难,难,难!何其难也!

    这也是当年皇帝与他彻夜而谈,希望其放弃这急功近利之举,转而安心经营,步步为营,逐步蚕食。

    然而到了这第五个年头,关外之地基本已是维持在了大凌河堡、石屯以南狭长地带,向西则是引朵颜归降,在其故地设立羁縻府,然其内政归属朵颜兀良哈人自治,军政则是交由大明帝国,有军事委员会讨论,皇帝批准,帝国陆军部下文。

    乃由帝国皇家禁军虎威军下属一个师的军队开赴其间,以其师长毕拱辰为帝国驻朵颜兵备使,而朵颜原属部卒多则是编入兵备使麾下,重新组建为一支新的骑兵团,为大明帝国征伐,享受与帝国臣民同等待遇。

    故而这样一来,此间山海关外向西则是与察哈尔人相接,西北与内喀尔喀五部相连,北部则是多尔衮的地盘,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因为这些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故而经济发展却是较为迅速,尤其是从关内募民耕种,更是可以直接供应这些关外军队的粮草。

    而此时此刻面对着何可纲再次提起五年征辽的计划,袁崇焕却是再次沉默了。

    片刻之后,而袁崇焕却是道。

    “诸位,今日便到这里,诸位纷纷请战,是为帝国百年大计,本帅心中甚慰,汝等所求本帅自会向陛下请求,诸位,还请先行下去吧!”

    面对着袁崇焕这般说,众将自然也不好再说下去,却是纷纷告辞。

    “咦,希龙有事否?”

    本以为众人皆是离去,然而当袁崇焕起身之际,却是发现此间还有一人正静静的坐在一处,并未离去,却正是赵率教。

    如今的赵率教虽自领一师,但仍归属于袁崇焕麾下,只不过却并非关宁军编制。

    “元素可是愿意与老夫一起走走。”

    抿了杯中一口酒,赵率教却是起身,朝着袁崇焕道。

    “哦。”

    对于赵率教这么一句话,袁崇焕先是一愣,要说袁崇焕与赵率教虽未挚友,但毕竟有上下之分,而向来在军中赵率教却也一直称呼袁崇焕为大帅亦或督师,故而今日称其‘元素’,袁崇焕有些愣神却是正常。

    对于此刻赵率教所言,片刻之后,袁崇焕却是一脸笑意。

    “希龙能有此等雅兴,元素自当随行!”

    。。。。。。

    锦州城里,有一处军人俱乐部,闻听却是仿造西洋军队设立,其中有雅间,却也有大众消费区域,主要为驻地的军人提供一系列服务。

    茶饮区、酒饮区、活动区。。。。。。。

    雅间,片刻间,茶香四溢,闻其味,却是上好的洞庭碧螺春。

    “希龙,你我之间本是挚友,有话却是直言便是。”

    闻其言,赵率教却是叹了口气。

    “诸军请战,元素以为何如?”

    “当是谨遵陛下旨意,希龙何来也这般问?”

    “无他,不过只是想起当年元素你曾与某说过,陛下与你有过五年之约,如今却正好是第五个年头矣。”

    闻此言,袁崇焕却是似有所思一般。

    “希龙之意却是。”

    “此战在所难免,陛下绝非信口之人,却是一言九鼎,如今五年之期已到,大战在所难免,何况乎,此间我关宁儿郎蛰伏已久,早就是憋了一股子气力,可谓是士气正旺,反观此间后金之中,四分五裂,接连征战,却是疲惫至极!”

    “那缘何陛下此间禁止帝国之内一切军队的行动?”

    “哈哈,元素久在行伍,却如何又不知这军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之道理乎!”

    “此间本帅却也想过,不过镇北关远矣,若是不早做准备,只怕是。。。。。。”

    而此刻,面对着袁崇焕的疑虑,赵率教却是似有所思。

    “关宁军只怕另有重任,大帅当需提早有心理准备才是,只不过灭辽之事,乃是时间问题,待到灭辽,元素可有何打算?”

第十六章 铁壁!平辽之战(一)() 
历史告诉我们,向来是狡兔死,走狗烹。

    赵率教深谙其中的道理,虽说朱建并非刻薄寡恩之人,但是有此想法,赵率教却也是未雨绸缪。

    毕竟袁崇焕待在辽东久矣,当日皇帝与其言五年之约,虽是让其屯兵之故,却也有保护其考虑。

    五年的时间足够长了,如今还好,尚有建奴未灭,袁崇焕统帅关宁铁骑,乃是帝国栋梁之才,然而一旦辽地平复,纵使皇帝仁慈,但是也难免朝中有他人弹劾。

    故而在赵率教看来,五年之约何尝又不是一个为官的期限。

    五年过后,辽东若平,袁崇焕是不可能留在这宁远一线的,至于天涯何处,却也是赵率教这般问来的缘由。

    “哦。”

    茶香入口 ,面对着赵率教突如其来的这一句话,袁崇焕先是微微愣了愣神,继而却是笑道。

    “希龙啊,你是从山海关外回来的,此间本帅虽是未能出行,但对于此间盛况却是有所耳闻,如今的帝国不同于往日,辽东不过只是帝国的一个小小插曲,闻听京中那些个洋人所言,如今的世界早已是进入了什么。。。。。。。对,大航海时代!想本帅出生于广东石碣,希龙啊,你长于陕地,可能不晓这大海的波澜与壮阔啊!

    如今帝国设立三大舟师,更是于广东设立南海水师,钢铁巨舰,本帅镇辽,虽未亲赴之,以观盛状,然而却是应袁巡抚之邀,观看过登州海师,其‘靖海’号、‘镇远’号铁甲战舰可真谓是洪荒巨器,海上霸主啊!

    若真是辽地平复,本帅却是愿意回到故土,为帝国海上征伐贡献绵薄之力,哪怕为帝国海师一小卒,却也足矣!但愿海波平,壮哉我大明帝国啊!”

    言及此处,对于袁崇焕而言,眼中却是多了一份坚毅,更多的是一种希冀。的确,如今的帝国已然不同于往昔,所谓人往高处走,这眼界也越来越宽,后金之祸若是放在以往,的确是帝国的心腹大患,但是自打崇祯二年,那一场复兴帝国之战以来,皇帝朝事独纲,以铁腕手段,力行改革之壮举。

    五年即将过去,如今的大明帝国虽然谈不上辉煌,但是整个帝国上下却也是一片欣喜之相,所谓复兴有望矣!

    既然辽东之事本就并非帝国之最终目标,那何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却也自然无从谈起。

    帝国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是整个航海大时代!何况乎,天子虽铁腕治吏,但并非暴戾之人,相反其有着一颗包容天下的胸襟!

    五年之约,袁崇焕早已心中明了,故而此间面对赵率教所言,袁崇焕却也流露自己心意,为帝国海上征伐,是为夙愿,何况乎,袁崇焕本就是个充满不屈意志之人,且不甘寂寞,若不是如此,缘何先帝之时,福建县令任上的袁崇焕又为何多次与老兵谈及辽东防务,后入京中供职,又独自一人前往辽地实际探查,而原因只有一个,辽东问题乃是帝国所面临的大事!

    而以上种种,足以表明袁崇焕此人,辽东若平,面对当今整个世界大事航海大时代的格局!

    他袁崇焕定是一把好手!

    而此间,对于袁崇焕的一番慷慨激昂,赵率教却是笑了笑道。

    “元素老当益壮,为帝国千秋大计!希龙惭愧,惭愧也。不过这辽东若平,老朽却是只愿回到故地,替故乡建上一所学堂,为一塾师,此生便也心满意足矣。”

    。。。。。。

    身为老帅,孙承宗坐镇辽东已是久矣。

    然朱建念其年事已高,屡次将其调往京中为皇党军事委员会首辅大臣兼任帝国军事学院首席院长,但是每当回到京中不过旬月,孙承宗便以辽事紧张,上书皇帝重新坐镇山海关,替皇帝镇守这天下第一雄关!

    然而毕竟年逾古稀,且为帝国重臣,故而朱建特许其一专列,自南向北,来往京师、通州、蓟州、玉田、丰和、永平,至山海关,其后入前屯、宁远、锦州,却是一路无阻,一如一马平川。

    却说此间,皇帝在山海关外阅兵,孙承宗为其阅兵保驾护航,山海关外,星罗密布的军队防御,却是只有皇帝此行的安全。

    而阅兵结束,皇帝并未回京师,而是折转山西,巡查民情,不过临行之前,孙承宗却是接到皇帝的一份密旨。

    火速调令京中火炮兵团秘密屯驻山海关,并与孙承宗以节制大权!

    对于这样的一则密令,久居军旅,孙承宗却是明白,皇帝即将要有大动作!何况乎,火炮乃是国之重器,京中火炮兵团更是帝国重器之中的重器!

    火炮兵团由三个旅、两个直属团、一个后勤团组成,依次为野战炮旅、山炮旅、榴弹炮旅,外加一个掷弹筒团、一个连环机炮团和骡马后勤团。

    这些个火器的力量,足以覆灭无数个城池,而如今皇帝密令将这些个深藏在皇城中的国之重器秘密调往山海关,孙承宗却是明白,皇帝此前所言帝国之内,诸将若是擅自出兵者!斩!

    不过都是给外人看的,相反暗中云集重兵于山海关,那么只能有一个目的,荡平后金!

    至少在孙承宗看来是这般的,那么身为总理辽东事务大臣,孙承宗却是明白,此间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一则,秉承皇帝旨意,暗中操练,二来,还需安抚诸将心中情绪,且不可对外露出丝毫举兵的迹象。

    所以,自打皇帝的命令下达之后,孙承宗便是启程,先出关外,奔赴宁远,再转由锦州,之后由海路,奔赴登莱,接着与袁可立一道前往东江。

    除了安抚诸将人人思战的心理之外,便是劝解诸军加紧操练,勿要松弛,随时准备大战的准备!

    要说东江还好,毕竟不久前靖海军与陷阵军联合曾是一举攻占耀州、海州,这些个日子全军整顿,对于皇帝的旨意,却也正好满足众将休整的意愿。

    但是宁远锦州一线却是让孙承宗有些头疼,一来,宁远一线多是孙承宗旧将,对于老帅,那自然是有抱怨说抱怨,有不满说不满,二来,关宁军这些年来,虽是时常有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大军就不闻战鼓声,却是早就憋了一股子劲,尤其是闻听东江不久前的大阵仗,这些个家伙那是一个个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出兵,攻取义州、广宁,再一举捣毁建州老巢盛京城!

    而偏偏就在此刻,皇帝竟是下了旨意,但凡诸军若有擅自出兵者!斩!

    故而刚刚一踏入宁远城,这请战的旧将那是一批接着一批,所幸的是,这些年帝国军队改革,所有军中基层队、连之中设立皇党组织,选由帝国政治学院毕业的人才为基层皇党委员,故而面对皇帝的旨意,下层军官以及士兵之中却是基本没闹出什么岔子。

    而至于那些请战的宿将们,孙承宗却也只能好言慰藉,至于皇帝将有大举动则是万万不能透露的,毕竟人多口杂,难免会有消息流出,若是误了皇帝的大事,孙承宗却是万死难辞其咎!

    所幸的是,孙承宗毕竟乃是元老宿将,辽东军中颇有威望,更是为帝国军事委员会大臣,他的一番慰藉却也或多或少能够安抚这些战将的焦急的情绪。

    其实说到底,诸将请战并非是对战争的狂热,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将领,但是大多数的请战将士,却更多是为了一份荣耀,是为帝国对他们的承认!

    所以孙承宗以帝国军事委员会大臣的名义视察,却也一定程度上予以他们宽慰,何况此间孙承宗此行第一站,却是他们宁远城!

第十七章 铁壁!平辽之战(二)() 
后金,镇北关。

    作为后金北部的一座雄关,本是为抵御索伦诸部袭扰所设,而因为这些年来,林丹汗自漠南蒙古转土重来,声势浩大,镇北关故而担负着后金抵御蒙古林丹汗的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